Menu
易道色境識不二法系列之十九 天地同根轉折物我一體
李秉信
修行人常常用各式各樣的方法, 來趨近開悟解脫的入口, 但是,常常不得其門而入。 很少人知道,唯一能讓修行者得到完全的解脫之道,乃是那種很難用文字加以形容,有點像是那種瀕死者在生死交錯的味道。那種完全丟下,在那一綫完間,全然寂滅的時空凝結中。
沒有人能夠知道,那段生死片刻,能夠維持多久。可能眨眼間,又要往下一個意識層次去的片刻裡,一瞬間心智活動的完全停止。 在那個交錯的時候,突然所有的疑惑得到解答,所有未明的狀況全部看見,甚至修行人也不在乎是什麼樣的答案了,才是真正的超出了死之道,般若智慧油然而生。
在紅塵中,很少有人能達得到那種「超脫二元意識的境界」。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他們對於人世間的停滯和轉折,缺少了真正的認識, 以及等待的耐心。 其實智慧的真正修煉,是來自於等待的磨煉。
很多的修行人看起來道行很高,但是,這還是不夠的。在這裡, 筆者若有所指的點出, 寂滅的時空凝結本意, 就是在每個意識層次交替下。在那一個剎那中, 修行者墜入無以名之黑洞及空白裡。
在那不知所措,或者是永無止境的等待, 修行者所被折磨出來的智慧, 才是開悟解脫的門票。 說句實話,筆者這樣的陳述, 又侷限在文字上不能等待, 以及義理解釋的極限中。 那樣黑洞般的等待, 是無法揣摩和意會的。用人的生命做一個簡單的詮釋,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道理。
只要人的生命是活著的, 靈魂一定是流動著, 思緒一定是念念相續, 體內氣血的循環, 一定依續著十四經脈的順序, 周而復始的循行著。好像沒有人可以永遠停留在意識轉換的定中, 而不出來。在相續不斷的流動當中, 每一個轉折的等待,都是一個考驗。
如同十四經脈每一個循環,都一定會有一個轉折。 陽經走完了, 陰經繼續接著循環, 只要人是活著,這樣生命的流動就不會停止。 經氣的流動, 看起來在轉換中, 從外表看,似乎是另外一個新的開始, 然而, 它們只是原有經氣的延續, 並不是一個新的生命開始 。
這樣永不停止的循環, 架構人的生命, 也暗藏著許多的奧秘。 原來許多的障礙, 都是發生在交接點上。修行者只有在一個又一個的接口中, 克服自己的妄念, 才是修行的下手工夫。 修行者在世緣未了的發心下,出涅槃,再入三界,在禪定中由意識的轉化,多次出離三界,返回三界,體驗到三界本空!
如夢幻顯現,心中無明漸漸消失,於三界中六根對六塵的執取漸次減少,進一步淨化心識,終至心中自性光明顯現。 在那個時候, 真正顯現的, 是推動循環的力量。 很少人知道, 自性的能量, 不但推動著識心的相續, 更延續著生命的繁衍。
修行者若繼續淨化心中的根塵識,心中光明可漸漸擴大,原來突破無明的通路也漸擴大。 自性真正的透徹,乃是像光一樣, 化身為千百億的化身。無明日滅,自性光明日增,修行者顯現了最終的覺悟的意識,光明與寂靜合而為一體,印度中觀學者將此寂滅,稱此一境界為「清潔光輝的心靈」。
筆者在最近的問事中, 看到幾個令人深省的實例, 相信對於眾多的修行者, 會有深刻的啟發。 問事者是個從事神職工作的老菩薩, 家裡幾個世代以來, 都是沈浸在天道的環境裡, 並沒有太多接觸外在的世界, 可以說是生活非常的單純。 問事者在道務的付出及修煉上, 真是不遺餘力,全心全意的付出, 而且行功了願, 絕不落於人後。
但是在問事的那一天, 問事人憂愁滿面的告訴筆者,這樣無怨無悔的為道犧牲,似乎沒有得到佛菩薩的垂憐, 反而在人生的遭遇當中,碰到更多的關卡, 他的人生似乎更加的坎坷。 經過筆者詢問以後,原來這位老菩薩,本來安安穩穩的過了大半輩子, 但是最近的財務發生問題, 讓他自怨自艾的過了一段苦日子。
聽到他婉婉道來, 才瞭解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在這兩年以來,台灣政府對於房地產的政策,做了大幅度的改變。 不但不鼓勵普羅大眾投資置產, 而且對於有多套房物的持有者, 進行壓抑房價方式高調打壓。 不但課徵高額的稅率, 還要實價申報, 對於不景氣的房地產市場, 是個沈重的打擊。有行無市的熊市,如同雪上加霜,火上澆油般的拉低台灣房地產的市價,這就是最近大家非常熟悉台灣的打房政策。
這位老菩薩運氣也真的是很不好, 在打房政策開始以前, 抱著中國人斯土斯有財的觀念, 用高額的貸款,買下了三套房子。 本來以為,可以為後代子孫留下些資產, 疪蔭子女,然而這一切的動機是所有噩夢的開始。 台灣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海市蜃樓, 濫頭寸追逐所堆積不正常的結構。 帽客的炒作, 讓房價漲得太高。
就投資的角度而言,房租之於房價的回報率本來就低。 買家的貸款額度如果太高, 房租無法支撐分期付款, 就會很容易以幾何的速度加速負債。 這位老菩薩投資的物業都是店面, 然而最近整個經濟景氣大環境不好, 承租店面的房客,紛紛以生意沒有起色,無法負擔房租, 要求解約退租。
這位老菩薩像南柯一夢般, 似乎才相隔一個晚上,就從天堂跌到了地獄。 從本來是手上有好幾個物業的地主, 竟然要面臨週轉不靈的絕境。 當事人怨天尤人的埋怨, 為甚麼一個這麼虔誠禮敬仙佛的他, 竟然會面對這樣的考驗。 這樣的衝擊,對於他的信仰, 產生了極大的挑戰。
這位老菩薩開始懷疑,天地之間是否有上帝的存在?老菩薩眼中帶有一份悲傷的怨氣, 詢問筆者,老天為甚麼要把這樣的考驗, 加諸在他的身上?筆者只能據實以告,世間的森羅萬象,一切的人事物等,都是現前的一念真心,因無明不覺妄動,仗境為緣,所產生的虛妄之相。這種相,無常變化,剎那不住,並非真實。
唯有明白的人,知道世事如夢,生民如幻,不可執著。知幻就要離幻,離幻則 真心即得現前。而這一切真與假, 實與幻的轉變, 只是個轉折而已, 很快就會過去。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世間的萬物,皆有生滅。例如,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生住異滅,即便礦物也有成住壞空等四相遷流、無常變化的現象。既然,世事無常,剎那生滅.
我們又何必執著於眼前短暫存在的現象,而產生種種的分別、取捨,以致衍生無盡的煩惱與痛苦!若如此,不是作繭自縛,自取煩惱嗎! 宋朝的大文豪蘇軾,在他的《赤壁賦》裡,對於天地萬物的消長與盈虛,有深切的體悟。他舉水與月的現象為例,說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不曾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我皆無盡也。」蘇軾的這一段話,確實道出了宇宙萬法的現象,莫不是如此。然而,我們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真妄和合;妄依真起,真因妄有,彼此是相因生法,體相一如。天地間萬事萬 物,無常的變化,短暫而迅速。古往今來,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甚 至幾萬年,也不過是瞬間彈指的事情。
若從不變的角度而言,無常即常,物我同體,有什麼差別?一般人,對眼前境界的物是人非、悲歡離合、物換星移等種種的現象,有諸多的惆悵與不捨。唯有曠達的人,明白天地同根、物我一體的道理。若是如此,虛之與妄,又有什麼分別呢?
修行人常常用各式各樣的方法, 來趨近開悟解脫的入口, 但是,常常不得其門而入。 很少人知道,唯一能讓修行者得到完全的解脫之道,乃是那種很難用文字加以形容,有點像是那種瀕死者在生死交錯的味道。那種完全丟下,在那一綫完間,全然寂滅的時空凝結中。
沒有人能夠知道,那段生死片刻,能夠維持多久。可能眨眼間,又要往下一個意識層次去的片刻裡,一瞬間心智活動的完全停止。 在那個交錯的時候,突然所有的疑惑得到解答,所有未明的狀況全部看見,甚至修行人也不在乎是什麼樣的答案了,才是真正的超出了死之道,般若智慧油然而生。
在紅塵中,很少有人能達得到那種「超脫二元意識的境界」。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 他們對於人世間的停滯和轉折,缺少了真正的認識, 以及等待的耐心。 其實智慧的真正修煉,是來自於等待的磨煉。
很多的修行人看起來道行很高,但是,這還是不夠的。在這裡, 筆者若有所指的點出, 寂滅的時空凝結本意, 就是在每個意識層次交替下。在那一個剎那中, 修行者墜入無以名之黑洞及空白裡。
在那不知所措,或者是永無止境的等待, 修行者所被折磨出來的智慧, 才是開悟解脫的門票。 說句實話,筆者這樣的陳述, 又侷限在文字上不能等待, 以及義理解釋的極限中。 那樣黑洞般的等待, 是無法揣摩和意會的。用人的生命做一個簡單的詮釋,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道理。
只要人的生命是活著的, 靈魂一定是流動著, 思緒一定是念念相續, 體內氣血的循環, 一定依續著十四經脈的順序, 周而復始的循行著。好像沒有人可以永遠停留在意識轉換的定中, 而不出來。在相續不斷的流動當中, 每一個轉折的等待,都是一個考驗。
如同十四經脈每一個循環,都一定會有一個轉折。 陽經走完了, 陰經繼續接著循環, 只要人是活著,這樣生命的流動就不會停止。 經氣的流動, 看起來在轉換中, 從外表看,似乎是另外一個新的開始, 然而, 它們只是原有經氣的延續, 並不是一個新的生命開始 。
這樣永不停止的循環, 架構人的生命, 也暗藏著許多的奧秘。 原來許多的障礙, 都是發生在交接點上。修行者只有在一個又一個的接口中, 克服自己的妄念, 才是修行的下手工夫。 修行者在世緣未了的發心下,出涅槃,再入三界,在禪定中由意識的轉化,多次出離三界,返回三界,體驗到三界本空!
如夢幻顯現,心中無明漸漸消失,於三界中六根對六塵的執取漸次減少,進一步淨化心識,終至心中自性光明顯現。 在那個時候, 真正顯現的, 是推動循環的力量。 很少人知道, 自性的能量, 不但推動著識心的相續, 更延續著生命的繁衍。
修行者若繼續淨化心中的根塵識,心中光明可漸漸擴大,原來突破無明的通路也漸擴大。 自性真正的透徹,乃是像光一樣, 化身為千百億的化身。無明日滅,自性光明日增,修行者顯現了最終的覺悟的意識,光明與寂靜合而為一體,印度中觀學者將此寂滅,稱此一境界為「清潔光輝的心靈」。
筆者在最近的問事中, 看到幾個令人深省的實例, 相信對於眾多的修行者, 會有深刻的啟發。 問事者是個從事神職工作的老菩薩, 家裡幾個世代以來, 都是沈浸在天道的環境裡, 並沒有太多接觸外在的世界, 可以說是生活非常的單純。 問事者在道務的付出及修煉上, 真是不遺餘力,全心全意的付出, 而且行功了願, 絕不落於人後。
但是在問事的那一天, 問事人憂愁滿面的告訴筆者,這樣無怨無悔的為道犧牲,似乎沒有得到佛菩薩的垂憐, 反而在人生的遭遇當中,碰到更多的關卡, 他的人生似乎更加的坎坷。 經過筆者詢問以後,原來這位老菩薩,本來安安穩穩的過了大半輩子, 但是最近的財務發生問題, 讓他自怨自艾的過了一段苦日子。
聽到他婉婉道來, 才瞭解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在這兩年以來,台灣政府對於房地產的政策,做了大幅度的改變。 不但不鼓勵普羅大眾投資置產, 而且對於有多套房物的持有者, 進行壓抑房價方式高調打壓。 不但課徵高額的稅率, 還要實價申報, 對於不景氣的房地產市場, 是個沈重的打擊。有行無市的熊市,如同雪上加霜,火上澆油般的拉低台灣房地產的市價,這就是最近大家非常熟悉台灣的打房政策。
這位老菩薩運氣也真的是很不好, 在打房政策開始以前, 抱著中國人斯土斯有財的觀念, 用高額的貸款,買下了三套房子。 本來以為,可以為後代子孫留下些資產, 疪蔭子女,然而這一切的動機是所有噩夢的開始。 台灣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海市蜃樓, 濫頭寸追逐所堆積不正常的結構。 帽客的炒作, 讓房價漲得太高。
就投資的角度而言,房租之於房價的回報率本來就低。 買家的貸款額度如果太高, 房租無法支撐分期付款, 就會很容易以幾何的速度加速負債。 這位老菩薩投資的物業都是店面, 然而最近整個經濟景氣大環境不好, 承租店面的房客,紛紛以生意沒有起色,無法負擔房租, 要求解約退租。
這位老菩薩像南柯一夢般, 似乎才相隔一個晚上,就從天堂跌到了地獄。 從本來是手上有好幾個物業的地主, 竟然要面臨週轉不靈的絕境。 當事人怨天尤人的埋怨, 為甚麼一個這麼虔誠禮敬仙佛的他, 竟然會面對這樣的考驗。 這樣的衝擊,對於他的信仰, 產生了極大的挑戰。
這位老菩薩開始懷疑,天地之間是否有上帝的存在?老菩薩眼中帶有一份悲傷的怨氣, 詢問筆者,老天為甚麼要把這樣的考驗, 加諸在他的身上?筆者只能據實以告,世間的森羅萬象,一切的人事物等,都是現前的一念真心,因無明不覺妄動,仗境為緣,所產生的虛妄之相。這種相,無常變化,剎那不住,並非真實。
唯有明白的人,知道世事如夢,生民如幻,不可執著。知幻就要離幻,離幻則 真心即得現前。而這一切真與假, 實與幻的轉變, 只是個轉折而已, 很快就會過去。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世間的萬物,皆有生滅。例如,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生住異滅,即便礦物也有成住壞空等四相遷流、無常變化的現象。既然,世事無常,剎那生滅.
我們又何必執著於眼前短暫存在的現象,而產生種種的分別、取捨,以致衍生無盡的煩惱與痛苦!若如此,不是作繭自縛,自取煩惱嗎! 宋朝的大文豪蘇軾,在他的《赤壁賦》裡,對於天地萬物的消長與盈虛,有深切的體悟。他舉水與月的現象為例,說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不曾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我皆無盡也。」蘇軾的這一段話,確實道出了宇宙萬法的現象,莫不是如此。然而,我們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真妄和合;妄依真起,真因妄有,彼此是相因生法,體相一如。天地間萬事萬 物,無常的變化,短暫而迅速。古往今來,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甚 至幾萬年,也不過是瞬間彈指的事情。
若從不變的角度而言,無常即常,物我同體,有什麼差別?一般人,對眼前境界的物是人非、悲歡離合、物換星移等種種的現象,有諸多的惆悵與不捨。唯有曠達的人,明白天地同根、物我一體的道理。若是如此,虛之與妄,又有什麼分別呢?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