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七、列缺
【解剖】此處為橈骨近關節處之上側,有橈骨動脈枝、外膊皮下神經、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部位】去腕側一寸五分。
【主治】偏風口眼喎斜、手肘痛無力、半身不遂、口噤不開、痎瘧寒熱、煩躁、咳嗽、喉痺、嘔沬、縱唇、健忘、驚癇、善笑、妄言妄見、面目四肢疼腫、小便熱痛、實則肩背暴腫汗出、虛則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
【摘要】此穴為手太陰之絡,別走陽明。《千金》:「治男子陰中疼痛,尿血精出,灸五十壯。」《玉龍歌》:「寒痰咳嗽更兼風,列缺二穴最堪攻,先把太淵一穴瀉,加多艾火即收功。」《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又:「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四總穴》:「頭項尋列缺。」《馬丹陽十二訣》:「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痺麻,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
【取法】以手之大食二指之虎口交叉,食指盡處,筋骨罅中取之。
【鍼灸】斜鍼二分至三分深,灸三壯。
列缺
古稱雷電之神為列缺,雷電在大氣中有通上徹下之能,人或巔頂有陰沉鬱痛之疾,則頭重目眩。刺本穴可使清爽,猶霹靂行空,陰霾消散而天朗氣清矣,故喻本穴為雷電之神,而名以「列缺」。於《易經》,在卦為大壯,剛以明也。為無妄,天下雷行,性命正也,皆用陽剛以制陰柔之象也。
《針灸大成.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尋列缺,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今以列缺名義推之,乳在胸部,胸部猶天之太空也,最喜清明涼爽,倘或溫熱之霧氣瀰漫,而僅取淵、谿、池、澤之穴以瀉之,何能有濟?若得霹靂驚天,則雨過天晴,雲收霧斂,而溝渠漾溢矣,故取此之後,宜復取太淵,以疏瀉之也。三復此理,則知雜病法歌,太淵與列缺並用,後谿與列缺並用,等等法訣,即此意也。願同道研究穴名,則能運用多方,而天人合一之義,愈以明矣。
本穴為手太陰之絡,為與手陽明經相互溝通之捷經,致本經之氣,得過陽明而上達頭腦。此下各穴,乃本經梢末之餘氣耳。在診斷上觀察,陰經之氣不足,則形成陽經之氣偏盛,而感覺手足灼熱。若陽經之氣不足,則形成陰經之氣偏盛,而感覺手足清冷。若二經之氣俱不足,則厥逆矣。其他各經之陰陽溝通,亦同此理。徜遇此等證候,可於主客原絡諸穴調停處理之。
【解剖】此處為橈骨近關節處之上側,有橈骨動脈枝、外膊皮下神經、橈骨神經之皮下枝。
【部位】去腕側一寸五分。
【主治】偏風口眼喎斜、手肘痛無力、半身不遂、口噤不開、痎瘧寒熱、煩躁、咳嗽、喉痺、嘔沬、縱唇、健忘、驚癇、善笑、妄言妄見、面目四肢疼腫、小便熱痛、實則肩背暴腫汗出、虛則肩背寒慄、少氣不足以息。
【摘要】此穴為手太陰之絡,別走陽明。《千金》:「治男子陰中疼痛,尿血精出,灸五十壯。」《玉龍歌》:「寒痰咳嗽更兼風,列缺二穴最堪攻,先把太淵一穴瀉,加多艾火即收功。」《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瀉列缺。」又:「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四總穴》:「頭項尋列缺。」《馬丹陽十二訣》:「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痺麻,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
【取法】以手之大食二指之虎口交叉,食指盡處,筋骨罅中取之。
【鍼灸】斜鍼二分至三分深,灸三壯。
列缺
古稱雷電之神為列缺,雷電在大氣中有通上徹下之能,人或巔頂有陰沉鬱痛之疾,則頭重目眩。刺本穴可使清爽,猶霹靂行空,陰霾消散而天朗氣清矣,故喻本穴為雷電之神,而名以「列缺」。於《易經》,在卦為大壯,剛以明也。為無妄,天下雷行,性命正也,皆用陽剛以制陰柔之象也。
《針灸大成.席弘賦》:「氣刺兩乳求太淵,未應之時尋列缺,列缺頭痛及偏正,重瀉太淵無不應。」今以列缺名義推之,乳在胸部,胸部猶天之太空也,最喜清明涼爽,倘或溫熱之霧氣瀰漫,而僅取淵、谿、池、澤之穴以瀉之,何能有濟?若得霹靂驚天,則雨過天晴,雲收霧斂,而溝渠漾溢矣,故取此之後,宜復取太淵,以疏瀉之也。三復此理,則知雜病法歌,太淵與列缺並用,後谿與列缺並用,等等法訣,即此意也。願同道研究穴名,則能運用多方,而天人合一之義,愈以明矣。
本穴為手太陰之絡,為與手陽明經相互溝通之捷經,致本經之氣,得過陽明而上達頭腦。此下各穴,乃本經梢末之餘氣耳。在診斷上觀察,陰經之氣不足,則形成陽經之氣偏盛,而感覺手足灼熱。若陽經之氣不足,則形成陰經之氣偏盛,而感覺手足清冷。若二經之氣俱不足,則厥逆矣。其他各經之陰陽溝通,亦同此理。徜遇此等證候,可於主客原絡諸穴調停處理之。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