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辨業論治系列之十六 一物太極互藏系統業力
李秉信
生命的本身,從來就是一個驚奇, 一種沒有辦法用語言,或者是用表達說清楚的存在。 生命呈現的方式, 更是一種無法訴說的奧秘。 中國人的智慧,就是在這種無法表達的無言中,使用五行分類方法,來呈現綿延不斷的動態平衡。 在前面幾個系列中,筆者藉著繁瑣不斷地文字, 來表達陰陽二分法。 這種二元思考的方式,是一種時間的概念, 支撐著念念相續的前進。 更進一步地, 存在的觀念可以用五行學說, 來表達一種活生生地平衡。 那是在陰陽交錯,時間不斷地進行之下, 每一個當下的動態平衡。
那樣的概念,就好像在聽演奏會時,演奏曲的節奏一般。 雖然你看不見, 或者是你聽不懂,但是你知道, 曲子當中是有一個旋律的存在。除非到曲終人散的時候, 否則, 這個節奏是無法停下來的。 在這裡我們所說的節奏, 就是陰和陽的概念。 但是,只有旋律的進行是不夠的。伴隨著節奏的進行, 是有著不同音高的音符, 寫下了我們精彩的人生。 你可以說他是五線譜, 也可以說他是豆芽菜, 但他一定是這個演奏曲的內容。
你也可以說他是高八度,或者是低八度,D大調,F大調。 不管他是怎麼的簡單易懂,或者是包羅萬象。若不藉著五行的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建立了五分法,就沒有這個曲子的高潮疊起, 或者說他是敘事還是抒情。 我們陳述演奏曲相同的概念,也可以用在中醫學理論裡面。所有的事物都分五, 那麼,生命的感覺就抓的到了。 比如,七情納入到五行,變成五志。雖然我們講七情,可是最後用五行來說明的時候,講這個情之間的關係,它分別和五臟和五志相對應。
它不說五臟和七情,那麼把七去掉兩個,目的就是為了,納入這個五行系統,符合這個五行分類方法。從分類學來說。這樣的分類更加細緻,使人們的認識從抽象,進一步到做到具體。這就是在中醫學領域裡面,常用對事物的分類方法。從邏輯學來說,就是二分法和五分法。除此之外, 在中醫學的領域你裡,還有好多分法,但是最常用的就是兩分法和五分法。如此簡單的區別,論證中醫學的基本學說, 論證人體的生理功能,劃分人體結構系統。
五行學說在中醫基礎理論上的應用, 主要是建立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五臟系統結構理論。不但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特性為據, 形成了一個,隨時在改變的系統平衡。 現在的生理,或者是病理狀態,只是站說明臟腑的相互關係。 我們所說的疾病,或者是身體上的不舒服, 只是系統現在的狀態, 並沒有什麼好壞,及是非對錯。五臟系統的生剋制化和互藏, 在不斷地動態平衡點當中,論證人體與環境的統一性。 從當下不平衡點的結束,又進入了下一個平衡點的開始。
我們的身體狀態,和天地及時空的系統, 成為一個統一體。一天接著一天, 一年接著一年,甚至一輩子接著一輩子, 在呈現系統改變的動態延續。 說到了這裡, 有慧根的人,就看到了疾病的本質。 原來身體的疾病,只是與生俱來系統狀態的延續, 我們稱它叫做業力病。 但是這套業力病的理論,沒有五行學說的論述, 大家琅琅上口系統動態平衡點,只是一個虛無飄渺,無法抓取的高空。 就像是西方的哲學一樣, 說什麼都是,但是,說什麼也不是 。 中國人發展出來五行學說的概念,具體闡述人體的病理變化,說明發病規律。
從不斷平衡,及不平衡的相續當中,用它來論證,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以及不正常的病理功能。 簡單的來說,五行學說,從結構上,把人體的結構劃分了五個系統。以五臟為中心。這樣的五臟結構系統,成為中醫學的結構理論。系統的結構理論,把生理以及病理,都強調只是一種系統在演變的過程。過程醫學, 或者我們可以稱它叫做系統醫學,強調臟腑,奇恆之腑,以及聯繫臟腑之間的經絡, 是隨時在改變, 以及當下再平衡。通過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經過類比,來將人體的臟腑一分為五,以五臟為中心,有臟、有腑、有肢體官竅。
就人體本身建立起,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五臟系統的結構,形成了中醫學的人體系統結構理論。這套與生俱來業力病的理論,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大家注意,這句話應該進一步限定,中醫用五行學說,以五行的屬性為據來類比五臟系統,類比五臟,用五行的屬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僅僅是部分的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並沒有完全的說明生理功能。比如說,木曰曲直,用它來類比肝,來說明肝主疏泄這樣的功能,那麼如何用木曰曲直,解釋肝藏血的功能呢?
那麼解釋的理由,用木曰曲直,論據就不是那樣充分了,許多人對這樣的說法,就會有挑戰觀點上的質疑。因此,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都是一樣。因此,以五行的特性為據,嚴格的說,它說明了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我們把那個主要都去掉,從最一般的規律來說,中醫學建立五臟生理功能的時候,建立生理功能這個學說的時候,是以五行屬性為據的。在建立結構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它的生理功能。根據五行的屬性,類比臟腑有這個特性,它就有這樣的功能,僅此而已.
五行學說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它論證了,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就是臟腑之間生剋制化的關係。我們講五行的關係,僅僅講到,生剋制化這方面內容。五行之間的關係,還有一個五行互藏, 這樣的一個概念。五行互藏,什麼叫做五行互藏呢?就是五行之中還有五行,比如,木行,本行本身除了它自身之外,它還包含其他四行,就是它自身,除了它本身之外,它存在的關係,還蘊含著其他四行的關係。 這樣的概念,藏在易經每一個卦象和爻象中,這是中醫學一物一太極最重要的概念。
張景岳在類經圖翼裡面,把一物一太極的概念,表述得最詳細。在內經五行互藏的關係,並沒有明確的表示出來。而中國古代哲學五行學說,卻把這個概念論述得很清楚,引入到醫學,是張景岳明確提出來。五臟之中還有五臟,提出五臟互藏的理論。那麼生剋制化,再加上五臟互藏,就是五臟之中還有五臟,把這兩者結合起來,這個系統思維的整體觀,不是一個平面的,也不是個線性的,而是一個立體的思維。 這樣系統上的思維,是一個沒有辦法用空間限制的同體網, 綿綿密密的交錯在法界中。
說五行生剋制化,每一行還有上下左右五行互藏,還有其他四行。那五行之間有生剋制化關係,每一臟自己,每一行自己,都體現出了生剋制化的關係,一縱一橫形成什麼樣的思維呢?中醫學五行思維,是一個球形的、網狀的思維結構,是最科學最高明的思維結構。這在英國著名的生化專家、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裡面,做出了很好的評價。用西洋人的眼光來考察中國人的五行學說,說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非常高明,它體現了現代科學思維方式,這樣的評價是不為過的.
五行互藏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概念,這個原理,主要是因為他超越時空, 超越生命, 更包容的六道輪迴。 把正常的生理,及不正常的病理, 用系統的狀態加以呈現。中醫師在臨床上治病,若是沒有一個系統同體網的認識 , 充其量只是一個醫匠而已, 或者是一個只會紥針的技工, 沒有辦法登門入室的叫做醫家。系統業力病的理論論證了,人體和環境的統一性,以五行的屬性為例,和自然的各種現象,時空的現象類比起來,形成五個系統。
在天地人三才的基礎上,論證事物的統一性,論證人體環境的統一性。這是從五行學說來論證,氣一元論,從天地人本原於氣這個角度,來論證天地人三才一體。人與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陰陽學說用陰陽對立統一這樣的一個觀點,從矛盾對立的觀點,認為世界運動的基本規律,就是陰陽陰陽。自然、人都服從這個規律。就這個角度論證了,人和自然是統一的,五行學說以五行屬性為據,將自然現象和生命各種現象一分為五,分別納入了木、火、土、金、水五個系統。
在此基礎上又通過生剋制化這個規律,來闡述了人體和自然之間同一系統,和另外系統之間生剋制化的關係。進一步論證了,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整體,建立起了中醫學的科學的整體觀念。 用五行學說來闡述人體的病理變化,是系統業力病最重要的核心論述, 筆者會在辨業論治這一個系列中, 向讀者報告完整的論述輪廓。
生命的本身,從來就是一個驚奇, 一種沒有辦法用語言,或者是用表達說清楚的存在。 生命呈現的方式, 更是一種無法訴說的奧秘。 中國人的智慧,就是在這種無法表達的無言中,使用五行分類方法,來呈現綿延不斷的動態平衡。 在前面幾個系列中,筆者藉著繁瑣不斷地文字, 來表達陰陽二分法。 這種二元思考的方式,是一種時間的概念, 支撐著念念相續的前進。 更進一步地, 存在的觀念可以用五行學說, 來表達一種活生生地平衡。 那是在陰陽交錯,時間不斷地進行之下, 每一個當下的動態平衡。
那樣的概念,就好像在聽演奏會時,演奏曲的節奏一般。 雖然你看不見, 或者是你聽不懂,但是你知道, 曲子當中是有一個旋律的存在。除非到曲終人散的時候, 否則, 這個節奏是無法停下來的。 在這裡我們所說的節奏, 就是陰和陽的概念。 但是,只有旋律的進行是不夠的。伴隨著節奏的進行, 是有著不同音高的音符, 寫下了我們精彩的人生。 你可以說他是五線譜, 也可以說他是豆芽菜, 但他一定是這個演奏曲的內容。
你也可以說他是高八度,或者是低八度,D大調,F大調。 不管他是怎麼的簡單易懂,或者是包羅萬象。若不藉著五行的屬性,對事物進行分類,建立了五分法,就沒有這個曲子的高潮疊起, 或者說他是敘事還是抒情。 我們陳述演奏曲相同的概念,也可以用在中醫學理論裡面。所有的事物都分五, 那麼,生命的感覺就抓的到了。 比如,七情納入到五行,變成五志。雖然我們講七情,可是最後用五行來說明的時候,講這個情之間的關係,它分別和五臟和五志相對應。
它不說五臟和七情,那麼把七去掉兩個,目的就是為了,納入這個五行系統,符合這個五行分類方法。從分類學來說。這樣的分類更加細緻,使人們的認識從抽象,進一步到做到具體。這就是在中醫學領域裡面,常用對事物的分類方法。從邏輯學來說,就是二分法和五分法。除此之外, 在中醫學的領域你裡,還有好多分法,但是最常用的就是兩分法和五分法。如此簡單的區別,論證中醫學的基本學說, 論證人體的生理功能,劃分人體結構系統。
五行學說在中醫基礎理論上的應用, 主要是建立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五臟系統結構理論。不但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以五行特性為據, 形成了一個,隨時在改變的系統平衡。 現在的生理,或者是病理狀態,只是站說明臟腑的相互關係。 我們所說的疾病,或者是身體上的不舒服, 只是系統現在的狀態, 並沒有什麼好壞,及是非對錯。五臟系統的生剋制化和互藏, 在不斷地動態平衡點當中,論證人體與環境的統一性。 從當下不平衡點的結束,又進入了下一個平衡點的開始。
我們的身體狀態,和天地及時空的系統, 成為一個統一體。一天接著一天, 一年接著一年,甚至一輩子接著一輩子, 在呈現系統改變的動態延續。 說到了這裡, 有慧根的人,就看到了疾病的本質。 原來身體的疾病,只是與生俱來系統狀態的延續, 我們稱它叫做業力病。 但是這套業力病的理論,沒有五行學說的論述, 大家琅琅上口系統動態平衡點,只是一個虛無飄渺,無法抓取的高空。 就像是西方的哲學一樣, 說什麼都是,但是,說什麼也不是 。 中國人發展出來五行學說的概念,具體闡述人體的病理變化,說明發病規律。
從不斷平衡,及不平衡的相續當中,用它來論證,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以及不正常的病理功能。 簡單的來說,五行學說,從結構上,把人體的結構劃分了五個系統。以五臟為中心。這樣的五臟結構系統,成為中醫學的結構理論。系統的結構理論,把生理以及病理,都強調只是一種系統在演變的過程。過程醫學, 或者我們可以稱它叫做系統醫學,強調臟腑,奇恆之腑,以及聯繫臟腑之間的經絡, 是隨時在改變, 以及當下再平衡。通過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經過類比,來將人體的臟腑一分為五,以五臟為中心,有臟、有腑、有肢體官竅。
就人體本身建立起,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五臟系統的結構,形成了中醫學的人體系統結構理論。這套與生俱來業力病的理論,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大家注意,這句話應該進一步限定,中醫用五行學說,以五行的屬性為據來類比五臟系統,類比五臟,用五行的屬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僅僅是部分的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並沒有完全的說明生理功能。比如說,木曰曲直,用它來類比肝,來說明肝主疏泄這樣的功能,那麼如何用木曰曲直,解釋肝藏血的功能呢?
那麼解釋的理由,用木曰曲直,論據就不是那樣充分了,許多人對這樣的說法,就會有挑戰觀點上的質疑。因此,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都是一樣。因此,以五行的特性為據,嚴格的說,它說明了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我們把那個主要都去掉,從最一般的規律來說,中醫學建立五臟生理功能的時候,建立生理功能這個學說的時候,是以五行屬性為據的。在建立結構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它的生理功能。根據五行的屬性,類比臟腑有這個特性,它就有這樣的功能,僅此而已.
五行學說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它論證了,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就是臟腑之間生剋制化的關係。我們講五行的關係,僅僅講到,生剋制化這方面內容。五行之間的關係,還有一個五行互藏, 這樣的一個概念。五行互藏,什麼叫做五行互藏呢?就是五行之中還有五行,比如,木行,本行本身除了它自身之外,它還包含其他四行,就是它自身,除了它本身之外,它存在的關係,還蘊含著其他四行的關係。 這樣的概念,藏在易經每一個卦象和爻象中,這是中醫學一物一太極最重要的概念。
張景岳在類經圖翼裡面,把一物一太極的概念,表述得最詳細。在內經五行互藏的關係,並沒有明確的表示出來。而中國古代哲學五行學說,卻把這個概念論述得很清楚,引入到醫學,是張景岳明確提出來。五臟之中還有五臟,提出五臟互藏的理論。那麼生剋制化,再加上五臟互藏,就是五臟之中還有五臟,把這兩者結合起來,這個系統思維的整體觀,不是一個平面的,也不是個線性的,而是一個立體的思維。 這樣系統上的思維,是一個沒有辦法用空間限制的同體網, 綿綿密密的交錯在法界中。
說五行生剋制化,每一行還有上下左右五行互藏,還有其他四行。那五行之間有生剋制化關係,每一臟自己,每一行自己,都體現出了生剋制化的關係,一縱一橫形成什麼樣的思維呢?中醫學五行思維,是一個球形的、網狀的思維結構,是最科學最高明的思維結構。這在英國著名的生化專家、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裡面,做出了很好的評價。用西洋人的眼光來考察中國人的五行學說,說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非常高明,它體現了現代科學思維方式,這樣的評價是不為過的.
五行互藏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概念,這個原理,主要是因為他超越時空, 超越生命, 更包容的六道輪迴。 把正常的生理,及不正常的病理, 用系統的狀態加以呈現。中醫師在臨床上治病,若是沒有一個系統同體網的認識 , 充其量只是一個醫匠而已, 或者是一個只會紥針的技工, 沒有辦法登門入室的叫做醫家。系統業力病的理論論證了,人體和環境的統一性,以五行的屬性為例,和自然的各種現象,時空的現象類比起來,形成五個系統。
在天地人三才的基礎上,論證事物的統一性,論證人體環境的統一性。這是從五行學說來論證,氣一元論,從天地人本原於氣這個角度,來論證天地人三才一體。人與環境是一個統一整體,陰陽學說用陰陽對立統一這樣的一個觀點,從矛盾對立的觀點,認為世界運動的基本規律,就是陰陽陰陽。自然、人都服從這個規律。就這個角度論證了,人和自然是統一的,五行學說以五行屬性為據,將自然現象和生命各種現象一分為五,分別納入了木、火、土、金、水五個系統。
在此基礎上又通過生剋制化這個規律,來闡述了人體和自然之間同一系統,和另外系統之間生剋制化的關係。進一步論證了,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整體,建立起了中醫學的科學的整體觀念。 用五行學說來闡述人體的病理變化,是系統業力病最重要的核心論述, 筆者會在辨業論治這一個系列中, 向讀者報告完整的論述輪廓。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