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種子意識系列之四十四 印象破碎後的靈
李秉信
當聖徒說,我們是怎麼被破碎了。其實,這句話更深的含義,說的是印象與靈的情形。這是一個很關鍵性的改變,破碎之後一定伴隨著印象,兩者息息相關,無法掩飾。我們不是常常會說,對這個人的印象如何?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好問題,印象是怎麼來的呢?甚至,我們一語道破的說,能不能作主的工,問題並不在乎我們說的是甚麼,也不在乎我們作的是甚麼?
乃是在乎,從我們身上出去的是甚麼。這兩者之間是一致的嗎?如果我們所說的是一件事,從我們身上出去的又是一件事;我們所作的是一件事,從我們身上出去的又是一件事,這就叫人得不著幫助。所以,從我們身上出去的到底是甚麼,這是要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不是你多麼會說,而是別人對你什麼印象?我們常說,我對某人的印象很好,或者我對某人的印象不好。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很有深度的問句。別人都會對我們有印象,這個印象,是從那裡來的呢?為什麼會不知不覺地產生?這是一個很邪門的味道,印象竟然不是照著他的說話,而是,來自於我們心中油然而生的感覺。如果是照著他的說話,那他說好當然是好,說不好當然是不好,此外沒有甚麼另外的印象可言了。
但是,事實上是有一個另外的東西,莫名其妙的東西,給我們一個印象。他所給我們的這個印象,是在他的說話和行為之外的另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什麼呢?筆者願意意有所指的說,這個印象,是來自於靈裡的鏡相。在他說話的時候,或者在他有行為的時候,有另外一個東西從他身上出來,就使我們得著了一個印象。這個印象,是他靈裡的鏡射。
給人印象的,都是我們身上最強的東西。如果我們的思想從來沒有被神打破過,我們的思想是一個不規則的、野蠻的思想。自然而然,當我們遇見弟兄姊妹的時候,是用我們自己的思想去碰人。因此,人所覺得的,就是我們的那一個思想。或者我們有一個反常的情感,我們的情感過分的熱烈或者過分的冷淡,我們的情感沒有被主打破過。
如果你靈裡的境界,只是局限於情感。結果,很自然的,每一次我們和人來往的時候,就是我們的情感出去,人在我們身上所得著的印象就也是情感。我們身上最強的點是甚麼,從我們身上出來的也就是甚麼,人所得著的印象也就是甚麼。我們有法子約束我們的言語,有法子約束我們的行為,但是沒有法子約束那從我們身上出去的東西。自然而然,你有甚麼,出去的也就是甚麼。
舊約中說了這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王下四章說到那個書念的婦人接待以利沙的事,聖經記載說,『一日以利沙走到書念;在那裡有一個大戶的婦人,強留他喫飯。此後,以利沙每從那裡經過,就進去喫飯。婦人對丈夫說,我看出那常從我們這裡經過的,是聖潔的神人。』(8~9。)以利沙經過書念,沒有講過一篇道,沒有行過一件神蹟,他每從那裡經過,就是進去喫飯。
那個女人憑著他的喫飯,就認識他是一個神人。這就是以利沙所給人的印象。今天我們也要問一問自己,我們所給人的印象是甚麼,或者說,從我們身上出去的是甚麼東西。我們一再提起,外面的人必須被破碎。如果不是這樣,所給人的印象,就都是我們那個外面的人。我們每一次到人面前去的時候,或者叫人心裡難受,覺得你是一個愛自己的人。
有的時候你看一個人,不管他是一個傳道人,還是一位點傳師。甚至自稱自己是一位法力高強,德行圓滿的大師或上師。但是,打自你心裡,跳出一個直覺,覺得是一個剛硬的人,覺得是一個驕傲的人;這時候,筆者就要問我們自己一個問題,你給人的印象,叫人覺得你是一個聰明的人,覺得你是一個口才非常好的人。
也許你是給人一個所謂好的印象。但是,這一個印象能滿足神的心麼?這一個印象能滿足教會或者是道場的需要麼?神滿意這個這個印象?仙佛需要這樣的印象嗎?弟兄們,神是要求我們的靈能出去,教會也是需要我們的靈能出去。所以,我們有一個非常大的需要。也是一個非常要緊的需要,就是我們外面的人必須被破碎。
筆者斬釘截鐵的說,如果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我們的靈就不能出去,我們就不能給人一個靈的印象。你可以做一個這樣的想像,如果有一個弟兄在那裡講聖靈,他講的題目是聖靈。但是,他所有的話語、所有的態度、以及所引的故事,都是充滿了他自己。人坐在那裡聽,實在難受。他滿口是聖靈,滿身卻是自己;講的話語是聖靈,給人的印象是自己,這樣,有甚麼用呢?
所以,我們不要專注重道理,讓人所覺得的都是你這個人。儘管你的題目好得很,你的道理好得很,那有甚麼用呢?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味道說的更細一點。神不要我們一直注意道理上的進步,神是要對付我們這個人。如果我們這個人沒有受對付,我們在神的工作上就沒有多大用處。我們只能給人屬靈的道理,卻不能給人屬靈的印象。
如果我們所講的道理是屬靈的,我們所給人的印象卻是自己,那就可憐得很!所以我們一直題起要讓神拆毀我們外面的人。一次過一次,神在環境裡安排我們的遭遇,來把我們那個強點打碎。你強,一次擊打沒有過去,第二次又來了。你若還是強,第三次的擊打又來了。神不放鬆你,總要把你的強點打破,祂無論如何不停止祂的工作。
聖靈藉著管治成就在我們身上的,不像普通的聽道。普通的聽道是先在心思裡明白道理,然後經過多少月,也許經過多少年,神纔帶我們進入那一個真理。是聽道在先,進入真理在後。但聖靈的管治不是這樣。聖靈的管治有一個特點,就是,當你看見那一個真理的時候,也就是你得著的時候。兩個是同時的,不是先看見道理然後纔得著。
我們是愚昧的人,聽道的領會比較快,而對於管治的學習卻非常慢。許多道理聽一次還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底聖靈管治我們的是甚麼。主作了一次打不碎,還得再來作一次,作兩次。你被聖靈管治一次、兩次、十次、百次,管治到主把這件事成功在你身上,也就是那一天你看見那個真理。你看見那個真理的時候,你也同時得著那個東西。
所以,聖靈的管治就是聖靈的拆毀和建立,就是聖靈的工作。一個人經過聖靈的管治,同時看見真理也得著造就,同時被拆毀也得著建立。你被聖靈管治到有一天,你真是在主面前有所看見、有所摸著的時候,你要說,『感謝主,原來主過去花五年的工夫、十年的工夫一直對付我,就是要把這件事對付掉。』感謝主,經過多次對付,這個東西就真的掉下去了。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當聖徒說,我們是怎麼被破碎了。其實,這句話更深的含義,說的是印象與靈的情形。這是一個很關鍵性的改變,破碎之後一定伴隨著印象,兩者息息相關,無法掩飾。我們不是常常會說,對這個人的印象如何?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好問題,印象是怎麼來的呢?甚至,我們一語道破的說,能不能作主的工,問題並不在乎我們說的是甚麼,也不在乎我們作的是甚麼?
乃是在乎,從我們身上出去的是甚麼。這兩者之間是一致的嗎?如果我們所說的是一件事,從我們身上出去的又是一件事;我們所作的是一件事,從我們身上出去的又是一件事,這就叫人得不著幫助。所以,從我們身上出去的到底是甚麼,這是要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不是你多麼會說,而是別人對你什麼印象?我們常說,我對某人的印象很好,或者我對某人的印象不好。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很有深度的問句。別人都會對我們有印象,這個印象,是從那裡來的呢?為什麼會不知不覺地產生?這是一個很邪門的味道,印象竟然不是照著他的說話,而是,來自於我們心中油然而生的感覺。如果是照著他的說話,那他說好當然是好,說不好當然是不好,此外沒有甚麼另外的印象可言了。
但是,事實上是有一個另外的東西,莫名其妙的東西,給我們一個印象。他所給我們的這個印象,是在他的說話和行為之外的另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什麼呢?筆者願意意有所指的說,這個印象,是來自於靈裡的鏡相。在他說話的時候,或者在他有行為的時候,有另外一個東西從他身上出來,就使我們得著了一個印象。這個印象,是他靈裡的鏡射。
給人印象的,都是我們身上最強的東西。如果我們的思想從來沒有被神打破過,我們的思想是一個不規則的、野蠻的思想。自然而然,當我們遇見弟兄姊妹的時候,是用我們自己的思想去碰人。因此,人所覺得的,就是我們的那一個思想。或者我們有一個反常的情感,我們的情感過分的熱烈或者過分的冷淡,我們的情感沒有被主打破過。
如果你靈裡的境界,只是局限於情感。結果,很自然的,每一次我們和人來往的時候,就是我們的情感出去,人在我們身上所得著的印象就也是情感。我們身上最強的點是甚麼,從我們身上出來的也就是甚麼,人所得著的印象也就是甚麼。我們有法子約束我們的言語,有法子約束我們的行為,但是沒有法子約束那從我們身上出去的東西。自然而然,你有甚麼,出去的也就是甚麼。
舊約中說了這個很有意思的故事。王下四章說到那個書念的婦人接待以利沙的事,聖經記載說,『一日以利沙走到書念;在那裡有一個大戶的婦人,強留他喫飯。此後,以利沙每從那裡經過,就進去喫飯。婦人對丈夫說,我看出那常從我們這裡經過的,是聖潔的神人。』(8~9。)以利沙經過書念,沒有講過一篇道,沒有行過一件神蹟,他每從那裡經過,就是進去喫飯。
那個女人憑著他的喫飯,就認識他是一個神人。這就是以利沙所給人的印象。今天我們也要問一問自己,我們所給人的印象是甚麼,或者說,從我們身上出去的是甚麼東西。我們一再提起,外面的人必須被破碎。如果不是這樣,所給人的印象,就都是我們那個外面的人。我們每一次到人面前去的時候,或者叫人心裡難受,覺得你是一個愛自己的人。
有的時候你看一個人,不管他是一個傳道人,還是一位點傳師。甚至自稱自己是一位法力高強,德行圓滿的大師或上師。但是,打自你心裡,跳出一個直覺,覺得是一個剛硬的人,覺得是一個驕傲的人;這時候,筆者就要問我們自己一個問題,你給人的印象,叫人覺得你是一個聰明的人,覺得你是一個口才非常好的人。
也許你是給人一個所謂好的印象。但是,這一個印象能滿足神的心麼?這一個印象能滿足教會或者是道場的需要麼?神滿意這個這個印象?仙佛需要這樣的印象嗎?弟兄們,神是要求我們的靈能出去,教會也是需要我們的靈能出去。所以,我們有一個非常大的需要。也是一個非常要緊的需要,就是我們外面的人必須被破碎。
筆者斬釘截鐵的說,如果外面的人沒有被破碎,我們的靈就不能出去,我們就不能給人一個靈的印象。你可以做一個這樣的想像,如果有一個弟兄在那裡講聖靈,他講的題目是聖靈。但是,他所有的話語、所有的態度、以及所引的故事,都是充滿了他自己。人坐在那裡聽,實在難受。他滿口是聖靈,滿身卻是自己;講的話語是聖靈,給人的印象是自己,這樣,有甚麼用呢?
所以,我們不要專注重道理,讓人所覺得的都是你這個人。儘管你的題目好得很,你的道理好得很,那有甚麼用呢?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味道說的更細一點。神不要我們一直注意道理上的進步,神是要對付我們這個人。如果我們這個人沒有受對付,我們在神的工作上就沒有多大用處。我們只能給人屬靈的道理,卻不能給人屬靈的印象。
如果我們所講的道理是屬靈的,我們所給人的印象卻是自己,那就可憐得很!所以我們一直題起要讓神拆毀我們外面的人。一次過一次,神在環境裡安排我們的遭遇,來把我們那個強點打碎。你強,一次擊打沒有過去,第二次又來了。你若還是強,第三次的擊打又來了。神不放鬆你,總要把你的強點打破,祂無論如何不停止祂的工作。
聖靈藉著管治成就在我們身上的,不像普通的聽道。普通的聽道是先在心思裡明白道理,然後經過多少月,也許經過多少年,神纔帶我們進入那一個真理。是聽道在先,進入真理在後。但聖靈的管治不是這樣。聖靈的管治有一個特點,就是,當你看見那一個真理的時候,也就是你得著的時候。兩個是同時的,不是先看見道理然後纔得著。
我們是愚昧的人,聽道的領會比較快,而對於管治的學習卻非常慢。許多道理聽一次還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底聖靈管治我們的是甚麼。主作了一次打不碎,還得再來作一次,作兩次。你被聖靈管治一次、兩次、十次、百次,管治到主把這件事成功在你身上,也就是那一天你看見那個真理。你看見那個真理的時候,你也同時得著那個東西。
所以,聖靈的管治就是聖靈的拆毀和建立,就是聖靈的工作。一個人經過聖靈的管治,同時看見真理也得著造就,同時被拆毀也得著建立。你被聖靈管治到有一天,你真是在主面前有所看見、有所摸著的時候,你要說,『感謝主,原來主過去花五年的工夫、十年的工夫一直對付我,就是要把這件事對付掉。』感謝主,經過多次對付,這個東西就真的掉下去了。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