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中醫基礎理論系列之三十七 陰陽離決死亡精氣乃絕
李秉信
在中醫基礎裡,陰陽格拒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陰陽失調比較特殊的一類病機,包括陰盛格陽和陽盛格陰兩方面。形成陰陽相互格拒的機理,主要是由於某些原因引起陰或陽的一方偏盛至極,因而壅遏於內,將另一方排斥格拒於外,迫使陰陽之間不相維繫,從而出現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等複雜的病理現象。
陰盛格陽,又稱格陽,係指陰塞之邪壅盛於內,逼迫陽氣浮越於外,使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相互格拒的一種病理狀態。陰寒內盛是疾病的本質,但由於格陽於外,在臨床上出現面紅、煩熱、口渴、脈大等假熱之象,故稱其為真寒假熱之證。
陽盛格陰,又稱格陰,係指邪熱內盛,深伏於里,陽氣被遏,鬱閉於內,不能外達於肢體而格陰於外的一種病理狀態,陽盛於內是疾病的本質,但由於格陰於外,在臨床上出現四肢厥冷、脈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稱為真熱假寒之證。如《醫宗金鑑•傷寒心法要訣》說:“陽氣太盛,不得相榮也。不相榮者,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則格陰於外,故曰陽盛格陰也。”
陰陽的亡失,包括亡陰和亡陽兩類。是指機體的陰液或陽氣突然大量地亡失,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亡陽,是指機體的陽氣發生突然性,而致全身機能突然嚴重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一般地說,亡陽多由於邪盛,正不敵邪,陽氣突然脫失所致。
也可由於攻心為上陽虛,正氣不足,疲勞過度等多種原因,或過用汗法,汗出過多,陽隨陰洩,陽氣外脫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亡陽,多由於陽氣的嚴重耗散,虛陽外越所致。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故陽氣暴脫多見大汗淋漓,肌膚手足逆冷,踡臥,神疲,脈微欲絕等危重證候。
亡陰,是指由於機體陰液發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丟失,而致全身機能嚴重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一般地說,亡陰都由於熱邪熾盛,或邪熱久留,大量煎灼陰液所致。也可由於其它因素大量耗損陰液而致亡陰。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者,藏精而起亟也。”故亡陰時多見喘渴煩躁,手足雖溫而汗多欲脫的危重證候。
亡陰和亡陽,在病機和臨床徵像等方面,雖然有所不同,但由於機體的陰和陽存在著互根互用的關係,陰亡,則陽無所依附而散越;陽亡,則陰無以化生而耗竭。故亡陰可以迅速導致亡陽,亡陽也可繼而出現亡陰,最終導致“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生命活動終止而死亡。
綜上所述,陰陽失調的病機,是以陰陽的屬性,陰和陽之間所存在著的相互制約、相互消長、互根互用和相互轉化關係的理論,來闡釋、分析、綜合機體一切病理現象的機理。因此,在陰陽的偏勝和偏衰之間,亡陰和亡陽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密切聯繫。也就是說,陰陽失調的各種病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病情的進退和邪正盛衰等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在中醫基礎裡,陰陽格拒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陰陽失調比較特殊的一類病機,包括陰盛格陽和陽盛格陰兩方面。形成陰陽相互格拒的機理,主要是由於某些原因引起陰或陽的一方偏盛至極,因而壅遏於內,將另一方排斥格拒於外,迫使陰陽之間不相維繫,從而出現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等複雜的病理現象。
陰盛格陽,又稱格陽,係指陰塞之邪壅盛於內,逼迫陽氣浮越於外,使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相互格拒的一種病理狀態。陰寒內盛是疾病的本質,但由於格陽於外,在臨床上出現面紅、煩熱、口渴、脈大等假熱之象,故稱其為真寒假熱之證。
陽盛格陰,又稱格陰,係指邪熱內盛,深伏於里,陽氣被遏,鬱閉於內,不能外達於肢體而格陰於外的一種病理狀態,陽盛於內是疾病的本質,但由於格陰於外,在臨床上出現四肢厥冷、脈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稱為真熱假寒之證。如《醫宗金鑑•傷寒心法要訣》說:“陽氣太盛,不得相榮也。不相榮者,不相入也,既不相入,則格陰於外,故曰陽盛格陰也。”
陰陽的亡失,包括亡陰和亡陽兩類。是指機體的陰液或陽氣突然大量地亡失,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亡陽,是指機體的陽氣發生突然性,而致全身機能突然嚴重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一般地說,亡陽多由於邪盛,正不敵邪,陽氣突然脫失所致。
也可由於攻心為上陽虛,正氣不足,疲勞過度等多種原因,或過用汗法,汗出過多,陽隨陰洩,陽氣外脫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亡陽,多由於陽氣的嚴重耗散,虛陽外越所致。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故陽氣暴脫多見大汗淋漓,肌膚手足逆冷,踡臥,神疲,脈微欲絕等危重證候。
亡陰,是指由於機體陰液發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丟失,而致全身機能嚴重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一般地說,亡陰都由於熱邪熾盛,或邪熱久留,大量煎灼陰液所致。也可由於其它因素大量耗損陰液而致亡陰。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者,藏精而起亟也。”故亡陰時多見喘渴煩躁,手足雖溫而汗多欲脫的危重證候。
亡陰和亡陽,在病機和臨床徵像等方面,雖然有所不同,但由於機體的陰和陽存在著互根互用的關係,陰亡,則陽無所依附而散越;陽亡,則陰無以化生而耗竭。故亡陰可以迅速導致亡陽,亡陽也可繼而出現亡陰,最終導致“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生命活動終止而死亡。
綜上所述,陰陽失調的病機,是以陰陽的屬性,陰和陽之間所存在著的相互制約、相互消長、互根互用和相互轉化關係的理論,來闡釋、分析、綜合機體一切病理現象的機理。因此,在陰陽的偏勝和偏衰之間,亡陰和亡陽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密切聯繫。也就是說,陰陽失調的各種病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病情的進退和邪正盛衰等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的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