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道德經句解系列之七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
李秉信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聖人他所做所為,都是用無為的,不是為了什麼動機及目的。若你為了一個動機,才去做一件事,那是有為的。筆者深刻的認為,這個起心動念是非常重要的。你是為什麼,而去做什麼?還是,沒有什麼好為,還能夠去做什麼?道德經的味道就是,有為,就是出在這個德。這個德,沒有框架及局限,這個德沒有離開道。否則,你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現在的人做事,太講究動機,太講究值不值得。殊不知,法裡越強,心性就越差。甚至,無可避免的,有一天,你會因為什麼而做,就會因為這個動機停下來。老子在道德經裡教導我們,無所為而為,甚至更有那麼一點,無所謂而為,是這樣的味道,有為才能成就無為,生命最後的摸著,是真空而不是頑空。
在這裡,我們講到,造物主創造這個世界的無極。如果沒有用太極,哪有這個天地萬物。今天師尊來渡化一般的眾生,都是用這個德,這個德就變成有為,只是不要著相於這個有為。你要復歸於無為,沒有離開道體。很多人講究外在的善事,以為造橋鋪路,行功了願,就可以功德及業力兩相抵銷。那樣的思考模式,還是在人算盤計較裡面。
以做善事的表象,來做善事,很難不掉落值不值得,划不划得來計較當中。就算你的修煉再好,計較已經降到最小,在細微處還是很難避免。真正的善,不能只有外面善,心不善,這樣就是離開了道體。宇宙萬物中,我們所存在的太極,是無極所產生的,所以太極生化萬物,不能離開無極,那是虛空中虛空的味道。
在虛空中,天地萬物都是依道生存,天下萬物都是道所生的,不能離開道。這個逍就是虛空。我們心的本質,也是虛空。我們的起心動念,若是離開虛空,細微處的計較,就不純淨了。很多人常常說,我有愛心,良心。然而,他們的愛心及良心,是有邊界的嗎?我們的起心動念,有對價的條件之後,在不知不覺中,就骯髒了本來就是虛空本質的心。
生命琅琅上口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付出,這種無條件的味道,只是在陳述,我們的起心動念,不可以離開我們心本質虛空。上天給我們這顆愛心、良心就是要我們率性去做。所以聖人處無為之事,乃是在於沒有邊界。就把無為的味道,說的更明白一點:現在人間容易找到無為的是什麼?母愛,母愛就是無為。
因為無為而無所不為,哇!換尿布、沖牛奶、洗大小便,什麼都付出,都是不勉強的,不造作,無為就是純真自然。然而,很弔詭的是,當媽媽開始計較,孩子將來會不會孝順時候,無為的母愛就骯髒掉了。常常看到,不少媽媽喃喃自語的說,早知道孩子現在這麼不孝順我,孩子出生時就把它捏死算了。那樣的母愛,是不是已經是有為,是有條件了。
行不言之教
就是以身作則,以德感人,孝順父母不必講出口;你順父母心,默默去做就好了。你孩子看你孝順他的阿公、阿媽,他一定會孝順你。所以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如以身作則,中就是道,你以身作則,做給他看就好了。同樣的,帶領一個修行團體,或者是,領導一群人。還需要把道理講在嘴上,領導人的德行,還是有為的。
行不言之教,那是以心映心,所有的原則,都是來自虛空,不言而喻的。
萬物作焉而不辭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這個沒有邊界,虛空的道,真的被領導者德行啟動的時候,相映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我們有條件的心,會被無條件的虛空感動。而且感動我們,也向虛空一樣。在這個時候,虛空會像是無限大密度黑洞一樣,吸住所有人的心。如同原子撞擊反應分裂一般,產生出無窮大的力量及能量。
我們可以把這個味道,說的更清楚一點。很多在外面的人,看老天造化這個萬物都不辭勞苦。這樣的看法,是用人的眼光去判斷的。易經所說生生不息的力量,那是虛空的力量。那是一個人沒有邊界的無為,繁衍成無所不為。這種無所不為的力量,可以感應萬事萬物繁衍的本能。所以,筆者常常再說,一個開悟解脫的人,一定會有一顆心,要把這個道繁衍出去的本能。
這個道理無它,繁衍乃是第一因的本質。這也是,上帝創造世界的本質。這個味道是,被第一因感動的人,只要能有利於萬物,雖小善亦不辭。今逢末法時期,我渡人,成全要犧牲到底,不能說渡人有功德,好啊!拼下去了。那樣的付出是無怨無悔,雖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多少基督徒,被羅馬皇帝迫害,丟到獅子坑餵虎口。一般人早就六神無主,怨聲載道。
然而,聖經裡記載他們,這些人在殉道前還是這麼喜樂。那是因為,第一因本質,已經成為他們的主人。他們的力量早就虛空,身體早就化為烏有,哪裡需要等到獅子來撕裂他們。如果你今天繁衍的本能,只是在於傳道有沒有功德而已。若是沒有功德,就不渡人了,這樣就失去了自然,你的心,已經是帶有雜質的不再虛空。
再舉一個例子吧,你看父母養育子女,不曾言養兒辛苦,他們盡力養育、教育到成家立業,不求回報,這就是自然的母愛。若是父母計較,孩子將來會不會孝順,這顆虛空的心,便骯髒掉了。我們修行人,絕對要用這個自然才好,自然就是道,就是理。要回內心世界的源頭,只有這樣的修煉,才可以回去。
生而不有
不有:不執著於功德相。道體以自然律動之運轉,開天闢地,生育萬物,他「不有」–沒有說他有功德,做過就好了。以眾生和樂而和樂,大家生活都過的很好,萬物都適時逢生,看了就很高興,並沒什麼功。生:就是生育萬物。不有:就是沒有這個功德心。在這句話,把繁衍的味道,說的再清楚不過了。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聖人他所做所為,都是用無為的,不是為了什麼動機及目的。若你為了一個動機,才去做一件事,那是有為的。筆者深刻的認為,這個起心動念是非常重要的。你是為什麼,而去做什麼?還是,沒有什麼好為,還能夠去做什麼?道德經的味道就是,有為,就是出在這個德。這個德,沒有框架及局限,這個德沒有離開道。否則,你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現在的人做事,太講究動機,太講究值不值得。殊不知,法裡越強,心性就越差。甚至,無可避免的,有一天,你會因為什麼而做,就會因為這個動機停下來。老子在道德經裡教導我們,無所為而為,甚至更有那麼一點,無所謂而為,是這樣的味道,有為才能成就無為,生命最後的摸著,是真空而不是頑空。
在這裡,我們講到,造物主創造這個世界的無極。如果沒有用太極,哪有這個天地萬物。今天師尊來渡化一般的眾生,都是用這個德,這個德就變成有為,只是不要著相於這個有為。你要復歸於無為,沒有離開道體。很多人講究外在的善事,以為造橋鋪路,行功了願,就可以功德及業力兩相抵銷。那樣的思考模式,還是在人算盤計較裡面。
以做善事的表象,來做善事,很難不掉落值不值得,划不划得來計較當中。就算你的修煉再好,計較已經降到最小,在細微處還是很難避免。真正的善,不能只有外面善,心不善,這樣就是離開了道體。宇宙萬物中,我們所存在的太極,是無極所產生的,所以太極生化萬物,不能離開無極,那是虛空中虛空的味道。
在虛空中,天地萬物都是依道生存,天下萬物都是道所生的,不能離開道。這個逍就是虛空。我們心的本質,也是虛空。我們的起心動念,若是離開虛空,細微處的計較,就不純淨了。很多人常常說,我有愛心,良心。然而,他們的愛心及良心,是有邊界的嗎?我們的起心動念,有對價的條件之後,在不知不覺中,就骯髒了本來就是虛空本質的心。
生命琅琅上口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付出,這種無條件的味道,只是在陳述,我們的起心動念,不可以離開我們心本質虛空。上天給我們這顆愛心、良心就是要我們率性去做。所以聖人處無為之事,乃是在於沒有邊界。就把無為的味道,說的更明白一點:現在人間容易找到無為的是什麼?母愛,母愛就是無為。
因為無為而無所不為,哇!換尿布、沖牛奶、洗大小便,什麼都付出,都是不勉強的,不造作,無為就是純真自然。然而,很弔詭的是,當媽媽開始計較,孩子將來會不會孝順時候,無為的母愛就骯髒掉了。常常看到,不少媽媽喃喃自語的說,早知道孩子現在這麼不孝順我,孩子出生時就把它捏死算了。那樣的母愛,是不是已經是有為,是有條件了。
行不言之教
就是以身作則,以德感人,孝順父母不必講出口;你順父母心,默默去做就好了。你孩子看你孝順他的阿公、阿媽,他一定會孝順你。所以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如以身作則,中就是道,你以身作則,做給他看就好了。同樣的,帶領一個修行團體,或者是,領導一群人。還需要把道理講在嘴上,領導人的德行,還是有為的。
行不言之教,那是以心映心,所有的原則,都是來自虛空,不言而喻的。
萬物作焉而不辭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這個沒有邊界,虛空的道,真的被領導者德行啟動的時候,相映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我們有條件的心,會被無條件的虛空感動。而且感動我們,也向虛空一樣。在這個時候,虛空會像是無限大密度黑洞一樣,吸住所有人的心。如同原子撞擊反應分裂一般,產生出無窮大的力量及能量。
我們可以把這個味道,說的更清楚一點。很多在外面的人,看老天造化這個萬物都不辭勞苦。這樣的看法,是用人的眼光去判斷的。易經所說生生不息的力量,那是虛空的力量。那是一個人沒有邊界的無為,繁衍成無所不為。這種無所不為的力量,可以感應萬事萬物繁衍的本能。所以,筆者常常再說,一個開悟解脫的人,一定會有一顆心,要把這個道繁衍出去的本能。
這個道理無它,繁衍乃是第一因的本質。這也是,上帝創造世界的本質。這個味道是,被第一因感動的人,只要能有利於萬物,雖小善亦不辭。今逢末法時期,我渡人,成全要犧牲到底,不能說渡人有功德,好啊!拼下去了。那樣的付出是無怨無悔,雖然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多少基督徒,被羅馬皇帝迫害,丟到獅子坑餵虎口。一般人早就六神無主,怨聲載道。
然而,聖經裡記載他們,這些人在殉道前還是這麼喜樂。那是因為,第一因本質,已經成為他們的主人。他們的力量早就虛空,身體早就化為烏有,哪裡需要等到獅子來撕裂他們。如果你今天繁衍的本能,只是在於傳道有沒有功德而已。若是沒有功德,就不渡人了,這樣就失去了自然,你的心,已經是帶有雜質的不再虛空。
再舉一個例子吧,你看父母養育子女,不曾言養兒辛苦,他們盡力養育、教育到成家立業,不求回報,這就是自然的母愛。若是父母計較,孩子將來會不會孝順,這顆虛空的心,便骯髒掉了。我們修行人,絕對要用這個自然才好,自然就是道,就是理。要回內心世界的源頭,只有這樣的修煉,才可以回去。
生而不有
不有:不執著於功德相。道體以自然律動之運轉,開天闢地,生育萬物,他「不有」–沒有說他有功德,做過就好了。以眾生和樂而和樂,大家生活都過的很好,萬物都適時逢生,看了就很高興,並沒什麼功。生:就是生育萬物。不有:就是沒有這個功德心。在這句話,把繁衍的味道,說的再清楚不過了。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