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心想事成系列之二 種子意識的茁壯
人在有生命的狀態下,以無限的「自由度」觀想自己的肉體。以自己至高無上的「主動權」,這個「主動權」就像是一把「利刃」一樣,從最深層的意識裡來分割「靈魂」和「肉體」。
李秉信
從「意識轉換」的過程體會「種子意識」
(續上期)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靈和肉」的緊密,幾乎像是個同體的臠生兄弟一樣。很難分別的出,什麼是「靈魂」,什麼是「肉體」。對於修行人而言,在「靈魂」和「肉體」同時存在的情境下,如何從「入定」到「住定」以至於「出定」的過程,來經歷「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不論是「靈」和「肉」之間作徹底的切割,抑或是藕斷絲聯,似入又出的「靈」「肉」一體。
這樣的經歷,所要想詮釋的,正是這種,人在有生命的狀態下,以無限的「自由度」觀想自己的肉體。以自己至高無上的「主動權」,這個「主動權」就像是一把「利刃」一樣,從最深層的意識裡來分離「靈魂」和「肉體」。當「靈魂」脫離了肉體的束縛以後,就可以像「天馬行空」一樣,自由奔馳在沒有牢籠的意識空間裡。
這樣的經驗,如同看到自己的肉體已死。從而操練自己意識的死,來找到自己意識的最初,及最原始的種子處。這樣的過程,正是修行人運用無所限制,甚至無可限制,「來去自如」的心念,作「意識轉換」最貼切的描述。當無所束縛的心念,作無所求,甚或是無歸依的「蕩漾」,或是「飄浮」,或是「凍結」,或是「寂靜」時,一幕又一幕潛藏在內心.
由序從最根本「種子意識」,所長成現存世界的根苗花果的景象,便如是的一一呈現在心田。只有從這種最大自由度「意識轉換」的過程,生命才有能力,也才有機會,體會什麼叫作最初的「種子意識」。否則,一切「種子意識」的論述,只是空談而已。
由「催眠」的經驗中看到「種子意識」及意識的成長
現在西方極為興盛的催眠學,乃是引導生命的心智,在意識及潛意識間來回。幫助人們可以進行投胎轉世經驗的回溯。在生命意識的「溯根之旅」中,其實孕藏其中一個很重要秘密,乃是認定了,種子意識的播種,是超越時空的。今生的意識,極有可能是前生的「種子意識」所長成。這樣不斷往內心溯根的操練,其最終的目的,其實也只是試著在找到,那裡才是生命深層的「種子意識」的所在處。
在催眠中,人們從眼前的自我,回到他們的源起。回到了壯年,青年,少年,兒童,少年,嬰兒,在母胎,受情卵,然後到了前世。催眠透露了生命意識一件很重要秘密,那便是,現在的意識是被以前的意識,不斷的生成和長大的。甚至,在另外一種說法下,現在的意識是被先前的意識所覆蓋的。所以,如何用「倒轉意識」或是「還原意識」的「自我覺察」,來拿掉「被覆蓋的意識」,絕對是生命能夠溯根找到「種子意識」的唯一方法。
這一種在人有生命,可以完全自主的主控下,把人的思考,由「顯意識」狀態帶進「潛意識」狀態的過程,修行人把它稱之為「入定」。
由「瀕臨死亡」的經驗中看到意識的倒帶
然而由許多實際瀕臨死亡的過程,遠較催眠,更能讓人進入禪定的境界。整理許多瀕臨死亡的經驗,大致可以整理出一個如下的完整經驗:人在將死的那一刻,肉體的痛苦達到最高點,聽到自己被醫生宣布死亡,然後傳來一種與世隔絕的噪音,一種巨大鐵鐘的鳴聲,感覺自己快速通過黑而長的隧道,一旦通過,就發現離開自己的肉體,但仍住在肉體的環境裡。
瀕死者似乎變成觀眾,在一段距離以外,看著自己的肉體,觀察醫生護士人工呼吸的急救行動。然後,他逐漸的控制自己,慢慢的習慣這種奇特的情況。同時發現自己擁有一個身體,只是性質和以前的軀體相比,大為不同,而且力量增進。而接下來,他發現有人來跟他見面,幫助他。隱約中,他看到已經去世的親友,以及非常可親可愛的靈魂-光之人出現。這個人問他問題,不是用聲音,而是要他評估自己的一生。
並且用全景立即顯像,幫助他回溯一生中的大事。在這趟經歷的某一點時,他發現自己接近一道像障礙,又像邊界的東西。看起來像是塵世一生和來生的分野。最後,他完全浸淫在歡樂,友愛及和平中。他還是發現他該回到塵世去,又跟肉體重合,活了過來。
「覺察力」和「肉體」本來就是分開的
由這麼貼切的死亡經驗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 靈體離開肉體以後,可以在沒有肉體的拘束下,而有存在的感覺。靈體沒有肉眼,卻可以看到。肉體沒有用腳移動,而靈體卻可以讓人有移動的感覺。死去的肉體沒有了大腦皮質,靈體竟然可以回憶,而且感受到了平安,滿足及喜樂。
在這個「死而復生」的經驗當中,我們發現,人竟然可以掙脫肉體的限制而有感覺,而且更「深刻」,「深層」及「充份」的感覺。人在將死的那一刻是可以看到光靈。靈體的心意可以和光靈互相溝通,而且俱有異於肉體的能力。這也是人在瀕臨死亡經驗中,所經歷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每一個生命體都有「覺察力」。
而且,在許多經歷過瀕死的經驗「死而復生」者的表述中,更會深刻的感觸,人在有肉體的時候,反而常常因為肉身的存在,而忽略了與生俱有的「覺察力」。修行者在初修的階段,更會有感而發的說出「肉體是靈魂的牢籠」
「入夢」是另外一種體會「覺察力」的法門
其實,由這麼多瀕死的經驗中,所透露了這些重要的訊息:像是靈體沒有肉眼卻可以看得見,沒有腳可以行走,沒有肉耳而可以聽到。「意識」和「肉體」在這個時候,似乎是完全身處兩個不同的世界。而且,意識在沒有肉體的束縛下,竟然完全擁有自己的主控權,可以行使自己的意志。而且,更有一套自己思考的模式。
想得更深入些,事實上,這些瀕死的經驗,和我們每天都會「入睡」和「作夢」的起居,是有很雷同的地方。如同我們在睡夢中可以不用肉眼,就可以有看到事物的能力。不用肉耳,而在夢中就可以聽得到聲音。夢境中的感受是那麼真實,可以讓人又哭又笑,夢醒後看到淚溼的枕頭,而對已過夢境「似記非記」,「似懂非懂」。在夢裡,生命的感受更敏銳。夢境裡相處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大夢初醒,恍如隔世。
不論是從瀕死的經驗,或是夢境中的體驗,這都表示了人在肉體活著時候「入夢」,或是肉體瀕臨死亡毀壞的時候,都可以開顯靈體,引導出清淨無染的「覺察力」。
「意識種子」從「心」而來
如果人能在活著的時候,可以脫離「肉體」體驗「靈體」的存在。這樣的經驗,也可以幫助我們解答肉體死後,靈體要去的世界。這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來世」。所以,當生命可以在「肉體」尚未毀壞時,在無限度的自由下,用「主動權」來驅使意識脫離「肉體」的約束時,「來世」也有可能就是在今生。
而禪宗所說的「直指人心」,這個「人心」指的就是,我們可以脫離「肉體」及「意識」的束縛後,生命本來就存在的「真心」,也就是「來世」;「識自本心」,就是曉得自己有這個「真心」;「現自本性」,就是現自己的「真心」。「真心」本來就在那裡,只是「肉體」的「我」,及「意識」下的「我」不知道而已。「心」本來就在我們「意識」裡,或是「意識」外的某一處。在特殊的因緣下一經喚醒,即是開悟,整個生命就又活了過來;意識在這樣的深刻體悟後,馬上成就了截然不同的生命。
這樣改變的過程,就非常貼切的像是,聖經羅馬書所提,現在活的,不再是「老我」,而是耶穌基督與我一起「同死」及「同活」的「新我」。人的「真心」未醒,仍是凡夫,人還是在意識,在肉體裡掙扎痛苦,指日等死。但是一現真心,那樣的愉悅目在,如同「死裡復活」。人如果瞭解到此,生死只是在作「意識轉換」而已,不論是人世間生命的生死,滾滾紅塵中一件發生的始末,大自然裡花開花落的週期,千古以來數不盡朝代的更替,世間男女的悲歡離合的情緣,天下沒有不散宴席的開始和結束,其實都只是一段又一段,不同象徵的生生死死而已.
若能在每一次的死後識得「真心」,生命便又活了過來,到了「來世」的點悟,便超脫生死了。這樣經由「意識轉換」生生死死,從而摸著「真心」,而馬上轉變成另外一種人的例子,在聖經上比比皆是,值得我們深思(下期續)。
李秉信
從「意識轉換」的過程體會「種子意識」
(續上期)然而,對於一般人而言,「靈和肉」的緊密,幾乎像是個同體的臠生兄弟一樣。很難分別的出,什麼是「靈魂」,什麼是「肉體」。對於修行人而言,在「靈魂」和「肉體」同時存在的情境下,如何從「入定」到「住定」以至於「出定」的過程,來經歷「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不論是「靈」和「肉」之間作徹底的切割,抑或是藕斷絲聯,似入又出的「靈」「肉」一體。
這樣的經歷,所要想詮釋的,正是這種,人在有生命的狀態下,以無限的「自由度」觀想自己的肉體。以自己至高無上的「主動權」,這個「主動權」就像是一把「利刃」一樣,從最深層的意識裡來分離「靈魂」和「肉體」。當「靈魂」脫離了肉體的束縛以後,就可以像「天馬行空」一樣,自由奔馳在沒有牢籠的意識空間裡。
這樣的經驗,如同看到自己的肉體已死。從而操練自己意識的死,來找到自己意識的最初,及最原始的種子處。這樣的過程,正是修行人運用無所限制,甚至無可限制,「來去自如」的心念,作「意識轉換」最貼切的描述。當無所束縛的心念,作無所求,甚或是無歸依的「蕩漾」,或是「飄浮」,或是「凍結」,或是「寂靜」時,一幕又一幕潛藏在內心.
由序從最根本「種子意識」,所長成現存世界的根苗花果的景象,便如是的一一呈現在心田。只有從這種最大自由度「意識轉換」的過程,生命才有能力,也才有機會,體會什麼叫作最初的「種子意識」。否則,一切「種子意識」的論述,只是空談而已。
由「催眠」的經驗中看到「種子意識」及意識的成長
現在西方極為興盛的催眠學,乃是引導生命的心智,在意識及潛意識間來回。幫助人們可以進行投胎轉世經驗的回溯。在生命意識的「溯根之旅」中,其實孕藏其中一個很重要秘密,乃是認定了,種子意識的播種,是超越時空的。今生的意識,極有可能是前生的「種子意識」所長成。這樣不斷往內心溯根的操練,其最終的目的,其實也只是試著在找到,那裡才是生命深層的「種子意識」的所在處。
在催眠中,人們從眼前的自我,回到他們的源起。回到了壯年,青年,少年,兒童,少年,嬰兒,在母胎,受情卵,然後到了前世。催眠透露了生命意識一件很重要秘密,那便是,現在的意識是被以前的意識,不斷的生成和長大的。甚至,在另外一種說法下,現在的意識是被先前的意識所覆蓋的。所以,如何用「倒轉意識」或是「還原意識」的「自我覺察」,來拿掉「被覆蓋的意識」,絕對是生命能夠溯根找到「種子意識」的唯一方法。
這一種在人有生命,可以完全自主的主控下,把人的思考,由「顯意識」狀態帶進「潛意識」狀態的過程,修行人把它稱之為「入定」。
由「瀕臨死亡」的經驗中看到意識的倒帶
然而由許多實際瀕臨死亡的過程,遠較催眠,更能讓人進入禪定的境界。整理許多瀕臨死亡的經驗,大致可以整理出一個如下的完整經驗:人在將死的那一刻,肉體的痛苦達到最高點,聽到自己被醫生宣布死亡,然後傳來一種與世隔絕的噪音,一種巨大鐵鐘的鳴聲,感覺自己快速通過黑而長的隧道,一旦通過,就發現離開自己的肉體,但仍住在肉體的環境裡。
瀕死者似乎變成觀眾,在一段距離以外,看著自己的肉體,觀察醫生護士人工呼吸的急救行動。然後,他逐漸的控制自己,慢慢的習慣這種奇特的情況。同時發現自己擁有一個身體,只是性質和以前的軀體相比,大為不同,而且力量增進。而接下來,他發現有人來跟他見面,幫助他。隱約中,他看到已經去世的親友,以及非常可親可愛的靈魂-光之人出現。這個人問他問題,不是用聲音,而是要他評估自己的一生。
並且用全景立即顯像,幫助他回溯一生中的大事。在這趟經歷的某一點時,他發現自己接近一道像障礙,又像邊界的東西。看起來像是塵世一生和來生的分野。最後,他完全浸淫在歡樂,友愛及和平中。他還是發現他該回到塵世去,又跟肉體重合,活了過來。
「覺察力」和「肉體」本來就是分開的
由這麼貼切的死亡經驗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 靈體離開肉體以後,可以在沒有肉體的拘束下,而有存在的感覺。靈體沒有肉眼,卻可以看到。肉體沒有用腳移動,而靈體卻可以讓人有移動的感覺。死去的肉體沒有了大腦皮質,靈體竟然可以回憶,而且感受到了平安,滿足及喜樂。
在這個「死而復生」的經驗當中,我們發現,人竟然可以掙脫肉體的限制而有感覺,而且更「深刻」,「深層」及「充份」的感覺。人在將死的那一刻是可以看到光靈。靈體的心意可以和光靈互相溝通,而且俱有異於肉體的能力。這也是人在瀕臨死亡經驗中,所經歷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每一個生命體都有「覺察力」。
而且,在許多經歷過瀕死的經驗「死而復生」者的表述中,更會深刻的感觸,人在有肉體的時候,反而常常因為肉身的存在,而忽略了與生俱有的「覺察力」。修行者在初修的階段,更會有感而發的說出「肉體是靈魂的牢籠」
「入夢」是另外一種體會「覺察力」的法門
其實,由這麼多瀕死的經驗中,所透露了這些重要的訊息:像是靈體沒有肉眼卻可以看得見,沒有腳可以行走,沒有肉耳而可以聽到。「意識」和「肉體」在這個時候,似乎是完全身處兩個不同的世界。而且,意識在沒有肉體的束縛下,竟然完全擁有自己的主控權,可以行使自己的意志。而且,更有一套自己思考的模式。
想得更深入些,事實上,這些瀕死的經驗,和我們每天都會「入睡」和「作夢」的起居,是有很雷同的地方。如同我們在睡夢中可以不用肉眼,就可以有看到事物的能力。不用肉耳,而在夢中就可以聽得到聲音。夢境中的感受是那麼真實,可以讓人又哭又笑,夢醒後看到淚溼的枕頭,而對已過夢境「似記非記」,「似懂非懂」。在夢裡,生命的感受更敏銳。夢境裡相處的人物,都栩栩如生。大夢初醒,恍如隔世。
不論是從瀕死的經驗,或是夢境中的體驗,這都表示了人在肉體活著時候「入夢」,或是肉體瀕臨死亡毀壞的時候,都可以開顯靈體,引導出清淨無染的「覺察力」。
「意識種子」從「心」而來
如果人能在活著的時候,可以脫離「肉體」體驗「靈體」的存在。這樣的經驗,也可以幫助我們解答肉體死後,靈體要去的世界。這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來世」。所以,當生命可以在「肉體」尚未毀壞時,在無限度的自由下,用「主動權」來驅使意識脫離「肉體」的約束時,「來世」也有可能就是在今生。
而禪宗所說的「直指人心」,這個「人心」指的就是,我們可以脫離「肉體」及「意識」的束縛後,生命本來就存在的「真心」,也就是「來世」;「識自本心」,就是曉得自己有這個「真心」;「現自本性」,就是現自己的「真心」。「真心」本來就在那裡,只是「肉體」的「我」,及「意識」下的「我」不知道而已。「心」本來就在我們「意識」裡,或是「意識」外的某一處。在特殊的因緣下一經喚醒,即是開悟,整個生命就又活了過來;意識在這樣的深刻體悟後,馬上成就了截然不同的生命。
這樣改變的過程,就非常貼切的像是,聖經羅馬書所提,現在活的,不再是「老我」,而是耶穌基督與我一起「同死」及「同活」的「新我」。人的「真心」未醒,仍是凡夫,人還是在意識,在肉體裡掙扎痛苦,指日等死。但是一現真心,那樣的愉悅目在,如同「死裡復活」。人如果瞭解到此,生死只是在作「意識轉換」而已,不論是人世間生命的生死,滾滾紅塵中一件發生的始末,大自然裡花開花落的週期,千古以來數不盡朝代的更替,世間男女的悲歡離合的情緣,天下沒有不散宴席的開始和結束,其實都只是一段又一段,不同象徵的生生死死而已.
若能在每一次的死後識得「真心」,生命便又活了過來,到了「來世」的點悟,便超脫生死了。這樣經由「意識轉換」生生死死,從而摸著「真心」,而馬上轉變成另外一種人的例子,在聖經上比比皆是,值得我們深思(下期續)。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