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十五、臨泣(首)
【解剖】有前頭筋、顳顬動脈、顏面神經。
【部位】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
【主治】鼻塞、目眩生翳、眵冷淚、眼目諸疾、驚癇反視、卒暴中風不識人、脅下痛、瘧疾日再發。
【摘要】《百症賦》:「淚出刺臨泣頭維之處。」
【取法】從瞳子直上,入髮際五分取之。
【鍼灸】鍼三分,禁灸。
頭臨泣
泣,哭無聲也。人當哭泣之先,必先鼻腔連額痠楚,然後淚下。本穴在前額髮際,正當上液之道,痠楚臨此,而涕淚俱下,故名「臨泣」。以治目疾、多淚、生翳諸病頗效。本穴為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取之使陽神振奮也,故稱此諸穴處為上液之道。
《內經》云:「液者,所以灌精濡空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當在臨泣穴位痠楚時,正上液之道將開也。及其淚下,是上液之道已開也。
【解剖】有前頭筋、顳顬動脈、顏面神經。
【部位】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
【主治】鼻塞、目眩生翳、眵冷淚、眼目諸疾、驚癇反視、卒暴中風不識人、脅下痛、瘧疾日再發。
【摘要】《百症賦》:「淚出刺臨泣頭維之處。」
【取法】從瞳子直上,入髮際五分取之。
【鍼灸】鍼三分,禁灸。
頭臨泣
泣,哭無聲也。人當哭泣之先,必先鼻腔連額痠楚,然後淚下。本穴在前額髮際,正當上液之道,痠楚臨此,而涕淚俱下,故名「臨泣」。以治目疾、多淚、生翳諸病頗效。本穴為足太陽、少陽、陽維之會,取之使陽神振奮也,故稱此諸穴處為上液之道。
《內經》云:「液者,所以灌精濡空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當在臨泣穴位痠楚時,正上液之道將開也。及其淚下,是上液之道已開也。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