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清淨無染覺察力系列之十 喚醒覺察是脱苦的關鍵
化被動的痛苦,成為主動掌握命運的關鍵,乃在於我們的覺知能力。
李秉信
(續上期)把人類的痛苦,描寫得最生動的是尼采。他知道如何使用自己有限的感官,看透無限痛苦的本質。 在這個「以假修真」的過程中,在心靈上尋求進化,並解憂除苦的。尼采的哲學道路,是把世界理解為一種痛苦。
但是如何在重重苦海中,掌握自己的主控權,化苦為美,並用心來欣賞自己的苦,是悲劇的尼采。 他在無窮盡的痛苦中,, 用他的勇氣挑戰造物主給他的不圓滿。從更深的角度來看尼采,身為牧師的兒子,尼采更能深刻的體會,當被創造的人類,能有膽識,和一般人以為的上帝,爭取作為自己的鬥爭過程,才是人活著的動力。
當生命從上帝的手中,搶回主動權的時候,我們才有能力,擺脫這個痛苦世界。這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目的。在尼采看來,只有審美的人生,才是真正能戰勝痛苦人生,超脫出悲劇性宿命的通路。生命能夠欣賞痛苦為美,乃是人類重新採取主動,作真正的自己的關鍵。
把造物主加諸於我們的道德,禮法,原則標準和痛苦,都昇華成為美的藝術品。在尼采而言,對於悲劇,都要能置身事外,從欣賞角度,看作成一種審美現象,才是生命作自己主人的表徵。在把人生經歷當作欣賞藝術的基礎上,才能笑對人生一切悲劇。同時,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劇,在似醉未醉中,以審美的角度,來看人生,才是一種酣醉的人生。
我們看到在我們存在的世界中, 有人天生就得面對老天給他們身體上的不圓滿。 有人自怨自艾, 終日在苦楚裡。 但是更有人能欣賞自己的不圓滿, 昇華成自己脱胎換骨的最大動力。尼采所要表達的是,在自然界裡,每一條生命都有覺知能力。不論你是完美無缺, 或是充滿暇疵。
不論是大到萬物之靈, 小至微生物。生命只要能夠覺知自己的存在,就一定會對於自己的命運,有完全的主控權。如同生化學家發明了各式各樣改良過,藥效強烈的抗生素,希望能一勞永逸消滅細菌。然而對於細菌而言,生命只要有能夠覺知,就會自己找到生命的出口。
面對人類日新月異的生化科技,細菌雖然位居被殺死的劣勢,但是只要能覺知自己主控的能力,就一定能夠找到生存的方式,發展出變種細菌的抗藥性,而不被消滅。甚至反弒了自以為是造物主的人類。我們得到的啟示是,就連單細胞的生命,都可以在覺知的清醒下,決定自己的前途
。在這個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外力能夠打壓或是消滅我們。然而我們能化被動的痛苦,成為主動掌握命運的關鍵,乃在於我們的直覺,也就是我們的覺知能力。尼采用酣醉的字眼,來形容那種不經思考,從內心最深處升起的直覺,也就是我們的覺察力。
尼采認為,當我們能覺察到,真正自己的那一刻,其實宣告了,那個處於那個被動,給予我們痛苦的上帝死了。或許很多基督徒不同意,但尼采認為,在聖經中所定義那個處於被動的上帝,給我們痛苦和掙扎的上帝,就是魔鬼撒旦。
然而那個位居主動,能讓我們可覺知,懂得去欣賞痛苦的上帝,却活了起來。而且那個上帝不是存在於虛空中,或在天堂裡,乃是活在於我們的心裡。尼采想要詮釋的, 那個萬有的主, 除了被聖經描述以外, 或是釘在十字架上的遠不可及。
然而更真實的主, 卻是實實在在, 紥紥實實的活在每個生命的心裡。 不正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基督徒對於自我的覺察力被啟發,是非常的重視的。不但在每日的自我靈修中須熟讀神的話語,更要時時用覺知警醒,保持聖潔的靈。
才能以最純淨的覺察力,引導出喜樂和平靜的聖靈充滿。而更重要的是,能活出基督生命的人,必須要將原來的我,也就是那個被魔鬼掌控的我,徹底死去,基督的生命,才有可能主控進駐,那是生命會改變的轉捩動力。
正如同使徒保羅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舊我,而是基督與我同釘在十字架上。讓人最感動的是, 耶穌基督不再是一段聖經裡的故事。 他是在我內心和我同生共死的主人。 他就是你, 你就是他。
一個死而復生的我。就像一粒麥子撒在地下一樣,若是老的麥子不死,是無法再生出千千萬萬的麥子,及一顆又一顆能掌控自己生命的新麥芽。在基督教的精神中,對於一個老舊不堪生命的死去,是非常講究的。
耶穌基督願意用自己作模範,告訴世人,只有放下那個被黑暗勢力控制的自我,也就是我們的老我,生命才有復活的契機。耶穌把自己釘在十字架上,用最痛苦,近乎凌遲死去的方式,教導日後跟隨他的聖徒,只有那麼徹徹底底的戰勝,及放下被主控的老我.
甚至,不惜毀壞肉體,那個能主控自己命運復活的我,才能有機會進入我們的世界,讓我們過一個重生及改變過的生命。
李秉信
(續上期)把人類的痛苦,描寫得最生動的是尼采。他知道如何使用自己有限的感官,看透無限痛苦的本質。 在這個「以假修真」的過程中,在心靈上尋求進化,並解憂除苦的。尼采的哲學道路,是把世界理解為一種痛苦。
但是如何在重重苦海中,掌握自己的主控權,化苦為美,並用心來欣賞自己的苦,是悲劇的尼采。 他在無窮盡的痛苦中,, 用他的勇氣挑戰造物主給他的不圓滿。從更深的角度來看尼采,身為牧師的兒子,尼采更能深刻的體會,當被創造的人類,能有膽識,和一般人以為的上帝,爭取作為自己的鬥爭過程,才是人活著的動力。
當生命從上帝的手中,搶回主動權的時候,我們才有能力,擺脫這個痛苦世界。這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目的。在尼采看來,只有審美的人生,才是真正能戰勝痛苦人生,超脫出悲劇性宿命的通路。生命能夠欣賞痛苦為美,乃是人類重新採取主動,作真正的自己的關鍵。
把造物主加諸於我們的道德,禮法,原則標準和痛苦,都昇華成為美的藝術品。在尼采而言,對於悲劇,都要能置身事外,從欣賞角度,看作成一種審美現象,才是生命作自己主人的表徵。在把人生經歷當作欣賞藝術的基礎上,才能笑對人生一切悲劇。同時,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劇,在似醉未醉中,以審美的角度,來看人生,才是一種酣醉的人生。
我們看到在我們存在的世界中, 有人天生就得面對老天給他們身體上的不圓滿。 有人自怨自艾, 終日在苦楚裡。 但是更有人能欣賞自己的不圓滿, 昇華成自己脱胎換骨的最大動力。尼采所要表達的是,在自然界裡,每一條生命都有覺知能力。不論你是完美無缺, 或是充滿暇疵。
不論是大到萬物之靈, 小至微生物。生命只要能夠覺知自己的存在,就一定會對於自己的命運,有完全的主控權。如同生化學家發明了各式各樣改良過,藥效強烈的抗生素,希望能一勞永逸消滅細菌。然而對於細菌而言,生命只要有能夠覺知,就會自己找到生命的出口。
面對人類日新月異的生化科技,細菌雖然位居被殺死的劣勢,但是只要能覺知自己主控的能力,就一定能夠找到生存的方式,發展出變種細菌的抗藥性,而不被消滅。甚至反弒了自以為是造物主的人類。我們得到的啟示是,就連單細胞的生命,都可以在覺知的清醒下,決定自己的前途
。在這個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外力能夠打壓或是消滅我們。然而我們能化被動的痛苦,成為主動掌握命運的關鍵,乃在於我們的直覺,也就是我們的覺知能力。尼采用酣醉的字眼,來形容那種不經思考,從內心最深處升起的直覺,也就是我們的覺察力。
尼采認為,當我們能覺察到,真正自己的那一刻,其實宣告了,那個處於那個被動,給予我們痛苦的上帝死了。或許很多基督徒不同意,但尼采認為,在聖經中所定義那個處於被動的上帝,給我們痛苦和掙扎的上帝,就是魔鬼撒旦。
然而那個位居主動,能讓我們可覺知,懂得去欣賞痛苦的上帝,却活了起來。而且那個上帝不是存在於虛空中,或在天堂裡,乃是活在於我們的心裡。尼采想要詮釋的, 那個萬有的主, 除了被聖經描述以外, 或是釘在十字架上的遠不可及。
然而更真實的主, 卻是實實在在, 紥紥實實的活在每個生命的心裡。 不正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基督徒對於自我的覺察力被啟發,是非常的重視的。不但在每日的自我靈修中須熟讀神的話語,更要時時用覺知警醒,保持聖潔的靈。
才能以最純淨的覺察力,引導出喜樂和平靜的聖靈充滿。而更重要的是,能活出基督生命的人,必須要將原來的我,也就是那個被魔鬼掌控的我,徹底死去,基督的生命,才有可能主控進駐,那是生命會改變的轉捩動力。
正如同使徒保羅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舊我,而是基督與我同釘在十字架上。讓人最感動的是, 耶穌基督不再是一段聖經裡的故事。 他是在我內心和我同生共死的主人。 他就是你, 你就是他。
一個死而復生的我。就像一粒麥子撒在地下一樣,若是老的麥子不死,是無法再生出千千萬萬的麥子,及一顆又一顆能掌控自己生命的新麥芽。在基督教的精神中,對於一個老舊不堪生命的死去,是非常講究的。
耶穌基督願意用自己作模範,告訴世人,只有放下那個被黑暗勢力控制的自我,也就是我們的老我,生命才有復活的契機。耶穌把自己釘在十字架上,用最痛苦,近乎凌遲死去的方式,教導日後跟隨他的聖徒,只有那麼徹徹底底的戰勝,及放下被主控的老我.
甚至,不惜毀壞肉體,那個能主控自己命運復活的我,才能有機會進入我們的世界,讓我們過一個重生及改變過的生命。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