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平等法系列之一 念念分明調伏無受無得
李秉信
自古以來,東方經典的都把明心見性,當作是開悟解脫的唯一徒徑。 然而,修行不識本心,修行何益?說的更清楚一點,修行的過程,若是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是如何運作的,常常會因為妄念生起, 甚至有所錯覺,那就徒勞無功。 甚至有的人以為自己修行到位, 在修行的門外打轉, 而不自知。
修行者要看清楚自己思考的方式, 就必須要一層又一層的切割,自己思考的流程, 才能夠清楚明白的知道,每一個起心動念是怎麼起來。更能夠超脫線性的因緣果報, 在時空的跳躍中,超度了自己每一個念頭。 很多人不瞭解這個道理,為甚麼我知道了這麼多,可是甚麼都做不到。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力量, 阻擋我做不到呢?
人如果無法瞭解自己思考的流程,又怎麼能夠透徹自己的本性呢?很少人知道,人的本性就是是智慧, 智慧是解決所有煩惱的唯一出路。在這裡我們說到,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追逐智慧, 希望能夠啓迪智慧, 做出正確的決定。 芸芸眾生遇到問題,總是習慣在深山古剎中 , 尋訪高僧大德開路。
或是希望上師能夠灌頂加持,為自己指引一條明路。說句老實話, 生命乞求智慧, 希望能夠增長智慧, 也不過就是希望藉著智慧的內化, 能夠度過眼前的難關。 然而, 不管這些外來的力量怎麼操作,風水怎麼擺設,更簡單的方式, 就是開啓自己本性的大門。 讓本性中, 那個本自平等的作用,熏陶自己的念頭。
久而久之, 不加思索,也無所懷疑,看一切事情都在中道的範疇之內。 這個自己不刻意追求, 就能不自覺的開啓智慧的大門, 這正是我們學習易道的下手功夫。 筆者記得,曾經有學生詢問, 為甚麼在易經中,總有這麼多不圓滿的卦象和爻象?每一個卦和爻都是吉祥的, 不是很圓滿嗎?
在這裡我們看穿了,在易經中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裡, 幾乎都是凶比吉多, 壞比好眾。 然而這些都是就其文字表面膚淺的看法。 每一句卦辭及爻辭更深層的探究是, 凶中藏吉, 吉中藏凶。 每一件發生的吉凶悔吝, 都有中道的智慧存在。
這一切禍福的追逐,完全在於對於每件發生, 吉凶悔吝的感受。 遇凶不以為凶, 遇吉不以為吉, 福禍自然冥冥中必有定數。看穿智慧的作用, 不過就是在瞭悟因果中,做出抉擇和取捨, 而且不是在一個一定是凶, 或是一定是吉的預設立場。
在那個當下做出平等性, 均衡性,沒有傷害性的選擇, 才能夠讓事情圓滿,減少遺憾。 這樣的說法,是一個理想也是修行的目標,然而不容易達到。 因為人很難在不平等的對待當中, 仍舊可以心平氣和的面對昇起的感受。 為甚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歸根究底,正本清源的剖析因果在我身上的作用, 大部分的時候都是來自於不平等的情纏。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 能夠做出平等性的選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心,本來生來就不是平等的。 而這個不平等的根源,是來自於累是業報的習氣和情纏。我們看到事情,一定會就我們的喜惡作出判斷和選擇。, 喜歡的追逐,不喜歡的揚棄。 在恩怨情仇,愛惡取捨當中, 不管你再作什麼聰明的決定,因果報應的業力就產生了。
今天你說,你為正義公平而做出判斷, 然而你心中的那把尺,就是老天的那把尺嗎?還是你自己認定的那把尺?這把尺子和你的習氣及情纏, 能夠脫得了關係嗎?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誰能夠理直氣壯的說, 他是真的毫無私心替天行道。 那個天, 是他自以為是的天, 還是那個造物主的天?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了一個一致性,不論是東方的文化,還是西方的宗教,所有的智慧都是從人的不平等心開始。人也只有在不平等心所遭致的業報裡, 才能扎扎實實體會造物主的存在。 否則上帝和仙佛,只是善男信女一個說辭罷了。因為人的心有上下起伏, 一定會有不完美的地方,如何在不平等的愛惡取捨當中, 仍是可以做出平等的選擇。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把平等的智慧, 能夠全然的仰望在造物主的手裡, 叫做智慧的開端。事情看不平等, 面對選擇就會有所偏頗執著, 怎麼選總是不完美。 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 生命會發現,就算是在深思熟慮以後, 作下選擇。 然而, 怎麼選,選了那一邊都會有遺珠之憾。
很少人會瞭解這個秘密,平等心並不是個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而是從看清楚自己的心念開始, 而且能夠清楚描述出來開始。 東方的文化強調念念分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不知道,是很難說他能夠做得到。 真正的定力,是從看清楚每一個念頭的成住壞空開始。
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功課, 因為人的不平等性, 光要看清楚每一個念頭的生滅來去, 就已經是個困難度極高的功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知道不代表做到。 但是,至少這個過程已經開始了, 這個從不平等中趨向平等的機制,已經被啓動了。 我們在冥冥中趨向造物主的那條路, 也被點開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 怎麼樣說出來, 和看出來,每一個深藏在自己內心最底部的起心動念, 是一個修行自己心裡面很重要的功夫。以及這個隨之其後, 每個念頭被挑起,甚至帶動自己的情緒時, 怎麼面對每一個念頭的感受。 說到感受,很少人知道,每一個感受都是業報加諸於我們身上能量的釋放。
在心經裡對於感受的交代, 把每一個感受的境界, 都帶到一個無受亦無得的合一裡。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省思, 因為人的不平等性,才會有受和得的區別。 然而這是一個更深入的問題, 不平等性的因果業報當中, 竟然蘊藏有造物主開天闢地的中道平等。 那麼這個平等和不平等,其實本來就是合一不二的境界, 只是生命把他們想得複雜了。
換個角度來思考, 平等的智慧, 是不可能離開世間的恩怨情仇。 所謂菩薩道不離世間法, 正是這個道理。 大多數人的情緒,都是在下意識裡追逐念頭。 念頭是喜悅的,他在感情上的表達就是歡愉的。 念頭上是憎惡的,他在動作上的取捨就是離棄的。
當他們獨處靜坐,在修行法本時, 或是用有為法顯示自己念頭的過程裡。 常常會為了修行平等的不起一念,刻意的想要壓抑這個念頭, 淨空那個想法。 殊不知,越是刻意的平等,反而在有意無意當中又掉入了不平等的陷阱裡。 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不論是在面對念頭的歡愉還是離棄, 壓抑或者是調伏。生命在有心無心,潛移默化的當下, 那個意識種子又被種下了。
久而久之, 那個無以明知的習氣又養成了, 生命在不知不覺當中,又墜入了輪迴果報的循環裡。 在易道裡的平等法, 是能夠靜心無起伏的面對自己的一切不平等。 起來的善念, 我們說它是我的念頭, 難道起來的邪念,就不是我們的念頭嗎?
這是平等性中,一個很重要的生命品質, 就是接受自己的好與壞, 邪與正, 天使及惡魔。但是, 在面對自己的過程當中 能夠平心靜氣, 不為所動,面對自己的每一個念頭。 看到自己每一個念頭的進來, 駐留, 久而久之後, 它又離開了。 這個看到以及陳述自己念頭的過程, 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功夫, 也是淨化自己因果報應最重要的動作。
而關鍵的是,你只是看到每一個念頭升起及消滅, 像是一個旁觀者一樣,沒有隨之起舞。 沒有追逐上去,也不被他所影響和染著, 這就是在易道中非常強調的中道精神。 易經中再三強調的居中得正, 他不是像天平兩邊的法碼, 只有靜態的多與少而已。
那是一個動態的平衡, 在每一個變化的推演當中, 在每一個爻的生剋變卦衍化裡, 又有一個中道的產生。
自古以來,東方經典的都把明心見性,當作是開悟解脫的唯一徒徑。 然而,修行不識本心,修行何益?說的更清楚一點,修行的過程,若是不知道自己的內心是如何運作的,常常會因為妄念生起, 甚至有所錯覺,那就徒勞無功。 甚至有的人以為自己修行到位, 在修行的門外打轉, 而不自知。
修行者要看清楚自己思考的方式, 就必須要一層又一層的切割,自己思考的流程, 才能夠清楚明白的知道,每一個起心動念是怎麼起來。更能夠超脫線性的因緣果報, 在時空的跳躍中,超度了自己每一個念頭。 很多人不瞭解這個道理,為甚麼我知道了這麼多,可是甚麼都做不到。到底是一個甚麼樣的力量, 阻擋我做不到呢?
人如果無法瞭解自己思考的流程,又怎麼能夠透徹自己的本性呢?很少人知道,人的本性就是是智慧, 智慧是解決所有煩惱的唯一出路。在這裡我們說到,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追逐智慧, 希望能夠啓迪智慧, 做出正確的決定。 芸芸眾生遇到問題,總是習慣在深山古剎中 , 尋訪高僧大德開路。
或是希望上師能夠灌頂加持,為自己指引一條明路。說句老實話, 生命乞求智慧, 希望能夠增長智慧, 也不過就是希望藉著智慧的內化, 能夠度過眼前的難關。 然而, 不管這些外來的力量怎麼操作,風水怎麼擺設,更簡單的方式, 就是開啓自己本性的大門。 讓本性中, 那個本自平等的作用,熏陶自己的念頭。
久而久之, 不加思索,也無所懷疑,看一切事情都在中道的範疇之內。 這個自己不刻意追求, 就能不自覺的開啓智慧的大門, 這正是我們學習易道的下手功夫。 筆者記得,曾經有學生詢問, 為甚麼在易經中,總有這麼多不圓滿的卦象和爻象?每一個卦和爻都是吉祥的, 不是很圓滿嗎?
在這裡我們看穿了,在易經中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裡, 幾乎都是凶比吉多, 壞比好眾。 然而這些都是就其文字表面膚淺的看法。 每一句卦辭及爻辭更深層的探究是, 凶中藏吉, 吉中藏凶。 每一件發生的吉凶悔吝, 都有中道的智慧存在。
這一切禍福的追逐,完全在於對於每件發生, 吉凶悔吝的感受。 遇凶不以為凶, 遇吉不以為吉, 福禍自然冥冥中必有定數。看穿智慧的作用, 不過就是在瞭悟因果中,做出抉擇和取捨, 而且不是在一個一定是凶, 或是一定是吉的預設立場。
在那個當下做出平等性, 均衡性,沒有傷害性的選擇, 才能夠讓事情圓滿,減少遺憾。 這樣的說法,是一個理想也是修行的目標,然而不容易達到。 因為人很難在不平等的對待當中, 仍舊可以心平氣和的面對昇起的感受。 為甚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歸根究底,正本清源的剖析因果在我身上的作用, 大部分的時候都是來自於不平等的情纏。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而言, 能夠做出平等性的選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心,本來生來就不是平等的。 而這個不平等的根源,是來自於累是業報的習氣和情纏。我們看到事情,一定會就我們的喜惡作出判斷和選擇。, 喜歡的追逐,不喜歡的揚棄。 在恩怨情仇,愛惡取捨當中, 不管你再作什麼聰明的決定,因果報應的業力就產生了。
今天你說,你為正義公平而做出判斷, 然而你心中的那把尺,就是老天的那把尺嗎?還是你自己認定的那把尺?這把尺子和你的習氣及情纏, 能夠脫得了關係嗎?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誰能夠理直氣壯的說, 他是真的毫無私心替天行道。 那個天, 是他自以為是的天, 還是那個造物主的天?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了一個一致性,不論是東方的文化,還是西方的宗教,所有的智慧都是從人的不平等心開始。人也只有在不平等心所遭致的業報裡, 才能扎扎實實體會造物主的存在。 否則上帝和仙佛,只是善男信女一個說辭罷了。因為人的心有上下起伏, 一定會有不完美的地方,如何在不平等的愛惡取捨當中, 仍是可以做出平等的選擇。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把平等的智慧, 能夠全然的仰望在造物主的手裡, 叫做智慧的開端。事情看不平等, 面對選擇就會有所偏頗執著, 怎麼選總是不完美。 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 生命會發現,就算是在深思熟慮以後, 作下選擇。 然而, 怎麼選,選了那一邊都會有遺珠之憾。
很少人會瞭解這個秘密,平等心並不是個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 而是從看清楚自己的心念開始, 而且能夠清楚描述出來開始。 東方的文化強調念念分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不知道,是很難說他能夠做得到。 真正的定力,是從看清楚每一個念頭的成住壞空開始。
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功課, 因為人的不平等性, 光要看清楚每一個念頭的生滅來去, 就已經是個困難度極高的功夫。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知道不代表做到。 但是,至少這個過程已經開始了, 這個從不平等中趨向平等的機制,已經被啓動了。 我們在冥冥中趨向造物主的那條路, 也被點開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 怎麼樣說出來, 和看出來,每一個深藏在自己內心最底部的起心動念, 是一個修行自己心裡面很重要的功夫。以及這個隨之其後, 每個念頭被挑起,甚至帶動自己的情緒時, 怎麼面對每一個念頭的感受。 說到感受,很少人知道,每一個感受都是業報加諸於我們身上能量的釋放。
在心經裡對於感受的交代, 把每一個感受的境界, 都帶到一個無受亦無得的合一裡。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省思, 因為人的不平等性,才會有受和得的區別。 然而這是一個更深入的問題, 不平等性的因果業報當中, 竟然蘊藏有造物主開天闢地的中道平等。 那麼這個平等和不平等,其實本來就是合一不二的境界, 只是生命把他們想得複雜了。
換個角度來思考, 平等的智慧, 是不可能離開世間的恩怨情仇。 所謂菩薩道不離世間法, 正是這個道理。 大多數人的情緒,都是在下意識裡追逐念頭。 念頭是喜悅的,他在感情上的表達就是歡愉的。 念頭上是憎惡的,他在動作上的取捨就是離棄的。
當他們獨處靜坐,在修行法本時, 或是用有為法顯示自己念頭的過程裡。 常常會為了修行平等的不起一念,刻意的想要壓抑這個念頭, 淨空那個想法。 殊不知,越是刻意的平等,反而在有意無意當中又掉入了不平等的陷阱裡。 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不論是在面對念頭的歡愉還是離棄, 壓抑或者是調伏。生命在有心無心,潛移默化的當下, 那個意識種子又被種下了。
久而久之, 那個無以明知的習氣又養成了, 生命在不知不覺當中,又墜入了輪迴果報的循環裡。 在易道裡的平等法, 是能夠靜心無起伏的面對自己的一切不平等。 起來的善念, 我們說它是我的念頭, 難道起來的邪念,就不是我們的念頭嗎?
這是平等性中,一個很重要的生命品質, 就是接受自己的好與壞, 邪與正, 天使及惡魔。但是, 在面對自己的過程當中 能夠平心靜氣, 不為所動,面對自己的每一個念頭。 看到自己每一個念頭的進來, 駐留, 久而久之後, 它又離開了。 這個看到以及陳述自己念頭的過程, 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功夫, 也是淨化自己因果報應最重要的動作。
而關鍵的是,你只是看到每一個念頭升起及消滅, 像是一個旁觀者一樣,沒有隨之起舞。 沒有追逐上去,也不被他所影響和染著, 這就是在易道中非常強調的中道精神。 易經中再三強調的居中得正, 他不是像天平兩邊的法碼, 只有靜態的多與少而已。
那是一個動態的平衡, 在每一個變化的推演當中, 在每一個爻的生剋變卦衍化裡, 又有一個中道的產生。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