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九、水分
【解剖】有上腹動脈、肋間神經。
【部位】在臍上一寸,下脘下一寸。
【主治】水病腹堅、黃腫如鼓、氣衝胸不得息、繞臍痛、腸鳴泄瀉、小便不通、小兒陷顖。
【摘要】《玉龍歌》:「水病之疾最難熬,腹滿虛脹不肯消,先灸水分并水道,後鍼三里及陰交。」《百症賦》:「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天星秘訣》:「肚腹浮腫脹膨膨,先灸水分瀉建里。」《靈光賦》:「水腫水分灸即安。」
【取法】臍上一寸,仰臥取之。
【鍼灸】宜灸不宜鍼。
水分
本穴居下脘之下,內應胰臟,又橫結腸正由此處經過。胰臟有分解乾濕之能,大腸為吸收水分之器,二者功能俱關於水,故名「水分」,亦即分解乾濕之意也,故能治水腫腹堅、胃腸虛陷等症,但宜多灸,不宜深刺也。
中醫古說,臍下為水腹,蓋以小腸外圍為水油,膀胱內容為溺水,又以本穴功能與三焦膀胱均有聯繫,故本穴功能治水,但刺之勿深,防消水過甚也。《明堂》用灸,《資生經》亦以不針為是。汪訒庵云:「中焦不治,水停中脘。」蓋謂脾之功能失調,則水停胃下也,本穴可以治之。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