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十四、期門
【解剖】有內外斜腹筋、循行上腹動脈、第八至第十二肋間神經。
【部位】在不容旁一寸五分,乳下第二肋端。
【主治】傷寒胸中煩熱、奔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瀉痢、腹硬胸脅積痛、支滿、嘔酸、善噫、食不下、喘不得臥。
【摘要】《席弘賦》:「期門穴主傷寒患,六日過經猶未汗,但向乳根二肋間,又治女人生產難。」《百症賦》:「項強傷寒,溫溜期門而主之。」《通玄賦》:「期門退胸滿血膨而可止。」《天星秘訣》:「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灸。」《肘後歌》:「傷寒痞結脅積痛,宜向期門見深功。」
【取法】仰臥,從巨闕旁三寸五分取之。
【鍼灸】鍼四分至七分,灸五壯。
期門
本穴為治血症之要穴。血症以月經為最,月信有期,故名「期門」。期,時也,會也。門,開也,通也。
考肝經諸穴,多治疝氣、陰莖痛及婦人經血諸病,其脈行徑,循股際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其內循行者,挾胃屬肝絡膽也。本經之氣,循內行支線,從肝貫膈,上注於肺,出於中府,再逐次循行,猶如期與會者。
《釋名》釋疾:「厥氣從下厥起,上行入心脅也。」本穴為厥陰經之末穴。本經起於足趾,終於脅下,頗合釋疾之論,故厥氣之為病,得其循迴來復,則愈也。
《傷寒論.厥陰篇》:「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又曰:「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如此兩條經文,可與針灸厥陰經各穴症治互參。
【解剖】有內外斜腹筋、循行上腹動脈、第八至第十二肋間神經。
【部位】在不容旁一寸五分,乳下第二肋端。
【主治】傷寒胸中煩熱、奔豚上下、目青而嘔、霍亂、瀉痢、腹硬胸脅積痛、支滿、嘔酸、善噫、食不下、喘不得臥。
【摘要】《席弘賦》:「期門穴主傷寒患,六日過經猶未汗,但向乳根二肋間,又治女人生產難。」《百症賦》:「項強傷寒,溫溜期門而主之。」《通玄賦》:「期門退胸滿血膨而可止。」《天星秘訣》:「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灸。」《肘後歌》:「傷寒痞結脅積痛,宜向期門見深功。」
【取法】仰臥,從巨闕旁三寸五分取之。
【鍼灸】鍼四分至七分,灸五壯。
期門
本穴為治血症之要穴。血症以月經為最,月信有期,故名「期門」。期,時也,會也。門,開也,通也。
考肝經諸穴,多治疝氣、陰莖痛及婦人經血諸病,其脈行徑,循股際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其內循行者,挾胃屬肝絡膽也。本經之氣,循內行支線,從肝貫膈,上注於肺,出於中府,再逐次循行,猶如期與會者。
《釋名》釋疾:「厥氣從下厥起,上行入心脅也。」本穴為厥陰經之末穴。本經起於足趾,終於脅下,頗合釋疾之論,故厥氣之為病,得其循迴來復,則愈也。
《傷寒論.厥陰篇》:「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又曰:「下利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如此兩條經文,可與針灸厥陰經各穴症治互參。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