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心法人道篇系列之十 一 知道不分別隨緣不抓取
李秉信
筆者問事幾十年漫長歲月中, 看盡了人生的滄桑起伏, 恩怨情仇。 跳出所有的是非對錯, 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我是你非的道理之外。 老實說, 只要不把心思,只停留在,每一段瑣碎複雜的細節上, 你都一定會有所突破。 很無奈的, 這是一個殘忍的事實。每一個問事人, 都有他們不堪啟齒, 不願意為人所知的故事。 幾乎所有的問事人, 在這個時候,都會有相同的動作。 當所有想陳述的前因後果,都交待清楚之後, 他們感覺到最困惑的問句是, 這麼不堪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這麼無法原諒的事實, 怎麼會出現在我的生命當中?
很奇妙的, 在經過幾秒鐘, 令人窒息的寧靜後。稍微有根器的當事人, 就會脫口而出,自己告訴自己,這麼有智慧答案。一定是我累世的業因, 在現在的發生裡, 將果報呈現出來。 甚至, 內心的深處,開始生起了一種警覺性, 檢討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才會引導到現在的發生。然而, 就算是你有這個慧根,了解這麼有智慧的答案以後。很少人能夠知道, 現在的我該怎麼辦?下來的日子,要何去何從?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恢復到常態,哭天搶地, 如喪考妣般的,咒詛對待他的人。 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 糾結在自己認為無解的發生裡。
但是, 說來你也不相信的,卻有很少數的一群人, 心態非常平靜地,看待每一件發生。 那樣的冷靜, 就如同事不關己, 就算是泰山崩於眼前,不會對他的情緒造成太大的衝擊。 每一件事情對他的影響,如同一塊小石頭, 丟在太平洋裡面, 能夠掀起的波濤非常有限的。 能夠擁有這樣的生命狀態的人, 如同鳳毛麟角,海底撈針, 寥寥無幾,少之又少。根據筆者的觀察, 嚴格來說, 他們並不是內心不起反應, 而是用一個不為所動的心, 觀察每一件發生。 知道不分別, 跟上不抓取, 中國人所說的隨緣, 他們真的是施展的淋漓盡緻。 然而,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生命狀態, 讓他們能夠甘願的隨緣呢?
說得更貼切一點, 那是一種無思,無念,當下無心的跟隨。 只是跟上去而已, 但是內心不太容易升起分別的作用。那樣的味道,就像是,東方師父和徒弟之間的對待,徒弟只是『跟隨』上,每一件來自於師父的交待, 而不去詢問究竟。 上根器的弟子從來不辯解, 不解釋, 不懷疑, 不挑戰, 把發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遭遇, 都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份, 不會去排斥它。 甚至, 最有天份的弟子, 會把每一個衝擊在自己身上的傷害, 交給他的主人來處理。你不能說他無感, 或者只是植物人,沒有疼痛神經而已。每一件對他生命的損傷, 他都扎扎實實的經歷到。
很少人能夠體會到這樣的境界, 因為那是一種肢體上的修煉。 在聖經裡,說了許多有難同當以及有福同享的道理。 那都是,主人及僕人之間的同甘共苦 。看得更清楚一點,災難和福氣並不是肢體的對待,而是主人的承擔。 羅馬書裡不是這樣說嗎,“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記得那位七步成詩的曹植嗎?他曾以這首詩提醒他的兄長:“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信徒既是有同一生命,同一身體,同飲於一位聖靈, 遭遇到這樣的打擊, 你絕對不會獨自面對。
你更應該要有這樣的信心。 不論當事人是否了解,或者是預見, 我們的主人,一定有他的企劃, 讓我們碰到這樣的遭遇, 而且,問題一定會被解決。在這樣的道理下, 修行人應更要有這樣的信心, 我們的主人一定“與哀哭的人同哭。”, 並且會承擔你所有的災難。 你必須要有這樣的相信, 才能夠自在解脫的放下,那是定力修煉的最後到達。 同樣的,肢體的概念也是有福同享。“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信徒要與喜樂的人同樂,不要妒忌他人的成功。許多人喜歡居功, 易道裡稱作丑有功。 但是更多的人, 心裡更會容不下別人的成功。
他們都忘記了,成功失敗都不在我, 都是我的主人在承擔。筆者最喜歡宋尚節博士的一首詩──“屬靈生活”,內中有幾句:“不是自己單獨追求,也愛彼此建立。主住裏面聯絡一切,同心合意恆切禱告,靈裏合一,愛裏同工,主內一家。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重要的點。喜樂及災難都不是你的事, 那個全都是主人的事, 只是你有沒有這樣的看見而已。 因此我們可以說,,那樣的生命品質是, 他可以修練到一種直覺, 如醉如痴,不問成敗,不問結果,不問是非對錯, 不問結果是否愉快,或者是不堪, 他都只是跟隨發生, 隨遇而安。
說到這樣的狀態, 就很有顏回安貧樂道的味道。現在的人, 想法太多,本領太高強。 總是要有自己的本事, 走出自己的格局。 左思右考, 想辦法弄的和人家不一樣。告訴你一個事實,你再怎麼翻轉改變, 都還是在自己的業力習氣中打轉。 如同蚯蚓在溼泥土中到處鑽營, 還是沒有辦法突破, 身陷爛泥巴中的格局。 翻來覆去,還是在原地打滾而已。仔細觀察, 這些經歷大風大浪,見過世面大根器的修行人, 大概都具有這樣生命品質。那就是看每一件事情, 對錯好壞都差不多, 成敗得失都沒有太計較。 因為,主人在當家, 作僕人的不要太超過自己的本位。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 到底,誰是你的主人呢?所有的遭遇,只是要你去尋找主人緣份而已。這就是隨緣, 也是脫苦得樂最重要的契入點。
筆者問事幾十年漫長歲月中, 看盡了人生的滄桑起伏, 恩怨情仇。 跳出所有的是非對錯, 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我是你非的道理之外。 老實說, 只要不把心思,只停留在,每一段瑣碎複雜的細節上, 你都一定會有所突破。 很無奈的, 這是一個殘忍的事實。每一個問事人, 都有他們不堪啟齒, 不願意為人所知的故事。 幾乎所有的問事人, 在這個時候,都會有相同的動作。 當所有想陳述的前因後果,都交待清楚之後, 他們感覺到最困惑的問句是, 這麼不堪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這麼無法原諒的事實, 怎麼會出現在我的生命當中?
很奇妙的, 在經過幾秒鐘, 令人窒息的寧靜後。稍微有根器的當事人, 就會脫口而出,自己告訴自己,這麼有智慧答案。一定是我累世的業因, 在現在的發生裡, 將果報呈現出來。 甚至, 內心的深處,開始生起了一種警覺性, 檢討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才會引導到現在的發生。然而, 就算是你有這個慧根,了解這麼有智慧的答案以後。很少人能夠知道, 現在的我該怎麼辦?下來的日子,要何去何從?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恢復到常態,哭天搶地, 如喪考妣般的,咒詛對待他的人。 甚至,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 糾結在自己認為無解的發生裡。
但是, 說來你也不相信的,卻有很少數的一群人, 心態非常平靜地,看待每一件發生。 那樣的冷靜, 就如同事不關己, 就算是泰山崩於眼前,不會對他的情緒造成太大的衝擊。 每一件事情對他的影響,如同一塊小石頭, 丟在太平洋裡面, 能夠掀起的波濤非常有限的。 能夠擁有這樣的生命狀態的人, 如同鳳毛麟角,海底撈針, 寥寥無幾,少之又少。根據筆者的觀察, 嚴格來說, 他們並不是內心不起反應, 而是用一個不為所動的心, 觀察每一件發生。 知道不分別, 跟上不抓取, 中國人所說的隨緣, 他們真的是施展的淋漓盡緻。 然而,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生命狀態, 讓他們能夠甘願的隨緣呢?
說得更貼切一點, 那是一種無思,無念,當下無心的跟隨。 只是跟上去而已, 但是內心不太容易升起分別的作用。那樣的味道,就像是,東方師父和徒弟之間的對待,徒弟只是『跟隨』上,每一件來自於師父的交待, 而不去詢問究竟。 上根器的弟子從來不辯解, 不解釋, 不懷疑, 不挑戰, 把發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遭遇, 都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份, 不會去排斥它。 甚至, 最有天份的弟子, 會把每一個衝擊在自己身上的傷害, 交給他的主人來處理。你不能說他無感, 或者只是植物人,沒有疼痛神經而已。每一件對他生命的損傷, 他都扎扎實實的經歷到。
很少人能夠體會到這樣的境界, 因為那是一種肢體上的修煉。 在聖經裡,說了許多有難同當以及有福同享的道理。 那都是,主人及僕人之間的同甘共苦 。看得更清楚一點,災難和福氣並不是肢體的對待,而是主人的承擔。 羅馬書裡不是這樣說嗎,“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記得那位七步成詩的曹植嗎?他曾以這首詩提醒他的兄長:“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信徒既是有同一生命,同一身體,同飲於一位聖靈, 遭遇到這樣的打擊, 你絕對不會獨自面對。
你更應該要有這樣的信心。 不論當事人是否了解,或者是預見, 我們的主人,一定有他的企劃, 讓我們碰到這樣的遭遇, 而且,問題一定會被解決。在這樣的道理下, 修行人應更要有這樣的信心, 我們的主人一定“與哀哭的人同哭。”, 並且會承擔你所有的災難。 你必須要有這樣的相信, 才能夠自在解脫的放下,那是定力修煉的最後到達。 同樣的,肢體的概念也是有福同享。“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信徒要與喜樂的人同樂,不要妒忌他人的成功。許多人喜歡居功, 易道裡稱作丑有功。 但是更多的人, 心裡更會容不下別人的成功。
他們都忘記了,成功失敗都不在我, 都是我的主人在承擔。筆者最喜歡宋尚節博士的一首詩──“屬靈生活”,內中有幾句:“不是自己單獨追求,也愛彼此建立。主住裏面聯絡一切,同心合意恆切禱告,靈裏合一,愛裏同工,主內一家。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重要的點。喜樂及災難都不是你的事, 那個全都是主人的事, 只是你有沒有這樣的看見而已。 因此我們可以說,,那樣的生命品質是, 他可以修練到一種直覺, 如醉如痴,不問成敗,不問結果,不問是非對錯, 不問結果是否愉快,或者是不堪, 他都只是跟隨發生, 隨遇而安。
說到這樣的狀態, 就很有顏回安貧樂道的味道。現在的人, 想法太多,本領太高強。 總是要有自己的本事, 走出自己的格局。 左思右考, 想辦法弄的和人家不一樣。告訴你一個事實,你再怎麼翻轉改變, 都還是在自己的業力習氣中打轉。 如同蚯蚓在溼泥土中到處鑽營, 還是沒有辦法突破, 身陷爛泥巴中的格局。 翻來覆去,還是在原地打滾而已。仔細觀察, 這些經歷大風大浪,見過世面大根器的修行人, 大概都具有這樣生命品質。那就是看每一件事情, 對錯好壞都差不多, 成敗得失都沒有太計較。 因為,主人在當家, 作僕人的不要太超過自己的本位。
然而,你有沒有想過, 到底,誰是你的主人呢?所有的遭遇,只是要你去尋找主人緣份而已。這就是隨緣, 也是脫苦得樂最重要的契入點。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