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清淨無染覺察力系列之十四 易而無思寂入感而遂通
當生命覺察到「懷疑心」生滅的那一刻起,人們所見到「懷疑」也會隨之改變,而一個「相信」的生命品質也呼之即出了。
李秉信
(續上期)人類的生命,從來到世上的第一刻裡,就伴隨著信仰的成長。從哇哇墜地的嬰兒,被堅信基督的父母和牧師,用嬰兒禮,放在受浸池裡受浸信主的那一刻, 他己經是屬於天地的了。
美國的土著印地安人是個很有智慧的民族, 他們堅信著, 孩子是天地的, 父母只是被老天委託來照顧他們的過客。 這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在生命哭著來到世上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被教導著,我們一定要相信。
相信這世界上有個天和地, 那是你的來源, 和你所來的使命所在。 你必須要相信它。然而,人到底要相信什麼呢?我們到底是要信仰還是相信?相信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我們自己以為的「信」又是什麼呢?人到要如何的尋找和相信,才能感應並相通到生你育你的天地父母呢?
其實,人的信仰不是單純的指對某種主張、主義、或神的旨意信服和尊崇,甚至是可以自戀成狂,並把愛自己和相信自己,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與相信經常聯繫在一起,但是這些信,與真正屬於生命的「信」,還是有所不同。
信仰主要針對那種「內心真實的經歷和體會」,那是一種無一言喻, 只有當事人身歷其境才能真實的受。而相信主要針對某個「個體」,或是某種六根可以感受樣子。例如木雕神像、耶穌、太陽、獅子有形有相的樣子等。信仰與相信是不同的。
信仰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特別是體現在宗教信仰上,而相信來自於感官上對於樣子的體現。細究人為什麼一定要有「信」,說穿了,其間真正的原因,乃是在於,人類天生的本性,是一種不太容易相信的動物。
不論是相信別人,或是相信自己,生命真的要進入「信」的本質,一定得走過「懷疑懸掛」的自我檢討過程。甚至必須追根究底,尋找自己為什麼會懷疑,並將其中深植於內心真正原因,徹底解決,才有能力相信。這是段每個生命必經的心路歷程。
生命必須自己親身走過,才能夠有辦法,把向外探索世界懷疑哲學,轉向內心尋找自我的信仰。將感官和知識上的信仰,轉化成生命和覺察上的信仰。而在這其中,最俱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齊克果。
在齊克果告別哲學,轉向信仰的漫長路程中,齊克果深刻的體會到:「哲學體系無法征服懷疑,只有信仰才能征服懷疑」,正如同懷疑是由人類盲目的信仰,帶來這個世界的。因為盲目的信仰, 才禁不起世界上千變萬化樣子改變嚴酷的考驗。
所以人的向道常常會走向退轉, 愛主的心也會因為試探而改變。這樣人心上下起伏的轉變,正是齊克果對於基督思想堅信的支撐點,有著最決定性的影響力。他深的體會, 只有把基督教的信仰,予以生命化的詮釋, 才能成就一個不退轉的堅信。
而且只有這種不論變化和形象,因著相信,而且唯有相信,才能真正啟發對神認識的深刻經歷。這樣深度的體會,對於發掘齊克果在信仰上的堅定,有著生命的改變。 而且不同於古老基督徒,或是法利賽人,只侷限於律法和經典上的死守,而有苜更進一層在生命上的體悟。
在相信愛主的人本質上的體會,是超過那個有形有相的樣子, 和死板板的戒律和信條。 他相信, 唯有那個愛主的心, 才是不退轉信仰的唯一支持。齊克果由聖經上的律法,而趨近於沐浴於主愛的靈性上,更有著革命性的教導。
在齊克果的時代,對於基督教而言,近兩千年近乎箝制生命,被迂腐剛硬的教條思考教導,已經塑造他們成為硬梆梆的老我,一種無法轉動的生命。對所有被束縛,覺察力近乎死滯的信徒來說,齊克果用靈性來體會神,是一種震撼性的衝擊。
對所有用生命活出主的樣子基督徒而言,用覺察力來體會生命,是一在靈性上最關鍵的解放。齊克果對於神的話語的啟發,有著來自於內心最深層,生命本質上的突破。而他認為,凡是所有在的主的道路上,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對於主的相信,更應超脱出所有的認定,條件,假設.
而只有全然相信神,而且是用自己的覺察力,甚或可以說是聖靈充滿來相信神,才是唯一能回到神面前的道路。從齊克果那種「易而無思」的深層信仰開始,基督徒在死去的信仰有了生命。
人類不再只有有形有相的相信, 而是進入又真又活的主裡。
李秉信
(續上期)人類的生命,從來到世上的第一刻裡,就伴隨著信仰的成長。從哇哇墜地的嬰兒,被堅信基督的父母和牧師,用嬰兒禮,放在受浸池裡受浸信主的那一刻, 他己經是屬於天地的了。
美國的土著印地安人是個很有智慧的民族, 他們堅信著, 孩子是天地的, 父母只是被老天委託來照顧他們的過客。 這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在生命哭著來到世上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被教導著,我們一定要相信。
相信這世界上有個天和地, 那是你的來源, 和你所來的使命所在。 你必須要相信它。然而,人到底要相信什麼呢?我們到底是要信仰還是相信?相信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我們自己以為的「信」又是什麼呢?人到要如何的尋找和相信,才能感應並相通到生你育你的天地父母呢?
其實,人的信仰不是單純的指對某種主張、主義、或神的旨意信服和尊崇,甚至是可以自戀成狂,並把愛自己和相信自己,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與相信經常聯繫在一起,但是這些信,與真正屬於生命的「信」,還是有所不同。
信仰主要針對那種「內心真實的經歷和體會」,那是一種無一言喻, 只有當事人身歷其境才能真實的受。而相信主要針對某個「個體」,或是某種六根可以感受樣子。例如木雕神像、耶穌、太陽、獅子有形有相的樣子等。信仰與相信是不同的。
信仰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特別是體現在宗教信仰上,而相信來自於感官上對於樣子的體現。細究人為什麼一定要有「信」,說穿了,其間真正的原因,乃是在於,人類天生的本性,是一種不太容易相信的動物。
不論是相信別人,或是相信自己,生命真的要進入「信」的本質,一定得走過「懷疑懸掛」的自我檢討過程。甚至必須追根究底,尋找自己為什麼會懷疑,並將其中深植於內心真正原因,徹底解決,才有能力相信。這是段每個生命必經的心路歷程。
生命必須自己親身走過,才能夠有辦法,把向外探索世界懷疑哲學,轉向內心尋找自我的信仰。將感官和知識上的信仰,轉化成生命和覺察上的信仰。而在這其中,最俱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齊克果。
在齊克果告別哲學,轉向信仰的漫長路程中,齊克果深刻的體會到:「哲學體系無法征服懷疑,只有信仰才能征服懷疑」,正如同懷疑是由人類盲目的信仰,帶來這個世界的。因為盲目的信仰, 才禁不起世界上千變萬化樣子改變嚴酷的考驗。
所以人的向道常常會走向退轉, 愛主的心也會因為試探而改變。這樣人心上下起伏的轉變,正是齊克果對於基督思想堅信的支撐點,有著最決定性的影響力。他深的體會, 只有把基督教的信仰,予以生命化的詮釋, 才能成就一個不退轉的堅信。
而且只有這種不論變化和形象,因著相信,而且唯有相信,才能真正啟發對神認識的深刻經歷。這樣深度的體會,對於發掘齊克果在信仰上的堅定,有著生命的改變。 而且不同於古老基督徒,或是法利賽人,只侷限於律法和經典上的死守,而有苜更進一層在生命上的體悟。
在相信愛主的人本質上的體會,是超過那個有形有相的樣子, 和死板板的戒律和信條。 他相信, 唯有那個愛主的心, 才是不退轉信仰的唯一支持。齊克果由聖經上的律法,而趨近於沐浴於主愛的靈性上,更有著革命性的教導。
在齊克果的時代,對於基督教而言,近兩千年近乎箝制生命,被迂腐剛硬的教條思考教導,已經塑造他們成為硬梆梆的老我,一種無法轉動的生命。對所有被束縛,覺察力近乎死滯的信徒來說,齊克果用靈性來體會神,是一種震撼性的衝擊。
對所有用生命活出主的樣子基督徒而言,用覺察力來體會生命,是一在靈性上最關鍵的解放。齊克果對於神的話語的啟發,有著來自於內心最深層,生命本質上的突破。而他認為,凡是所有在的主的道路上,跟隨主的基督徒,在對於主的相信,更應超脱出所有的認定,條件,假設.
而只有全然相信神,而且是用自己的覺察力,甚或可以說是聖靈充滿來相信神,才是唯一能回到神面前的道路。從齊克果那種「易而無思」的深層信仰開始,基督徒在死去的信仰有了生命。
人類不再只有有形有相的相信, 而是進入又真又活的主裡。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