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心法人道篇系列之五 捨我其誰損益不必在我
李秉信
筆者在問事三十年的經歷中, 常常唏噓不已的感嘆,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會出現問題。 不管生命是來自什麼樣的背景, 出身是富貴貧賤, 王公庶民。 這群眾生,終其一生, 都在自問自答一個無解的問句。人這輩子, 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會沒有問題」?你可以發見。在這個永無止境的循環裡, 生活裡,一定沒有過不去的困難。 日子中, 一定沒有逝去無法克服的挫折。 無奈的是,這個問題解決了, 下個問題又悄悄的出來了。 永遠揮之難去, 沒完沒了的問題, 終其一生與我們相伴。就像佛家所說的「離苦得樂」, 這個沒有問題的期待, 如同香格里拉的仙境, 或者,像是一個海市蜃樓的弔詭, 永遠都在虛無縹緲中蕩漾。
自古以來,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想要脫苦得樂的動機,吸引著一群又一群的生命, 走上修行的道路, 或者是削髮為尼的清修之路。然而, 修行之後,就真的完全沒有問題了嗎?人生的無奈,就是過了這關,還有下一關。 難道,真的是中國人說的, 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易道的平衡裡,脫苦盈樂的解脫, 並不是在終點式的到達, 一點似的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固定點的解脫。 脫苦得樂的奧祕,是在於循環中的平衡。 更嚴格的講清楚, 苦中藏樂, 樂中藏苦。 凶中夾吉, 吉中有凶, 才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 生命的本質, 本來就是,在無窮盡,苦樂吉凶循環當中, 尋找到了那份安定。 那個看似動態, 捉摸不定的平安, 但是永遠都在的平衡點。
跳出只問吉凶的無奈, 苦樂一定是永無止境的重複著。我們常常可以看到, 似乎,只有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 才能夠發自內心的喟嘆, 以為自己能夠完全擺脫,苦和樂的糾纏, 吉和凶的判斷。 但是,你有看見過, 完全不會煩惱的老菩薩嗎?或者是,不會埋怨的傳道人?這個答案, 很難是肯定的。若是無法抓到這個苦樂平衡點, 就算是投胎轉世幾個輩子, 修行再高的法門,還是沉淪在無涯的苦海中。在易道的學習和修練裡,常常用得到及失去,作為一個調整指標。 也就是用失去的心情,面對看似收穫的有所得。 在遭遇損失的現實及折磨時, 心中還是滿足的, 叫作樂此不疲。
只有在吉凶及苦樂裡,不斷地修正,以及趨近,過與不及的動態中點, 那個才是脫苦得樂的平衡點, 才會逐漸的出現。 這樣的道理,不斷的出現在易經中的六十四卦裡, 更是錯卦及綜卦的基本卦理,只是學易者執著在文字上, 還沒有讀通而已。讓我們用易道裡, 最經典的損卦及益卦, 陰陽爻中交錯中道平衡,來談談這個永無止境的循環。 在每組錯綜卦裡,得到以及失去當中, 易道到底要把我們帶到一個什麼樣的生命狀態。 很少人知道,損失,常常是這個循環被發動的起點。 人常常是一個麻木的動物,只有痛苦及損失,才會刺激生命去瞭悟因果。
於是, 在煩惱及問題的趨使下,生命開始想要「學習」。 很少人真的能夠搞的清楚, 自己為什麼要學習的動機。 其實,學習生命中的損失, 是要讓我們再領悟, 還有什麼樣的課題, 是我們所匱乏的。 很多人來聽課,來學習,就會知道,了解生命的道理, 一直都環繞在因緣果報的循環。「原來是如此」, 是這門功課最後的答案。終於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成為今天這樣。也終於知道,一切是自己,就算再苦, 也「苦得甘願」了。這是許多人學習易經, 以及命理哲學的初機。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 學海無涯, 道理無涯,課程是永遠學習不完的。 終於有一天, 學習者深刻的領悟到,不要想「學」,要想「做」。
原來學習的道理,只是了解過去的苦。知道了為什麼苦,不去做,還是不會變好的;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學習的再多,了解的再深, 若是不做,外在的世界就不會改變,也不會不同。你到底是想了解,想知道,還是真的想去做?很多人上了無數的課,不斷學習,卻根本還沒開始做!所以學習,是很難解決問題的。 接觸到問題的核心,還是要從做開始。 這又是下一個很實際的體驗, 不斷地做,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在做的人,一定都知道。 太多人的做,都是在自己的窠臼中打轉, 很難擺脫累世累劫以來,所養成的習氣。 人只有真的在做,才能夠體會得到,不要想「做」,要想「修」。
這是易道中,一直在闡述的道理,如果你不修正,做再多都一樣。當你很想做,拼命做時,別忘了,看看自己哪裡沒做好?隨時問自己:我還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可以再修正的?很多時候,問題就出在你做太多,卻沒修正。你是想做,還是想修正?這是一個很令人玩味的問句,所以在損卦的初到三爻中, 說盡了,你只是想做, 嘗試用各種不同的道理在做,還是在做裡面看到了修正。 在損卦裡講到了做的真諦,人要做到把相信給做出來, 才會真正的用心修正。 在做裡面的解決問題, 一直到,用修正自己來解決問題, 人生命的品質,已經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 但是,很無奈的, 問題似乎還是存在著。 這個課題, 到底是想要教導我們什麼?
損卦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是,不要想「修」,要想「跟」。 所以卦辭中出現,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不斷用信心兩個字, 來告訴習易者,修半天,只是修到自己罷了。要想「跟」,不要自己一個人修,修到最後修成了自己的「認為」, 到頭來都還是原來的自己。易經裡的味道是,沒有慧根,也要會跟。先讓自己願意跟別人一樣吧,要懂得放下驕傲,跟人學習。很多人苦修,幾千年下來,大家都修成了「不一樣」。要先會跟、能跟,願意跟。我們常對新求道人說, 先不要問這麼多, 也不要想了解這麼多。 把道理說的頭頭是道, 還不如來進道場,「跟」我們一個月看看吧!你究竟是想「修」,還是想「跟」?
想修和想跟, 在信心上是完全不同!一個是在理法上,把自己弄到越來越厲害;另一個剛好相反,是放下自己, 讓過去的自己被改變, 外面的環境,才有機會跟著變。放下的夠多,才能跟。這世界上,難得看到幾個,真正願意「跟」的人。然而, 說實話,在跟隨的路上, 你已經轉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了。 你的生命狀態進步了這麼多, 你的道理懂得這麼多, 你把問題都看得這麼平等, 真的是法力高強了。 這個時候,新的問題產生了, 你是不是能夠不要想「跟」,要想「擔」, 這是一個非常轉捩的挑戰,想跟還是有問題。老跟在後面也沒用,出來擔吧!這個想擔, 是易道中切入木道的契機。
有些人想跟,最後天道卻不讓他再跟了。什麼時候你才願意出來「擔」?你看到辦道的過程,都已經做到來不及了,如果你還講義氣,就出來擔吧!為什麼道場要搞那麼大?道務要做的這麼興旺?就是要讓你可以出來擔!這世界上「信徒」何其多,能夠「擔」的人卻很少。你是願意「擔」,還是覺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你看, 擔當大任之前, 都必須在神明之前但願。那是一個神聖的任務, 叫做天人合一, 更是三位一體最重要的精神。 生命不擔下去, 是很難體會到三無差別的合一。 但是人的問題又來了, 擔當以後, 覺得整個道務,是我的事業, 叫做捨我其誰, 非我莫屬。 然而他們都忘記了, 原來,自己是一個最佔空間的人。
當你佔了空間, 問題一定又跳出來了。 許多人辦道久了的神職人員, 都很難避免退轉。 說也奇怪的,那種時不與我的失落感,常常會出現在自己的情緒中。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 因為你把天道的事, 都看成是自己的, 佔據了空間, 才會有這樣的失落感。 解決問題的最後一件事:不要想「擔」,要想「讓」。不要再想「擔」了,「擔」到最後,會太佔空間!在易道裡,有一天你願意站出來承擔,擔完之後,易道會叫你不要出來了, 這是益卦中最核心的價值。要想「讓」。讓別人也可以這樣,也有機會成為…這是一個人這輩子最後的努力。你希不希望人家也有機會可以成為?讓每一個人都願意讓人家也成為,這就是「世界大同」了。
自己有了,也讓人家有,成為成就別人的環境,這世界就好了。所有人來到這世界,最後就為了這件事。你究竟有沒有興趣「讓」?同修共辦,不是要你來「獨擔天道」啦!而是有一天如果把道務交給你,你是否能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這就是損卦及益卦最後的到達。
筆者在問事三十年的經歷中, 常常唏噓不已的感嘆,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會出現問題。 不管生命是來自什麼樣的背景, 出身是富貴貧賤, 王公庶民。 這群眾生,終其一生, 都在自問自答一個無解的問句。人這輩子, 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會沒有問題」?你可以發見。在這個永無止境的循環裡, 生活裡,一定沒有過不去的困難。 日子中, 一定沒有逝去無法克服的挫折。 無奈的是,這個問題解決了, 下個問題又悄悄的出來了。 永遠揮之難去, 沒完沒了的問題, 終其一生與我們相伴。就像佛家所說的「離苦得樂」, 這個沒有問題的期待, 如同香格里拉的仙境, 或者,像是一個海市蜃樓的弔詭, 永遠都在虛無縹緲中蕩漾。
自古以來,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想要脫苦得樂的動機,吸引著一群又一群的生命, 走上修行的道路, 或者是削髮為尼的清修之路。然而, 修行之後,就真的完全沒有問題了嗎?人生的無奈,就是過了這關,還有下一關。 難道,真的是中國人說的, 關關難過關關過。 在易道的平衡裡,脫苦盈樂的解脫, 並不是在終點式的到達, 一點似的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固定點的解脫。 脫苦得樂的奧祕,是在於循環中的平衡。 更嚴格的講清楚, 苦中藏樂, 樂中藏苦。 凶中夾吉, 吉中有凶, 才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 生命的本質, 本來就是,在無窮盡,苦樂吉凶循環當中, 尋找到了那份安定。 那個看似動態, 捉摸不定的平安, 但是永遠都在的平衡點。
跳出只問吉凶的無奈, 苦樂一定是永無止境的重複著。我們常常可以看到, 似乎,只有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時候, 才能夠發自內心的喟嘆, 以為自己能夠完全擺脫,苦和樂的糾纏, 吉和凶的判斷。 但是,你有看見過, 完全不會煩惱的老菩薩嗎?或者是,不會埋怨的傳道人?這個答案, 很難是肯定的。若是無法抓到這個苦樂平衡點, 就算是投胎轉世幾個輩子, 修行再高的法門,還是沉淪在無涯的苦海中。在易道的學習和修練裡,常常用得到及失去,作為一個調整指標。 也就是用失去的心情,面對看似收穫的有所得。 在遭遇損失的現實及折磨時, 心中還是滿足的, 叫作樂此不疲。
只有在吉凶及苦樂裡,不斷地修正,以及趨近,過與不及的動態中點, 那個才是脫苦得樂的平衡點, 才會逐漸的出現。 這樣的道理,不斷的出現在易經中的六十四卦裡, 更是錯卦及綜卦的基本卦理,只是學易者執著在文字上, 還沒有讀通而已。讓我們用易道裡, 最經典的損卦及益卦, 陰陽爻中交錯中道平衡,來談談這個永無止境的循環。 在每組錯綜卦裡,得到以及失去當中, 易道到底要把我們帶到一個什麼樣的生命狀態。 很少人知道,損失,常常是這個循環被發動的起點。 人常常是一個麻木的動物,只有痛苦及損失,才會刺激生命去瞭悟因果。
於是, 在煩惱及問題的趨使下,生命開始想要「學習」。 很少人真的能夠搞的清楚, 自己為什麼要學習的動機。 其實,學習生命中的損失, 是要讓我們再領悟, 還有什麼樣的課題, 是我們所匱乏的。 很多人來聽課,來學習,就會知道,了解生命的道理, 一直都環繞在因緣果報的循環。「原來是如此」, 是這門功課最後的答案。終於知道,我們為什麼會成為今天這樣。也終於知道,一切是自己,就算再苦, 也「苦得甘願」了。這是許多人學習易經, 以及命理哲學的初機。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 學海無涯, 道理無涯,課程是永遠學習不完的。 終於有一天, 學習者深刻的領悟到,不要想「學」,要想「做」。
原來學習的道理,只是了解過去的苦。知道了為什麼苦,不去做,還是不會變好的;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學習的再多,了解的再深, 若是不做,外在的世界就不會改變,也不會不同。你到底是想了解,想知道,還是真的想去做?很多人上了無數的課,不斷學習,卻根本還沒開始做!所以學習,是很難解決問題的。 接觸到問題的核心,還是要從做開始。 這又是下一個很實際的體驗, 不斷地做,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在做的人,一定都知道。 太多人的做,都是在自己的窠臼中打轉, 很難擺脫累世累劫以來,所養成的習氣。 人只有真的在做,才能夠體會得到,不要想「做」,要想「修」。
這是易道中,一直在闡述的道理,如果你不修正,做再多都一樣。當你很想做,拼命做時,別忘了,看看自己哪裡沒做好?隨時問自己:我還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可以再修正的?很多時候,問題就出在你做太多,卻沒修正。你是想做,還是想修正?這是一個很令人玩味的問句,所以在損卦的初到三爻中, 說盡了,你只是想做, 嘗試用各種不同的道理在做,還是在做裡面看到了修正。 在損卦裡講到了做的真諦,人要做到把相信給做出來, 才會真正的用心修正。 在做裡面的解決問題, 一直到,用修正自己來解決問題, 人生命的品質,已經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 但是,很無奈的, 問題似乎還是存在著。 這個課題, 到底是想要教導我們什麼?
損卦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是,不要想「修」,要想「跟」。 所以卦辭中出現,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不斷用信心兩個字, 來告訴習易者,修半天,只是修到自己罷了。要想「跟」,不要自己一個人修,修到最後修成了自己的「認為」, 到頭來都還是原來的自己。易經裡的味道是,沒有慧根,也要會跟。先讓自己願意跟別人一樣吧,要懂得放下驕傲,跟人學習。很多人苦修,幾千年下來,大家都修成了「不一樣」。要先會跟、能跟,願意跟。我們常對新求道人說, 先不要問這麼多, 也不要想了解這麼多。 把道理說的頭頭是道, 還不如來進道場,「跟」我們一個月看看吧!你究竟是想「修」,還是想「跟」?
想修和想跟, 在信心上是完全不同!一個是在理法上,把自己弄到越來越厲害;另一個剛好相反,是放下自己, 讓過去的自己被改變, 外面的環境,才有機會跟著變。放下的夠多,才能跟。這世界上,難得看到幾個,真正願意「跟」的人。然而, 說實話,在跟隨的路上, 你已經轉變成一個不一樣的人了。 你的生命狀態進步了這麼多, 你的道理懂得這麼多, 你把問題都看得這麼平等, 真的是法力高強了。 這個時候,新的問題產生了, 你是不是能夠不要想「跟」,要想「擔」, 這是一個非常轉捩的挑戰,想跟還是有問題。老跟在後面也沒用,出來擔吧!這個想擔, 是易道中切入木道的契機。
有些人想跟,最後天道卻不讓他再跟了。什麼時候你才願意出來「擔」?你看到辦道的過程,都已經做到來不及了,如果你還講義氣,就出來擔吧!為什麼道場要搞那麼大?道務要做的這麼興旺?就是要讓你可以出來擔!這世界上「信徒」何其多,能夠「擔」的人卻很少。你是願意「擔」,還是覺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你看, 擔當大任之前, 都必須在神明之前但願。那是一個神聖的任務, 叫做天人合一, 更是三位一體最重要的精神。 生命不擔下去, 是很難體會到三無差別的合一。 但是人的問題又來了, 擔當以後, 覺得整個道務,是我的事業, 叫做捨我其誰, 非我莫屬。 然而他們都忘記了, 原來,自己是一個最佔空間的人。
當你佔了空間, 問題一定又跳出來了。 許多人辦道久了的神職人員, 都很難避免退轉。 說也奇怪的,那種時不與我的失落感,常常會出現在自己的情緒中。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 因為你把天道的事, 都看成是自己的, 佔據了空間, 才會有這樣的失落感。 解決問題的最後一件事:不要想「擔」,要想「讓」。不要再想「擔」了,「擔」到最後,會太佔空間!在易道裡,有一天你願意站出來承擔,擔完之後,易道會叫你不要出來了, 這是益卦中最核心的價值。要想「讓」。讓別人也可以這樣,也有機會成為…這是一個人這輩子最後的努力。你希不希望人家也有機會可以成為?讓每一個人都願意讓人家也成為,這就是「世界大同」了。
自己有了,也讓人家有,成為成就別人的環境,這世界就好了。所有人來到這世界,最後就為了這件事。你究竟有沒有興趣「讓」?同修共辦,不是要你來「獨擔天道」啦!而是有一天如果把道務交給你,你是否能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這就是損卦及益卦最後的到達。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