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系統業力再來人系列之二十八 飛矢不動是名能所不二
李秉信
每次說到感情的修煉,筆者就會想到,不是常常有人在說,這世上最賺人熱淚的情感,都與無條件的付出,有絕對的高度關聯。唯有無私,才能產生重大的價值和意義;否則,其中一定有瑕疵。唯有真正用無價的方式去付出的時候,我們的心燈才會被點亮,我把它稱為confirmation 。
然而,下一句非常挑釁的問句是,又有誰能夠做得到?其實,這樣的味道,就是金剛經裡所說的一種「到了還沒到」的境界,叫做「不動」。這個「不動」,對於一般人,著重在五官感受的習氣,比較難有體會。不論是人,或者是畜生道,對於事情的感受,在於外表可以見到的形象。
所有的人都是會動的。不論是心動,或者是行動,你的想法以及做法,一定繞著可以看見,以及聽見的世界打轉。說一句很殘酷的話,這樣在物質世界裡的感受,很容易就煙消雲散。不是常常物換星移,不然就人面桃花,人事已非,往事只能追憶。
很少人知道,那種還沒有到,甚至永遠都到不了的境界,只有在認定後無價付出,才是無與倫比的美好真心。也唯有如此,不論在物質世界的到與不到。但是你一定會持續一個動作,內心永遠想到,才能讓心燈燃起不滅。我們才可能真正擺脫要價、等價產生的情感尷尬,進而完全進入到無價的核心價值狀態。
也唯有不為什麼而做的心,或者是,你真的做不到,但是不放棄的一直做下去。才能臻臻完美的讓一個人的內心趨近安詳,從此不再受因緣果報的業力之刑。絕大多數的人,是沒有辦法體會,「不動」的味道。以為,那就是我們能夠了解的,不為之所動。
這樣的智慧,在古人的論述當中,早已呈現出來。關於「不動」,有二個例子,可以提供給讀者參考。比蘇格拉底要早的時侯,有二派希思哲學家,主張「飛矢不勁」。他們説,二支箭射出去,要射到對方的目標,是永達到不了的。
為什麼呢?因為射出去的箭,一定要先走到,起點與目標之間距離的一半;然後再通過剩下距離的一半,然後再通過剩下距離的一半······這樣一半,一半走下去,永遠走不完,所以它永達到不了。這樣的模型,呈現出來,心理和物質世界合一的味道,也說明了滿足的境界。
筆者挑釁普羅大眾一句深刻的問句,真的給你你拿到了,你就滿足了嗎?那些人啊,並不了解自己。只是自以為是的認定,我的抓取,一定是到了一種境界,我就滿足了。一般人感覺到,會動的東西,或者是,你可以說的出來的目標,才是生命中的滿足。
所以你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弔詭,生命是永遠沒有辦法滿足。在他們的感覺中,可以達到的滿足,是永遠在變動的。心中期待的滿足,卻是不動的!他們真的是感覺到,如何讓自己心中的滿足不動,所以才想辦法弄一套理論出來,説給人們聽。
中國古代有一些數學家,也知道這樣的道理。在中國人的世界裡,每一件你可以說出來的東西,都可以用陰陽切成兩半,你把它切一半,再切一半,一半一半切下去,終究會剩下那麼一點,讓你永遠切不完。這個味道,就是在佛法裡面,修行者修到第八地,就是「不動地菩薩」。
要修要不動地,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哦。用人類的話來說,,叫做不為所動。這些寶貝,其實都在我們自己的心裡面,你要去感覺它,不能只是去理解那些文字。這種feeing,就是「是名狀態」的味道,可以幫助你們去體驗《金剛經》的「是名狀態」。
若是你夠細緻的切割你自己內心的陰陽分別,不需要文字,你就可以體會到,「不二」可以說是整部《金剛經》的核心。有相,可以不二;無相,可以不二;有相與無相,也可以不二。祂可以發生在任何範疇。任何層次。接下來,筆者要從三個面向來談「不二」,好讓你們有更多機會來體會真正的能所不二。
每次說到感情的修煉,筆者就會想到,不是常常有人在說,這世上最賺人熱淚的情感,都與無條件的付出,有絕對的高度關聯。唯有無私,才能產生重大的價值和意義;否則,其中一定有瑕疵。唯有真正用無價的方式去付出的時候,我們的心燈才會被點亮,我把它稱為confirmation 。
然而,下一句非常挑釁的問句是,又有誰能夠做得到?其實,這樣的味道,就是金剛經裡所說的一種「到了還沒到」的境界,叫做「不動」。這個「不動」,對於一般人,著重在五官感受的習氣,比較難有體會。不論是人,或者是畜生道,對於事情的感受,在於外表可以見到的形象。
所有的人都是會動的。不論是心動,或者是行動,你的想法以及做法,一定繞著可以看見,以及聽見的世界打轉。說一句很殘酷的話,這樣在物質世界裡的感受,很容易就煙消雲散。不是常常物換星移,不然就人面桃花,人事已非,往事只能追憶。
很少人知道,那種還沒有到,甚至永遠都到不了的境界,只有在認定後無價付出,才是無與倫比的美好真心。也唯有如此,不論在物質世界的到與不到。但是你一定會持續一個動作,內心永遠想到,才能讓心燈燃起不滅。我們才可能真正擺脫要價、等價產生的情感尷尬,進而完全進入到無價的核心價值狀態。
也唯有不為什麼而做的心,或者是,你真的做不到,但是不放棄的一直做下去。才能臻臻完美的讓一個人的內心趨近安詳,從此不再受因緣果報的業力之刑。絕大多數的人,是沒有辦法體會,「不動」的味道。以為,那就是我們能夠了解的,不為之所動。
這樣的智慧,在古人的論述當中,早已呈現出來。關於「不動」,有二個例子,可以提供給讀者參考。比蘇格拉底要早的時侯,有二派希思哲學家,主張「飛矢不勁」。他們説,二支箭射出去,要射到對方的目標,是永達到不了的。
為什麼呢?因為射出去的箭,一定要先走到,起點與目標之間距離的一半;然後再通過剩下距離的一半,然後再通過剩下距離的一半······這樣一半,一半走下去,永遠走不完,所以它永達到不了。這樣的模型,呈現出來,心理和物質世界合一的味道,也說明了滿足的境界。
筆者挑釁普羅大眾一句深刻的問句,真的給你你拿到了,你就滿足了嗎?那些人啊,並不了解自己。只是自以為是的認定,我的抓取,一定是到了一種境界,我就滿足了。一般人感覺到,會動的東西,或者是,你可以說的出來的目標,才是生命中的滿足。
所以你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弔詭,生命是永遠沒有辦法滿足。在他們的感覺中,可以達到的滿足,是永遠在變動的。心中期待的滿足,卻是不動的!他們真的是感覺到,如何讓自己心中的滿足不動,所以才想辦法弄一套理論出來,説給人們聽。
中國古代有一些數學家,也知道這樣的道理。在中國人的世界裡,每一件你可以說出來的東西,都可以用陰陽切成兩半,你把它切一半,再切一半,一半一半切下去,終究會剩下那麼一點,讓你永遠切不完。這個味道,就是在佛法裡面,修行者修到第八地,就是「不動地菩薩」。
要修要不動地,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哦。用人類的話來說,,叫做不為所動。這些寶貝,其實都在我們自己的心裡面,你要去感覺它,不能只是去理解那些文字。這種feeing,就是「是名狀態」的味道,可以幫助你們去體驗《金剛經》的「是名狀態」。
若是你夠細緻的切割你自己內心的陰陽分別,不需要文字,你就可以體會到,「不二」可以說是整部《金剛經》的核心。有相,可以不二;無相,可以不二;有相與無相,也可以不二。祂可以發生在任何範疇。任何層次。接下來,筆者要從三個面向來談「不二」,好讓你們有更多機會來體會真正的能所不二。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