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道德經句解系列之二十六 上善若水
李秉信
筆者觀察茫茫人海的眾生,若是人生沒有修行,或者是思考生命價值的凡夫,通常都有這樣的困惑,到底要拿什麼來定位自己啊!一般人的定位就是有名、有權、有勢、有財,有汽車、洋房、嬌妻、美女,這才是我的定位,所以他們一直渴求的是什麼?全部都是身外物。
筆者也看到許多生意人,自以為賺到錢以後,用很多,很多的錢去選市議員,參議員,眾議員。就算是不往名位發展的人,花下巨資去買名牌的汽車、豪華的洋房,試圖拿名利來定位自己的生命價值。但是,這些有形有相的東西,又能夠停留多久呢?
修行人定位是無,生命品質定位在道德。今天修煉自己,會淡泊名利,返觀內照,找回自己本來的面目。老子在這邊說到了,人能若水,含垢納污而不嗔,忍辱受苦而不恨,和光同塵而不流,應事接物而不染。這樣的味道是,雖有生死,不落生死。雖處涅磐,不落涅磐。
最能夠表達這樣意境的,就是水。水能含污納垢,而不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很髒的物品,一定用水來沖、用水來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句,原本乾淨的水,經過很多髒的東西,通通跑到水裡去,水也都接受,都在含垢納污。
從道德經的論述來思考,所以,聖人要挑盡天下人的痛苦。有的人修道法門,必須修到去挑別人的痛苦。如同,耶穌不就是扛起眾人的十字架嗎?遇到這樣的宿命,你只要好好修就好了,痛苦我來承擔,所以成含垢而不嗔。
說來你都不相信,修道常常會招致污辱。你可以看到,二千多年前的基督徒,為了自己的信仰被丟入了獅子坑。這時候,老子就會問我們,修行人是否可以忍辱受苦而不恨?我們修道會遭受很多、很多的辱,忍辱受苦我們不恨。
水被大風吹啊!吹去碰到石頭,所濺出的水花,那是最美的,所以我們受到很大的苦,所發出來的人生價值是最美的。在這裡,我們要說到另外一種生命品質。那就是,水流向低位。這是水特有的美德,不與萬物爭高下。人的修煉只有達到虛懷若谷,謙讓成性,才能夠堅持下去。
我們是不是常常信誓旦旦的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在這個時候,水展現了強大的包容性。水能相融同類一混即合,融五味,香、甜、苦、辣、五色不排斥。不管是五色五味,只要同類一混即合,不管你是多香、多臭、多濁、多髒,水一定能相融不排斥。
反過來問問我們自己,我們人啊,有沒有這個雅量?所以講到水流向低,我們是不是也能謙讓成性,虛懷若谷呢?同樣的,水能隨器,隨遇而安水能隨器成形,隨遇而安,因為它沒有自我的定位,把水放在圓形容器,他就呈圓圓的;放在扁的容器,它就呈扁扁的;放在方的容器,它就呈方方的,所以水能隨遇而安。
我們今天要效法水,上善若水,沒有萬物對水討厭過。或許,大家會聯想到最近世界各地的水災,天理不順是人心的不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要慎用他,人自性慎用他,那是佛啊!人不慎用自己的自性的話,那就會變成魔。
同樣是自性,心昧的時候,心迷的時候,水仍是靜、水仍是清;水能常清,我們要常見自性、常明心見性。故水德有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一切動植物、飛潛少不了水。水不計功果、不計報酬。因為世人只拜水神,從不拜水。
今天我們修道,如果把自性跟水融在一起,效法水德的話,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我們要善利眾生而不爭。世上的一切動植物、飛潛少不了水,水不取報酬,不計功果,不誇耀自我、不自炫。因為他從來不邀功,所以沒有人拜,
如果水要邀功的話,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在拜水。從來沒有人拜水,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眾人皆惡卑,濕、垢、污,而水獨居,無怨無悔。水能含污納垢,能忍辱含垢,同時低心下氣。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筆者觀察茫茫人海的眾生,若是人生沒有修行,或者是思考生命價值的凡夫,通常都有這樣的困惑,到底要拿什麼來定位自己啊!一般人的定位就是有名、有權、有勢、有財,有汽車、洋房、嬌妻、美女,這才是我的定位,所以他們一直渴求的是什麼?全部都是身外物。
筆者也看到許多生意人,自以為賺到錢以後,用很多,很多的錢去選市議員,參議員,眾議員。就算是不往名位發展的人,花下巨資去買名牌的汽車、豪華的洋房,試圖拿名利來定位自己的生命價值。但是,這些有形有相的東西,又能夠停留多久呢?
修行人定位是無,生命品質定位在道德。今天修煉自己,會淡泊名利,返觀內照,找回自己本來的面目。老子在這邊說到了,人能若水,含垢納污而不嗔,忍辱受苦而不恨,和光同塵而不流,應事接物而不染。這樣的味道是,雖有生死,不落生死。雖處涅磐,不落涅磐。
最能夠表達這樣意境的,就是水。水能含污納垢,而不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很髒的物品,一定用水來沖、用水來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句,原本乾淨的水,經過很多髒的東西,通通跑到水裡去,水也都接受,都在含垢納污。
從道德經的論述來思考,所以,聖人要挑盡天下人的痛苦。有的人修道法門,必須修到去挑別人的痛苦。如同,耶穌不就是扛起眾人的十字架嗎?遇到這樣的宿命,你只要好好修就好了,痛苦我來承擔,所以成含垢而不嗔。
說來你都不相信,修道常常會招致污辱。你可以看到,二千多年前的基督徒,為了自己的信仰被丟入了獅子坑。這時候,老子就會問我們,修行人是否可以忍辱受苦而不恨?我們修道會遭受很多、很多的辱,忍辱受苦我們不恨。
水被大風吹啊!吹去碰到石頭,所濺出的水花,那是最美的,所以我們受到很大的苦,所發出來的人生價值是最美的。在這裡,我們要說到另外一種生命品質。那就是,水流向低位。這是水特有的美德,不與萬物爭高下。人的修煉只有達到虛懷若谷,謙讓成性,才能夠堅持下去。
我們是不是常常信誓旦旦的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在這個時候,水展現了強大的包容性。水能相融同類一混即合,融五味,香、甜、苦、辣、五色不排斥。不管是五色五味,只要同類一混即合,不管你是多香、多臭、多濁、多髒,水一定能相融不排斥。
反過來問問我們自己,我們人啊,有沒有這個雅量?所以講到水流向低,我們是不是也能謙讓成性,虛懷若谷呢?同樣的,水能隨器,隨遇而安水能隨器成形,隨遇而安,因為它沒有自我的定位,把水放在圓形容器,他就呈圓圓的;放在扁的容器,它就呈扁扁的;放在方的容器,它就呈方方的,所以水能隨遇而安。
我們今天要效法水,上善若水,沒有萬物對水討厭過。或許,大家會聯想到最近世界各地的水災,天理不順是人心的不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要慎用他,人自性慎用他,那是佛啊!人不慎用自己的自性的話,那就會變成魔。
同樣是自性,心昧的時候,心迷的時候,水仍是靜、水仍是清;水能常清,我們要常見自性、常明心見性。故水德有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一切動植物、飛潛少不了水。水不計功果、不計報酬。因為世人只拜水神,從不拜水。
今天我們修道,如果把自性跟水融在一起,效法水德的話,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我們要善利眾生而不爭。世上的一切動植物、飛潛少不了水,水不取報酬,不計功果,不誇耀自我、不自炫。因為他從來不邀功,所以沒有人拜,
如果水要邀功的話,可能全世界的人都在拜水。從來沒有人拜水,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眾人皆惡卑,濕、垢、污,而水獨居,無怨無悔。水能含污納垢,能忍辱含垢,同時低心下氣。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