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色境識不二法系列之十六 無思無念等待存在契入
李秉信
筆者在二十來歲,就讀清華大學研究所的時候, 就常常會經歷一種很特殊的奇遇, 就是在剎那之間, 時間和空間都消失了。 但是當一切外境入空的時候, 還是非常清醒的知道,自己的本性還存在著。 筆者第一次感應到這樣的經驗, 應該是在唸研究所二年級的時候。 那是一個春天伊始,風雨交加,接近中午的時候。
筆者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 努力踩著腳踏車, 心急趕著要赴期末考。 因為連續經歷兩個考試, 兩個考場之間的距離又遠,怕時間會來不及, 所以, 不顧身旁的人事物, 非常專心的在踩著踏板, 一心想要抵達目的。 突然在一瞬間, 筆者突然感應到, 怎麼自己完全都騰空了。
不但是風雨不見了, 校園不見了, 人潮不見了, 公路不見了, 腳踏車不見了,甚至整個空間都不見了。 但是在所有的消失當中, 我還是存在著。 事後回憶起在那一瞬間的發生, 這樣的感覺不像是消失, 而是在那一刻,所有的時空都凍結住了。雖然所有的東西都停止了, 但是筆者的心裡非常清楚, 我還是知道,所有事情的發生。 我還是可以感覺到, 有一個我的存在。
只是那個我, 不是平常我自己知道的我。那是筆者生平第一次, 和存在的感覺,那麼貼切, 而且深刻的連接在一起。 自從有過那麼一次的經驗以後, 筆者就好像登山客,拿到一個可以上山的地圖一樣, 要入存在的能量場, 就不是那麼的困難。 在筆者以後的人生中, 想要進出這個場, 常常是在不經意裡, 或者是在不下意識裡,才能夠達成。
那樣的味道,可以用睡眠來做一個比喻。 我們不是常常在說, 越想要入睡,反而是越睡不著。 然而真正的入睡, 是在不知不覺, 或者是在完全的放鬆中, 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進入, 或者可以說是沒有接縫的融合。 當你沒有企圖, 沒有期待, 沒有瞭解,反而就在無意當中到達了, 輕易可以進入存在的場。
反而, 若真的那麼想進去, 或者是非進去不可,常常會不得其門而入, 或者進入另外一個有境界的世界中。自從有過那麼一次碰到本體的感覺以後, 二十來歲的筆者,就常常在思索一個問題, 到底這個世界是甚麼?如果這個世界是那麼真實的, 那麼為甚麼一切的事物, 在那麼短暫的時間裡, 竟然都被凍結和消失呢?而在當一切事物都消失以後, 為甚麼我不會跟著消失呢?
現在想想,年輕的時候, 這些筆者自問自答的問題, 都是非常高級,而且也非常深刻的, 只是沒有人能夠給的出這些答案。甚至,筆者在一次又一次存在場的進出當中,瞭悟了這個世界的出入, 原來只是在作不同層次的意識轉換而已。而且筆者也看得非常清楚,所有的意識層次都有破滅的時候,所有的角色和人物都像在夢裡劇情一樣,早晚會有夢醒消失的時候。
甚至, 入到存在場的味道,我們可以用「熟睡無夢」的經歷來作體會。人如果在極度疲勞之後,作深沈無夢的睡眠,當睡到至熟,甚至夢都不在了,試問著我們自己,在「無夢」的時候,我們身邊讓我們牽腸掛肚的角色,以及困惑我們精彩的劇情又在那裡?這才是「意識轉換」的最後到達,也是永無煩惱的唯一出路,更是佛家所說的「頓悟」那瞬時間的永恆。
筆者在摸索存在場的路上, 看到許多修行人,想要用各式各樣的心法, 來趨近存在的感覺。這麼多年以來, 筆者觀察到,有些修行人,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欲界)輪迴多次,因此在欲望上的執取束縛較重 ,往往須要勤修禪定退轉意識,才能完成意識轉換。否則他們所觸摸的存在場, 都還是有境界, 出入當中, 還是很難凍結時間和空間的流動, 更徨論和存在融合為一。
然而很吊詭的事, 他們所修持的禪定, 一不小心,又淪落成個性裡的境界。常說,修行者六根清淨,其實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 不論是短期的在家閉關,或是長年的上山出家。對於一般欲望較重,或是根器普通的修行人而言,只有藉著,無論是環境上客觀的隔離,或是主觀上心境的轉變,從而完全切斷外境對於修行者的干擾,來減少修行者知覺的作用,看看是不是能將修行者的意識及念頭,作被動性或是強迫性的退轉 。
許多修行人在聽完大師開示以後,仍是汲汲於執著不同的世間色相。像是金錢,名利,情慾甚至親情等。其實對於修行者而言,他們那樣如此放不下來的原因,乃是因為修行者的內心,對於某種意識層次的世界執著太重。或是因為那種所謂的生命呼喚,不僅侷限於今生,更是累世因緣的覆蓋,在這種前緣未了,今生的緣份又接腫而來的果報下,多少世間的男女,都在經歷這種世代的困擾及折磨。
更有些人,由於在心靈深處潛意識的根,種下業力太深入,內心只要聽到來自本性的呼喚,根本無法拒絕引誘,更遑論借助外境的隔離,來退轉對於這種欲望的執取 。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由荒野上被誘捕的野狼,就算是經過人類細心的豢養,也很難徹底阻絕大自然,對於他們的野性呼喚,而以最原始的面目呈現自己。
人也是一樣, 對於這樣來自生命執取外境,是很難放下的,甚而在靜坐過程中,很難壓抑胡思亂想的念頭。對於這樣的修行者而言,若只有藉著佛法上的道理,來分析外境是變動的,不恆長的, 而使心靈停止對於外境的執取,是很難開悟的。
因此,對於難以隔絕自己習氣的修行人,只有經過不斷潛心修練「意識轉換」,像是麵團師父一樣,將自己的心智,如同麵團般的抓取有樣,一步又一步的操練心智的進出, 希望能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妄念。習氣重的修行人,甚至到處尋找名師, 嘗試各式各樣修行的方法, 希望能夠擺脫自己的妄想及障礙。
但是很少人知道,真正能夠進入存在場的秘密, 乃是在於自己的無所求。 甚至是沒有能力, 也沒有技倆, 能夠在不知不覺的接軌中, 觸摸到存在的感覺。 那樣無思, 無念, 當下無心, 會啟動一種無以名之的力量。 由不得修行人, 而是被動的將修行人在剎那間, 頓時融入存在場。 這樣的味道,就像是聖經中所說的, 人是無法觸摸神的。只有神才能夠揀選人,也能夠得著人。
有根器的修行人, 會把自己的生命狀態調整成一種等待, 等待存在場的融入。
筆者在二十來歲,就讀清華大學研究所的時候, 就常常會經歷一種很特殊的奇遇, 就是在剎那之間, 時間和空間都消失了。 但是當一切外境入空的時候, 還是非常清醒的知道,自己的本性還存在著。 筆者第一次感應到這樣的經驗, 應該是在唸研究所二年級的時候。 那是一個春天伊始,風雨交加,接近中午的時候。
筆者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 努力踩著腳踏車, 心急趕著要赴期末考。 因為連續經歷兩個考試, 兩個考場之間的距離又遠,怕時間會來不及, 所以, 不顧身旁的人事物, 非常專心的在踩著踏板, 一心想要抵達目的。 突然在一瞬間, 筆者突然感應到, 怎麼自己完全都騰空了。
不但是風雨不見了, 校園不見了, 人潮不見了, 公路不見了, 腳踏車不見了,甚至整個空間都不見了。 但是在所有的消失當中, 我還是存在著。 事後回憶起在那一瞬間的發生, 這樣的感覺不像是消失, 而是在那一刻,所有的時空都凍結住了。雖然所有的東西都停止了, 但是筆者的心裡非常清楚, 我還是知道,所有事情的發生。 我還是可以感覺到, 有一個我的存在。
只是那個我, 不是平常我自己知道的我。那是筆者生平第一次, 和存在的感覺,那麼貼切, 而且深刻的連接在一起。 自從有過那麼一次的經驗以後, 筆者就好像登山客,拿到一個可以上山的地圖一樣, 要入存在的能量場, 就不是那麼的困難。 在筆者以後的人生中, 想要進出這個場, 常常是在不經意裡, 或者是在不下意識裡,才能夠達成。
那樣的味道,可以用睡眠來做一個比喻。 我們不是常常在說, 越想要入睡,反而是越睡不著。 然而真正的入睡, 是在不知不覺, 或者是在完全的放鬆中, 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進入, 或者可以說是沒有接縫的融合。 當你沒有企圖, 沒有期待, 沒有瞭解,反而就在無意當中到達了, 輕易可以進入存在的場。
反而, 若真的那麼想進去, 或者是非進去不可,常常會不得其門而入, 或者進入另外一個有境界的世界中。自從有過那麼一次碰到本體的感覺以後, 二十來歲的筆者,就常常在思索一個問題, 到底這個世界是甚麼?如果這個世界是那麼真實的, 那麼為甚麼一切的事物, 在那麼短暫的時間裡, 竟然都被凍結和消失呢?而在當一切事物都消失以後, 為甚麼我不會跟著消失呢?
現在想想,年輕的時候, 這些筆者自問自答的問題, 都是非常高級,而且也非常深刻的, 只是沒有人能夠給的出這些答案。甚至,筆者在一次又一次存在場的進出當中,瞭悟了這個世界的出入, 原來只是在作不同層次的意識轉換而已。而且筆者也看得非常清楚,所有的意識層次都有破滅的時候,所有的角色和人物都像在夢裡劇情一樣,早晚會有夢醒消失的時候。
甚至, 入到存在場的味道,我們可以用「熟睡無夢」的經歷來作體會。人如果在極度疲勞之後,作深沈無夢的睡眠,當睡到至熟,甚至夢都不在了,試問著我們自己,在「無夢」的時候,我們身邊讓我們牽腸掛肚的角色,以及困惑我們精彩的劇情又在那裡?這才是「意識轉換」的最後到達,也是永無煩惱的唯一出路,更是佛家所說的「頓悟」那瞬時間的永恆。
筆者在摸索存在場的路上, 看到許多修行人,想要用各式各樣的心法, 來趨近存在的感覺。這麼多年以來, 筆者觀察到,有些修行人,在我們所處的世界(欲界)輪迴多次,因此在欲望上的執取束縛較重 ,往往須要勤修禪定退轉意識,才能完成意識轉換。否則他們所觸摸的存在場, 都還是有境界, 出入當中, 還是很難凍結時間和空間的流動, 更徨論和存在融合為一。
然而很吊詭的事, 他們所修持的禪定, 一不小心,又淪落成個性裡的境界。常說,修行者六根清淨,其實這句話真正的含義是, 不論是短期的在家閉關,或是長年的上山出家。對於一般欲望較重,或是根器普通的修行人而言,只有藉著,無論是環境上客觀的隔離,或是主觀上心境的轉變,從而完全切斷外境對於修行者的干擾,來減少修行者知覺的作用,看看是不是能將修行者的意識及念頭,作被動性或是強迫性的退轉 。
許多修行人在聽完大師開示以後,仍是汲汲於執著不同的世間色相。像是金錢,名利,情慾甚至親情等。其實對於修行者而言,他們那樣如此放不下來的原因,乃是因為修行者的內心,對於某種意識層次的世界執著太重。或是因為那種所謂的生命呼喚,不僅侷限於今生,更是累世因緣的覆蓋,在這種前緣未了,今生的緣份又接腫而來的果報下,多少世間的男女,都在經歷這種世代的困擾及折磨。
更有些人,由於在心靈深處潛意識的根,種下業力太深入,內心只要聽到來自本性的呼喚,根本無法拒絕引誘,更遑論借助外境的隔離,來退轉對於這種欲望的執取 。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由荒野上被誘捕的野狼,就算是經過人類細心的豢養,也很難徹底阻絕大自然,對於他們的野性呼喚,而以最原始的面目呈現自己。
人也是一樣, 對於這樣來自生命執取外境,是很難放下的,甚而在靜坐過程中,很難壓抑胡思亂想的念頭。對於這樣的修行者而言,若只有藉著佛法上的道理,來分析外境是變動的,不恆長的, 而使心靈停止對於外境的執取,是很難開悟的。
因此,對於難以隔絕自己習氣的修行人,只有經過不斷潛心修練「意識轉換」,像是麵團師父一樣,將自己的心智,如同麵團般的抓取有樣,一步又一步的操練心智的進出, 希望能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妄念。習氣重的修行人,甚至到處尋找名師, 嘗試各式各樣修行的方法, 希望能夠擺脫自己的妄想及障礙。
但是很少人知道,真正能夠進入存在場的秘密, 乃是在於自己的無所求。 甚至是沒有能力, 也沒有技倆, 能夠在不知不覺的接軌中, 觸摸到存在的感覺。 那樣無思, 無念, 當下無心, 會啟動一種無以名之的力量。 由不得修行人, 而是被動的將修行人在剎那間, 頓時融入存在場。 這樣的味道,就像是聖經中所說的, 人是無法觸摸神的。只有神才能夠揀選人,也能夠得著人。
有根器的修行人, 會把自己的生命狀態調整成一種等待, 等待存在場的融入。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