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道德經句解系列之二十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李秉信
無私章第七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這段話簡單的來說,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無私,「私」就是私偏。我們決不可以顧己不顧人,所以要效法天地。天地是我們闡述五分別心的最好取象。觀察到天地的無私,更慚愧自己的私心。所以這個無私,要從天地講起。天地是我們破除分別心,最好效法的對象。
不論是你所謂的好人還是壞人,都可以存在於天地之間。天生萬物沒有分別善惡好壞,是無私的。現在你看世界上的人,都是只看到自己,沒有看到別人;做事要看看自己,同時也要看看別人。中國人常常在說的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乃是在破除自己都不知道的分別心。這個功夫是很重要的。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吃麵,別人在看我們,感覺怎樣?有感覺到我們比較自私嗎?是不是我在吃,你們在看我吃,希望我分一些給你吃,這樣分可以嗎?分就是公開,這個公開就是公平無私。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道之行不有親疏,不分貴賤,不擇賢愚。修行者祛除私心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上,而不是在自以為是的修煉法門中。
尊道而行,所以惟有投入道中,才會無私。
我們知道老子的思想微妙玄通,而且強調的是「入乎耳」,聽進去以後要「駐乎心」。看完這些文字,如果沒有入心,不過就是看本小說而已,沒有任何的啟示。老子所說的玄妙至理,一定要留在心中,最重要的是「動乎四體」。因為要想成佛,不是在理論的認知,不是你懂很多,經典很熟,造詣很深,不是這個樣子的。
很重要就是說,要踐行,要把聖賢、仙佛祂所知道的,要學習聖佛的知行合一,要把它溶入我們心中,實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求道以後肯定一個事實,肯定有宇宙的存在,有佛、有菩薩、有上帝的存在,知道有什麼用呢?如同你進入一個任食自助餐廳,看到了這麼多菜,就真的代表你吃下去了嗎?
在這裡我們講到了一個重點,修道的一個課題,如何把上帝,把佛引入我心中,變成我的全獻。而不是眼睛看看,嘴巴說說而已。我們都知道,早獻香全柱全獻,晚獻香全柱全獻,獻什麼?我們身體是一個空殼子,如果我們這個軀體,能讓老母使用,如果能讓上帝,進到我們的心中來,這是一種修道很高的課題。
無私章是一個心法之章,這一章是修道習德很重要的一個入門。你如何把自己無私除掉,要成聖、成佛,或是聖凡、君子、小人就是這樣的分出來。對於修行人而言,這一章是很重要的轉捩點。無私,私就是私偏,我們決不可以顧己不顧人,天地若私偏了,要怎麼樣,他不願意犧牲了,你想世界上的人有辦法生存嗎?
大地上的東西,如果不生長出來,你想我們有辦法嗎?我們有辦法生蘆筍、竹筍,A菜,冬瓜、菜瓜嗎?世界上最會生產的人,有辦法生這個菜給人吃嗎?不可能,所以我們看這一章,我們就要效法天地,觀察到這個天地的無私,所以這個無私就要從天地講起。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在宇宙間內,再也沒有任何東西,比天地之壽命更長久。以其不自生:因為它不自私其生,都是為利他而生,而且至公無私的,毫無條件的犧性奉獻。我們一句話一句話的看下去,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是在與有形及無形的交錯。宇宙間,所看到的天地:天是色,地是形;天有氣無形,地是有形的,摸得到。
然而我們看得更深入一點,天是色摸不到,色就是氣,但是有色彩出來,大家都認為天是藍藍的而已。其實,天的顏色不是藍藍,那是氣聚所現之色。從無法計算的年代之前,天仍然是這個天,地仍然是這個地,可見他的生命是長久的。那麼,天地為什麼能夠如此的長久呢?就是因為他不自己生長自己,而生萬物,不為自己而為別人,所以它能夠長生。
人與天地最親,也是最近,也就是說天地給人的恩澤最深。我們常常講效天法地,效天法地也有一句話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我們看天地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所以經典,常常拿天地來做人效法的榜樣。我們常常說,一份關係的持久,在於天長地久。那樣的味道是在說,天之廣大無垠,地之載運無盡,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雨露無私澤。
你看,宇宙間所有一切東西,都在天裡面,沒有一樣東西說我不要,把它放在外面,天沒有這樣子。地無私載,你看山川五嶽,沒有說這個我不要,這個就是公德心。日、月無私照,日跟月出來,無論任何所在,你沒有自己蓋住,你不要他,他也一樣要你。沒有分別心到了最極致,就是完全的接受。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無私章第七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這段話簡單的來說,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無私,「私」就是私偏。我們決不可以顧己不顧人,所以要效法天地。天地是我們闡述五分別心的最好取象。觀察到天地的無私,更慚愧自己的私心。所以這個無私,要從天地講起。天地是我們破除分別心,最好效法的對象。
不論是你所謂的好人還是壞人,都可以存在於天地之間。天生萬物沒有分別善惡好壞,是無私的。現在你看世界上的人,都是只看到自己,沒有看到別人;做事要看看自己,同時也要看看別人。中國人常常在說的設身處地,感同身受,乃是在破除自己都不知道的分別心。這個功夫是很重要的。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吃麵,別人在看我們,感覺怎樣?有感覺到我們比較自私嗎?是不是我在吃,你們在看我吃,希望我分一些給你吃,這樣分可以嗎?分就是公開,這個公開就是公平無私。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道之行不有親疏,不分貴賤,不擇賢愚。修行者祛除私心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上,而不是在自以為是的修煉法門中。
尊道而行,所以惟有投入道中,才會無私。
我們知道老子的思想微妙玄通,而且強調的是「入乎耳」,聽進去以後要「駐乎心」。看完這些文字,如果沒有入心,不過就是看本小說而已,沒有任何的啟示。老子所說的玄妙至理,一定要留在心中,最重要的是「動乎四體」。因為要想成佛,不是在理論的認知,不是你懂很多,經典很熟,造詣很深,不是這個樣子的。
很重要就是說,要踐行,要把聖賢、仙佛祂所知道的,要學習聖佛的知行合一,要把它溶入我們心中,實踐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求道以後肯定一個事實,肯定有宇宙的存在,有佛、有菩薩、有上帝的存在,知道有什麼用呢?如同你進入一個任食自助餐廳,看到了這麼多菜,就真的代表你吃下去了嗎?
在這裡我們講到了一個重點,修道的一個課題,如何把上帝,把佛引入我心中,變成我的全獻。而不是眼睛看看,嘴巴說說而已。我們都知道,早獻香全柱全獻,晚獻香全柱全獻,獻什麼?我們身體是一個空殼子,如果我們這個軀體,能讓老母使用,如果能讓上帝,進到我們的心中來,這是一種修道很高的課題。
無私章是一個心法之章,這一章是修道習德很重要的一個入門。你如何把自己無私除掉,要成聖、成佛,或是聖凡、君子、小人就是這樣的分出來。對於修行人而言,這一章是很重要的轉捩點。無私,私就是私偏,我們決不可以顧己不顧人,天地若私偏了,要怎麼樣,他不願意犧牲了,你想世界上的人有辦法生存嗎?
大地上的東西,如果不生長出來,你想我們有辦法嗎?我們有辦法生蘆筍、竹筍,A菜,冬瓜、菜瓜嗎?世界上最會生產的人,有辦法生這個菜給人吃嗎?不可能,所以我們看這一章,我們就要效法天地,觀察到這個天地的無私,所以這個無私就要從天地講起。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在宇宙間內,再也沒有任何東西,比天地之壽命更長久。以其不自生:因為它不自私其生,都是為利他而生,而且至公無私的,毫無條件的犧性奉獻。我們一句話一句話的看下去,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是在與有形及無形的交錯。宇宙間,所看到的天地:天是色,地是形;天有氣無形,地是有形的,摸得到。
然而我們看得更深入一點,天是色摸不到,色就是氣,但是有色彩出來,大家都認為天是藍藍的而已。其實,天的顏色不是藍藍,那是氣聚所現之色。從無法計算的年代之前,天仍然是這個天,地仍然是這個地,可見他的生命是長久的。那麼,天地為什麼能夠如此的長久呢?就是因為他不自己生長自己,而生萬物,不為自己而為別人,所以它能夠長生。
人與天地最親,也是最近,也就是說天地給人的恩澤最深。我們常常講效天法地,效天法地也有一句話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我們看天地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所以經典,常常拿天地來做人效法的榜樣。我們常常說,一份關係的持久,在於天長地久。那樣的味道是在說,天之廣大無垠,地之載運無盡,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雨露無私澤。
你看,宇宙間所有一切東西,都在天裡面,沒有一樣東西說我不要,把它放在外面,天沒有這樣子。地無私載,你看山川五嶽,沒有說這個我不要,這個就是公德心。日、月無私照,日跟月出來,無論任何所在,你沒有自己蓋住,你不要他,他也一樣要你。沒有分別心到了最極致,就是完全的接受。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