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色境識不二法系列之二十九 感覺相續入空主動自覺
李秉信
許多人不知道, 與其說他們,活在一個痛苦比快樂多的世界裡。 倒不如更真實的陳述,他們終其一生, 都在和他內心與生俱來的成見, 無底無盡深刻的糾結著。 那種本自俱有的看法, 沒有理由,會讓自己快樂及痛苦的感覺, 其實潛藏著許多的奧秘, 更是探索生命來源的重要線索。
說的跟單刀直入一點, 生命如果是沒有辦法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特別感覺的起心動念, 以及在這個念頭以後的念念相續,是很難在開悟解脫這條路上,有所進展的。 因為不在內心探索自己,那樣的做法,叫做心外求法, 無法契入本性。
根据筆者問事這麼多年以來的觀察,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 越是他們的問事, 存在著,人生有天大過不去的障礙,或者阻隢。 其實, 說穿了, 追根究底,尋根究理的找出,在他們的內心, 一定存在著一種, 自己說不出來,也讓自己過不去的感覺。
嚴格的來說,能夠卡住他的,並不是在他的生活裡,所發生的事情, 或者是他是遇到的對象。 天底下的事情包羅萬象, 無奇不有。這些人事物在自然的法則來看, 都叫做天然呈相, 對於造物主而言, 那有什麼高低好壞,本來也都沒有一定的取捨。
對當事人所造成的影響, 完全都是來自於自己的感受。 說的更清楚一點,因為這樣的發生, 或者是這號人物的出現,當事人的理性思緒,被他內心油然而生的感覺, 綿綿密密所糾纏住了。 許多人不是常常在說,一見鍾情, 一看到就喜歡, 甚至一見到什麼樣人的德行就反感。
我們不是常常日常生活中,對特別的事物,特殊的人物, 有一種說不出來,特別的感覺。 不論是特別喜歡,或者是特別討厭, 那種不假思索, 由心裡所跳出特別的感覺,是人世間所有糾結的根源。
筆者猶然記得,在二十啷當歲入伍當兵的時候, 新兵訓練的時候, 對於這種油然而生,差別待遇的感受,特別深刻, 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針對部隊裡所發生,長官虐兵的自裁事件, 心中深刻的思索,到底人為甚麼會天生喜歡誰?或者是天生討厭誰呢?這樣的感覺是怎麼來的呢?
筆者至今,仍然對於二十幾年前的遭遇,記憶猶新。 對於一班四十幾位, 才下火車,剛剛離家背井的新兵而言, 接觸部隊的第一個印象, 一定是那位貌似凶神惡煞, 出口高聲嚷嚷, 舉手投足之間,張牙舞爪的班長。 尤其在入伍第一個晚上,操場集合晚點名的時候。
面對長官大聲地咆哮。 那樣的態度, 似乎恨不得把所有的新兵,都踩在腳底下糟蹋。 合理的要求叫訓練, 不合理的要求叫磨練, 才能夠去除他們民間老百姓的習氣。 剛入伍的新兵,更是對那位狀似囂張, 說起話來毫不客氣的班長, 大部份的新兵都對他保持著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 希望長官永遠看不到我, 也不要找我的麻煩。
然而,說也奇怪的, 幾乎每一位擔任新兵入伍訓練業務的班長, 面對這一班初次見面,像是陌生人的菜鳥。 除了跳脫出,有高級長官特別交待照顧關係之外,長官總是沒有理由的, 對那幾個人特別友善, 但是,對某些人的態度,就是特別的惡劣。
而且那樣的對待是發自內心, 沒有任何的理由及原因的。筆者記憶非常深刻的,在那個時候, 長官就是很喜歡一位其貌不揚, 反應遲鈍的新兵。 說也奇怪的, 這位新兵並沒有任何的特殊人事管道, 長官不顧其他同儕質疑的眼光,硬是把他的職務調整成補給內勤, 讓其他的人都非常羨慕及嫉妒。
在那個時候,年紀輕輕, 涉事未深的筆者,就對生命與生俱來的成見,感到非常的納悶。 同樣都是一個班, 都是初次見面的過客。 我們以前誰也都不認識誰, 長官怎麼就特別中用這些人, 似乎非常討厭那些人呢?
後來我們那個連隊,有位新兵,禁不起筆者班上班長折磨, 站衛兵的時候,飲彈自盡, 槍聲划破了長夜, 也傾訴了,某些新兵心裡難以訴說的委屈。 在那個時候, 舉槍自裁,是一條非常嚴重的軍中違紀, 整個新兵訓練中心都人人自危, 每個人都得接受參四調查.
這樣虐兵的習慣, 到底是不是那位班長所說, 軍隊裡帶兵的傳統, 還是個人的喜惡對待。但是說也奇怪的, 那位被指控虐兵的班長,對於某些新兵特別照顧, 就像是他們的兄長一樣,受人愛戴。
在那個時候, 筆者的心中, 跳出了一個很大的疑問。 怎麼同樣是一個班長,竟然有這麼多不同的面目, 他可以對陌生的新兵這麼好, 也可以對不認識的新兵這麼壞, 這樣不同待遇的標準是怎麼出來的?
甚至明白的說,喜歡和討厭的那條線,真的可以說是,全在他心中的一個念頭,魔鬼和天使的角色, 都同時並存在一個人的身上。 那個標準,完全來自於他們與生俱來的認定, 或者說是他們內心的假設。
當這位班長認定,這位新兵,是一個我喜歡的人, 他就是悉心的照顧他,像是照顧自己的弟弟一樣, 無微不至。 當他認定,那位新兵是他所討厭的人, 他就無所不用其極地虐待他, 甚至完全沒有理由的操練他。
說穿了, 不論他所面對的是同一個人, 還是不同的一個人, 其實他所面對的, 是他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感覺。 他所面對的新兵是誰, 在這個階段裡, 根本都不重要。所有的標準,都來自於內心的看法, 以及自己油然而生的感覺, 而且自己完全不自知。
甚至被他的感受牽著鼻子走, 而遁入一個自己都不知道的喜惡情境。 他的感覺會引導著他的做法, 做出自以為是邏輯,而讓他的念頭, 以及合理化的判斷, 順著他的感覺,一步一步的推理下去, 最後鑄成大錯。
從那件虐兵自裁事件發生以後, 筆者常常會自己問自己, 到底我們要如何調整, 才能超越這個限制呢?這個問句,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 裡面潛藏著許多奧秘。 簡單地說,就是要超越自己以為的感覺, 以及超出那種油然而出是非對錯, 黑白上下的判斷。
而更重要的是, 生命必須喚醒那種與生俱來的自覺能力, 看到在感覺的引導下,這個感受所引導出的理性推理。 在這個時候, 有一個很重要的機制發生了。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感覺跳出來以後, 能不能夠有主動權的停止下來, 不再隨著感覺起舞,超越到「沒有假設」,「沒有認知」,到達「空、無」的層次!
如果你可以超越假設,認定,那麼,無限的潛力就會生出來, 你就可以完全超越,自己捆綁自己的痛苦。套一句佛家用語,就是要「無所住而生其心」,所謂的「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可以超越一般人起心動念的「以為」「假設」和「認知」,而這個「沒有假設」,「無所住」所生出來的意識層次,才是大有能力,無所不能,而且千變萬化的。
其實,這樣的例子隨手可得。然而, 如何體悟這個無所住, 可能是許多人,窮其幾輩子的修行, 都無法摸著的味道。 用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表述,我們常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無聲勝有聲>,<無招勝有招>。
這些比喻的真正含義是,當沒有假設和認定的知識和表達,才是大有能力的智慧能由心而生,及真知灼見的看法,脫口而出的時候。 那個真正無的境界, 乃是在於,看每一件事情,都差不多。
當生命能夠在六根的刺激,以及六識的感受上, 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我們八識田裡, 就不會有太強烈的情緒起伏, 更不會有太多的認定及分別。人不瞭解易經裡變化的味道, 在差不多裡的變化,才是變化的最極致。這正是在易道中, 把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變化, 都用簡單的陽爻及陰爻來表達, 來趨近無限及容納的境界。
若是其中有太多的認定及以為, 那麼變化的程度就被限制了, 我就無法趨近變無所變的精髓所在。其中最重要的意義, 是在與那種平等性的呈現。我們也常說,<無欲則剛>,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的意識層次,看一切事情都差不多的時候,.
在那個當下,沒有一個認定欲望的界限時候,我們的意志和世界,一定是堅強無比的。就如剛不壞之身一樣,禁得起任何的考驗及誘惑。 就拿這位班長的例子來說, 當他能夠看所有的新兵,都差不多的時候。
他的情緒,哪裡會有這麼多的愛惡取捨, 恩怨情仇。 和屬下的相處關係,就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待遇, 更不會因為個人的喜惡,而惹禍上身。如果是「有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我們是基於「以為」「假設」「認知」的意識所產生的世界,更逃脫不出他在感覺上的束縛。
無論意識主宰者,再怎麼變化多端,游刃有餘,也都是沒有辦法超越,當初起心動念的假設範圍, 更無法跳脫人世間的因果報應。而人類若是已經有了「假設」,而在這個「認定」意識層次下的世界,就會非常的有限及脆弱.
當認定和假設成為一種執著的時候,而經由六識形成取捨的愛惡時,這就是人類痛苦和煩惱的根源。
許多人不知道, 與其說他們,活在一個痛苦比快樂多的世界裡。 倒不如更真實的陳述,他們終其一生, 都在和他內心與生俱來的成見, 無底無盡深刻的糾結著。 那種本自俱有的看法, 沒有理由,會讓自己快樂及痛苦的感覺, 其實潛藏著許多的奧秘, 更是探索生命來源的重要線索。
說的跟單刀直入一點, 生命如果是沒有辦法看見,自己內心深處特別感覺的起心動念, 以及在這個念頭以後的念念相續,是很難在開悟解脫這條路上,有所進展的。 因為不在內心探索自己,那樣的做法,叫做心外求法, 無法契入本性。
根据筆者問事這麼多年以來的觀察,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見。 越是他們的問事, 存在著,人生有天大過不去的障礙,或者阻隢。 其實, 說穿了, 追根究底,尋根究理的找出,在他們的內心, 一定存在著一種, 自己說不出來,也讓自己過不去的感覺。
嚴格的來說,能夠卡住他的,並不是在他的生活裡,所發生的事情, 或者是他是遇到的對象。 天底下的事情包羅萬象, 無奇不有。這些人事物在自然的法則來看, 都叫做天然呈相, 對於造物主而言, 那有什麼高低好壞,本來也都沒有一定的取捨。
對當事人所造成的影響, 完全都是來自於自己的感受。 說的更清楚一點,因為這樣的發生, 或者是這號人物的出現,當事人的理性思緒,被他內心油然而生的感覺, 綿綿密密所糾纏住了。 許多人不是常常在說,一見鍾情, 一看到就喜歡, 甚至一見到什麼樣人的德行就反感。
我們不是常常日常生活中,對特別的事物,特殊的人物, 有一種說不出來,特別的感覺。 不論是特別喜歡,或者是特別討厭, 那種不假思索, 由心裡所跳出特別的感覺,是人世間所有糾結的根源。
筆者猶然記得,在二十啷當歲入伍當兵的時候, 新兵訓練的時候, 對於這種油然而生,差別待遇的感受,特別深刻, 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針對部隊裡所發生,長官虐兵的自裁事件, 心中深刻的思索,到底人為甚麼會天生喜歡誰?或者是天生討厭誰呢?這樣的感覺是怎麼來的呢?
筆者至今,仍然對於二十幾年前的遭遇,記憶猶新。 對於一班四十幾位, 才下火車,剛剛離家背井的新兵而言, 接觸部隊的第一個印象, 一定是那位貌似凶神惡煞, 出口高聲嚷嚷, 舉手投足之間,張牙舞爪的班長。 尤其在入伍第一個晚上,操場集合晚點名的時候。
面對長官大聲地咆哮。 那樣的態度, 似乎恨不得把所有的新兵,都踩在腳底下糟蹋。 合理的要求叫訓練, 不合理的要求叫磨練, 才能夠去除他們民間老百姓的習氣。 剛入伍的新兵,更是對那位狀似囂張, 說起話來毫不客氣的班長, 大部份的新兵都對他保持著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 希望長官永遠看不到我, 也不要找我的麻煩。
然而,說也奇怪的, 幾乎每一位擔任新兵入伍訓練業務的班長, 面對這一班初次見面,像是陌生人的菜鳥。 除了跳脫出,有高級長官特別交待照顧關係之外,長官總是沒有理由的, 對那幾個人特別友善, 但是,對某些人的態度,就是特別的惡劣。
而且那樣的對待是發自內心, 沒有任何的理由及原因的。筆者記憶非常深刻的,在那個時候, 長官就是很喜歡一位其貌不揚, 反應遲鈍的新兵。 說也奇怪的, 這位新兵並沒有任何的特殊人事管道, 長官不顧其他同儕質疑的眼光,硬是把他的職務調整成補給內勤, 讓其他的人都非常羨慕及嫉妒。
在那個時候,年紀輕輕, 涉事未深的筆者,就對生命與生俱來的成見,感到非常的納悶。 同樣都是一個班, 都是初次見面的過客。 我們以前誰也都不認識誰, 長官怎麼就特別中用這些人, 似乎非常討厭那些人呢?
後來我們那個連隊,有位新兵,禁不起筆者班上班長折磨, 站衛兵的時候,飲彈自盡, 槍聲划破了長夜, 也傾訴了,某些新兵心裡難以訴說的委屈。 在那個時候, 舉槍自裁,是一條非常嚴重的軍中違紀, 整個新兵訓練中心都人人自危, 每個人都得接受參四調查.
這樣虐兵的習慣, 到底是不是那位班長所說, 軍隊裡帶兵的傳統, 還是個人的喜惡對待。但是說也奇怪的, 那位被指控虐兵的班長,對於某些新兵特別照顧, 就像是他們的兄長一樣,受人愛戴。
在那個時候, 筆者的心中, 跳出了一個很大的疑問。 怎麼同樣是一個班長,竟然有這麼多不同的面目, 他可以對陌生的新兵這麼好, 也可以對不認識的新兵這麼壞, 這樣不同待遇的標準是怎麼出來的?
甚至明白的說,喜歡和討厭的那條線,真的可以說是,全在他心中的一個念頭,魔鬼和天使的角色, 都同時並存在一個人的身上。 那個標準,完全來自於他們與生俱來的認定, 或者說是他們內心的假設。
當這位班長認定,這位新兵,是一個我喜歡的人, 他就是悉心的照顧他,像是照顧自己的弟弟一樣, 無微不至。 當他認定,那位新兵是他所討厭的人, 他就無所不用其極地虐待他, 甚至完全沒有理由的操練他。
說穿了, 不論他所面對的是同一個人, 還是不同的一個人, 其實他所面對的, 是他自己都無法控制的感覺。 他所面對的新兵是誰, 在這個階段裡, 根本都不重要。所有的標準,都來自於內心的看法, 以及自己油然而生的感覺, 而且自己完全不自知。
甚至被他的感受牽著鼻子走, 而遁入一個自己都不知道的喜惡情境。 他的感覺會引導著他的做法, 做出自以為是邏輯,而讓他的念頭, 以及合理化的判斷, 順著他的感覺,一步一步的推理下去, 最後鑄成大錯。
從那件虐兵自裁事件發生以後, 筆者常常會自己問自己, 到底我們要如何調整, 才能超越這個限制呢?這個問句,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 裡面潛藏著許多奧秘。 簡單地說,就是要超越自己以為的感覺, 以及超出那種油然而出是非對錯, 黑白上下的判斷。
而更重要的是, 生命必須喚醒那種與生俱來的自覺能力, 看到在感覺的引導下,這個感受所引導出的理性推理。 在這個時候, 有一個很重要的機制發生了。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感覺跳出來以後, 能不能夠有主動權的停止下來, 不再隨著感覺起舞,超越到「沒有假設」,「沒有認知」,到達「空、無」的層次!
如果你可以超越假設,認定,那麼,無限的潛力就會生出來, 你就可以完全超越,自己捆綁自己的痛苦。套一句佛家用語,就是要「無所住而生其心」,所謂的「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可以超越一般人起心動念的「以為」「假設」和「認知」,而這個「沒有假設」,「無所住」所生出來的意識層次,才是大有能力,無所不能,而且千變萬化的。
其實,這樣的例子隨手可得。然而, 如何體悟這個無所住, 可能是許多人,窮其幾輩子的修行, 都無法摸著的味道。 用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表述,我們常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無聲勝有聲>,<無招勝有招>。
這些比喻的真正含義是,當沒有假設和認定的知識和表達,才是大有能力的智慧能由心而生,及真知灼見的看法,脫口而出的時候。 那個真正無的境界, 乃是在於,看每一件事情,都差不多。
當生命能夠在六根的刺激,以及六識的感受上, 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我們八識田裡, 就不會有太強烈的情緒起伏, 更不會有太多的認定及分別。人不瞭解易經裡變化的味道, 在差不多裡的變化,才是變化的最極致。這正是在易道中, 把宇宙之間萬事萬物的變化, 都用簡單的陽爻及陰爻來表達, 來趨近無限及容納的境界。
若是其中有太多的認定及以為, 那麼變化的程度就被限制了, 我就無法趨近變無所變的精髓所在。其中最重要的意義, 是在與那種平等性的呈現。我們也常說,<無欲則剛>,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們的意識層次,看一切事情都差不多的時候,.
在那個當下,沒有一個認定欲望的界限時候,我們的意志和世界,一定是堅強無比的。就如剛不壞之身一樣,禁得起任何的考驗及誘惑。 就拿這位班長的例子來說, 當他能夠看所有的新兵,都差不多的時候。
他的情緒,哪裡會有這麼多的愛惡取捨, 恩怨情仇。 和屬下的相處關係,就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待遇, 更不會因為個人的喜惡,而惹禍上身。如果是「有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我們是基於「以為」「假設」「認知」的意識所產生的世界,更逃脫不出他在感覺上的束縛。
無論意識主宰者,再怎麼變化多端,游刃有餘,也都是沒有辦法超越,當初起心動念的假設範圍, 更無法跳脫人世間的因果報應。而人類若是已經有了「假設」,而在這個「認定」意識層次下的世界,就會非常的有限及脆弱.
當認定和假設成為一種執著的時候,而經由六識形成取捨的愛惡時,這就是人類痛苦和煩惱的根源。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