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心想事成系列之一 種子意識的醞釀
生命所處的世界,及所經歷的際遇,其實都是人類運用「種子意識」,深植於心田裡,逐漸醞釀而成。當時機成熟,因緣俱足,種子意識就會長成出「心想事成」,「獨一無二」的結果。
李秉信
萬事萬象都源自於「種子意識」
生命所處的世界,及所經歷的際遇,其實都是人類運用「種子意識」,深植於心田裡,逐漸醞釀而成。當時機成熟,因緣俱足,種子意識就會長成出「心想事成」,「獨一無二」的結果。「種子意識」也是像生命中的細胞一樣,可以一生二,二生多,如同春風後的野草一樣,生成千千萬萬的想法及念頭。這樣體會,就如同大家非常熟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概念、。在南加州每逢夏末秋初,因為天氣乾燥,動輒就見到持續數個星期的山林大火,勞動數千名救火員冒著生命危險來打火。無論是縱火者惡意的縱火,或是遊客無心的點燃火種,雄雄的燃盡數萬英頃林地的燎原大火,都是來自最原始的小火種。
當然,時間的流動,在「因,緣,果」的程序中,對於生命的任何一個意識形成,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然而,追根究底,沒有「種子意識」初萌,一切「因,緣,果」的程序都是罔然,更無相可著,遑論「心想事成」的成象。要想瞭解「心想事成」的秘密,甚至浸淫在「想就有」的能力裡,我們就得非常的清楚明白,播下「種子意識」的絕對重要性。
「無形無象」孕育「意識種子」,長成「有形有象」的事成,所潛藏的是,渾然天成「心物合一」的秘密。
人類本來就不須要經過學習,在本性裡,就己經知道本能使用「意識種子」,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志業。我們每天每夜,每時每分,都會因為外境的刺激,不知不覺的在自己的意識田裡播下意識種子,只是當事者渾然不知。然而,許多偉大的革命,驚天壯舉的行動,都是在這些「無形無相」「意識種子」的播種下,醞釀成形的。 如同在一八八四年,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十八歲時,中法戰爭暴發,滿清弱昧無能,失去越南。中山先生極為憤慨,並立下革命之決心,他說:「予自乙酉中法戰敗後,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
或許在中山先生十八歲時還不知道什麼叫革命,如何啟動革命。但是滿清政府懦弱無能失去越南的外境刺激,就在中山先生意識田播下了革命的「意識種子」,引爆了改變中國歷史的「辛亥革命。但是,就是因為「意識種子」的「無形無相」,每個人每分每秒都在用它,但是很少人知道「意識種子」是甚麼。每一個生命,打自出生開始,發自本能的,就是會使用意識,只是常常自己渾然不知。有人使用的熟練,靈巧自如,不知不覺中成為意志力堅強的人。有人却雜亂思考,被自己隨意亂想的意識所捆綁往,而苦不勝苦。
事實上,所有生命看到,聽到及感覺到的世界,都是由深藏在人類心中「意識種子」,在冥冥中生命的歷練裡,由意識層次萌芽長成的。世間的萬象,都是由「無形無象」內心所孕育的「意識種子」,長成「有形有象」的事成,其中所潛藏的是,渾然天成「心物合一」的秘密。
說是要找到真正的自己,只是要找那顆最原始的「意識種子」。
意識是人類心智活動的根源,包含在錯綜複雜的心裡活動。意識是多樣性,更具有多種層次,並可以相互的跳躍及轉換中產生能量的。我們人生所處的環境,所面對的每一件際遇,都是生命從各層次意識活動中,所播下的種子所長出來的。在意識轉換及探討中,可以揭開人類潛藏最深意識的本質,並明明白白分別出每一顆「種子意識」。念念分明的「種子意識」,可以確認我們生命中的每一件發生,並且「瞭因脫苦」。
如果想要找出每一顆念念分明的「種子意識」如何作用,就得像偵探福爾摩斯,或是火場探員一樣,須俱備有「抽絲剝繭」的耐心,找出最初造成火災的源頭。記得在二十多年前,在台北的永康街發生了造成數十人傷亡的餐廳火災。火災發生之始,對於火災發生的原因可以說是眾說紛云,議論紛紛。從情殺,刧殺,謀財害命及貪圖保險賠償,各式各樣的猜測都有。最後發現,真正造成火災的原因是老鼠咬破瓦斯管,瓦斯外洩。屋主在清晨進屋打開電燈開關,而引爆了天然瓦斯的氣爆。
就如同這件案例一樣,亙古以來,人類雖然很聰明,也很會想,而且也很會亂想。但是無可否認的,從很會想,或是亂想的過程中,生命得到的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原因,成是真正的自己。反而在無盡的猜測,或是自以為是的結論裡,得到的只是無窮無盡的煩惱及痛苦。但是很奇妙的,當生命痛苦到了極致,事情就發生之改變。因生命無法就這樣一直痛苦下去,它會想去追求一個出口,或者是一個寄託,講通俗點或者是一個解釋,來瞭解自己的心智,及我們深不可測的內心。
甚至講的更真切一點,就是想用各種型式的智慧,來找到自己的源頭,以及真正的自己。其實,生命要找的,只是那顆最原始的「意識種子」。那個可以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生成我們無窮無盡痛苦最源頭的「意識種子」。所有的問題都從它作一個徹底的了斷。否則,斷不了煩惱的最根源。
人類生命的旅程,就是追溯最源頭的「意識種子」的過程。
從另一角度來看,人類的文化,不論是原始信仰崇拜,或是各式各樣的哲學的思維,宗教思想,學說理論,其實每一份智慧,真正想要詮釋的,只是人類想試著在有限的生命中,瞭解自己人生每一段,事情會發生的原因,及「心想事成」的程序。想要瞭解為什麼,尋找真正的原因,就如同鮭魚逆流返鄉一樣,那是生命的本能,沒有任何的力量可以阻止的。人類生命的旅程,就是追溯最源頭的「意識種子」的過程。
就如同十五世紀時,教會治國堅持「地心學說」,認為地球靜止不動地居於有限的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運轉。教會借助這種理論,說上帝創造了地球,並讓它居於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用於點綴宇宙的裝飾品。這個理論被教會奉為金科玉律,用來統治、愚弄人民,為他們自己服務。哥白尼在從事他所熱愛的科學研究工作上,發現事實的真相並不是如此。他寫下了震驚世界的巨著《天體運行論》。
哥白尼曉得,教會給人民的說法並不是真的,並不是人類生命的最源頭。哥白尼生命的旅程,就是追溯最源頭的「意識種子」的真相。雖然他是教會的傳教士,承受了極大的壓迫及包衭。但是追溯「意識種子」源頭的本能給予他勇氣。在書中,哥白尼大膽地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繞太陽運轉的一顆普通行星。這樣的說法重擊當時的教會。
「意識種子」繁衍可以產生改變,產生力量
哥白尼知道,他的“太陽中心說”必將給封建教會以沈重的打擊,必將暴露上帝創造世界說法的荒謬。但人內心的世界的運作,像海底針般,莫測高深。甚至何時在哥白尼的心田裡,悄悄的撒下了「種子意識」,要把這樣的事實公諸於世界,哥白尼自己可能都全然未知。哥白尼的學說改變了那個時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而且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由於時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但他的理論的提出給人類的宇宙觀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哥白尼過世後,他的論點引起極大的騷動,除了少數科學家之外,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反對,包括羅馬天主教、馬丁路德、約翰喀爾文等宗教家都予以大力的抨擊,並將之列為邪說異端。但是,天文學的真理之火已被哥白尼燃起,他勇敢不畏威權的舉動,在日後擁護「日心說」的學者心中,撒下為真理而戰的「種子意識」。給他們鼓舞和勇氣,讓後來的天文學家不怕死前仆後繼,第谷、克卜勒、布魯諾、伽利略、牛頓……。,其中甚至有人犧牲自己的性命來維護真理。
這正是「意識種子」的繁衍,可以超越時光,超越人和人的界限,超越國界,甚至超越威權逼迫的例子。這種「意識種子」繁衍可以產生改變,產生力量的例子,在人類歷史的發展裡可以說不勝枚舉。
「意識種子」能夠生生滅滅,不斷繁衍,其實就像肉體的生死一樣,都是在作「意識轉換」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很巧妙的,生命在「下意識」裡,總是有意無意的想找到「真正的自己」,或是尋找那顆起源的「意識種子」。當我們體會到一顆「意識種子」竟然可以繁衍成無窮無盡的「意識種子」,那麼更深入的,就必須面對「意識種子」會生生滅滅的現象。「意識的生滅」其實就像肉體的生死一樣,都是一個「意識轉換」的過程。無可否認的,人類總是在由一次又一次潛意識的探索,體會到生命藉著「意識種子」不斷的繁衍,而將「意識種子」的力量發揮了的浩瀚無窮。
人類對於自己意識的探討從未間斷,從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釋迦牟尼探討意識的本質,留下了影響深遠的原始彿法。釋迦牟尼入涅盤後五百年,代代相傳的禪宗祖師,運用釋迦牟尼的心法來教導修行的人,如何在人仍有生命的時候,經由禪定的「入,住,出」定間,將其心識轉換到極高的境界,由此產妙智慧,建立了大乘經典。
「意識轉換」是源自於生命對於生老病死的無奈,出自本性的,藉由「意識溯源」,尋找到最原始「意識種子」。
歸根究底,「意識轉換」是源自於生命對於生老病死的無奈,出自本性的,藉由「意識溯源」的過程,尋找到最原始的那顆「意識種子」。生命在面對人生肉體一定會終結的事實,在這種無法選擇的經歷下,人類嘗試在現在無限膨脹意識,而且失真於原始那顆「意識種子」的有限下,去探討潛意識或者是原始「意識種子」的無限。不論是在佛洛伊德對於夢境的探討,或是聖經中先知由夢境得到來自神的啟示,或是宗教裡對於生死的探討,其實生死最終的意義,就只是很單純的「意識轉換」。
觀察或是經歷出生入死的過程,是生命瞭解我們有不同意識層次,最簡單的方法。人類最能體會到「意識轉換」的感受,是由有許多瀕臨死亡而復生的個案中,所有所感觸的。在許多受訪者的体驗中,人在死後都還有一個靈體的存在及延續。從這些經驗中,可以建立瀕臨死亡心路歷程的模式。一般人所謂的死,是指肉身這個部份死了。但對於意識的何去何從,或是靈魂往那裡去。這一塊區域,雖然多所爭議,却仍是一片模糊,鮮少有學說能對云云大眾有所交待,因為活的人沒去過死後的世界。
對於佛教來講,肉體上這樣的死法,其實在心靈上是還沒有死透的。嚴格來說,只是原來存在死去肉體的心念,在作意識轉換而已。
起心動念,意識轉換的能量,可以超脫出肉體毀壞限制,源自於不可言之的「意識種子」
細究如此的區分法,是蠻有意思的。也就是,意識和肉體的來去,其實是位處兩種完全不同的層次的流動。肉體的生存及毀壞,只是侷限於三次元的空間,然而意識的來去,却是超越了空間,超越了時間,甚至超越了前世今生,在作無所限制的跳躍。想得更深刻些,是不是所有的起心動念,甚至意識轉換的能量,均可以超脫出肉體毀壞限制,完全源自於不可言之的「意識種子」。在肉體死去之後,「意識的種子」,仍是可以不斷的繁衍,茁壯,甚而更加的精實壯大。
我們常看古人說「壯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這句話却道盡了意識侷限在肉體有限的無奈。但是別忘了,更有一種意識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樣的意識反而在肉體死後,可以不斷的複製,壯大並集其大成。我們是可以深入思考,為何這兩種意識複製的力量,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意識轉換」的最大特性,便是「不受限制」,一想就生,再想就死的「絕對穿越性」
在瀕死的經驗中,死而復生者,都可以深刻的體會佛教所主張的「心」的力量。在原始佛教中的死,是連心靈、識心全部都要死透透,只剩下「真心」,這就是「大死」,也叫「涅槃」;而涅槃、大死之後,還可以「大生」。「大生」就是又從「真心」出來,到心靈以下的世界自由的玩創造遊戲,這就叫「出菩提路」,也叫「大生」。能夠這樣自由的來去,無罣無礙,就是佛的尊號「如來」與「善逝」。
「如來」就是自在的來,而「善逝」就是善於逝去,很會死,死透透。能這樣大死之後再大生,才叫成佛了。其實,由這樣一個如此來去自如,意識隨意的自在性,正說明了「意識轉換」的最大特性,便是「不受限制」,一想就生,再想就死的「絕對穿越性」。然而,能夠「多有力」的不受限制,或是絕對穿透性,這就牽涉到了「心」的本質,我們以後再談。
但是,唯有完全的「不受限制」,才把所謂的生死問題都超越了,生死對生命已無阻礙了,這樣才叫「了生脫死」!而能做到涅槃和出菩提路就是佛的境界!這才是能真正能解脫煩惱的唯一道路,其實,細究生死之間的巧妙,只是在「意識轉換」的自在度而已。(下期續)。
李秉信
萬事萬象都源自於「種子意識」
生命所處的世界,及所經歷的際遇,其實都是人類運用「種子意識」,深植於心田裡,逐漸醞釀而成。當時機成熟,因緣俱足,種子意識就會長成出「心想事成」,「獨一無二」的結果。「種子意識」也是像生命中的細胞一樣,可以一生二,二生多,如同春風後的野草一樣,生成千千萬萬的想法及念頭。這樣體會,就如同大家非常熟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概念、。在南加州每逢夏末秋初,因為天氣乾燥,動輒就見到持續數個星期的山林大火,勞動數千名救火員冒著生命危險來打火。無論是縱火者惡意的縱火,或是遊客無心的點燃火種,雄雄的燃盡數萬英頃林地的燎原大火,都是來自最原始的小火種。
當然,時間的流動,在「因,緣,果」的程序中,對於生命的任何一個意識形成,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然而,追根究底,沒有「種子意識」初萌,一切「因,緣,果」的程序都是罔然,更無相可著,遑論「心想事成」的成象。要想瞭解「心想事成」的秘密,甚至浸淫在「想就有」的能力裡,我們就得非常的清楚明白,播下「種子意識」的絕對重要性。
「無形無象」孕育「意識種子」,長成「有形有象」的事成,所潛藏的是,渾然天成「心物合一」的秘密。
人類本來就不須要經過學習,在本性裡,就己經知道本能使用「意識種子」,去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志業。我們每天每夜,每時每分,都會因為外境的刺激,不知不覺的在自己的意識田裡播下意識種子,只是當事者渾然不知。然而,許多偉大的革命,驚天壯舉的行動,都是在這些「無形無相」「意識種子」的播種下,醞釀成形的。 如同在一八八四年,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十八歲時,中法戰爭暴發,滿清弱昧無能,失去越南。中山先生極為憤慨,並立下革命之決心,他說:「予自乙酉中法戰敗後,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
或許在中山先生十八歲時還不知道什麼叫革命,如何啟動革命。但是滿清政府懦弱無能失去越南的外境刺激,就在中山先生意識田播下了革命的「意識種子」,引爆了改變中國歷史的「辛亥革命。但是,就是因為「意識種子」的「無形無相」,每個人每分每秒都在用它,但是很少人知道「意識種子」是甚麼。每一個生命,打自出生開始,發自本能的,就是會使用意識,只是常常自己渾然不知。有人使用的熟練,靈巧自如,不知不覺中成為意志力堅強的人。有人却雜亂思考,被自己隨意亂想的意識所捆綁往,而苦不勝苦。
事實上,所有生命看到,聽到及感覺到的世界,都是由深藏在人類心中「意識種子」,在冥冥中生命的歷練裡,由意識層次萌芽長成的。世間的萬象,都是由「無形無象」內心所孕育的「意識種子」,長成「有形有象」的事成,其中所潛藏的是,渾然天成「心物合一」的秘密。
說是要找到真正的自己,只是要找那顆最原始的「意識種子」。
意識是人類心智活動的根源,包含在錯綜複雜的心裡活動。意識是多樣性,更具有多種層次,並可以相互的跳躍及轉換中產生能量的。我們人生所處的環境,所面對的每一件際遇,都是生命從各層次意識活動中,所播下的種子所長出來的。在意識轉換及探討中,可以揭開人類潛藏最深意識的本質,並明明白白分別出每一顆「種子意識」。念念分明的「種子意識」,可以確認我們生命中的每一件發生,並且「瞭因脫苦」。
如果想要找出每一顆念念分明的「種子意識」如何作用,就得像偵探福爾摩斯,或是火場探員一樣,須俱備有「抽絲剝繭」的耐心,找出最初造成火災的源頭。記得在二十多年前,在台北的永康街發生了造成數十人傷亡的餐廳火災。火災發生之始,對於火災發生的原因可以說是眾說紛云,議論紛紛。從情殺,刧殺,謀財害命及貪圖保險賠償,各式各樣的猜測都有。最後發現,真正造成火災的原因是老鼠咬破瓦斯管,瓦斯外洩。屋主在清晨進屋打開電燈開關,而引爆了天然瓦斯的氣爆。
就如同這件案例一樣,亙古以來,人類雖然很聰明,也很會想,而且也很會亂想。但是無可否認的,從很會想,或是亂想的過程中,生命得到的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原因,成是真正的自己。反而在無盡的猜測,或是自以為是的結論裡,得到的只是無窮無盡的煩惱及痛苦。但是很奇妙的,當生命痛苦到了極致,事情就發生之改變。因生命無法就這樣一直痛苦下去,它會想去追求一個出口,或者是一個寄託,講通俗點或者是一個解釋,來瞭解自己的心智,及我們深不可測的內心。
甚至講的更真切一點,就是想用各種型式的智慧,來找到自己的源頭,以及真正的自己。其實,生命要找的,只是那顆最原始的「意識種子」。那個可以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生成我們無窮無盡痛苦最源頭的「意識種子」。所有的問題都從它作一個徹底的了斷。否則,斷不了煩惱的最根源。
人類生命的旅程,就是追溯最源頭的「意識種子」的過程。
從另一角度來看,人類的文化,不論是原始信仰崇拜,或是各式各樣的哲學的思維,宗教思想,學說理論,其實每一份智慧,真正想要詮釋的,只是人類想試著在有限的生命中,瞭解自己人生每一段,事情會發生的原因,及「心想事成」的程序。想要瞭解為什麼,尋找真正的原因,就如同鮭魚逆流返鄉一樣,那是生命的本能,沒有任何的力量可以阻止的。人類生命的旅程,就是追溯最源頭的「意識種子」的過程。
就如同十五世紀時,教會治國堅持「地心學說」,認為地球靜止不動地居於有限的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運轉。教會借助這種理論,說上帝創造了地球,並讓它居於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用於點綴宇宙的裝飾品。這個理論被教會奉為金科玉律,用來統治、愚弄人民,為他們自己服務。哥白尼在從事他所熱愛的科學研究工作上,發現事實的真相並不是如此。他寫下了震驚世界的巨著《天體運行論》。
哥白尼曉得,教會給人民的說法並不是真的,並不是人類生命的最源頭。哥白尼生命的旅程,就是追溯最源頭的「意識種子」的真相。雖然他是教會的傳教士,承受了極大的壓迫及包衭。但是追溯「意識種子」源頭的本能給予他勇氣。在書中,哥白尼大膽地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繞太陽運轉的一顆普通行星。這樣的說法重擊當時的教會。
「意識種子」繁衍可以產生改變,產生力量
哥白尼知道,他的“太陽中心說”必將給封建教會以沈重的打擊,必將暴露上帝創造世界說法的荒謬。但人內心的世界的運作,像海底針般,莫測高深。甚至何時在哥白尼的心田裡,悄悄的撒下了「種子意識」,要把這樣的事實公諸於世界,哥白尼自己可能都全然未知。哥白尼的學說改變了那個時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而且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由於時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從地球移到了太陽,但他的理論的提出給人類的宇宙觀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哥白尼過世後,他的論點引起極大的騷動,除了少數科學家之外,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反對,包括羅馬天主教、馬丁路德、約翰喀爾文等宗教家都予以大力的抨擊,並將之列為邪說異端。但是,天文學的真理之火已被哥白尼燃起,他勇敢不畏威權的舉動,在日後擁護「日心說」的學者心中,撒下為真理而戰的「種子意識」。給他們鼓舞和勇氣,讓後來的天文學家不怕死前仆後繼,第谷、克卜勒、布魯諾、伽利略、牛頓……。,其中甚至有人犧牲自己的性命來維護真理。
這正是「意識種子」的繁衍,可以超越時光,超越人和人的界限,超越國界,甚至超越威權逼迫的例子。這種「意識種子」繁衍可以產生改變,產生力量的例子,在人類歷史的發展裡可以說不勝枚舉。
「意識種子」能夠生生滅滅,不斷繁衍,其實就像肉體的生死一樣,都是在作「意識轉換」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很巧妙的,生命在「下意識」裡,總是有意無意的想找到「真正的自己」,或是尋找那顆起源的「意識種子」。當我們體會到一顆「意識種子」竟然可以繁衍成無窮無盡的「意識種子」,那麼更深入的,就必須面對「意識種子」會生生滅滅的現象。「意識的生滅」其實就像肉體的生死一樣,都是一個「意識轉換」的過程。無可否認的,人類總是在由一次又一次潛意識的探索,體會到生命藉著「意識種子」不斷的繁衍,而將「意識種子」的力量發揮了的浩瀚無窮。
人類對於自己意識的探討從未間斷,從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釋迦牟尼探討意識的本質,留下了影響深遠的原始彿法。釋迦牟尼入涅盤後五百年,代代相傳的禪宗祖師,運用釋迦牟尼的心法來教導修行的人,如何在人仍有生命的時候,經由禪定的「入,住,出」定間,將其心識轉換到極高的境界,由此產妙智慧,建立了大乘經典。
「意識轉換」是源自於生命對於生老病死的無奈,出自本性的,藉由「意識溯源」,尋找到最原始「意識種子」。
歸根究底,「意識轉換」是源自於生命對於生老病死的無奈,出自本性的,藉由「意識溯源」的過程,尋找到最原始的那顆「意識種子」。生命在面對人生肉體一定會終結的事實,在這種無法選擇的經歷下,人類嘗試在現在無限膨脹意識,而且失真於原始那顆「意識種子」的有限下,去探討潛意識或者是原始「意識種子」的無限。不論是在佛洛伊德對於夢境的探討,或是聖經中先知由夢境得到來自神的啟示,或是宗教裡對於生死的探討,其實生死最終的意義,就只是很單純的「意識轉換」。
觀察或是經歷出生入死的過程,是生命瞭解我們有不同意識層次,最簡單的方法。人類最能體會到「意識轉換」的感受,是由有許多瀕臨死亡而復生的個案中,所有所感觸的。在許多受訪者的体驗中,人在死後都還有一個靈體的存在及延續。從這些經驗中,可以建立瀕臨死亡心路歷程的模式。一般人所謂的死,是指肉身這個部份死了。但對於意識的何去何從,或是靈魂往那裡去。這一塊區域,雖然多所爭議,却仍是一片模糊,鮮少有學說能對云云大眾有所交待,因為活的人沒去過死後的世界。
對於佛教來講,肉體上這樣的死法,其實在心靈上是還沒有死透的。嚴格來說,只是原來存在死去肉體的心念,在作意識轉換而已。
起心動念,意識轉換的能量,可以超脫出肉體毀壞限制,源自於不可言之的「意識種子」
細究如此的區分法,是蠻有意思的。也就是,意識和肉體的來去,其實是位處兩種完全不同的層次的流動。肉體的生存及毀壞,只是侷限於三次元的空間,然而意識的來去,却是超越了空間,超越了時間,甚至超越了前世今生,在作無所限制的跳躍。想得更深刻些,是不是所有的起心動念,甚至意識轉換的能量,均可以超脫出肉體毀壞限制,完全源自於不可言之的「意識種子」。在肉體死去之後,「意識的種子」,仍是可以不斷的繁衍,茁壯,甚而更加的精實壯大。
我們常看古人說「壯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這句話却道盡了意識侷限在肉體有限的無奈。但是別忘了,更有一種意識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樣的意識反而在肉體死後,可以不斷的複製,壯大並集其大成。我們是可以深入思考,為何這兩種意識複製的力量,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意識轉換」的最大特性,便是「不受限制」,一想就生,再想就死的「絕對穿越性」
在瀕死的經驗中,死而復生者,都可以深刻的體會佛教所主張的「心」的力量。在原始佛教中的死,是連心靈、識心全部都要死透透,只剩下「真心」,這就是「大死」,也叫「涅槃」;而涅槃、大死之後,還可以「大生」。「大生」就是又從「真心」出來,到心靈以下的世界自由的玩創造遊戲,這就叫「出菩提路」,也叫「大生」。能夠這樣自由的來去,無罣無礙,就是佛的尊號「如來」與「善逝」。
「如來」就是自在的來,而「善逝」就是善於逝去,很會死,死透透。能這樣大死之後再大生,才叫成佛了。其實,由這樣一個如此來去自如,意識隨意的自在性,正說明了「意識轉換」的最大特性,便是「不受限制」,一想就生,再想就死的「絕對穿越性」。然而,能夠「多有力」的不受限制,或是絕對穿透性,這就牽涉到了「心」的本質,我們以後再談。
但是,唯有完全的「不受限制」,才把所謂的生死問題都超越了,生死對生命已無阻礙了,這樣才叫「了生脫死」!而能做到涅槃和出菩提路就是佛的境界!這才是能真正能解脫煩惱的唯一道路,其實,細究生死之間的巧妙,只是在「意識轉換」的自在度而已。(下期續)。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