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心經句解之十五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圓覺老人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註解】:依:依止、依靠也。故:承上文:「般若波羅蜜多」原因解;啟下文:「心無罣礙」所以解。罣礙:真心被無明所蔽覆,事事執著妄為,對境生阻滯。
【解釋】:依靠這一條:「般若波羅蜜多」的心法修持,所以心無罣礙。
【心得記要】:
1、 依者,依從、依靠也,依靠甚麼呢?依靠妙智慧到達彼岸的心法也。
2、 心經告訴我們要破除五蘊、十二因緣法、十八界、大乘、中乘、小乘之道,啟示真空妙有的道理,才能心無罣礙,遠離一切苦厄。
3、 何謂「真空妙有」之道呢?「無生」是真空,「老 」是妙有。求道的時候,點傳師在臉部畫一個圓圈,這是契入「真空」;在玄關處點一點,這是「妙有」,正是一貫道所傳的心法。
4、 「真空妙有」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
5、 六祖壇經曰:「當用大智慧,大破五蘊煩惱塵勞」,所以唯有依靠大智慧,才能打破一切罣礙、五蘊、六根、十八界、酒色財氣與三乘修行,直登彼岸。
6、 罣礙是甚麼呢?罣礙是眾生因為無明覆蔽本性,被物質、現象、業障牽纏,執著:「空」、「法」,產生貪、嗔、癡、慢,因染三毒而輾轉生死,輪迴六道。
7、 道德經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世間上一切禍患、得失、罣礙,都是因為有我執,如果能打破我執,以愛我貴我之假體,來立己達人,又有甚麼罣礙、憂患、恐懼呢?
8、 要解除罣礙,脫離六道輪迴的束縛,唯有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心法,也就是求道以後,將小我的生命,融入大我,認理歸真,參與道場運作,代天宣化,渡化有緣,才能達願。
9、 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法,是可以讓我們從苦海無邊的此岸,渡到不生不滅,極樂理域彼岸的大智慧,也就是天道的:「無生老 」,依靠「無生老 」的心法修持,行功立德,必能除去心中一切罣礙,進入無餘涅槃的理天淨土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
【註解】:依:依止、依靠也。故:承上文:「般若波羅蜜多」原因解;啟下文:「心無罣礙」所以解。罣礙:真心被無明所蔽覆,事事執著妄為,對境生阻滯。
【解釋】:依靠這一條:「般若波羅蜜多」的心法修持,所以心無罣礙。
【心得記要】:
1、 依者,依從、依靠也,依靠甚麼呢?依靠妙智慧到達彼岸的心法也。
2、 心經告訴我們要破除五蘊、十二因緣法、十八界、大乘、中乘、小乘之道,啟示真空妙有的道理,才能心無罣礙,遠離一切苦厄。
3、 何謂「真空妙有」之道呢?「無生」是真空,「老 」是妙有。求道的時候,點傳師在臉部畫一個圓圈,這是契入「真空」;在玄關處點一點,這是「妙有」,正是一貫道所傳的心法。
4、 「真空妙有」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
5、 六祖壇經曰:「當用大智慧,大破五蘊煩惱塵勞」,所以唯有依靠大智慧,才能打破一切罣礙、五蘊、六根、十八界、酒色財氣與三乘修行,直登彼岸。
6、 罣礙是甚麼呢?罣礙是眾生因為無明覆蔽本性,被物質、現象、業障牽纏,執著:「空」、「法」,產生貪、嗔、癡、慢,因染三毒而輾轉生死,輪迴六道。
7、 道德經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世間上一切禍患、得失、罣礙,都是因為有我執,如果能打破我執,以愛我貴我之假體,來立己達人,又有甚麼罣礙、憂患、恐懼呢?
8、 要解除罣礙,脫離六道輪迴的束縛,唯有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心法,也就是求道以後,將小我的生命,融入大我,認理歸真,參與道場運作,代天宣化,渡化有緣,才能達願。
9、 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法,是可以讓我們從苦海無邊的此岸,渡到不生不滅,極樂理域彼岸的大智慧,也就是天道的:「無生老 」,依靠「無生老 」的心法修持,行功立德,必能除去心中一切罣礙,進入無餘涅槃的理天淨土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