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講義第五十七講 風水渙卦
圓覺老人
本文﹕渙 風水渙 巽上坎下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 乘木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初六:用拯馬壯,吉。象曰:初六之吉,順 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六三:渙其躬,無悔。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卦序第五十九卦為渙卦,巽上坎下, 風水渙。悅而後散之, 乃與天下共悅, 所謂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渙, 散也。難也。風行水上, 漣漪漸漸渙散。天下無不散之事。 與物, 了知聚散無常, 故當聚則聚, 當散則散。聚有序, 散不亂, 皆循順自然之理而聚雖難, 散則不易, 俗言請神容易送神難。
渙亨, 王假有廟, 利涉大川, 利貞。渙之所以亨通, 因當位者大(假) 具宗廟, 以示民崇本之誠意。君民上下同心同得。古人對祭祀, 極為重視, 祚肉不至, 孔子因之去國。君王之言行, 有如風行水上, 遠者歸之, 故利涉大川, 雖遇險難, 民聚則近者悅之, 而與之共度困危, 唯有貞誠, 則亨。
彖曰: 渙, 亨。剛來而不窮, 柔得乎外, 而上同。王假有廟, 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 乘木有功也。本卦彖辭謂, 渙之所以亨通, 坎以陽剛者前來處於陰柔之中, 而不窮困。因六二爻當位於外卦, 而又與九五爻順同, 此乃剛於內而柔於外。九五當位又當中。坎本為艱難之卦, 但能乘木船浮遊於水上, 必利而有功。巽為木, 依生剋言, 則水生木故有功
象曰: 風行水上, 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風行於水上, 不助力而波濤偏渙四散。先王祭帝以事天王廟以事祖先, 此誠敬孝順之念, 感通天下, 恩德普被, 大獲人心。
初六, 用拯馬壯, 吉。初爻居坎卦之下, 上承九二陽剛, 用以拯救險惡, 如用壯馬救困。坎卦在馬, 為馬脊, 乃馬之最強壯者, 以之拯救, 故吉祥。
象曰: 初六之吉, 順也。小象謂, 初六上順九二, 故吉祥。
九二, 渙奔具机, 悔亡。陽居陰位,( 渙奔) 奔散哮, 如?於案几(杌音×) 而得安定, 有依憑, 故無悔憾之事發生, 如太公走馬, 至於下民皆從之。
象曰: 渙奔其杌, 得願也。渙散乃求復聚, 有如依據几案自然平。 隱。 安全, 而得陰陽會合之願。
六三, 渙其躬, 旡悔。本爻渙散其本身之利益, 而能與上九相應, 故無悔感, 因其能與最上之尊者相應合之故。
象曰: 渙其躬,志在外也。本爻小象謂,渙散自身一己之私利, 因其心志在外。此可作二解: (一) 六三與上九相應合,( 二) 自身化作波濤, 以潤萬物, 其志在外, 故公而忘私。
六四: 渙其群, 元吉。渙其丘, 匪夷所思。本爻當位, 為巽卦之初, 已脫離坎體, 而下(初爻) 又無應。群小團体, 下有六三爻之渙其躬, 上鄰九五爻之渙王居, 故解散其小團體, 下應又上合, 群策群力, 共謀大舉。雖渙其小群, 積諸小群而成山丘。如此大公, 實非平常(夷, 平) 所能思想之行為是以元吉, 獲大吉祥。
象曰: 渙其群, 元吉, 光大也。本爻小象謂: 渙散其小集團, 以從公, 而能天下一統, 雖表象似渙散小集團, 而實際則積眾以成丘。如此廣大光明之德行, 故得大吉祥。
九五, 渙汗其大號, 渙王居, 旡咎。本爻當位, 又當中, 故廣佈(如人身出汗遍佈全体), 盛大之號令, 并散發王所積存之財物, 以聚集民眾。所謂財散民聚, 財聚則民心渙散。
象曰: 王居, 旡咎, 正位也。本爻小象謂: 君王當位又當中, 號令廣布, 令出如山, 且廣散積聚之財物, 以聚合民心故無咎。
上九, 渙其血, 去逖出, 旡咎。血泊乃災害了结果。下卦為坎, 義為艱險。上九已遠離并播嚴因艱危而致血流標杵之災禍。災禍之去, 因其警惕之心常出。逖, 愓也。生出警惕之心, 便可去除流血災難, 故無咎。
象曰: 渙其血, 遠害也。小象謂: 使流血災難渙失, 因遠離災害之故。
本卦〝渙〞雖義為散, 但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合則勢盛力強, 有如單箸易折, 眾箸難斷。本卦先自初爻之拯危, 順勢而行。當聚則聚, 當散則散, 渙散所以為?聚。九二如賢良官吏, 承初六之渙散, 以宣化新政。六三已了然亂險至極, 而人望治, 乃忘其躬, 以從公。
六四則大公無私, 有大臣宰輔之氣魄, 群而不黨, 雖渙散小集團, 卻積群力而成山丘。九五如聖明君王, 勤政愛民, 散財以聚眾, 居安思危, 朝惕惕警, 不取以民命為賭注, 務使遠離戰禍, 災難。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本文﹕渙 風水渙 巽上坎下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 乘木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初六:用拯馬壯,吉。象曰:初六之吉,順 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象曰:渙奔其機,得願也。 六三:渙其躬,無悔。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卦序第五十九卦為渙卦,巽上坎下, 風水渙。悅而後散之, 乃與天下共悅, 所謂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渙, 散也。難也。風行水上, 漣漪漸漸渙散。天下無不散之事。 與物, 了知聚散無常, 故當聚則聚, 當散則散。聚有序, 散不亂, 皆循順自然之理而聚雖難, 散則不易, 俗言請神容易送神難。
渙亨, 王假有廟, 利涉大川, 利貞。渙之所以亨通, 因當位者大(假) 具宗廟, 以示民崇本之誠意。君民上下同心同得。古人對祭祀, 極為重視, 祚肉不至, 孔子因之去國。君王之言行, 有如風行水上, 遠者歸之, 故利涉大川, 雖遇險難, 民聚則近者悅之, 而與之共度困危, 唯有貞誠, 則亨。
彖曰: 渙, 亨。剛來而不窮, 柔得乎外, 而上同。王假有廟, 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 乘木有功也。本卦彖辭謂, 渙之所以亨通, 坎以陽剛者前來處於陰柔之中, 而不窮困。因六二爻當位於外卦, 而又與九五爻順同, 此乃剛於內而柔於外。九五當位又當中。坎本為艱難之卦, 但能乘木船浮遊於水上, 必利而有功。巽為木, 依生剋言, 則水生木故有功
象曰: 風行水上, 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風行於水上, 不助力而波濤偏渙四散。先王祭帝以事天王廟以事祖先, 此誠敬孝順之念, 感通天下, 恩德普被, 大獲人心。
初六, 用拯馬壯, 吉。初爻居坎卦之下, 上承九二陽剛, 用以拯救險惡, 如用壯馬救困。坎卦在馬, 為馬脊, 乃馬之最強壯者, 以之拯救, 故吉祥。
象曰: 初六之吉, 順也。小象謂, 初六上順九二, 故吉祥。
九二, 渙奔具机, 悔亡。陽居陰位,( 渙奔) 奔散哮, 如?於案几(杌音×) 而得安定, 有依憑, 故無悔憾之事發生, 如太公走馬, 至於下民皆從之。
象曰: 渙奔其杌, 得願也。渙散乃求復聚, 有如依據几案自然平。 隱。 安全, 而得陰陽會合之願。
六三, 渙其躬, 旡悔。本爻渙散其本身之利益, 而能與上九相應, 故無悔感, 因其能與最上之尊者相應合之故。
象曰: 渙其躬,志在外也。本爻小象謂,渙散自身一己之私利, 因其心志在外。此可作二解: (一) 六三與上九相應合,( 二) 自身化作波濤, 以潤萬物, 其志在外, 故公而忘私。
六四: 渙其群, 元吉。渙其丘, 匪夷所思。本爻當位, 為巽卦之初, 已脫離坎體, 而下(初爻) 又無應。群小團体, 下有六三爻之渙其躬, 上鄰九五爻之渙王居, 故解散其小團體, 下應又上合, 群策群力, 共謀大舉。雖渙其小群, 積諸小群而成山丘。如此大公, 實非平常(夷, 平) 所能思想之行為是以元吉, 獲大吉祥。
象曰: 渙其群, 元吉, 光大也。本爻小象謂: 渙散其小集團, 以從公, 而能天下一統, 雖表象似渙散小集團, 而實際則積眾以成丘。如此廣大光明之德行, 故得大吉祥。
九五, 渙汗其大號, 渙王居, 旡咎。本爻當位, 又當中, 故廣佈(如人身出汗遍佈全体), 盛大之號令, 并散發王所積存之財物, 以聚集民眾。所謂財散民聚, 財聚則民心渙散。
象曰: 王居, 旡咎, 正位也。本爻小象謂: 君王當位又當中, 號令廣布, 令出如山, 且廣散積聚之財物, 以聚合民心故無咎。
上九, 渙其血, 去逖出, 旡咎。血泊乃災害了结果。下卦為坎, 義為艱險。上九已遠離并播嚴因艱危而致血流標杵之災禍。災禍之去, 因其警惕之心常出。逖, 愓也。生出警惕之心, 便可去除流血災難, 故無咎。
象曰: 渙其血, 遠害也。小象謂: 使流血災難渙失, 因遠離災害之故。
本卦〝渙〞雖義為散, 但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合則勢盛力強, 有如單箸易折, 眾箸難斷。本卦先自初爻之拯危, 順勢而行。當聚則聚, 當散則散, 渙散所以為?聚。九二如賢良官吏, 承初六之渙散, 以宣化新政。六三已了然亂險至極, 而人望治, 乃忘其躬, 以從公。
六四則大公無私, 有大臣宰輔之氣魄, 群而不黨, 雖渙散小集團, 卻積群力而成山丘。九五如聖明君王, 勤政愛民, 散財以聚眾, 居安思危, 朝惕惕警, 不取以民命為賭注, 務使遠離戰禍, 災難。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