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先天業力病系列之十八 五病色診透露業力克應
李秉信
很少人知道,只要你生來為人,臉上的面色,以及身體的膚色,會透露出你與生俱來的業力。簡單的來說,望色就是先天業力醫者,藉著觀察患者面部顏色與光澤,來判斷一個人本來就有業力病望診方法。簡單的來說,顏色就是色調變化,光澤則是明度變化。藉著這些顏色的生克制化,可以讀到許多不為人知所知的訊息。對於判斷當事人的業力,都是有跡可循的信息。
古人把顏色分為五種,即青、赤、黃、白、黑,稱為五色診。更廣義的來說,五色診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診和全身五色診稱望色。從這些顏色上的變化,可以判斷當事人先天精神及身體狀態。更邪門的是,當事人累世累劫所作所為,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先天精神及身體狀態,似乎就成為後天命運走勢的定數。
顏色的變化及判斷,是一門很深刻的學問,更可以一眼看透。但由於五色的變化,在面部表現最明顯,因此,常以望面色來闡述五色診的內容。望面色要注意識別常色與病色。常色,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狀態時的面部色澤。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所謂主色,是指人終生不改變的基本膚色、面色。由於民族、禀賦、體質不同,每個人的膚色不完全一致。
中國人民屬於黃色人種,一般膚色都呈微黃,所以古人微黃為正色。在此基礎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較黑、稍紅等差異。講到了客色,就得談到了客色發生的原因。人與自然環境相應,由於生活條件的變動,人的面色、膚色也相應變化叫做客色。例如,隨四時、晝夜、陰晴等天時的變化,面色亦相應改變。而更重要的是,客色常常代表業力克應的時間。
再如,由於年齡、飲食、起居、寒暖、情緒等等變化,也可引起面色變化,也屬於客色。總之,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徵是:明亮潤澤、隱然含蓄。但是,當一個人業力現前的時候,最常出現在臉上的顏色,就叫做由客色翻轉成病色。病色是指人體在疾病狀態時的面部顏色與光澤,可以認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顏色都屬病色。
依照中國人的五行學說,病色有青、黃、赤、白、黑五種。現將五色主病分述如下:常常在一般人臉色上,所看到的都是青色。這個顏色在業力病上主心理上的閉塞,情緒上的鬱悶。在實際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累世累劫有虧欠別人的事情,放在心中過不去。在克應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這樣的面色。在疾病上容易表現為寒證、痛證、瘀血證、驚風證、肝病。
青色為經脈經阻滯,氣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滯,寒盛而留於血脈,則氣滯血瘀,故面色發青。經脈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痛也可見青色。肝病氣機失於疏泄,氣滯血瘀,也常見青色。肝病血不養筋,則肝風內動,故驚風(或欲作驚風),其色亦青。如面色青黑或蒼白淡青,多屬陰寒內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屬心血瘀阻,血行不暢;小兒高熱,面色青紫,以鼻柱,兩眉間及口唇四周明顯,是驚風先兆。
另外一種很容易出現的業力病顏色,是黃色。當面對一種糾纏不清的業力,常常可以看到,當事人的面色呈現黃色。在疾病上主濕證、虛證。黃色是脾虛濕蘊表現。因脾主運化,若脾失健運,水濕不化;或脾虛失運,水穀精微不得化生氣血,致使肌膚失於充養,則見黃色。如面色淡黃憔悴稱為萎黃,多屬脾胃氣虛,營血不能上榮於面部所致;
常常看到當事人在一身的遭遇中,如果常常出現一些糾結的情緒,或者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的面色發黃而且虛浮,稱為黃胖,多屬脾虛失運,濕邪內停所致;黃而鮮明如橘皮色者,屬陽黃,為濕熱熏蒸所致;黃而晦暗如煙熏者,屬陰黃,為寒濕鬱阻所致。就一個人的報應而言,這也是業力現前的疾病。
在臨床上,我們可以看到,情緒不穩定的人,常常會出現赤色。大體而言,這樣的疾病主熱證。氣血得熱則行,熱盛而血脈充盈,血色上榮,故面色赤紅。更細緻的說起來,情緒衝動業力的人,面對該了未了的緣分,常常會以面色赤做呈現。熱證有虛實之別。實熱證,滿面通紅;虛熱證,僅兩顴嫩紅。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時,面紅如妝者,多為戴陽證,是精氣衰竭,陰不斂陽,虛陽上越所致。
在許多哀怨當事人臉色上,常常可以觀察到白色。一般而言,白色主虛寒證,血虛證。白色為氣血虛弱不能榮養機體的表現。更仔細的說下去,上輩子如果做了太多虧欠別人當事人,在這輩子的臉色上,很容易出現陽氣不足,氣血運行無力。或耗氣失血,致使氣血不充,血脈空虛,均可呈現白色。如面色晃白而虛浮,多為陽氣不足;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屬營血虧損;面色蒼白,多屬陽氣虛脫,或失血過多。
陰氣重的人,在臉色上很容易出現黑色。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靈障的客色。在身體的疾病上,主腎虛證、水飲證、寒證、痛證及瘀血證。黑為陰寒水盛之色。由於腎陽虛衰,水飲不化,氣化不行,陰寒內盛,血失溫養,經脈拘急,氣血不暢,放面色黛黑。面黑而焦幹,多為腎精久耗,虛火灼陰,目眶周圍色黑,多見於腎虛水氾的水飲證;面色青黑,且劇痛者,多為寒凝瘀阻。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很少人知道,只要你生來為人,臉上的面色,以及身體的膚色,會透露出你與生俱來的業力。簡單的來說,望色就是先天業力醫者,藉著觀察患者面部顏色與光澤,來判斷一個人本來就有業力病望診方法。簡單的來說,顏色就是色調變化,光澤則是明度變化。藉著這些顏色的生克制化,可以讀到許多不為人知所知的訊息。對於判斷當事人的業力,都是有跡可循的信息。
古人把顏色分為五種,即青、赤、黃、白、黑,稱為五色診。更廣義的來說,五色診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診和全身五色診稱望色。從這些顏色上的變化,可以判斷當事人先天精神及身體狀態。更邪門的是,當事人累世累劫所作所為,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先天精神及身體狀態,似乎就成為後天命運走勢的定數。
顏色的變化及判斷,是一門很深刻的學問,更可以一眼看透。但由於五色的變化,在面部表現最明顯,因此,常以望面色來闡述五色診的內容。望面色要注意識別常色與病色。常色,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狀態時的面部色澤。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所謂主色,是指人終生不改變的基本膚色、面色。由於民族、禀賦、體質不同,每個人的膚色不完全一致。
中國人民屬於黃色人種,一般膚色都呈微黃,所以古人微黃為正色。在此基礎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較黑、稍紅等差異。講到了客色,就得談到了客色發生的原因。人與自然環境相應,由於生活條件的變動,人的面色、膚色也相應變化叫做客色。例如,隨四時、晝夜、陰晴等天時的變化,面色亦相應改變。而更重要的是,客色常常代表業力克應的時間。
再如,由於年齡、飲食、起居、寒暖、情緒等等變化,也可引起面色變化,也屬於客色。總之,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徵是:明亮潤澤、隱然含蓄。但是,當一個人業力現前的時候,最常出現在臉上的顏色,就叫做由客色翻轉成病色。病色是指人體在疾病狀態時的面部顏色與光澤,可以認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顏色都屬病色。
依照中國人的五行學說,病色有青、黃、赤、白、黑五種。現將五色主病分述如下:常常在一般人臉色上,所看到的都是青色。這個顏色在業力病上主心理上的閉塞,情緒上的鬱悶。在實際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累世累劫有虧欠別人的事情,放在心中過不去。在克應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這樣的面色。在疾病上容易表現為寒證、痛證、瘀血證、驚風證、肝病。
青色為經脈經阻滯,氣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滯,寒盛而留於血脈,則氣滯血瘀,故面色發青。經脈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痛也可見青色。肝病氣機失於疏泄,氣滯血瘀,也常見青色。肝病血不養筋,則肝風內動,故驚風(或欲作驚風),其色亦青。如面色青黑或蒼白淡青,多屬陰寒內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屬心血瘀阻,血行不暢;小兒高熱,面色青紫,以鼻柱,兩眉間及口唇四周明顯,是驚風先兆。
另外一種很容易出現的業力病顏色,是黃色。當面對一種糾纏不清的業力,常常可以看到,當事人的面色呈現黃色。在疾病上主濕證、虛證。黃色是脾虛濕蘊表現。因脾主運化,若脾失健運,水濕不化;或脾虛失運,水穀精微不得化生氣血,致使肌膚失於充養,則見黃色。如面色淡黃憔悴稱為萎黃,多屬脾胃氣虛,營血不能上榮於面部所致;
常常看到當事人在一身的遭遇中,如果常常出現一些糾結的情緒,或者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的面色發黃而且虛浮,稱為黃胖,多屬脾虛失運,濕邪內停所致;黃而鮮明如橘皮色者,屬陽黃,為濕熱熏蒸所致;黃而晦暗如煙熏者,屬陰黃,為寒濕鬱阻所致。就一個人的報應而言,這也是業力現前的疾病。
在臨床上,我們可以看到,情緒不穩定的人,常常會出現赤色。大體而言,這樣的疾病主熱證。氣血得熱則行,熱盛而血脈充盈,血色上榮,故面色赤紅。更細緻的說起來,情緒衝動業力的人,面對該了未了的緣分,常常會以面色赤做呈現。熱證有虛實之別。實熱證,滿面通紅;虛熱證,僅兩顴嫩紅。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時,面紅如妝者,多為戴陽證,是精氣衰竭,陰不斂陽,虛陽上越所致。
在許多哀怨當事人臉色上,常常可以觀察到白色。一般而言,白色主虛寒證,血虛證。白色為氣血虛弱不能榮養機體的表現。更仔細的說下去,上輩子如果做了太多虧欠別人當事人,在這輩子的臉色上,很容易出現陽氣不足,氣血運行無力。或耗氣失血,致使氣血不充,血脈空虛,均可呈現白色。如面色晃白而虛浮,多為陽氣不足;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屬營血虧損;面色蒼白,多屬陽氣虛脫,或失血過多。
陰氣重的人,在臉色上很容易出現黑色。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靈障的客色。在身體的疾病上,主腎虛證、水飲證、寒證、痛證及瘀血證。黑為陰寒水盛之色。由於腎陽虛衰,水飲不化,氣化不行,陰寒內盛,血失溫養,經脈拘急,氣血不暢,放面色黛黑。面黑而焦幹,多為腎精久耗,虛火灼陰,目眶周圍色黑,多見於腎虛水氾的水飲證;面色青黑,且劇痛者,多為寒凝瘀阻。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