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醫道易以貫之系列之二十二 人體相應全息觀
中醫師 李秉信
《易》學與中醫全息論之相通性,張穎清教授提出全息理論之後,中醫理論基礎之「類比取象」更廣泛的受到世人矚目與肯定。
全息起始是一個物理學名詞,他反映了在光學領域裡所發生的全息現象。70年代,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把這一槪念引到生物學領域中來,根據人體穴位分佈規律,提出了全息生物學的新理論。80年代,王存臻先生又將生物全息論的論點拓展,提出了宇宙全息統一論。
張穎清教授對大量的生物結構、功能等進行了觀察,並用實驗證明了全息胚是在化學組成上相似程度較大的細胞群,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生物全息律。其要點如下:
(1) 全息胚的各個部位都分別在整體或其他全息胚上,有其各自對應的部分。
(2) 全息胚上的某一部位,與整體或其他全息胚上相對應的部位在生物學特性上相似程度較大。
(3) 全息胚上的各個部位的分布規律和整體或其他全息胚上各個對應部位的分布規律相同。
(4) 兩個相鄰的全息胚總以對立的兩極連在一起。也就是說,兩個全息胚上相似程度最大的兩極總是處於相隔最遠的位置。
生物全息律有其普遍性,即所有生物,無論低等或高等,都存在著這一生物全息律。又這種全息規律表現在生物學特性的各個方面,即型態、生化、遺傳、病理等各方面。
張教授提出從人的第二掌骨側可以找出與人體相對應的一排全息穴位:能治療全身疾病的穴位。
將全息現象推及社會,則爲社會全息,整個社會爲一大系統,它的許多相對獨立的部分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城市、鄕村、機關、學校、公司、工廠、醫院、甚至一個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全息元。其領導、組織型態、分工配合等等,都是同一模式。
生物全息推廣到自然界,變形成了自然全息,即爲宇宙全息。宇宙自然就是一個全息系統,各個子系統皆是它的縮影。如月亮繞地球與地球繞太陽相似,太陽又圍繞銀河系中心運動,電子繞原子核的盧瑟福原子 ,爲太陽系的全息模型。
又如結晶體的小晶格,也構成全息對應。地球爲宇宙所孕育,爲宇宙的一個全息元。地球內所孕育之一切自然現象,亦皆爲全息對應。人亦是宇宙現象的全息元,宇宙現象不外陰陽交替,四時運轉,五行推移,干支變化,時空交錯而形成一切現象。
人體亦秉此而生存,死後復歸於塵土 ,無論生與死皆爲宇宙自然現象之一小單元,故人體爲宇宙現象的全息元,與宇宙信息脈動息息相關。
人體爲自然界之全息元,現代生物學認爲,地球上所有生命體都是起源於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現存各種不同種類的生物之間,即使高級與低級相差懸殊,也都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生物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曾提出有名的“生長相關律” 。
他指出一個有機體的個別部分的特定型態,總是和其他部分的某些型態相聯繫(2) 。也就是說,整個生物界本身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它的每一個部分,即每一種生物,都可以記載整個生物界的全部信息,都可以成爲該系統的全息元。同理,人是生物界的一員,也可成爲生物界的一個全息元。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三輯》收錄孫周興所撰【一種非對象'性的思與言是如何可能的? 一海德格爾現象學的一條路線】一文中指出我們如何接近事物?海德格爾為我們給出一個玄妙的答案:只有通過詩(藝術)和思(思想),而且是後主體主義的詩與思,而且是處於近鄰關係中的詩與思(所謂“詩思合一”),我們才能在“世界境域”中,才能在“天”之開啟與“地”之幽閉的發生運動中接近自在自持的事物。天地玄黃,萬物在天地之間生成,人也在天地之間生成,歷史、文化也在天地之間生成,天地“之間”是“世界”。唯在世界運動中才有物的自行呈現。
闉述人與天地萬物共同生於天地之間,與之共存,亦與之取得互動、協調之全息關係。由於人是生物界的一個全息元,所以人體結構就可能與生物界的一定部位類似對應關係,從而出現“通感現象”。
中醫學認爲,人體每一臟腑都有其特殊的歸屬藥物,正是這種“通感”的結果。同時,人的個體發育過程中表現的"生物重演律” ,是從時間上對生物進化史的全息再現。
較高級的運動形式不是各低級運動形式的簡單相加,但總是把這些低級運動形式包含在內。人類的出現固然使之與動物界有了最本質的差異,因爲人已到達其他任何生物所不能到達的高級生命階段,但人類在其生物學特徵上,永遠也不能割斷與其他生物的密切關係。
人類通過胚胎發育中的生物重演律,展示了自身發展的由來,說明人體已經包含了其他較低級的生物的重要信息,人體在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上都是整個生物界的一個全息元。(3)
生物界爲自然界之一個部分,人生存于生物界中,亦生存于自然界中,人體既然爲生物界之一員,爲生物界之一個全息元,亦爲自然界之一個全息元。因此,人體記載著整個自然界之全部信息,而自然界之一切現象亦與人體息息相關,亦不斷的左右與影響人體。
這在中國之古哲學與中醫學的範疇中,就曾經作過詳實的歸納與分析,陰陽、五行、易經八卦、內經等學說皆本于此。如在《周易》中,有人體配卦之說,即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兒為口。(4)
張介賓對《周易》之人體配卦有更深層的闡述:以形體言之,則乾為首,陽尊居上也。坤為腹,陰廣容物也。坎為耳,陽聰於內也。離為目,陽明在外也。兌為口,拆開於上也。巽為股,兩垂而下也。艮為手,陽居於前也。震為足,剛動在下也。(5)
以八卦之卦性與人體之部位、特徵、功能形成「類比J的現象,正是中醫全息理論與《易》學觀念皆形成一連串的關聯性,這是全息理論之存在與應用。同時,人體的每個具體部位,也可以對應納卦,如面部八卦、眼部八卦、手掌八卦、臍部八卦。這裡,每個具體部位的八卦,又與人體八卦相通,這樣構成了人體全息現象。(1)
如眼部八廓圖,在眼睛之各部位反映區,即是內臟之相對部位反映區,《銀海精微》云:
大腸之腑為天廓,脾胃之腑為地廓,命門之精為火廓,腎之腑為水廓,肝之腑為風廓,小腸之腑為雷廓,膽之腑為山廓,膀胱之腑為澤廓,斯為眼目之根本,而又藉血為之胞絡。(6)
《銀海精微》對八廓有進一步之歸納解釋:
天廓屬大腸,傳送肺金,乾卦:
火廓屬心肺,陽命門經,離卦;
地廓屬脾胃,水谷之海,坤卦:
水廓屬腎經,會陰,坎卦;
山廓屬膽經,清淨,艮卦;
風廓屬肝經,養化,巽卦:
雷廓屬心小腸經,關泉,震卦;
澤廓屬膀胱經,津液,兌卦。(7)
其中有天廓,屬乾卦,五行屬金,象臟腑之大腸:水廓,屬坎卦,五行屬水,象臟腑之膀胱:地廓,屬坤卦,五行屬水,象臟腑之胃:山廓,屬艮卦,五行屬土,但艮扑納天干丙,故象臟腑之包絡;澤廓,屬兌卦,五行屬金,兌卦納天干丁,爲相火,故象臟腑之三焦;風廓,屬巽卦,五行屬木,象臟腑之膽;雷廓,屬震卦,五行屬木,但震爲雷,有火行之勢,象臟腑之命門相火;火廓,屬離卦,五行屬火,象臟腑之小腸。此乃以八卦之卦性與臟象在眼部之八方位反映關係,正反映著全息觀念。
1.《中國八卦醫學》
2. 《全息醫學大全〉
3. (中醫全息論》
4. 《易經•說卦傳》第九章
(5) 《類經附翼•一卷•醫易義》
6.<銀海精微> 五輪八廓總論
7. 《銀海精微》八廓圖式
8. (內經•靈樞,五閱五使〉
9. 《全息醫學大全〉第七章,P16
10. <難經》第十六難
11. <易經•說卦傳》第十一章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易》學與中醫全息論之相通性,張穎清教授提出全息理論之後,中醫理論基礎之「類比取象」更廣泛的受到世人矚目與肯定。
全息起始是一個物理學名詞,他反映了在光學領域裡所發生的全息現象。70年代,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把這一槪念引到生物學領域中來,根據人體穴位分佈規律,提出了全息生物學的新理論。80年代,王存臻先生又將生物全息論的論點拓展,提出了宇宙全息統一論。
張穎清教授對大量的生物結構、功能等進行了觀察,並用實驗證明了全息胚是在化學組成上相似程度較大的細胞群,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生物全息律。其要點如下:
(1) 全息胚的各個部位都分別在整體或其他全息胚上,有其各自對應的部分。
(2) 全息胚上的某一部位,與整體或其他全息胚上相對應的部位在生物學特性上相似程度較大。
(3) 全息胚上的各個部位的分布規律和整體或其他全息胚上各個對應部位的分布規律相同。
(4) 兩個相鄰的全息胚總以對立的兩極連在一起。也就是說,兩個全息胚上相似程度最大的兩極總是處於相隔最遠的位置。
生物全息律有其普遍性,即所有生物,無論低等或高等,都存在著這一生物全息律。又這種全息規律表現在生物學特性的各個方面,即型態、生化、遺傳、病理等各方面。
張教授提出從人的第二掌骨側可以找出與人體相對應的一排全息穴位:能治療全身疾病的穴位。
將全息現象推及社會,則爲社會全息,整個社會爲一大系統,它的許多相對獨立的部分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城市、鄕村、機關、學校、公司、工廠、醫院、甚至一個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全息元。其領導、組織型態、分工配合等等,都是同一模式。
生物全息推廣到自然界,變形成了自然全息,即爲宇宙全息。宇宙自然就是一個全息系統,各個子系統皆是它的縮影。如月亮繞地球與地球繞太陽相似,太陽又圍繞銀河系中心運動,電子繞原子核的盧瑟福原子 ,爲太陽系的全息模型。
又如結晶體的小晶格,也構成全息對應。地球爲宇宙所孕育,爲宇宙的一個全息元。地球內所孕育之一切自然現象,亦皆爲全息對應。人亦是宇宙現象的全息元,宇宙現象不外陰陽交替,四時運轉,五行推移,干支變化,時空交錯而形成一切現象。
人體亦秉此而生存,死後復歸於塵土 ,無論生與死皆爲宇宙自然現象之一小單元,故人體爲宇宙現象的全息元,與宇宙信息脈動息息相關。
人體爲自然界之全息元,現代生物學認爲,地球上所有生命體都是起源於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現存各種不同種類的生物之間,即使高級與低級相差懸殊,也都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生物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曾提出有名的“生長相關律” 。
他指出一個有機體的個別部分的特定型態,總是和其他部分的某些型態相聯繫(2) 。也就是說,整個生物界本身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它的每一個部分,即每一種生物,都可以記載整個生物界的全部信息,都可以成爲該系統的全息元。同理,人是生物界的一員,也可成爲生物界的一個全息元。
《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三輯》收錄孫周興所撰【一種非對象'性的思與言是如何可能的? 一海德格爾現象學的一條路線】一文中指出我們如何接近事物?海德格爾為我們給出一個玄妙的答案:只有通過詩(藝術)和思(思想),而且是後主體主義的詩與思,而且是處於近鄰關係中的詩與思(所謂“詩思合一”),我們才能在“世界境域”中,才能在“天”之開啟與“地”之幽閉的發生運動中接近自在自持的事物。天地玄黃,萬物在天地之間生成,人也在天地之間生成,歷史、文化也在天地之間生成,天地“之間”是“世界”。唯在世界運動中才有物的自行呈現。
闉述人與天地萬物共同生於天地之間,與之共存,亦與之取得互動、協調之全息關係。由於人是生物界的一個全息元,所以人體結構就可能與生物界的一定部位類似對應關係,從而出現“通感現象”。
中醫學認爲,人體每一臟腑都有其特殊的歸屬藥物,正是這種“通感”的結果。同時,人的個體發育過程中表現的"生物重演律” ,是從時間上對生物進化史的全息再現。
較高級的運動形式不是各低級運動形式的簡單相加,但總是把這些低級運動形式包含在內。人類的出現固然使之與動物界有了最本質的差異,因爲人已到達其他任何生物所不能到達的高級生命階段,但人類在其生物學特徵上,永遠也不能割斷與其他生物的密切關係。
人類通過胚胎發育中的生物重演律,展示了自身發展的由來,說明人體已經包含了其他較低級的生物的重要信息,人體在空間結構和時間序列上都是整個生物界的一個全息元。(3)
生物界爲自然界之一個部分,人生存于生物界中,亦生存于自然界中,人體既然爲生物界之一員,爲生物界之一個全息元,亦爲自然界之一個全息元。因此,人體記載著整個自然界之全部信息,而自然界之一切現象亦與人體息息相關,亦不斷的左右與影響人體。
這在中國之古哲學與中醫學的範疇中,就曾經作過詳實的歸納與分析,陰陽、五行、易經八卦、內經等學說皆本于此。如在《周易》中,有人體配卦之說,即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兒為口。(4)
張介賓對《周易》之人體配卦有更深層的闡述:以形體言之,則乾為首,陽尊居上也。坤為腹,陰廣容物也。坎為耳,陽聰於內也。離為目,陽明在外也。兌為口,拆開於上也。巽為股,兩垂而下也。艮為手,陽居於前也。震為足,剛動在下也。(5)
以八卦之卦性與人體之部位、特徵、功能形成「類比J的現象,正是中醫全息理論與《易》學觀念皆形成一連串的關聯性,這是全息理論之存在與應用。同時,人體的每個具體部位,也可以對應納卦,如面部八卦、眼部八卦、手掌八卦、臍部八卦。這裡,每個具體部位的八卦,又與人體八卦相通,這樣構成了人體全息現象。(1)
如眼部八廓圖,在眼睛之各部位反映區,即是內臟之相對部位反映區,《銀海精微》云:
大腸之腑為天廓,脾胃之腑為地廓,命門之精為火廓,腎之腑為水廓,肝之腑為風廓,小腸之腑為雷廓,膽之腑為山廓,膀胱之腑為澤廓,斯為眼目之根本,而又藉血為之胞絡。(6)
《銀海精微》對八廓有進一步之歸納解釋:
天廓屬大腸,傳送肺金,乾卦:
火廓屬心肺,陽命門經,離卦;
地廓屬脾胃,水谷之海,坤卦:
水廓屬腎經,會陰,坎卦;
山廓屬膽經,清淨,艮卦;
風廓屬肝經,養化,巽卦:
雷廓屬心小腸經,關泉,震卦;
澤廓屬膀胱經,津液,兌卦。(7)
其中有天廓,屬乾卦,五行屬金,象臟腑之大腸:水廓,屬坎卦,五行屬水,象臟腑之膀胱:地廓,屬坤卦,五行屬水,象臟腑之胃:山廓,屬艮卦,五行屬土,但艮扑納天干丙,故象臟腑之包絡;澤廓,屬兌卦,五行屬金,兌卦納天干丁,爲相火,故象臟腑之三焦;風廓,屬巽卦,五行屬木,象臟腑之膽;雷廓,屬震卦,五行屬木,但震爲雷,有火行之勢,象臟腑之命門相火;火廓,屬離卦,五行屬火,象臟腑之小腸。此乃以八卦之卦性與臟象在眼部之八方位反映關係,正反映著全息觀念。
1.《中國八卦醫學》
2. 《全息醫學大全〉
3. (中醫全息論》
4. 《易經•說卦傳》第九章
(5) 《類經附翼•一卷•醫易義》
6.<銀海精微> 五輪八廓總論
7. 《銀海精微》八廓圖式
8. (內經•靈樞,五閱五使〉
9. 《全息醫學大全〉第七章,P16
10. <難經》第十六難
11. <易經•說卦傳》第十一章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