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九、人迎
【解剖】當胸鎖乳嘴筋之內緣,有外頸動脈、上頸皮下神經、舌下神經之下行枝。
【部位】在頸部大動脈應手之處,去結喉旁一寸五分。
【主治】吐逆霍亂、胸中滿、喘呼不得息、咽喉癰腫。
【取法】按頸側部動脈跳動處,仰而取之。
【鍼灸】鍼五七分,不可過深,禁灸。
人迎
穴在頷下、頸部兩側,迎前顯見之處,亦即飲食吞嚥、人事送迎之處,故名「人迎」。穴處動脈應手,為古法診脈三部九候之一。各方書所稱人迎脈者,即指此處顯動之脈也。晉.王叔和以左手脈為人迎,右手脈為氣口,是譩說也。
凡濕熱病正在灼熱之際,人迎脈跳動甚力,故診溫熱病時,先察左側頷下之人迎搏動如何?再侯右手氣口是否洪大而數?以為判定溫病之確證,故曰左人迎,右氣口。非左手脈為人迎,右手脈為氣口也。後賢不察,一再傳訛,致成流弊。又考血液流行,發於左而回於右,佈於週身,故溫病表灼之際,右手脈較左手為大也。本穴主治吐逆、喘滿、喉腫、瘰癧、霍亂等症。
本穴又名「天五會」,當是天窗、天牖、天鼎、天容、天突之會穴也。無甚意義,好事者強湊之耳。
【解剖】當胸鎖乳嘴筋之內緣,有外頸動脈、上頸皮下神經、舌下神經之下行枝。
【部位】在頸部大動脈應手之處,去結喉旁一寸五分。
【主治】吐逆霍亂、胸中滿、喘呼不得息、咽喉癰腫。
【取法】按頸側部動脈跳動處,仰而取之。
【鍼灸】鍼五七分,不可過深,禁灸。
人迎
穴在頷下、頸部兩側,迎前顯見之處,亦即飲食吞嚥、人事送迎之處,故名「人迎」。穴處動脈應手,為古法診脈三部九候之一。各方書所稱人迎脈者,即指此處顯動之脈也。晉.王叔和以左手脈為人迎,右手脈為氣口,是譩說也。
凡濕熱病正在灼熱之際,人迎脈跳動甚力,故診溫熱病時,先察左側頷下之人迎搏動如何?再侯右手氣口是否洪大而數?以為判定溫病之確證,故曰左人迎,右氣口。非左手脈為人迎,右手脈為氣口也。後賢不察,一再傳訛,致成流弊。又考血液流行,發於左而回於右,佈於週身,故溫病表灼之際,右手脈較左手為大也。本穴主治吐逆、喘滿、喉腫、瘰癧、霍亂等症。
本穴又名「天五會」,當是天窗、天牖、天鼎、天容、天突之會穴也。無甚意義,好事者強湊之耳。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