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平等法系列之十二 千江有水存在萬里無雲
李秉信
我們每天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念頭, 常常不知所措, 也不知道如何控制。 更有些人會妄念糾纏,因此徹夜失眠, 左思右考, 久久不能自已。 更嚴重者, 會因此得了憂鬱症, 精神分裂, 而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筆者在三十年論命的生涯中, 遇到這樣的命例實在不勝枚舉, 如同過江之鯽一樣, 發生的頻率實在是太過平常。
我們常常用靈障一辭來解釋這樣的現象, 但是很少人知道, 這樣的障礙是怎麼產生, 我們應該怎麼樣把這些念頭, 或是說是妄念吧, 在當下給渡化掉。 許多人無法面對的是, 這些黑暗的意識,都是我的一個部份。 負面的能量, 都像是我身上的肢體一樣, 他們本來就存在那裡, 我們對他們毫無感覺。
但是有一天病痛出來了, 那個疼痛的感覺就特別強烈, 而讓我們生活嚴重的打擾。筆者這麼多年來,常常遇到靈障案例, 幾乎都有相同的症狀。 那就是妄念都會轉化成聲音及形象, 盤旋在思緒裡, 而讓受害者深受困擾, 幾年來或者是幾十年來都無法睡眠, 而身陷精神奔潰的邊緣。
在最近遇到的問事中, 當事人幾乎被八識田裡魔音纏腦遇到死角, 履履的想從高樓跳下, 用身體的破碎解脫業力的糾纏。 在幾年以前, 筆者就有位交情好如兄弟的兄長, 也是因為妄念呼喚的力量太強, 沒有一了個晚上睡得著覺。 就算是宗教上的寄託, 也很難擺脫累世業力的牽拌。 最後痛苦到用自殺來作一了百了的解脫。
尤其是業障太深的靈障者,在當下被呼喚的那一刻, 當事人若是平時感情反應非常強烈, 就很容易會被妄念牽引, 做出自己都無法控制或者是理解的舉動。 然而, 這些念頭是什麼?他們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什麼念頭和我的關係這麼密切, 我想很少人有能力回答這樣的問題。
嚴格來說, 有念都是妄念, 妄念和我們的存在是本自一體, 而且是無法切割的。 那麼或許有人想問, 妄念是來自於我的那一個部份?為什麼我老是無法控制這些念頭呢?說穿了, 念頭都是來自於累世累劫我所養成的習氣, 那些都是過去我的個性。 說的更明白些, 現在我揮之不去的妄念,那些都是過去的我,習以為常的習氣, 日積月累所陶養而成的。
雖然過去的我身體已經不見了, 但是那些過去所養成的個性仍舊存在, 遇見類似或是相同發生, 過去習慣所反應出來的感覺又會跳出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生命品質, 雖然色身會在累世裡生生滅滅的變化著, 但是有一個不變的我永遠存在。 在這裡我可以用一段偈語, 來體會這種存在的感覺。
嘉泰普燈錄卷十八 [宋] 雷庵正受寫道,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這句詩是宋朝一個和尚的偈語,也是境界極高的佛家偈語。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如佛性,千江則如眾生,如同成們累世再來到這個世問的肉身。
累世以來, 我們可能經歷了人身, 獸身,或者是植物身。 但是永遠不變的,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有色身, 不論現在的色身表相為何,人不分貴賤,每個人都有佛性。佛性在人心,無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無所不映。任何一位眾生,只要他有心迴向內觀,尋找存在的最源頭,他便會有佛性,任何一條江河,只要有了水,也就是有色身的存在,他就會有明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天空有雲,雲上是天。只要萬里天空都無雲,那麼,萬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雲則是物欲、是 煩惱。煩惱、物欲盡去,則佛心本性自然顯現。 一般佛教徒講到悟道和般若的部分時,很喜歡引用到這句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照到地上的千萬條江河,每條河裏都有一個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的晴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的天空,處處都是無際的晴天,所以萬里無雲萬里天。這兩句都說明悟道講究自然之心,一切不必苛求。心田豐收,由迷轉悟,中國禪宗將徹底開悟的境界,稱之為「萬里無雲」,真個是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心能清晴如萬里長空,如千江淨水,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同樣的,面對我們內心生滅的妄念, 如同在地上流動的河水, 以及在天空來去的浮雲。 那些本來都是累世的我, 在業力和習氣上的呈現, 那都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妄念的存在只是呈現一個千古不滅, 本來就存在的我。 那個我就像是夜裡的明月, 烏雲後的天空, 才是真正的我。
在面對被妄念打擾的時候, 每個人都會遭遇相同的痛苦及困擾。而關鍵的是, 你有沒有看到那個本自存在於江水中的明月, 以及承載浮雲的天空。 那些都是我們本自俱足的本性, 那是我們的存在, 或者說是我們的本體。 在存在裡, 我們只是看到每一個念頭升起及消滅, 像是一個旁觀者一樣,沒有隨之起舞。
沒有追逐上去,也不被他所影響和染著, 這就是在易道中非常強調的中道精神。 易經中再三強調的居中得正, 他不是像天平兩邊的法碼, 只有靜態的多與少而已。 那是一個動態的平衡, 在每一個變化的推演當中, 在每一個爻的生剋變卦衍化裡, 又有一個中道的產生。 那個中道, 就像是夜空上本自存在的明月, 烏雲後亙古長存的天空, 承載著千古以來的吉凶悔吝。
不論世事怎麼變化, 它們永遠都在, 而且不為所動。 我們看到易道中所陳述的中道, 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執著的線性結構。只是把每一個遭遇,簡單的 放在是非對錯, 善惡好壞,黑白對應, 或者是先聖先賢教導的唯一標準中。那個中道像是明月和天空樣, 永遠存在於每個變化中, 永遠都在而且不為所動, 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在易道裡的這個中道是變化的, 它不但是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也可以說是在每一個當下, 每個卦象和每個爻象又有它中道取捨的標準。 那樣的標準,就是我們累世累劫以來一直都在的自己, 能夠承載所有念頭的本體, 那是唯一存在的平等性。換句話來說, 在吉的卦象中,若不遵守平等性的智慧, 好事馬上離開,凶險就會馬上產生。
同樣的,在凶險的卦象裡, 若是能夠遵循平等性的智慧, 就能夠化險為夷, 不為險阻所牽絆, 這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逆轉勝, 或者說是危機就是轉機的智慧所在。 看得更清楚一點, 世間哪裡有甚麼吉凶悔吝, 好的事情不遵守中道,就被搞砸了。 壞的事情,若是能夠在遭遇中體會中道的智慧, 不偏不倚, 允執厥中, 反而可以有驚無險,再上一層樓。
而所有的關鍵只是在提醒我們, 在每個發生裡, 我們是不是能夠猛然回頭, 找到本就存在的自己, 那才是一切所有變化的真正呈象。 當我們能夠在發生裡看到自己的存在時, 中道的平等性便猶然呈現, 變化的目的已經達成, 變化的結果反而相形見次了。
我們每天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念頭, 常常不知所措, 也不知道如何控制。 更有些人會妄念糾纏,因此徹夜失眠, 左思右考, 久久不能自已。 更嚴重者, 會因此得了憂鬱症, 精神分裂, 而走上自我毀滅的道路。 筆者在三十年論命的生涯中, 遇到這樣的命例實在不勝枚舉, 如同過江之鯽一樣, 發生的頻率實在是太過平常。
我們常常用靈障一辭來解釋這樣的現象, 但是很少人知道, 這樣的障礙是怎麼產生, 我們應該怎麼樣把這些念頭, 或是說是妄念吧, 在當下給渡化掉。 許多人無法面對的是, 這些黑暗的意識,都是我的一個部份。 負面的能量, 都像是我身上的肢體一樣, 他們本來就存在那裡, 我們對他們毫無感覺。
但是有一天病痛出來了, 那個疼痛的感覺就特別強烈, 而讓我們生活嚴重的打擾。筆者這麼多年來,常常遇到靈障案例, 幾乎都有相同的症狀。 那就是妄念都會轉化成聲音及形象, 盤旋在思緒裡, 而讓受害者深受困擾, 幾年來或者是幾十年來都無法睡眠, 而身陷精神奔潰的邊緣。
在最近遇到的問事中, 當事人幾乎被八識田裡魔音纏腦遇到死角, 履履的想從高樓跳下, 用身體的破碎解脫業力的糾纏。 在幾年以前, 筆者就有位交情好如兄弟的兄長, 也是因為妄念呼喚的力量太強, 沒有一了個晚上睡得著覺。 就算是宗教上的寄託, 也很難擺脫累世業力的牽拌。 最後痛苦到用自殺來作一了百了的解脫。
尤其是業障太深的靈障者,在當下被呼喚的那一刻, 當事人若是平時感情反應非常強烈, 就很容易會被妄念牽引, 做出自己都無法控制或者是理解的舉動。 然而, 這些念頭是什麼?他們到底是從何而來?為什麼念頭和我的關係這麼密切, 我想很少人有能力回答這樣的問題。
嚴格來說, 有念都是妄念, 妄念和我們的存在是本自一體, 而且是無法切割的。 那麼或許有人想問, 妄念是來自於我的那一個部份?為什麼我老是無法控制這些念頭呢?說穿了, 念頭都是來自於累世累劫我所養成的習氣, 那些都是過去我的個性。 說的更明白些, 現在我揮之不去的妄念,那些都是過去的我,習以為常的習氣, 日積月累所陶養而成的。
雖然過去的我身體已經不見了, 但是那些過去所養成的個性仍舊存在, 遇見類似或是相同發生, 過去習慣所反應出來的感覺又會跳出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生命品質, 雖然色身會在累世裡生生滅滅的變化著, 但是有一個不變的我永遠存在。 在這裡我可以用一段偈語, 來體會這種存在的感覺。
嘉泰普燈錄卷十八 [宋] 雷庵正受寫道,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這句詩是宋朝一個和尚的偈語,也是境界極高的佛家偈語。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如佛性,千江則如眾生,如同成們累世再來到這個世問的肉身。
累世以來, 我們可能經歷了人身, 獸身,或者是植物身。 但是永遠不變的,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有色身, 不論現在的色身表相為何,人不分貴賤,每個人都有佛性。佛性在人心,無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無所不映。任何一位眾生,只要他有心迴向內觀,尋找存在的最源頭,他便會有佛性,任何一條江河,只要有了水,也就是有色身的存在,他就會有明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天空有雲,雲上是天。只要萬里天空都無雲,那麼,萬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天可看做是佛心,雲則是物欲、是 煩惱。煩惱、物欲盡去,則佛心本性自然顯現。 一般佛教徒講到悟道和般若的部分時,很喜歡引用到這句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照到地上的千萬條江河,每條河裏都有一個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的晴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的天空,處處都是無際的晴天,所以萬里無雲萬里天。這兩句都說明悟道講究自然之心,一切不必苛求。心田豐收,由迷轉悟,中國禪宗將徹底開悟的境界,稱之為「萬里無雲」,真個是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心能清晴如萬里長空,如千江淨水,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同樣的,面對我們內心生滅的妄念, 如同在地上流動的河水, 以及在天空來去的浮雲。 那些本來都是累世的我, 在業力和習氣上的呈現, 那都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妄念的存在只是呈現一個千古不滅, 本來就存在的我。 那個我就像是夜裡的明月, 烏雲後的天空, 才是真正的我。
在面對被妄念打擾的時候, 每個人都會遭遇相同的痛苦及困擾。而關鍵的是, 你有沒有看到那個本自存在於江水中的明月, 以及承載浮雲的天空。 那些都是我們本自俱足的本性, 那是我們的存在, 或者說是我們的本體。 在存在裡, 我們只是看到每一個念頭升起及消滅, 像是一個旁觀者一樣,沒有隨之起舞。
沒有追逐上去,也不被他所影響和染著, 這就是在易道中非常強調的中道精神。 易經中再三強調的居中得正, 他不是像天平兩邊的法碼, 只有靜態的多與少而已。 那是一個動態的平衡, 在每一個變化的推演當中, 在每一個爻的生剋變卦衍化裡, 又有一個中道的產生。 那個中道, 就像是夜空上本自存在的明月, 烏雲後亙古長存的天空, 承載著千古以來的吉凶悔吝。
不論世事怎麼變化, 它們永遠都在, 而且不為所動。 我們看到易道中所陳述的中道, 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執著的線性結構。只是把每一個遭遇,簡單的 放在是非對錯, 善惡好壞,黑白對應, 或者是先聖先賢教導的唯一標準中。那個中道像是明月和天空樣, 永遠存在於每個變化中, 永遠都在而且不為所動, 那才是真正的平等。
在易道裡的這個中道是變化的, 它不但是 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也可以說是在每一個當下, 每個卦象和每個爻象又有它中道取捨的標準。 那樣的標準,就是我們累世累劫以來一直都在的自己, 能夠承載所有念頭的本體, 那是唯一存在的平等性。換句話來說, 在吉的卦象中,若不遵守平等性的智慧, 好事馬上離開,凶險就會馬上產生。
同樣的,在凶險的卦象裡, 若是能夠遵循平等性的智慧, 就能夠化險為夷, 不為險阻所牽絆, 這就是我們常常在說的逆轉勝, 或者說是危機就是轉機的智慧所在。 看得更清楚一點, 世間哪裡有甚麼吉凶悔吝, 好的事情不遵守中道,就被搞砸了。 壞的事情,若是能夠在遭遇中體會中道的智慧, 不偏不倚, 允執厥中, 反而可以有驚無險,再上一層樓。
而所有的關鍵只是在提醒我們, 在每個發生裡, 我們是不是能夠猛然回頭, 找到本就存在的自己, 那才是一切所有變化的真正呈象。 當我們能夠在發生裡看到自己的存在時, 中道的平等性便猶然呈現, 變化的目的已經達成, 變化的結果反而相形見次了。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