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句解第五十二講 物不可終動止受之以艮
李秉信
1.兼山艮,序卦傳云「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適時而止也,故彖云「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2.上下卦皆一陽居二陰之上,陽進無可進,陰有靜止不動之性,故曰止,有自我控制的含意;且六爻皆為敵應,故彖云「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3.艮義本具安重堅實之義,在兹念茲之性,行止之間了然分明,君子之所行止不離身我生命本位(素其位),換言之,不為外緣所干擾,故彖云「艮其背,止其所也」,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4.象曰「兼山艮」,兼山者,兩山並立,永不相犯,各安其位,各司其職,素位而行,各顯其生命精采,合而光彩而謂之自然,道德經云「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換言之,兼山艮,無爭也。
5.卦云「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兩人相背而立,背之感鈍也,也不見背之物,比喻人情世故無法面面俱到,故艮有受限之義,所以云「不獲其身」;又艮有擇善固執之性,少一份客觀圓融之情,有本位主義的價值,故言「行其庭,不見其人」,但知我定位,知其所止,故言「无咎」。
6.艮其背,而無知,則有咎,是自了漢,是心靈潔僻者,是「自掃門前」者,是不合群者,是不知當行行之,當止止之者。
7.上艮,下艮,連山艮。曰連山,曰歸藏日周易。夏用艮為上十四卦之首,商用坤為卦之首,周用乾為卦首,物不可以震動不止,動極思靜,故繼之艮,艮止也。
8.說文解字謂艮從目從七,七目,猶如二目相背,而不相下。震動與艮止,雖相對待,亦相連屬,本卦以上九為卦主,為八純卦之一,山 巍然不動,止非僅為靜,知所止,則不貪求。
9.知止而後有定行,所當行,時止則止。世人每能行所當行,鮮知時止即止,適可而止,知易而難行。
10.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我人五官在面,而所司者為五臟,五臟又皆繋於背,景色陳於前二情欲動,背則渾然不覺,雖寂然不動,若隨面而行,則背亦隨之而行。
11.如人能抑止情欲,背則猶如山嶽之不動,則不會任隨身體之本能欲望而妄行。則雖行於庭院之中,不見不 亦不在意別人之評估,有如不見其人則無有災禍。
12.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先明】本卦斷辭謂:艮意指抑止,止不僅止其行,亦止其止,止其行而為靜,止其止即為動,動靜皆以時。
13.主要在不失時,時當止則止,時當行則行,動靜行止,皆以時,乃是妙止,方式廣大光明之止道。
14.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對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斷辭續謂,艮卦之所謂止,義為止其所當止之處,卦中上下相應各爻皆不相敵。
15.蓋因不相與知,是以心不相知,相與,自然覓身了不可得,既不可得,既不可獲其身,雖行於庭院亦不見其人,義為如背不隨而轉,即不致為情,慾而妄行,無人注意其存在,雖在大庭廣眾中,亦似不存在,則可無災禍發生。
16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卦為兩山并峙,各居其位而不動,君子應效法艮卦,居其位,應慎思非如槁木死,灰僅靜止於其為,而須思量如何盡其位之用,切莫不顧自己之園地,唯羨慕鄰居之綠草地。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1.兼山艮,序卦傳云「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適時而止也,故彖云「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2.上下卦皆一陽居二陰之上,陽進無可進,陰有靜止不動之性,故曰止,有自我控制的含意;且六爻皆為敵應,故彖云「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3.艮義本具安重堅實之義,在兹念茲之性,行止之間了然分明,君子之所行止不離身我生命本位(素其位),換言之,不為外緣所干擾,故彖云「艮其背,止其所也」,象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4.象曰「兼山艮」,兼山者,兩山並立,永不相犯,各安其位,各司其職,素位而行,各顯其生命精采,合而光彩而謂之自然,道德經云「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換言之,兼山艮,無爭也。
5.卦云「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兩人相背而立,背之感鈍也,也不見背之物,比喻人情世故無法面面俱到,故艮有受限之義,所以云「不獲其身」;又艮有擇善固執之性,少一份客觀圓融之情,有本位主義的價值,故言「行其庭,不見其人」,但知我定位,知其所止,故言「无咎」。
6.艮其背,而無知,則有咎,是自了漢,是心靈潔僻者,是「自掃門前」者,是不合群者,是不知當行行之,當止止之者。
7.上艮,下艮,連山艮。曰連山,曰歸藏日周易。夏用艮為上十四卦之首,商用坤為卦之首,周用乾為卦首,物不可以震動不止,動極思靜,故繼之艮,艮止也。
8.說文解字謂艮從目從七,七目,猶如二目相背,而不相下。震動與艮止,雖相對待,亦相連屬,本卦以上九為卦主,為八純卦之一,山 巍然不動,止非僅為靜,知所止,則不貪求。
9.知止而後有定行,所當行,時止則止。世人每能行所當行,鮮知時止即止,適可而止,知易而難行。
10.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我人五官在面,而所司者為五臟,五臟又皆繋於背,景色陳於前二情欲動,背則渾然不覺,雖寂然不動,若隨面而行,則背亦隨之而行。
11.如人能抑止情欲,背則猶如山嶽之不動,則不會任隨身體之本能欲望而妄行。則雖行於庭院之中,不見不 亦不在意別人之評估,有如不見其人則無有災禍。
12.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先明】本卦斷辭謂:艮意指抑止,止不僅止其行,亦止其止,止其行而為靜,止其止即為動,動靜皆以時。
13.主要在不失時,時當止則止,時當行則行,動靜行止,皆以時,乃是妙止,方式廣大光明之止道。
14.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對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也】斷辭續謂,艮卦之所謂止,義為止其所當止之處,卦中上下相應各爻皆不相敵。
15.蓋因不相與知,是以心不相知,相與,自然覓身了不可得,既不可得,既不可獲其身,雖行於庭院亦不見其人,義為如背不隨而轉,即不致為情,慾而妄行,無人注意其存在,雖在大庭廣眾中,亦似不存在,則可無災禍發生。
16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卦為兩山并峙,各居其位而不動,君子應效法艮卦,居其位,應慎思非如槁木死,灰僅靜止於其為,而須思量如何盡其位之用,切莫不顧自己之園地,唯羨慕鄰居之綠草地。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