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先天業力病系列之六十四 精神萎頹意識模糊敗兆
李秉信
對於疾病的傳變而言,無論隱兆、變兆或凶兆,都各有其特點,並且有跡可循。在每一個症狀的背後,皆隱匿著新的危險,必須要謹慎判斷每一個訊號,才不會錯過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然而,並非都能引起人們的警覺。
尤其,在臨床上不幸的是,不少病人對一些隱匿的病兆已經適應了,而視之為當然,疾病當然會惡化的一發不可收拾。在這裡,筆者想從匿病先兆特點做一個切入。匿病,潛證雖然較難發現,然並非不可捉摸,重視疾病的早期信號,是揭示匿病的重要途徑。
按照中醫“有諸內者,必形於外”的觀點,再隱蔽的病證,也難免不露出跡象,這些都是中醫診斷上的蛛絲馬跡。透過隱蔽的徵兆,是能發現匿病的。匿病的先兆證,又可稱為隱兆,時現的信號多是疾病的序幕,背後隱匿著新的危險,皆不能掉以輕心。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病人對一些隱匿的病兆已經適應了,例如“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偏沮(半身無汗)即是偏枯的先兆, 而病人常因無明顯痛苦而忽略。再如,胸痺宗氣不足者,許多病人可出現言語不接的現象,這是 心力不繼的先兆。
如果有敏感的警覺性,及時抓住這些信號,可以及早醫治。匿病先兆的出現,不一定是病的開始。有的已經是病的成熟,猶如報春花的出現,象徵春天已經蘊育成熟。故肝癌出現疼痛,雖然是較早的徵兆,但已經是疾病的中:晚期了。
匿病先兆證,其有形者多是深伏的,有時要藉助於深部觸診,始能發現,諸如腸覃。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來說,如月經過多,只靠顯證辨析是不夠的,常需進行婦科觸診,始得以發現石瘕之類的匿病。如果醫生經驗不夠,沒有打破沙鍋問到底,就會忽略這個症狀。
更多的時候,病人會掉以輕心,以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延誤了病情。掌握匿病的隱兆並非不可能,應用中醫理論發揚中醫整體分析的特色,認真考慮疾病的前 因後果,是能從“無症”中求“有症”的。
例如,長期陰虛患者,根據“陰為陽基”,“陰虛則無氣”的理論,陰虛可以繼發氣虛,因此,儘管尚未出現乏力一類氣虛顯證,但從陰虛與氣虛之間的因果關係,是可以警覺氣虛匿證的。此時,如細查脈象,可得脈細中必然無力,便可及早發現氣虛先兆。
再如根據中醫脈象理論,及內臟體表相關學說,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也是可以發現隱證的。餘曾遇一 舌麻患者,根據“舌為心之苗”建議其做心電圖而發現冠心病,可見充分應用中醫診察手段是能掌握匿病先兆的。
變證先兆特點,疾病在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往往都有其先兆顯露,注意捕捉這些“發露”,有利於及早控制 疾病的傳變和扭轉病勢的不利傾向。張仲景十分注意變證徵兆,在《傷寒論》中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如以脈靜或數急作為傳 與不傳的標誌,又以無大熱而躁煩,視為陽證轉為陰證之信號。此外,《溫病條辨》對內傷雜病,都有許多變證先兆的論述。如心煩口渴,是寒證向熱證轉化的信號,而畏寒欲衣 又須警惕熱證轉為寒證。以上雖略一二,卻足以說明疾病在轉化或傳變的過程中,都有一定的 信號,應予以注意。
變證先兆的特點歸納如下:變證先兆多隱伏於疾病的極期,如大實之極出現神憊、脈遲,意味著有向虛證變化的信號;至虛之盛發生腹脹,便秘有可能是轉實的先兆。以“先兆”症候出現亦為變證先兆的特點之一,
如《溫病條辨》以口反不渴為熱在否營分階段的前奏(上焦篇15條),《傷寒論》317條以“身反不惡寒”為陰盛格陽先兆。變證先兆多披露於病證轉變前夕,如溫病以神識如蒙為裡虛內陷的前夕先兆,“心中 懊濃”為發黃前夕之信號。
危證先兆特點,疾病惡化之際,往往易出現危險信號,即所謂敗兆。一旦出現,標誌著疾病可能直轉趨下, 如肝癌出現嗜睡警報病危,慢性腎炎出現噁心提示尿毒症。危證先兆特點歸納於下:十二經竭者,其凶兆常顯露於經脈循行部位,
如《素問•診要經終》提出:“戴眼,反折,瘦縱……”為太陽經終的信號/耳聾百節皆縱,目總絕系”為少陽經絕死兆……。五臟竭者,其凶敗先兆可表現為生理功能的異常,並先披露於五官開竅處,如肺竭凶兆為鼻煽;脾竭凶兆為唇揭;肝竭為爪枯;腎竭面黑;心竭脈萎等。
對陰竭陽脫的危敗凶兆,每每以汗、喘、躁為信號。如躁煩為陽脫先兆,汗出不止為陰 竭凶信;息高喘冒為孤陽欲絕死兆。其中絕汗是一個重要信號。如脫汗預兆亡陽,汗出如油預 兆亡陰,胸部大汗預兆亡心陽等。
形神相離常常是敗兆,如《內經》記載曰:“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素問•脈要精微論》)“破睏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素問•玉機真藏論》)尤以神敗最為凶訊,表現為目光呆滯、直視,精神萎頹,意識模糊為精氣欲竭之兆。
迴光反照現像是危敗的常見先兆,為神氣衰敗的凶兆。常呈“假神”(虛性興奮)狀態, 患者從衰弱狀態下突然頭腦清醒、眼睛發亮或面色如妝,言語宏量或胃口突然大開,為燈油將盡前的瞬亮,乃神敗預兆。如《傷寒論》“除中”即是脾胃敗兆。
總之,危敗凶兆中醫諸書記述甚多,如《醫學入門•血證》見“九竅出血,身熱不臥者,即死。”《寓意草》曰:“鼻如煙煤,肺氣已絕” ……不勝枚舉。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對於疾病的傳變而言,無論隱兆、變兆或凶兆,都各有其特點,並且有跡可循。在每一個症狀的背後,皆隱匿著新的危險,必須要謹慎判斷每一個訊號,才不會錯過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然而,並非都能引起人們的警覺。
尤其,在臨床上不幸的是,不少病人對一些隱匿的病兆已經適應了,而視之為當然,疾病當然會惡化的一發不可收拾。在這裡,筆者想從匿病先兆特點做一個切入。匿病,潛證雖然較難發現,然並非不可捉摸,重視疾病的早期信號,是揭示匿病的重要途徑。
按照中醫“有諸內者,必形於外”的觀點,再隱蔽的病證,也難免不露出跡象,這些都是中醫診斷上的蛛絲馬跡。透過隱蔽的徵兆,是能發現匿病的。匿病的先兆證,又可稱為隱兆,時現的信號多是疾病的序幕,背後隱匿著新的危險,皆不能掉以輕心。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病人對一些隱匿的病兆已經適應了,例如“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偏沮(半身無汗)即是偏枯的先兆, 而病人常因無明顯痛苦而忽略。再如,胸痺宗氣不足者,許多病人可出現言語不接的現象,這是 心力不繼的先兆。
如果有敏感的警覺性,及時抓住這些信號,可以及早醫治。匿病先兆的出現,不一定是病的開始。有的已經是病的成熟,猶如報春花的出現,象徵春天已經蘊育成熟。故肝癌出現疼痛,雖然是較早的徵兆,但已經是疾病的中:晚期了。
匿病先兆證,其有形者多是深伏的,有時要藉助於深部觸診,始能發現,諸如腸覃。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來說,如月經過多,只靠顯證辨析是不夠的,常需進行婦科觸診,始得以發現石瘕之類的匿病。如果醫生經驗不夠,沒有打破沙鍋問到底,就會忽略這個症狀。
更多的時候,病人會掉以輕心,以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延誤了病情。掌握匿病的隱兆並非不可能,應用中醫理論發揚中醫整體分析的特色,認真考慮疾病的前 因後果,是能從“無症”中求“有症”的。
例如,長期陰虛患者,根據“陰為陽基”,“陰虛則無氣”的理論,陰虛可以繼發氣虛,因此,儘管尚未出現乏力一類氣虛顯證,但從陰虛與氣虛之間的因果關係,是可以警覺氣虛匿證的。此時,如細查脈象,可得脈細中必然無力,便可及早發現氣虛先兆。
再如根據中醫脈象理論,及內臟體表相關學說,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也是可以發現隱證的。餘曾遇一 舌麻患者,根據“舌為心之苗”建議其做心電圖而發現冠心病,可見充分應用中醫診察手段是能掌握匿病先兆的。
變證先兆特點,疾病在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往往都有其先兆顯露,注意捕捉這些“發露”,有利於及早控制 疾病的傳變和扭轉病勢的不利傾向。張仲景十分注意變證徵兆,在《傷寒論》中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如以脈靜或數急作為傳 與不傳的標誌,又以無大熱而躁煩,視為陽證轉為陰證之信號。此外,《溫病條辨》對內傷雜病,都有許多變證先兆的論述。如心煩口渴,是寒證向熱證轉化的信號,而畏寒欲衣 又須警惕熱證轉為寒證。以上雖略一二,卻足以說明疾病在轉化或傳變的過程中,都有一定的 信號,應予以注意。
變證先兆的特點歸納如下:變證先兆多隱伏於疾病的極期,如大實之極出現神憊、脈遲,意味著有向虛證變化的信號;至虛之盛發生腹脹,便秘有可能是轉實的先兆。以“先兆”症候出現亦為變證先兆的特點之一,
如《溫病條辨》以口反不渴為熱在否營分階段的前奏(上焦篇15條),《傷寒論》317條以“身反不惡寒”為陰盛格陽先兆。變證先兆多披露於病證轉變前夕,如溫病以神識如蒙為裡虛內陷的前夕先兆,“心中 懊濃”為發黃前夕之信號。
危證先兆特點,疾病惡化之際,往往易出現危險信號,即所謂敗兆。一旦出現,標誌著疾病可能直轉趨下, 如肝癌出現嗜睡警報病危,慢性腎炎出現噁心提示尿毒症。危證先兆特點歸納於下:十二經竭者,其凶兆常顯露於經脈循行部位,
如《素問•診要經終》提出:“戴眼,反折,瘦縱……”為太陽經終的信號/耳聾百節皆縱,目總絕系”為少陽經絕死兆……。五臟竭者,其凶敗先兆可表現為生理功能的異常,並先披露於五官開竅處,如肺竭凶兆為鼻煽;脾竭凶兆為唇揭;肝竭為爪枯;腎竭面黑;心竭脈萎等。
對陰竭陽脫的危敗凶兆,每每以汗、喘、躁為信號。如躁煩為陽脫先兆,汗出不止為陰 竭凶信;息高喘冒為孤陽欲絕死兆。其中絕汗是一個重要信號。如脫汗預兆亡陽,汗出如油預 兆亡陰,胸部大汗預兆亡心陽等。
形神相離常常是敗兆,如《內經》記載曰:“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素問•脈要精微論》)“破睏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素問•玉機真藏論》)尤以神敗最為凶訊,表現為目光呆滯、直視,精神萎頹,意識模糊為精氣欲竭之兆。
迴光反照現像是危敗的常見先兆,為神氣衰敗的凶兆。常呈“假神”(虛性興奮)狀態, 患者從衰弱狀態下突然頭腦清醒、眼睛發亮或面色如妝,言語宏量或胃口突然大開,為燈油將盡前的瞬亮,乃神敗預兆。如《傷寒論》“除中”即是脾胃敗兆。
總之,危敗凶兆中醫諸書記述甚多,如《醫學入門•血證》見“九竅出血,身熱不臥者,即死。”《寓意草》曰:“鼻如煙煤,肺氣已絕” ……不勝枚舉。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