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心想事成系列之三 意識鬥爭的煎熬
不論是「和平式」或者是「鬥爭式」的所激發「意識改變」的動力,在「意識轉換」上的結果都是完全一樣的。也都發生了讓生命轉動的效果。
李秉信
「認定」對於我們生命的捆綁到了極致,無路可出。生命的「意識鬥爭」開打了。
中國人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更有人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轉善果亦善」當成了是人生改變的重要契機。其實,不論是人之將死之前的心念改變,或者是,人在仍有肉體的生命狀態下,棄惡從善。這樣的「突然轉變」,是含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許多心靈學家,窮其一生深究「改變的力量」的契機。其實,那就是「意識轉換」的秘密。
我們人活著的一生,都是在既有軌道,也就是我們的「認定」上打轉,很難有人可以出其外。真要超出自己的認定而行,除非這個生命,生來就俱有很大的「自由度」,否則,也是無法走的很遠。西方的諺語說「老狗玩不出新把戲」,說得正是這樣的道理。更常常有一種說法形容,「跳出生命的盒子去思考」,講的就是我們挑戰自己「認定」。其實,由人類的進食習慣的例子,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瞭解,「認定」對於我們生命的捆綁,捆綁到了極致.
就如同「牢寵」般的,讓生命無路可出,甚至危及生存。這個時候,生命的意識鬥爭就開打了。
「改變的力量」來自於「和平式」或者是「鬥爭式」的「意識轉換」
仔細觀察剛出生的嬰兒本來只有數十磅。但是因為,生來就有,根生蒂固,享受進食的「認定」,出自本性毫無自制的享受美食。隨著歲月的增長,每天無限制,盡情的進食,體重可以由數十磅劇增到數百磅。上了年紀的人,更因為無所制的飲食,體重無限制的增加,影響到了健康。到了體重實在過重的時候,有人突然發現到體重過重的訊號,心生警訊。
覺悟到非得要作體重上的控制不可,否後果不堪設想,而開始注意控制飲食,並對於進食的習慣有所改變。這是一種「自發式」,也是「和平式的意識轉換」。但是也有人因為體重大增而病倒了,甚至面臨死亡,不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不得不改變飲食的習慣。這樣因為飲食無制,而使體重大增,人生遭遇困境,而不得不起動進食轉變現象的力量,這是一種「激烈式」,也是「鬥爭式的意識轉換」。不論是「和平式」或者是「鬥爭式」的所激發「意識改變」的動力,在「意識轉換」上的結果都是完全一樣的。也都發生了讓生命轉動的效果。
無所挑選的感覺進入我們的心智,刺激我們的意識,讓心智「無所限制成長」
在「心智」的成長上,也如同和「飲食」後體重增加般,都是在冥冥中,遵循著一個固定的心智「認定」軌跡而行。有的時候,生命體都活了大半輩子,自己仍都全然不知自是為什麼「認定」而活。剛剛出生的嬰兒,對於造個變化萬千的世界,可以說是「茫然未知」的。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茫然未知」,小嬰兒更可以非常輕易的,或者是非常客易的,用「無分別」的心,去看這個世界,並吸收這個世界給他的感覺。
所謂「赤子之心」來看世界,這個宇宙萬化是美而善的,正是這個道理。然而,在「無形中」,在從嬰兒長成到成年人的期間裡,我們的心智,在下意識裡,總是對這個幻化的世界,可以說是像「飲食」般,對每一樣感覺作「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式的植入意識田,甚至「無所限制吸收」。這麼多無所挑選的感覺,進入我們的心智,就會刺激我們的意識,作心智上「無所限制成長」。
如同體重無限制的增重一樣,甚至過度膨脹,病化或者是封閉式的成長。許多父母說,孩子學壞了,變好了。甚至中國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所形容的,正是這種意識接受世界刺激而作成長的過程。
長期偏食性「感覺」執取的生命,「健康意識」的成長不足,而且有相當程度的偏差
然而,有些生命對於「感覺」的執取是非常有「偏食」習性的。有些人執著於「感情」的享受,醉心於在讓感情衝擊「意識田」的快感和麻醉。在他的內心,只有靠別人愛他,或是他愛別人的感覺才可以過日子。有的生命對於「金錢」的感覺很偏執。他的人生已經不再有其他的目標,完全靠財富的累積為人生的唯一目的。
我們可以看到,偏食性「感覺」執取的生命,他們的「意識田」是完全不接受特定的感覺。在他們的「意識田」間中只有那種類似的「看法」及「認定」,他們的人生無法作反向,批判或另類的思考。 長期偏食性「感覺」執取的生命,健康意識的成長不足,而且在意識的成長上有相當程度的偏差!仔細探量長期偏食性「感覺」執取的習性,主要因素來自於先天不當的思想習慣及行為,很多時候是來自「先天的業力」。
而使得生命在「感覺」執取上有太強烈的喜惡。就如同有些非常偏執的「基本教義派」(簡稱基要派),無法接受現在的社會對於其原始信仰的調整及衝擊,只能以非常狹隘的態度,「照單全收」其原始教條。這些教士,或是導師要求他們的信徒必須全然接受他們的經典,否則必將入萬劫不復的地步。這些宗教群體為了試圖回歸其原初的信仰的運動,可以用非常激烈,非常殘酷的手段,毫無轉闤的空間來達到其目的。
他們認為這些宗教內部,在近代出現的自由主義神學,會使其信仰世俗化,腐敗化,偏離了其信仰的本質,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字不差的遵守原始信條。這樣的作法,反而適得其反的將其信仰「偏陝化」。
一場「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意識鬥爭」,就以「意識田」為戰場,惨烈的展開了。
人的體重,從出生到死亡都在增加。同樣的,人的意識,從「生」到「死」也都在作成長。「體重」無限制的增加,肉體無法負荷,就一定會生病和毀壞。「意識」作無制的成長,我們的心智無法承擔,人的情緒會痛苦,憂愁和煩惱。甚至會有憂鬱症的生成。世界上最殘忍的是,時間流動的過程是不會停止的。
我們所面臨的心智和體重的痛苦,不會憑空無故的消失。 這時候,生命就得面對,我們要作「和平式」或者是「鬥爭式」的改變了。要體會「鬥爭式」的改變,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物競天擇」。達爾文「物競天擇」的「優勝劣敗」,對象是生物學上的爭鬥。指的是一般動物為了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裡,爭取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環境,而作的「生死鬥爭」而且沒有任何的妥協餘地。同樣的,在經過多年「百家爭鳴,遍地開花」無限制吸納的「意識」,在生命有限空間的「意識田」裡,都想佔有一席之位的時候。
一場「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意識鬥爭」,就以「意識田」為戰場,惨烈的開打了。
不然瀕死者和原駐心智上的意識妥協,繼續迷惘在無助痛苦中。或是用自己有限的意志,對抗無窮無盡的痛苦。
人類無法避免的,就是生離死別的經驗。每一個瀕臨死亡的生命,在面對人生盡頭的時候,不但在肉體上經歷人生從未有過的痛苦,同時很奇妙的,在身體飽受煎敖的時候,心靈的層次上,也正在進行內心意識主控權上,激烈的鬥爭。這樣的鬥爭,不然就讓瀕死者和原駐在心智上的意識妥協,繼續迷惘在未知生,焉知死的無助痛苦中。
用自己有限的意志,對抗無窮無盡的痛苦。不然就是,痛到極致的時候,瀕死者,不得不,就得退讓原有的意識,讓另外一種取得上風層次意識,接手生命體的心智,而將這種迷惘及困惑完全的掙脫。這樣的感覺,可以說是非常像是禪宗所追求的豁然開悟,將現在面臨的痛苦,化成對於現狀的接受,來世的平靜,或是期待重生的喜悅。
人類在遭遇極大的鉅變,或是身心靈面臨最苦楚煎熬,意識轉換鬥爭導火線就被巧巧的燃起了。
其實,這種不論是心靈上意識轉換,或是肉體苦痛上的折磨,人類的身體和心靈,都在作意識系統換手。 或者是說在作意識進退。在這樣的過程中, 所呈現出來最深刻的意義,乃是人類身心作業系統,在作蛻變性的轉換,兩種或多種意識,以瀕死者的心智作為戰場,在作意識主控權的拉扯。
而且,更耐人尋味的,這樣生命本質的改變,或是這樣的意識轉換,或者說是意識鬥爭的進退,往往發生在人類遭遇極大的鉅變,或是身心靈面臨最苦楚煎熬的時刻,意識轉換的鬥爭導火線就被巧巧的燃起了。對於一個瀕死的人而言,不論當事人是否心甘情願的接受,生命即將終結的事實,或是不情願的在作垂死掙扎。但是無可否認的,瀕死人的清醒意識,在覺悟到自己行將就木,肉體面臨毀壞的情境下,必須要開始誠實的面對自己,是否就要這樣的離開人間。
以前最不喜歡,或是最忌諱提到的死亡議題,瀕死者在這個時候,必須要對自己有一個交代。然而,瀕死者所必須接受更殘酷的事實是。他的生命時鐘,已經在作倒數,他的壽命也將結束,他真的已經沒有時間了。當人在面對生命旅途迫在盡頭的時刻,瀕死者的清醒意識,無可避免的,會讓他自己了解到,現在他所建構的自我世界,以及他所擁有的健康財富,都一定有終結的時候。一場驚心動魄的意識內戰,在臨終生命者的內心展開了。
不再堅持的時候,「意識鬥爭」的結果便「勝負已分」
當臨終者越來越接近死亡的時候,他會發現他自己原有的清醒意識,已經無法控制他所擁有的世界,甚至他最在乎的親情關係,這些曾經屬於他的事物都會離他遠去。人在一步又一步的了解死亡已逼近他的真相以後,他的清醒意識就得面對無法控制現況,而深感無奈。有的人在屈屈一念之間,就萬念俱灰,甚而更有可能將他人生所最堅持的核心價值,逐漸瓦解。有的人在看破紅塵之後,瞬時就摧毀他畢生堅守的原則。於是原來的舊世界被摧毀了,新世界似乎猶然而見。
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在這個時刻產生,當人不再堅持對於原有世界的不捨的時候,意識鬥爭的結果勝負已分。原有的意識行將退讓,意識轉換的契機就會油然產生。意識轉換的奧妙,乃在於讓現在佔據心靈的清醒意識退讓,而使其他意識系統有機會進入運作 。然而在這個交接過程中,有人的意識須要經過戎長的天人爭戰,甚至經過痛苦的折磨,才能夠大徹大悟,甘願退轉意識。
而有人的意識,卻可以在不經鬥爭的程序中,和平的退讓意識,讓另外一種不同的感受進入。其實個中的差別,乃是在於平常我們是否有在修行意識轉換,或是意識的進退。無可否認的,雖然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不同,但是在進退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讓人在原有的意識系統下,經歷曾經堅信的質疑,曾經擁有的放下,曾經堅持的改變,甚至人要在面臨死亡痛苦的時候,才會讓人甘願的,甚至不得不驅使生命,去經歷一個身心靈上品質上的徹底改變 。
「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會改變生命的品質
所以在意識轉換的的過程當中,點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對於一個承受重大痛苦,或是的瀕死人而言,他的兩種意識甚至更多種的意識,可以在瀕死的這個時間點上,進行拉扯和掙扎,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會從而扮演完全改變這個人生命的角色。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其實,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思是,在他經歷將死過程痛苦中,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已經讓他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了。宗教歷史上最膾致人口因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而轉變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的例子,就是各各他山上豎立了三個十字架,當中的一個即是主耶穌的十字架,左右兩旁就是同釘的兩個強盜;其中一個強盜在最後關頭「退讓」「固執的意識」,並且承認了罪,明白耶穌基督無罪又有赦罪之恩與權能,他馬上「退轉意識」,求告主而得救了。
另外一個強盜在臨死之際,仍是「堅持」及「固執」原有的意識,沒有醒悟自己是“罪人”,也很難覺得需要一位救他的救主。在瀕死前沒有抓住機會「退轉意識」,他就得帶著他今生的業力走到下一世去了。
我們是否是一個自由人,不須要經過意志的鬥爭,有一套可以來去自如的本領,選擇決定人生方向的意識
然而,值得讓我們更加深思的是,我們是否得在這樣深刻的痛苦中,天人交戰的矛盾中,我們才不得不選擇,退讓原有的意識系統,而讓另外一種不同層次的意識進駐,或者是,我們是否是一個自由人,不須要經過意志的鬥爭,本來就有一套可以來去自如的本領,自由的選擇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意識,而讓我們有這種自在的選擇,可以在不同的意識系統下游走。
若是更深入的思考這個現象,我們是否曾經很深刻的碰觸自己的潛意識,到底得在什麼樣的契機,或是什麼樣的動力下,或是須要遭遇什麼樣的鉅痛之下,我們才會甘願的,讓我們的心智,無論是在活著的時候,或是瀕死之際,無論是以被動性的無奈,或是自然性,主動性的願意。 將現在佔有我們心智的意識打敗,或是逼迫這個意識退讓,或是讓它自然而然的退轉,而讓另外一種意識進駐,從而讓我們成為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人呢。
像是麵團師父一樣,將自己的心智,如同麵團般的抓取有樣,一步又一步的操練心智的進出。
世世代代的修行人,總是嘗試使用各種法門,以和平不痛苦的方式,退讓佔據自己心智的意識,從而讓另一種層次的意識進駐自己的心智,方能解憂脫苦。 原始佛教發展出禪定與觀想的修行方法,開啟了人類在活著的時候,可以擁有意識轉換的能力。大乘佛法的觀想法門,讓我們在脫離現有的意識掌控下,可以使用另外一種意識,顯現或是映出紅塵事物的特質。同樣的,藉著觀想,我們也可以用沒有分別的心,來打破所有事物的外相,從而看清宇宙萬物的根源及本體 。
若只有藉著佛法上的道理,來分析外境是變動的,不恆長的, 而使心靈停止對於外境的執取,是很難開悟的。因此,只有經過不斷潛心修練「意識轉換」,像是麵團師父一樣,將自己的心智,如同麵團般的抓取有樣,一步又一步的操練心智的進出。
藉著禪定及觀照的作用,在不斷重複的練習中,建立心智「思考的紀律」。
走在「漸悟」修行路上的行者,不單只是在佛法上的體悟,更須藉著禪定及觀照的作用,在不斷重複的練習中,建立心智「思考的紀律」。密宗中有「觀想」的法門,藉助超越時空,和佛陀在一起,甚或成為佛陀的樣子,甚或是和佛陀一樣德性,來逐漸的轉換自己的意識,或是在另外一個意識層次的高度來看自己。
有的人在另外一個層次的定中,不但可以接受道行深厚的本尊加持,更藉著觀想和本尊是一樣,在超越時空及橫跨意識層次,和本尊的意識「合一」中,逐漸改變了修行者的意識層次。本尊透過超越修行者意識層次的侷限下,將其定力迴向到修行者不安定的靈裡,逐步停止了修行者複雜的清醒意識作用。清醒的意識經過適當的禪修鍛鍊,終於在禪定中,觀想中,加持下退讓了它的主導作用,人的意識在退讓以後,才能放棄執取。
我們在禪定中清醒的意識退讓,使平常受壓抑,只能在夢中作用的潛意識,在禪定中啟動,造成了禪定中的修行者,顯現了不同的時空世界,而使清醒意識所顯現的世界則暫時消失,進入累世所修得的較高層界。 原始佛教中修習禪定的作用,是將心靈自身,口,意三種層次中解脫。以獲得心靈超越三界的自由。 釋迦牟尼建立了意識轉換的修行法門,也開啟了人類探討廣大意識的方法。(下期續)
李秉信
「認定」對於我們生命的捆綁到了極致,無路可出。生命的「意識鬥爭」開打了。
中國人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更有人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念轉善果亦善」當成了是人生改變的重要契機。其實,不論是人之將死之前的心念改變,或者是,人在仍有肉體的生命狀態下,棄惡從善。這樣的「突然轉變」,是含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許多心靈學家,窮其一生深究「改變的力量」的契機。其實,那就是「意識轉換」的秘密。
我們人活著的一生,都是在既有軌道,也就是我們的「認定」上打轉,很難有人可以出其外。真要超出自己的認定而行,除非這個生命,生來就俱有很大的「自由度」,否則,也是無法走的很遠。西方的諺語說「老狗玩不出新把戲」,說得正是這樣的道理。更常常有一種說法形容,「跳出生命的盒子去思考」,講的就是我們挑戰自己「認定」。其實,由人類的進食習慣的例子,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瞭解,「認定」對於我們生命的捆綁,捆綁到了極致.
就如同「牢寵」般的,讓生命無路可出,甚至危及生存。這個時候,生命的意識鬥爭就開打了。
「改變的力量」來自於「和平式」或者是「鬥爭式」的「意識轉換」
仔細觀察剛出生的嬰兒本來只有數十磅。但是因為,生來就有,根生蒂固,享受進食的「認定」,出自本性毫無自制的享受美食。隨著歲月的增長,每天無限制,盡情的進食,體重可以由數十磅劇增到數百磅。上了年紀的人,更因為無所制的飲食,體重無限制的增加,影響到了健康。到了體重實在過重的時候,有人突然發現到體重過重的訊號,心生警訊。
覺悟到非得要作體重上的控制不可,否後果不堪設想,而開始注意控制飲食,並對於進食的習慣有所改變。這是一種「自發式」,也是「和平式的意識轉換」。但是也有人因為體重大增而病倒了,甚至面臨死亡,不論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不得不改變飲食的習慣。這樣因為飲食無制,而使體重大增,人生遭遇困境,而不得不起動進食轉變現象的力量,這是一種「激烈式」,也是「鬥爭式的意識轉換」。不論是「和平式」或者是「鬥爭式」的所激發「意識改變」的動力,在「意識轉換」上的結果都是完全一樣的。也都發生了讓生命轉動的效果。
無所挑選的感覺進入我們的心智,刺激我們的意識,讓心智「無所限制成長」
在「心智」的成長上,也如同和「飲食」後體重增加般,都是在冥冥中,遵循著一個固定的心智「認定」軌跡而行。有的時候,生命體都活了大半輩子,自己仍都全然不知自是為什麼「認定」而活。剛剛出生的嬰兒,對於造個變化萬千的世界,可以說是「茫然未知」的。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茫然未知」,小嬰兒更可以非常輕易的,或者是非常客易的,用「無分別」的心,去看這個世界,並吸收這個世界給他的感覺。
所謂「赤子之心」來看世界,這個宇宙萬化是美而善的,正是這個道理。然而,在「無形中」,在從嬰兒長成到成年人的期間裡,我們的心智,在下意識裡,總是對這個幻化的世界,可以說是像「飲食」般,對每一樣感覺作「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式的植入意識田,甚至「無所限制吸收」。這麼多無所挑選的感覺,進入我們的心智,就會刺激我們的意識,作心智上「無所限制成長」。
如同體重無限制的增重一樣,甚至過度膨脹,病化或者是封閉式的成長。許多父母說,孩子學壞了,變好了。甚至中國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所形容的,正是這種意識接受世界刺激而作成長的過程。
長期偏食性「感覺」執取的生命,「健康意識」的成長不足,而且有相當程度的偏差
然而,有些生命對於「感覺」的執取是非常有「偏食」習性的。有些人執著於「感情」的享受,醉心於在讓感情衝擊「意識田」的快感和麻醉。在他的內心,只有靠別人愛他,或是他愛別人的感覺才可以過日子。有的生命對於「金錢」的感覺很偏執。他的人生已經不再有其他的目標,完全靠財富的累積為人生的唯一目的。
我們可以看到,偏食性「感覺」執取的生命,他們的「意識田」是完全不接受特定的感覺。在他們的「意識田」間中只有那種類似的「看法」及「認定」,他們的人生無法作反向,批判或另類的思考。 長期偏食性「感覺」執取的生命,健康意識的成長不足,而且在意識的成長上有相當程度的偏差!仔細探量長期偏食性「感覺」執取的習性,主要因素來自於先天不當的思想習慣及行為,很多時候是來自「先天的業力」。
而使得生命在「感覺」執取上有太強烈的喜惡。就如同有些非常偏執的「基本教義派」(簡稱基要派),無法接受現在的社會對於其原始信仰的調整及衝擊,只能以非常狹隘的態度,「照單全收」其原始教條。這些教士,或是導師要求他們的信徒必須全然接受他們的經典,否則必將入萬劫不復的地步。這些宗教群體為了試圖回歸其原初的信仰的運動,可以用非常激烈,非常殘酷的手段,毫無轉闤的空間來達到其目的。
他們認為這些宗教內部,在近代出現的自由主義神學,會使其信仰世俗化,腐敗化,偏離了其信仰的本質,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字不差的遵守原始信條。這樣的作法,反而適得其反的將其信仰「偏陝化」。
一場「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意識鬥爭」,就以「意識田」為戰場,惨烈的展開了。
人的體重,從出生到死亡都在增加。同樣的,人的意識,從「生」到「死」也都在作成長。「體重」無限制的增加,肉體無法負荷,就一定會生病和毀壞。「意識」作無制的成長,我們的心智無法承擔,人的情緒會痛苦,憂愁和煩惱。甚至會有憂鬱症的生成。世界上最殘忍的是,時間流動的過程是不會停止的。
我們所面臨的心智和體重的痛苦,不會憑空無故的消失。 這時候,生命就得面對,我們要作「和平式」或者是「鬥爭式」的改變了。要體會「鬥爭式」的改變,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物競天擇」。達爾文「物競天擇」的「優勝劣敗」,對象是生物學上的爭鬥。指的是一般動物為了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裡,爭取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環境,而作的「生死鬥爭」而且沒有任何的妥協餘地。同樣的,在經過多年「百家爭鳴,遍地開花」無限制吸納的「意識」,在生命有限空間的「意識田」裡,都想佔有一席之位的時候。
一場「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意識鬥爭」,就以「意識田」為戰場,惨烈的開打了。
不然瀕死者和原駐心智上的意識妥協,繼續迷惘在無助痛苦中。或是用自己有限的意志,對抗無窮無盡的痛苦。
人類無法避免的,就是生離死別的經驗。每一個瀕臨死亡的生命,在面對人生盡頭的時候,不但在肉體上經歷人生從未有過的痛苦,同時很奇妙的,在身體飽受煎敖的時候,心靈的層次上,也正在進行內心意識主控權上,激烈的鬥爭。這樣的鬥爭,不然就讓瀕死者和原駐在心智上的意識妥協,繼續迷惘在未知生,焉知死的無助痛苦中。
用自己有限的意志,對抗無窮無盡的痛苦。不然就是,痛到極致的時候,瀕死者,不得不,就得退讓原有的意識,讓另外一種取得上風層次意識,接手生命體的心智,而將這種迷惘及困惑完全的掙脫。這樣的感覺,可以說是非常像是禪宗所追求的豁然開悟,將現在面臨的痛苦,化成對於現狀的接受,來世的平靜,或是期待重生的喜悅。
人類在遭遇極大的鉅變,或是身心靈面臨最苦楚煎熬,意識轉換鬥爭導火線就被巧巧的燃起了。
其實,這種不論是心靈上意識轉換,或是肉體苦痛上的折磨,人類的身體和心靈,都在作意識系統換手。 或者是說在作意識進退。在這樣的過程中, 所呈現出來最深刻的意義,乃是人類身心作業系統,在作蛻變性的轉換,兩種或多種意識,以瀕死者的心智作為戰場,在作意識主控權的拉扯。
而且,更耐人尋味的,這樣生命本質的改變,或是這樣的意識轉換,或者說是意識鬥爭的進退,往往發生在人類遭遇極大的鉅變,或是身心靈面臨最苦楚煎熬的時刻,意識轉換的鬥爭導火線就被巧巧的燃起了。對於一個瀕死的人而言,不論當事人是否心甘情願的接受,生命即將終結的事實,或是不情願的在作垂死掙扎。但是無可否認的,瀕死人的清醒意識,在覺悟到自己行將就木,肉體面臨毀壞的情境下,必須要開始誠實的面對自己,是否就要這樣的離開人間。
以前最不喜歡,或是最忌諱提到的死亡議題,瀕死者在這個時候,必須要對自己有一個交代。然而,瀕死者所必須接受更殘酷的事實是。他的生命時鐘,已經在作倒數,他的壽命也將結束,他真的已經沒有時間了。當人在面對生命旅途迫在盡頭的時刻,瀕死者的清醒意識,無可避免的,會讓他自己了解到,現在他所建構的自我世界,以及他所擁有的健康財富,都一定有終結的時候。一場驚心動魄的意識內戰,在臨終生命者的內心展開了。
不再堅持的時候,「意識鬥爭」的結果便「勝負已分」
當臨終者越來越接近死亡的時候,他會發現他自己原有的清醒意識,已經無法控制他所擁有的世界,甚至他最在乎的親情關係,這些曾經屬於他的事物都會離他遠去。人在一步又一步的了解死亡已逼近他的真相以後,他的清醒意識就得面對無法控制現況,而深感無奈。有的人在屈屈一念之間,就萬念俱灰,甚而更有可能將他人生所最堅持的核心價值,逐漸瓦解。有的人在看破紅塵之後,瞬時就摧毀他畢生堅守的原則。於是原來的舊世界被摧毀了,新世界似乎猶然而見。
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在這個時刻產生,當人不再堅持對於原有世界的不捨的時候,意識鬥爭的結果勝負已分。原有的意識行將退讓,意識轉換的契機就會油然產生。意識轉換的奧妙,乃在於讓現在佔據心靈的清醒意識退讓,而使其他意識系統有機會進入運作 。然而在這個交接過程中,有人的意識須要經過戎長的天人爭戰,甚至經過痛苦的折磨,才能夠大徹大悟,甘願退轉意識。
而有人的意識,卻可以在不經鬥爭的程序中,和平的退讓意識,讓另外一種不同的感受進入。其實個中的差別,乃是在於平常我們是否有在修行意識轉換,或是意識的進退。無可否認的,雖然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不同,但是在進退的過程當中,一定會讓人在原有的意識系統下,經歷曾經堅信的質疑,曾經擁有的放下,曾經堅持的改變,甚至人要在面臨死亡痛苦的時候,才會讓人甘願的,甚至不得不驅使生命,去經歷一個身心靈上品質上的徹底改變 。
「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會改變生命的品質
所以在意識轉換的的過程當中,點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對於一個承受重大痛苦,或是的瀕死人而言,他的兩種意識甚至更多種的意識,可以在瀕死的這個時間點上,進行拉扯和掙扎,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會從而扮演完全改變這個人生命的角色。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其實,這句話背後的真正意思是,在他經歷將死過程痛苦中,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已經讓他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了。宗教歷史上最膾致人口因意識鬥爭後佔上風的意識,而轉變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的例子,就是各各他山上豎立了三個十字架,當中的一個即是主耶穌的十字架,左右兩旁就是同釘的兩個強盜;其中一個強盜在最後關頭「退讓」「固執的意識」,並且承認了罪,明白耶穌基督無罪又有赦罪之恩與權能,他馬上「退轉意識」,求告主而得救了。
另外一個強盜在臨死之際,仍是「堅持」及「固執」原有的意識,沒有醒悟自己是“罪人”,也很難覺得需要一位救他的救主。在瀕死前沒有抓住機會「退轉意識」,他就得帶著他今生的業力走到下一世去了。
我們是否是一個自由人,不須要經過意志的鬥爭,有一套可以來去自如的本領,選擇決定人生方向的意識
然而,值得讓我們更加深思的是,我們是否得在這樣深刻的痛苦中,天人交戰的矛盾中,我們才不得不選擇,退讓原有的意識系統,而讓另外一種不同層次的意識進駐,或者是,我們是否是一個自由人,不須要經過意志的鬥爭,本來就有一套可以來去自如的本領,自由的選擇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意識,而讓我們有這種自在的選擇,可以在不同的意識系統下游走。
若是更深入的思考這個現象,我們是否曾經很深刻的碰觸自己的潛意識,到底得在什麼樣的契機,或是什麼樣的動力下,或是須要遭遇什麼樣的鉅痛之下,我們才會甘願的,讓我們的心智,無論是在活著的時候,或是瀕死之際,無論是以被動性的無奈,或是自然性,主動性的願意。 將現在佔有我們心智的意識打敗,或是逼迫這個意識退讓,或是讓它自然而然的退轉,而讓另外一種意識進駐,從而讓我們成為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人呢。
像是麵團師父一樣,將自己的心智,如同麵團般的抓取有樣,一步又一步的操練心智的進出。
世世代代的修行人,總是嘗試使用各種法門,以和平不痛苦的方式,退讓佔據自己心智的意識,從而讓另一種層次的意識進駐自己的心智,方能解憂脫苦。 原始佛教發展出禪定與觀想的修行方法,開啟了人類在活著的時候,可以擁有意識轉換的能力。大乘佛法的觀想法門,讓我們在脫離現有的意識掌控下,可以使用另外一種意識,顯現或是映出紅塵事物的特質。同樣的,藉著觀想,我們也可以用沒有分別的心,來打破所有事物的外相,從而看清宇宙萬物的根源及本體 。
若只有藉著佛法上的道理,來分析外境是變動的,不恆長的, 而使心靈停止對於外境的執取,是很難開悟的。因此,只有經過不斷潛心修練「意識轉換」,像是麵團師父一樣,將自己的心智,如同麵團般的抓取有樣,一步又一步的操練心智的進出。
藉著禪定及觀照的作用,在不斷重複的練習中,建立心智「思考的紀律」。
走在「漸悟」修行路上的行者,不單只是在佛法上的體悟,更須藉著禪定及觀照的作用,在不斷重複的練習中,建立心智「思考的紀律」。密宗中有「觀想」的法門,藉助超越時空,和佛陀在一起,甚或成為佛陀的樣子,甚或是和佛陀一樣德性,來逐漸的轉換自己的意識,或是在另外一個意識層次的高度來看自己。
有的人在另外一個層次的定中,不但可以接受道行深厚的本尊加持,更藉著觀想和本尊是一樣,在超越時空及橫跨意識層次,和本尊的意識「合一」中,逐漸改變了修行者的意識層次。本尊透過超越修行者意識層次的侷限下,將其定力迴向到修行者不安定的靈裡,逐步停止了修行者複雜的清醒意識作用。清醒的意識經過適當的禪修鍛鍊,終於在禪定中,觀想中,加持下退讓了它的主導作用,人的意識在退讓以後,才能放棄執取。
我們在禪定中清醒的意識退讓,使平常受壓抑,只能在夢中作用的潛意識,在禪定中啟動,造成了禪定中的修行者,顯現了不同的時空世界,而使清醒意識所顯現的世界則暫時消失,進入累世所修得的較高層界。 原始佛教中修習禪定的作用,是將心靈自身,口,意三種層次中解脫。以獲得心靈超越三界的自由。 釋迦牟尼建立了意識轉換的修行法門,也開啟了人類探討廣大意識的方法。(下期續)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