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先天業力病系列之三十三 運動減肥後續燃燒脂肪
李秉信
不少人把運動,當作是減肥的治療,這句話在原則上說起來,是沒有錯的。然而,在減肥的治療上,能夠持續不間斷的運動,才是最需要注意事項。因為運動可讓脂肪持續然燒24小時。曾有一個實驗,若讓一個人快走90分鐘,消耗了19克脂肪,隔天發現他又少了49克脂肪。科學家將這種神奇的反應稱之為運動的「後續燃燒」。
運動後,不管行走、交談,甚至睡眠,脂肪都仍會繼續燃燒。因此,唯有持續的運動,才能加快體內脂肪的代謝。雖然運動是減肥中不可缺的角色,可幫助脂肪的代謝。但光靠運動減肥效果是有限的,一定要搭配飲食控制。此外,並不是每一項運動,都適合每一個人。如同中年以後的人,必須要留意爬山的運動量。過度的消耗膝蓋,會造成不可逆關節損傷。
必須依個人年紀,以及身體狀況、年齡選擇適合的運動及合理的運動計劃,必要時應請教醫師。 為能恆久及適當的運動,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否則都如曇花一現一樣,沒有多久又打回原形。項目可以多樣化(例如:走路、慢跑、游泳、有氧舞蹈、跳繩、外丹功、爬山、騎腳踏車、球類等可活動全身肌肉的有氧運動),而且要適時的休息與補充水份。
運動要循序漸進,每週的運動頻率至少三次以上,而最好每天一次,一次至少 30 分鐘,讓心跳達到 130 下,運動後 2 小時內勿進食高熱量食物。當然運動強度仍應視個人體能狀況而定不可強求。.運動應持之以恆,一旦停止運動,容易恢復肥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運動後注意什麼?運動後30分鐘以內不能進食。因為此時胃腸血管處於收縮狀態,吃東西會影響消化。運動後機體呈酸性,所以要多吃蔬果類等鹼性食品。
很多人在運動的時候,忽略了意志鍛煉。運動時,如果能夠集中注意力,在你想鍛煉的部位,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功用。對於生命而言,意念是很神奇的,特別是在運動的時候。在進行運動時,應集中注意力。如果鍛煉到身體的某部分肌肉,那麼全身的注意力和感覺,也應該重點放在那個部位,鍛煉效果會更好。例如遛狗減肥效果相對較差,因為無法放鬆全身而集中注意力。
另外一個運動的訣竅,就是有意識地多運動一下上臂。許多運動,不論是慢跑或者是登山,操練的部位,常常著重於雙腿及下半身。如果在運動時,大幅要擺動手臂,這樣做能讓你在消耗相同體力的情況下,完成全身運動,上下半身同時發熱,產生1+1>2的效果。運動時手肘大約彎曲90度,手臂擺動的幅度,應該從臀後15~20釐米,向前到胸部的高度即可。
這運動的效果上,呼吸扮演著畫龍點睛的功效。用你的鼻子呼吸,運動時,應該通過鼻子來吸氣和呼氣,而不是嘴巴,這樣能穩定心律。因為當心跳到達一定的速率,你就會感到喘不上氣,而產生放棄的念頭。相對的,控制心律能提高身體耐力,有效延長15~20分鐘的運動時間,燃燒更多卡路里。
注意運動時溫度及時間,高溫下運動量過大,會很容易因出汗過多導致脫水、中暑等不適,嚴重的還會使人暈厥。而且,夏季上午11點到下午3點是陽光最肆虐的時候,就算你做了充足的防曬準備,還是會被陽光灼傷或者曬黑。一個夏天過去,減肥不成,自己卻曬黑了,或者是引起皮膚上的疾病,可就太不划算了。
許多人選擇室內的運動,健身房的選擇,就非常重要。在炎熱的夏季,選擇在專業、寬敞的健身房內運動,代替戶外運動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健身房通風不佳,每個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出汗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出的不良氣體等,不能及時排放出去。被污染的室內空氣會讓你出現頭暈、噁心、疲勞等現象,健身效果自然不佳。
如果,你實在迷戀健身房規劃完整的瘦身課程,那麼在運動時,也請你選擇門口,或者靠窗的通風位置。不論你在跑步,或者是騎腳踏車時,不要忘記將儀錶盤上的風扇打開。每次運動完不要急著去洗澡,做些舒緩的動作,能調整呼吸,幫助恢復體力。而且洗澡後,要馬上吹乾頭髮及避風寒,以免皮膚毛細孔打開,容易感冒。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運動不可空腹。很多人覺得反正天熱,也吃不下東西,空著肚子直接去運動,效果肯定更好的話。若如此想,那可就錯了。餓著肚子做運動,無異於開著一輛沒有油的汽車上路。你的身體需要一定的熱量,來保證正常的運轉。要知道,我們就算是保持靜態,坐在那兒不動也是消耗熱量的。更何況,身體承受著大量能量的消耗,怎麼能夠空腹呢?
因此,在運動前,必須要選擇適量的健康小食(如燕麥粥) 。這些攝取的熱量,在運動的途中就能消化掉,並能提供接下來運動所需的額外熱量。特別是,選擇清晨做運動,這一點尤為重要。經過一整夜,胃已經清空,熱量也消耗殆盡。你的身體,像是沒有汽油的汽車,非常虛弱。你需要給身體加些燃料,讓它重新啟動,才是正確的運動習慣。
許多人一味地在做減肥運動,卻陷入了,自己都不知道迷思。某健康管理機構,最近對會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下列三大迷思:第一個迷思就是多數民眾以為流汗,才有減肥效果,導致有民眾在身上包裹保鮮膜運動。雖然可以大量流汗,體重看似減輕,但只要補充水分,體重就回升。
第二個常見迷思就是運動一小時內進食會變胖。雖然運動過後身體吸收比較快,但只要不要吃太精緻的甜食,吃米、麥、麵包等碳水化合物,讓肌肉得到養分,且不容易造成肌肉酸痛。
第三個常錯的概念,是運動後肌肉酸痛代表肌肉拉傷。運動後常因為代謝廢物「乳酸」堆積,而會引起酸痛感;但是拉傷則是因為肌纖維拉傷,一動作就會疼痛到做不下去,兩者並不相同。要避免酸痛,運動前的伸展操非常重要,運動後也要收操,不能說停就停。
第四個迷失,不少人認為運動前不能喝水、運動中喝水可能造成胃下垂。其實運動會造成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建議運動前30分鐘,先補充300到500cc水分,運動中每20分鐘再補充100至200cc。而運動後不能大量飲水,因為水分經腸胃吸收進入血液後,會增加血液迴圈量,造成心臟負擔。另外飲用水的溫度應該控制在氣溫上下而非太冰冷的水,且每小時不超過800毫升。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不少人把運動,當作是減肥的治療,這句話在原則上說起來,是沒有錯的。然而,在減肥的治療上,能夠持續不間斷的運動,才是最需要注意事項。因為運動可讓脂肪持續然燒24小時。曾有一個實驗,若讓一個人快走90分鐘,消耗了19克脂肪,隔天發現他又少了49克脂肪。科學家將這種神奇的反應稱之為運動的「後續燃燒」。
運動後,不管行走、交談,甚至睡眠,脂肪都仍會繼續燃燒。因此,唯有持續的運動,才能加快體內脂肪的代謝。雖然運動是減肥中不可缺的角色,可幫助脂肪的代謝。但光靠運動減肥效果是有限的,一定要搭配飲食控制。此外,並不是每一項運動,都適合每一個人。如同中年以後的人,必須要留意爬山的運動量。過度的消耗膝蓋,會造成不可逆關節損傷。
必須依個人年紀,以及身體狀況、年齡選擇適合的運動及合理的運動計劃,必要時應請教醫師。 為能恆久及適當的運動,才是真正的長久之計。否則都如曇花一現一樣,沒有多久又打回原形。項目可以多樣化(例如:走路、慢跑、游泳、有氧舞蹈、跳繩、外丹功、爬山、騎腳踏車、球類等可活動全身肌肉的有氧運動),而且要適時的休息與補充水份。
運動要循序漸進,每週的運動頻率至少三次以上,而最好每天一次,一次至少 30 分鐘,讓心跳達到 130 下,運動後 2 小時內勿進食高熱量食物。當然運動強度仍應視個人體能狀況而定不可強求。.運動應持之以恆,一旦停止運動,容易恢復肥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運動後注意什麼?運動後30分鐘以內不能進食。因為此時胃腸血管處於收縮狀態,吃東西會影響消化。運動後機體呈酸性,所以要多吃蔬果類等鹼性食品。
很多人在運動的時候,忽略了意志鍛煉。運動時,如果能夠集中注意力,在你想鍛煉的部位,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功用。對於生命而言,意念是很神奇的,特別是在運動的時候。在進行運動時,應集中注意力。如果鍛煉到身體的某部分肌肉,那麼全身的注意力和感覺,也應該重點放在那個部位,鍛煉效果會更好。例如遛狗減肥效果相對較差,因為無法放鬆全身而集中注意力。
另外一個運動的訣竅,就是有意識地多運動一下上臂。許多運動,不論是慢跑或者是登山,操練的部位,常常著重於雙腿及下半身。如果在運動時,大幅要擺動手臂,這樣做能讓你在消耗相同體力的情況下,完成全身運動,上下半身同時發熱,產生1+1>2的效果。運動時手肘大約彎曲90度,手臂擺動的幅度,應該從臀後15~20釐米,向前到胸部的高度即可。
這運動的效果上,呼吸扮演著畫龍點睛的功效。用你的鼻子呼吸,運動時,應該通過鼻子來吸氣和呼氣,而不是嘴巴,這樣能穩定心律。因為當心跳到達一定的速率,你就會感到喘不上氣,而產生放棄的念頭。相對的,控制心律能提高身體耐力,有效延長15~20分鐘的運動時間,燃燒更多卡路里。
注意運動時溫度及時間,高溫下運動量過大,會很容易因出汗過多導致脫水、中暑等不適,嚴重的還會使人暈厥。而且,夏季上午11點到下午3點是陽光最肆虐的時候,就算你做了充足的防曬準備,還是會被陽光灼傷或者曬黑。一個夏天過去,減肥不成,自己卻曬黑了,或者是引起皮膚上的疾病,可就太不划算了。
許多人選擇室內的運動,健身房的選擇,就非常重要。在炎熱的夏季,選擇在專業、寬敞的健身房內運動,代替戶外運動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健身房通風不佳,每個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出汗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出的不良氣體等,不能及時排放出去。被污染的室內空氣會讓你出現頭暈、噁心、疲勞等現象,健身效果自然不佳。
如果,你實在迷戀健身房規劃完整的瘦身課程,那麼在運動時,也請你選擇門口,或者靠窗的通風位置。不論你在跑步,或者是騎腳踏車時,不要忘記將儀錶盤上的風扇打開。每次運動完不要急著去洗澡,做些舒緩的動作,能調整呼吸,幫助恢復體力。而且洗澡後,要馬上吹乾頭髮及避風寒,以免皮膚毛細孔打開,容易感冒。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運動不可空腹。很多人覺得反正天熱,也吃不下東西,空著肚子直接去運動,效果肯定更好的話。若如此想,那可就錯了。餓著肚子做運動,無異於開著一輛沒有油的汽車上路。你的身體需要一定的熱量,來保證正常的運轉。要知道,我們就算是保持靜態,坐在那兒不動也是消耗熱量的。更何況,身體承受著大量能量的消耗,怎麼能夠空腹呢?
因此,在運動前,必須要選擇適量的健康小食(如燕麥粥) 。這些攝取的熱量,在運動的途中就能消化掉,並能提供接下來運動所需的額外熱量。特別是,選擇清晨做運動,這一點尤為重要。經過一整夜,胃已經清空,熱量也消耗殆盡。你的身體,像是沒有汽油的汽車,非常虛弱。你需要給身體加些燃料,讓它重新啟動,才是正確的運動習慣。
許多人一味地在做減肥運動,卻陷入了,自己都不知道迷思。某健康管理機構,最近對會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下列三大迷思:第一個迷思就是多數民眾以為流汗,才有減肥效果,導致有民眾在身上包裹保鮮膜運動。雖然可以大量流汗,體重看似減輕,但只要補充水分,體重就回升。
第二個常見迷思就是運動一小時內進食會變胖。雖然運動過後身體吸收比較快,但只要不要吃太精緻的甜食,吃米、麥、麵包等碳水化合物,讓肌肉得到養分,且不容易造成肌肉酸痛。
第三個常錯的概念,是運動後肌肉酸痛代表肌肉拉傷。運動後常因為代謝廢物「乳酸」堆積,而會引起酸痛感;但是拉傷則是因為肌纖維拉傷,一動作就會疼痛到做不下去,兩者並不相同。要避免酸痛,運動前的伸展操非常重要,運動後也要收操,不能說停就停。
第四個迷失,不少人認為運動前不能喝水、運動中喝水可能造成胃下垂。其實運動會造成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建議運動前30分鐘,先補充300到500cc水分,運動中每20分鐘再補充100至200cc。而運動後不能大量飲水,因為水分經腸胃吸收進入血液後,會增加血液迴圈量,造成心臟負擔。另外飲用水的溫度應該控制在氣溫上下而非太冰冷的水,且每小時不超過800毫升。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