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神經系統檢查
腦神經檢查:腦神經(cranial nerves )共12對,檢查腦神經對顱腦病變的定位診斷極爲重要。檢查時應按順序進行,以免遺漏,同時注意雙側對比。
一.嗅神經;
二.視神經;
三,四,六:動眼,滑車,展神經;分別爲第3,4,6對腦神經,共同支配眼球運動,合稱眼球運動神經,可同時檢查。
一.嗅神經;
二.視神經;
三,四,六:動眼,滑車,展神經;分別爲第3,4,6對腦神經,共同支配眼球運動,合稱眼球運動神經,可同時檢查。
五.三叉神經;
1. 面部感覺,檢查痛覺,觸覺,溫度覺。
2. 角膜反射,直接角膜反射,間接角膜反射
3. 運動功能;檢查者雙手觸按患者顳肌,咀嚼肌,囑患者作咀嚼 動作,對比雙側肌强弱;再囑患者作張口運動或露齒,觀 察張口時下頜有無偏斜。
七.面神經:
1.運動功能:檢查面部表情肌時,首先觀察雙側額紋,眼裂,鼻唇溝和口角是否對稱。然後囑患者作皺額,閉眼,露齒,微笑,鼓腮或吹哨動作。
面部神經受損可分爲周圍性和中樞性損害兩種,一側面神經周圍性損害時病側額紋減少,眼裂增大,鼻唇溝變淺,不能皺額,閉眼,微笑,或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鼓腮或吹口哨時病變側漏氣。中樞性損害時由於上半部面肌受雙側皮質運動區的支配,皺額,閉眼無明顯影響。衹出現病變對側下半部面部表情肌的癱瘓
2.味覺檢查:面神經損害者則舌前2/3味覺喪失。
1. 面部感覺,檢查痛覺,觸覺,溫度覺。
2. 角膜反射,直接角膜反射,間接角膜反射
3. 運動功能;檢查者雙手觸按患者顳肌,咀嚼肌,囑患者作咀嚼 動作,對比雙側肌强弱;再囑患者作張口運動或露齒,觀 察張口時下頜有無偏斜。
七.面神經:
1.運動功能:檢查面部表情肌時,首先觀察雙側額紋,眼裂,鼻唇溝和口角是否對稱。然後囑患者作皺額,閉眼,露齒,微笑,鼓腮或吹哨動作。
面部神經受損可分爲周圍性和中樞性損害兩種,一側面神經周圍性損害時病側額紋減少,眼裂增大,鼻唇溝變淺,不能皺額,閉眼,微笑,或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鼓腮或吹口哨時病變側漏氣。中樞性損害時由於上半部面肌受雙側皮質運動區的支配,皺額,閉眼無明顯影響。衹出現病變對側下半部面部表情肌的癱瘓
2.味覺檢查:面神經損害者則舌前2/3味覺喪失。
八.聽位神經:系第8對神經,包括前廳和耳蝸兩種感覺神經。
1.聽力檢查
2.前庭功能檢查
九.十: 舌咽神經(Glossopharyngeal nerve), 迷走神經(Vagus nerve):
系第9,第10 對腦神經,兩者在解剖與功能上關係密切,常 同時受損。
1. 運動
2.咽反射
3 .感覺
十一.副神經,系第11對腦神經,支配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
十二.舌下神經,系第12對腦神經。檢查時囑患者伸舌,注意觀察有 無伸舌偏斜,舌肌萎縮及肌束顫動。
1.聽力檢查
2.前庭功能檢查
九.十: 舌咽神經(Glossopharyngeal nerve), 迷走神經(Vagus nerve):
系第9,第10 對腦神經,兩者在解剖與功能上關係密切,常 同時受損。
1. 運動
2.咽反射
3 .感覺
十一.副神經,系第11對腦神經,支配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
十二.舌下神經,系第12對腦神經。檢查時囑患者伸舌,注意觀察有 無伸舌偏斜,舌肌萎縮及肌束顫動。
Auditory nerve, Glossopharygeal nerve and Vagus nerves
運動功能檢查:
運動包括隨意和不隨意運動,隨意運動由椎體束司理,不隨 意運動(不自主運動),由錐體外系和小腦司理。
一.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運動時的最大收縮力。檢查時令患者作肢體伸屈動作,檢查者從相反方向給予阻力,測試患者對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兩側比較。
1)單癱:單一肢體癱瘓,多見于脊髓灰質炎;
2)偏癱,爲一側肢體(上,下肢)癱瘓,常伴有同側顱神經損害, 多見于顱内病變或腦卒中。
3)交叉性偏癱:爲一側肢體癱瘓及對側顱神經損害,多見于腦幹 病變;
4)截癱:爲雙側下肢癱瘓,是脊髓橫貫性損傷的結果,見於脊髓外 傷, 炎症等。
一.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運動時的最大收縮力。檢查時令患者作肢體伸屈動作,檢查者從相反方向給予阻力,測試患者對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兩側比較。
1)單癱:單一肢體癱瘓,多見于脊髓灰質炎;
2)偏癱,爲一側肢體(上,下肢)癱瘓,常伴有同側顱神經損害, 多見于顱内病變或腦卒中。
3)交叉性偏癱:爲一側肢體癱瘓及對側顱神經損害,多見于腦幹 病變;
4)截癱:爲雙側下肢癱瘓,是脊髓橫貫性損傷的結果,見於脊髓外 傷, 炎症等。
二 .肌張力
1. 肌張力的测定。
2. 肌張力增高。1)痙攣狀態 2)鉛管樣强直
3. 肌張力降低
三.不自主運動:是指患者意識清楚的情況下,隨意肌不自主收縮所產生的一些無目的異常動作,多爲錐體外系損害的表現。1)震顫 2)舞蹈樣運動 3)手足徐動
四 .共濟運動:機體任一動作完成均賴于某組肌群協調一致的運動,稱共濟運動(coordination)這種協調主要靠小腦的功能以協調肌肉活動,維持平衡和幫助控制姿勢;也需要運動系統的正常肌力,前庭神經系統的平衡功能,眼睛,頭,身體動作的協調,以及感覺系統對位置的感覺共同參與作用。這些部位的任何損傷均可出現共濟失調(ataxia)
1)指鼻試驗
2)跟-膝-脛試驗
3)其他:a快速輪替動作 b:閉目難立症。
1. 肌張力的测定。
2. 肌張力增高。1)痙攣狀態 2)鉛管樣强直
3. 肌張力降低
三.不自主運動:是指患者意識清楚的情況下,隨意肌不自主收縮所產生的一些無目的異常動作,多爲錐體外系損害的表現。1)震顫 2)舞蹈樣運動 3)手足徐動
四 .共濟運動:機體任一動作完成均賴于某組肌群協調一致的運動,稱共濟運動(coordination)這種協調主要靠小腦的功能以協調肌肉活動,維持平衡和幫助控制姿勢;也需要運動系統的正常肌力,前庭神經系統的平衡功能,眼睛,頭,身體動作的協調,以及感覺系統對位置的感覺共同參與作用。這些部位的任何損傷均可出現共濟失調(ataxia)
1)指鼻試驗
2)跟-膝-脛試驗
3)其他:a快速輪替動作 b:閉目難立症。
感覺功能檢查
一.淺感覺檢查
1.痛覺
2.觸覺
3.溫度覺
二.深感覺檢查
1.運動覺
2.位置覺
3.震動覺
三.複合感覺檢查
1.皮膚定位檢查
2.兩點辨別覺
3.實體覺
體表圖形覺
1.痛覺
2.觸覺
3.溫度覺
二.深感覺檢查
1.運動覺
2.位置覺
3.震動覺
三.複合感覺檢查
1.皮膚定位檢查
2.兩點辨別覺
3.實體覺
體表圖形覺
反射弧和肱二头肌反射
神經反射檢查
一.淺反射:系刺激皮膚,粘膜或角膜等引起的反應。
1.角膜反射
2.腹壁反射
3.提睾反射
4.跖反射
5.肛門反射
1.角膜反射
2.腹壁反射
3.提睾反射
4.跖反射
5.肛門反射
二.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經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稱深反射
反射强度通常分以下幾級:
0:反射消失
1+:肌肉收縮存在,但無響應關節活動,爲反射弱減
2+:肌肉收縮并導致關節活動,爲正常反射
3+:反射增强,可爲正常或病理狀況
4+:反射亢進并伴有陣攣,爲病理狀況
1.肱二頭肌反射
2.肱三頭肌反射
3.膝反射
4.跟腱反射
0:反射消失
1+:肌肉收縮存在,但無響應關節活動,爲反射弱減
2+:肌肉收縮并導致關節活動,爲正常反射
3+:反射增强,可爲正常或病理狀況
4+:反射亢進并伴有陣攣,爲病理狀況
1.肱二頭肌反射
2.肱三頭肌反射
3.膝反射
4.跟腱反射
三。病理反射:
指錐體束病損時,大腦失去了對腦幹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現的異常反射。一歲半以内的嬰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善,也可出現這種反射,不屬于病理性。
1.Babinski征
2.Oppenheim征
3. Gordon征
以上3種體徵臨床意義相同,其中Babinski征是最典型的病理反射。
4.Hoffmann征,通常認爲是病理反射,但也有認爲是深反射亢進的表現,反射中樞爲頸髓7節-胸髓1節。四.腦膜刺激征:爲腦膜受激惹的體徵,見於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顱壓增高等。
1.頸强直
2.Kernig征
3. Brudzinski征
1.Babinski征
2.Oppenheim征
3. Gordon征
以上3種體徵臨床意義相同,其中Babinski征是最典型的病理反射。
4.Hoffmann征,通常認爲是病理反射,但也有認爲是深反射亢進的表現,反射中樞爲頸髓7節-胸髓1節。四.腦膜刺激征:爲腦膜受激惹的體徵,見於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顱壓增高等。
1.頸强直
2.Kernig征
3. Brudzinski征
第五節 自主神經功能檢查
自主神經可分爲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系統,主要功能是調節内臟,血管與腺體等活動,大部分内臟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的雙重支配,在大腦皮質的調節下,協調整個機體内,外環境的平衡。臨床常用檢查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眼心反射
2.臥立位試驗
3.皮膚劃痕實驗
4.竪毛反射
1.眼心反射
2.臥立位試驗
3.皮膚劃痕實驗
4.竪毛反射
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
•是一個提供編號,以對疾病與許多徵兆、症狀、異常、不適、社會環境與外傷等所做的分類。由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創立。任何健康狀況皆分配到專屬的分類,以及最長含6字的編號。
•目前最新的版本為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ICD只有疾病診斷與健康條件的資訊,卻未包含功能性狀態的描述,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批准了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常用縮寫:ICF)的國際通用版本,ICF分類系統補充了ICD-10的不足。ICD與ICF目前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分類家族(WHO-FIC)中的核心分類系統。
•
•目前最新的版本為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ICD只有疾病診斷與健康條件的資訊,卻未包含功能性狀態的描述,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於2001年批准了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常用縮寫:ICF)的國際通用版本,ICF分類系統補充了ICD-10的不足。ICD與ICF目前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分類家族(WHO-FIC)中的核心分類系統。
•
ICD-10
•ICD已被翻译成43种语言,被所有会员国使用。 ICD-10于1990年5月的第四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被批准并投入使用,ICD目前還在不断的修订过程中。
•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是世界卫生组织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现有版本包括15.5万种代码,并记录多种新型诊断及预测,与ICD-9版本相比较,该版本增加了1.7万个代码。
•ICD-10的研究起始于1983年,并于1992年完成。
•
•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ICD-10)是世界卫生组织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现有版本包括15.5万种代码,并记录多种新型诊断及预测,与ICD-9版本相比较,该版本增加了1.7万个代码。
•ICD-10的研究起始于1983年,并于1992年完成。
•
1 受控词表
•1.1 恶性肿瘤(C00-C97)
•1.1.1 淋巴、造血和相关组织之外特定部位的认定或假定主要的恶性肿瘤
•1.1.1.1 唇、口腔和咽喉的恶性肿瘤
•1.1.1.2 消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3 呼吸和胸内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4 骨和关节软骨的恶性肿瘤
•1.1.1.5 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的恶性肿瘤
•1.1.1.6 间皮和软组织的恶性肿瘤
•1.1.1.7 乳房的恶性肿瘤
•1.1.1.8 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9 男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10 泌尿道的恶性肿瘤
•1.1.1.11 眼、脑、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恶性肿瘤
•1.1.1.12 甲状腺、其他内分泌腺的恶性肿瘤
•1.1.2 不明确的、继发的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1.1.3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1.1.4 其他恶性肿瘤 (C97)
•1.2 原位肿瘤 (D00-D09)
•1.3 良性肿瘤 (D10-D36)
•1.4 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48)
•1.1 恶性肿瘤(C00-C97)
•1.1.1 淋巴、造血和相关组织之外特定部位的认定或假定主要的恶性肿瘤
•1.1.1.1 唇、口腔和咽喉的恶性肿瘤
•1.1.1.2 消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3 呼吸和胸内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4 骨和关节软骨的恶性肿瘤
•1.1.1.5 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的恶性肿瘤
•1.1.1.6 间皮和软组织的恶性肿瘤
•1.1.1.7 乳房的恶性肿瘤
•1.1.1.8 女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9 男性生殖器官的恶性肿瘤
•1.1.1.10 泌尿道的恶性肿瘤
•1.1.1.11 眼、脑、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恶性肿瘤
•1.1.1.12 甲状腺、其他内分泌腺的恶性肿瘤
•1.1.2 不明确的、继发的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
•1.1.3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
•1.1.4 其他恶性肿瘤 (C97)
•1.2 原位肿瘤 (D00-D09)
•1.3 良性肿瘤 (D10-D36)
•1.4 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48)
WHO’s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
疾病的国际分类(ICD)是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和临床用途的标准诊断工具。它包括一般健康状况分析,被用于监视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和流行率,可反映一個国家和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
使用ICD的有医生,护士,供应商,研究人员,卫生信息管理和编码,卫生信息技术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保险公司和健康组织等。 用來分类疾病,建立多种类型的健康和生命的记录。
使用ICD的有医生,护士,供应商,研究人员,卫生信息管理和编码,卫生信息技术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保险公司和健康组织等。 用來分类疾病,建立多种类型的健康和生命的记录。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