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道德經句解系列之二十五 上善若水
李秉信
上善若水的含義,實在是太深了。我們把幾個關鍵字,解釋一下。上:至極無以復加。這個上,就是至極無以復加,達到最高頂上。這個善可以說,是道之用,道是體,善是用。本體說不出來,把善用出來,用得非常好,就是很善。
這是一個很簡單,而且說不出來的道理。水的善並不是學來的,也不是和不善比較,作做而成的。若是還要比較,還要學習,那都還不是。最奧妙的地方,乃是順由它的水性,自然而出的。因此可見,率性而發出的事態,皆是真正之善。
這種善在老子心目中,便是「上善」之意。所以,上善也可以說:為善不明,為惡不刑。就是說,我們做了很多好事,人家誇獎我們說:你們做的太好了!我們不懂,我們不知道,哪裡有?這個是應該做的。我們不解,我們做了那些好事啊?這就是為善不明。
同樣的味道,可以用為惡不刑來體會。人家說你很壞,你很壞,那請問你,我壞在那裡?他講不出來。沒有一個罪狀,可以把我們套進去,沒有一個刑罰套進去,這就是已經達到率性,一個很高的境界。所以上善就是說,道把它用出來,沒有什麼道理,才能用得最完美。
從這樣的味道,來體會上善,我們就可以若有所思。高到無以復加,最高點。超出所有的解釋及理論,沒有辦法用道理來說明,那麼這個善,就是道的用途。道是一個體,道在內,所表露出來的就是用,善就是體用的關係,所以道和善是一個體用的關係。
那麼上善已經達到率性,那我們講若水呢?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句,為什麼老子特地拿水,來比喻上善?說的巧妙一點,我們要把自己的自性,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水來做比較。所以水對我們的啟發,從不言而喻來體會,實在是太大了。
在天地萬物之間,老子什麼都不比喻,他拿水來比喻最高的善。水之善,非由外而學。水的善不是外來所學到的,是順水性之自然而出。這種順著體的本質,自然而然地用,是要我們去效法。所以在中庸裡面,我們就想到率性之謂道。
因為水本身的善,他不是有外力,來叫他做的。沒有,他非由外而學,是順水性自然而出,所以率性之謂道,率性即自然,率性就是很自然的流露,即真善。水的本性中,第一句水率性,第二句水無爭,水之性---就是無我、無私、無欲。當我們說到無,那樣的味道,就是金剛經裡說的破相。
如果能夠無我、無私、無欲的話,就會盡其性以利萬物。這是我們要效法的第二點。水能常清,因為水常清,清是水的本體。清靜的本體,他能隨時、隨地保持清靜的本體。不昧本心:他不會改變自己,同時不住於物。不住於物:對於每個生命而言,人有兩個方向,人活得很無奈,活在現實的環境中。
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兩個方向是矛盾的,所以人活著會苦。人有永恒的自性,和短暫的肉體。靈性是不滅的,短暫的肉體會毀壞的。如果沒有求道,不懂得靈性不滅的話,沒有辦法活出生命的光芒。你看許多遭遇到挫折的凡夫:會覺得死了一了百了,死了什麼都沒有。
那是因為他們的生死,會拿名利來定位。對於修行人而言,進入修煉這條路,會覺得沒完、沒了。我們定位在道德。死不是解決啊。這個永恒的自性,要接受審判的,開悟解脫之後,我們會感謝老天給我們的緣分,才知道肉體消失了,自性是永恒的,自性是不滅的。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上善若水的含義,實在是太深了。我們把幾個關鍵字,解釋一下。上:至極無以復加。這個上,就是至極無以復加,達到最高頂上。這個善可以說,是道之用,道是體,善是用。本體說不出來,把善用出來,用得非常好,就是很善。
這是一個很簡單,而且說不出來的道理。水的善並不是學來的,也不是和不善比較,作做而成的。若是還要比較,還要學習,那都還不是。最奧妙的地方,乃是順由它的水性,自然而出的。因此可見,率性而發出的事態,皆是真正之善。
這種善在老子心目中,便是「上善」之意。所以,上善也可以說:為善不明,為惡不刑。就是說,我們做了很多好事,人家誇獎我們說:你們做的太好了!我們不懂,我們不知道,哪裡有?這個是應該做的。我們不解,我們做了那些好事啊?這就是為善不明。
同樣的味道,可以用為惡不刑來體會。人家說你很壞,你很壞,那請問你,我壞在那裡?他講不出來。沒有一個罪狀,可以把我們套進去,沒有一個刑罰套進去,這就是已經達到率性,一個很高的境界。所以上善就是說,道把它用出來,沒有什麼道理,才能用得最完美。
從這樣的味道,來體會上善,我們就可以若有所思。高到無以復加,最高點。超出所有的解釋及理論,沒有辦法用道理來說明,那麼這個善,就是道的用途。道是一個體,道在內,所表露出來的就是用,善就是體用的關係,所以道和善是一個體用的關係。
那麼上善已經達到率性,那我們講若水呢?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句,為什麼老子特地拿水,來比喻上善?說的巧妙一點,我們要把自己的自性,自己的所作所為,和水來做比較。所以水對我們的啟發,從不言而喻來體會,實在是太大了。
在天地萬物之間,老子什麼都不比喻,他拿水來比喻最高的善。水之善,非由外而學。水的善不是外來所學到的,是順水性之自然而出。這種順著體的本質,自然而然地用,是要我們去效法。所以在中庸裡面,我們就想到率性之謂道。
因為水本身的善,他不是有外力,來叫他做的。沒有,他非由外而學,是順水性自然而出,所以率性之謂道,率性即自然,率性就是很自然的流露,即真善。水的本性中,第一句水率性,第二句水無爭,水之性---就是無我、無私、無欲。當我們說到無,那樣的味道,就是金剛經裡說的破相。
如果能夠無我、無私、無欲的話,就會盡其性以利萬物。這是我們要效法的第二點。水能常清,因為水常清,清是水的本體。清靜的本體,他能隨時、隨地保持清靜的本體。不昧本心:他不會改變自己,同時不住於物。不住於物:對於每個生命而言,人有兩個方向,人活得很無奈,活在現實的環境中。
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兩個方向是矛盾的,所以人活著會苦。人有永恒的自性,和短暫的肉體。靈性是不滅的,短暫的肉體會毀壞的。如果沒有求道,不懂得靈性不滅的話,沒有辦法活出生命的光芒。你看許多遭遇到挫折的凡夫:會覺得死了一了百了,死了什麼都沒有。
那是因為他們的生死,會拿名利來定位。對於修行人而言,進入修煉這條路,會覺得沒完、沒了。我們定位在道德。死不是解決啊。這個永恒的自性,要接受審判的,開悟解脫之後,我們會感謝老天給我們的緣分,才知道肉體消失了,自性是永恒的,自性是不滅的。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