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經典經方方證系列之一 瀉心湯
中醫師 李秉信
經典的止血方,有清熱瀉火、除痞、通便等功效,藥理實驗證明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胃粘膜保護、抗消化性潰瘍、解熱鎮靜抗驚、抗凝血、降壓、改善高脂血症、改善血液粘稠度、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抗癌藥物的毒性,調節精神情緒等作用。適用於以出血、心煩悸、心下痞為特徵的疾病。
經典配方: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經典方證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十六)
治痞,瀉心湯主之。 (二十二)
1、吐血衄血: 以身體上部的出血為主,如咳血、吐血、鼻衄、肌衄等,有出血傾向者也應考慮。
2、心氣不定:指煩躁不安、心動過速、心悸亢進、臍跳等。敦煌遺書《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小瀉心湯,治胸腹支滿,心中跳動不安者方。黃連、黃芩、大黃各三兩”。
3、心下痞:為上腹部的不適感,或疼痛,或嘈雜等。
推薦處方
生大黃10克、黃連5克、黃芩10克,沸水泡服,日分3-5次服用。
適用人群
1、面紅油亮:體型壯實,面色潮紅而有油光,頭髮粗黑油亮,口唇厚實暗紅。
2、腹部充實:腹部充實有力,或上腹部不適疼痛,按壓或有明顯臍跳,或腹皮灼熱,大便乾結或粘膩臭穢。
3、上火出血:頭痛頭昏,易於鼻衄、齒衄、吐血、皮下出血,易於頭面部感染、口腔潰瘍以及多汗等。
4、舌紅:舌質暗紅堅老、舌苔厚或黃。
5、“三高”:血壓、血脂、血糖以及血尿酸、血液黏稠度增高者。
適用病症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徵者可以考慮使用本方:
——各種出血,如咯血、吐血、鼻衄、齒衄、顱內出血、眼底出血、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腸出血、血尿、皮下出血等。
——傳染性發熱性疾病見煩躁、出血、便秘者。
——頭面部的炎症,如癤腫、眼眶蜂窩織炎、毛囊炎、痤瘡、結膜炎、霰粒腫、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膿腫、牙周炎、牙周膿腫、扁平苔蘚、復發性口腔潰瘍等。
——以頭痛、煩躁為表現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腦卒中、腦梗死、精神分裂症、失眠等。
經驗介紹
1、咳血:支氣管擴張出血、肺結核咯血、支氣管澱粉樣變等。
2、鼻衄:兒童反復發作鼻衄、高血壓、血小板減少、血小板無力症、倒經等。
3、吐血或便血:如胃炎胃潰瘍出血、門靜脈高壓導致的少量出血。也能用於痔瘡出血,適用於血色鮮紅,有時呈噴射狀出血,肛門疼痛、腫脹、大便乾結、顏面發熱而紅,煩躁,舌質紅苔黃膩者。
4、顱內出血:中風昏迷、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等,如昏迷者,瀉心湯鼻飼,有利於病人的甦醒,並防止應激性潰瘍出血。
5、紫癜:如脾功能亢進導致的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
6、子宮出血:如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子宮內膜增生出血、子宮肌瘤月經過多等。
加生地。
7、高血壓:本方有降壓、降血脂、抑制心率等功效,有助於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從而防止腦卒中。可合大柴胡湯,或合黃連解毒湯。伴有糖尿病者,合葛根芩連湯。
8、情志病:適用於躁狂抑鬱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神經症等見頭昏頭暈頭痛,易亢奮、焦慮不安、失眠、便秘、月經不調、舌紅苔黃者。
9、口腔黏膜病:扁平苔蘚、良性黏膜類天皰瘡、口腔復發性潰瘍等見粘膜充血、疼痛劇烈者,通常加生甘草,量可至20克,並合用黃連解毒湯。也能用於侵襲性牙周炎。
10、痤瘡:適用於面部油亮,瘡體高突紅痛,瘡頭黃膿,多伴有便秘、口中異味、失眠、情緒不穩定者。
11、熱利:如急性胃腸炎、痢疾等。見腹痛拒按、便血、瀉下物惡臭者。
12、腦卒中體質調理:體格充實的老年人(卒中體質)可經常間斷性地服用少量瀉心湯以及相關製劑(治療量的1/3或1/5)。
說明
1、 本方適用於一種以出血、脈滑數、面紅油光,臍腹部動悸為臨床特徵的實熱性體質。多見於有高血壓、高血糖、肥胖以及血液病患者。成人多見。
2、 瀉心湯苦寒,面紅油亮、脈滑實、腹硬滿者適宜,而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腹瀉者,體質虛寒者忌用。
3、 本方三味藥的用量比例可適當調整。出血重用黃芩,便秘重用生大黃,煩躁不眠、口苦口乾重用黃連。
4、 本方有瀉下作用,通常以大便不超過日三次為度,如腹瀉嚴重,可以減量或停藥。另外,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防大腸黑變。
5、 對於寒熱夾雜的體質,或虛寒體質見有出血者,可以合用四逆湯。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經典的止血方,有清熱瀉火、除痞、通便等功效,藥理實驗證明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胃粘膜保護、抗消化性潰瘍、解熱鎮靜抗驚、抗凝血、降壓、改善高脂血症、改善血液粘稠度、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抗癌藥物的毒性,調節精神情緒等作用。適用於以出血、心煩悸、心下痞為特徵的疾病。
經典配方: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經典方證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十六)
治痞,瀉心湯主之。 (二十二)
1、吐血衄血: 以身體上部的出血為主,如咳血、吐血、鼻衄、肌衄等,有出血傾向者也應考慮。
2、心氣不定:指煩躁不安、心動過速、心悸亢進、臍跳等。敦煌遺書《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小瀉心湯,治胸腹支滿,心中跳動不安者方。黃連、黃芩、大黃各三兩”。
3、心下痞:為上腹部的不適感,或疼痛,或嘈雜等。
推薦處方
生大黃10克、黃連5克、黃芩10克,沸水泡服,日分3-5次服用。
適用人群
1、面紅油亮:體型壯實,面色潮紅而有油光,頭髮粗黑油亮,口唇厚實暗紅。
2、腹部充實:腹部充實有力,或上腹部不適疼痛,按壓或有明顯臍跳,或腹皮灼熱,大便乾結或粘膩臭穢。
3、上火出血:頭痛頭昏,易於鼻衄、齒衄、吐血、皮下出血,易於頭面部感染、口腔潰瘍以及多汗等。
4、舌紅:舌質暗紅堅老、舌苔厚或黃。
5、“三高”:血壓、血脂、血糖以及血尿酸、血液黏稠度增高者。
適用病症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徵者可以考慮使用本方:
——各種出血,如咯血、吐血、鼻衄、齒衄、顱內出血、眼底出血、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腸出血、血尿、皮下出血等。
——傳染性發熱性疾病見煩躁、出血、便秘者。
——頭面部的炎症,如癤腫、眼眶蜂窩織炎、毛囊炎、痤瘡、結膜炎、霰粒腫、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膿腫、牙周炎、牙周膿腫、扁平苔蘚、復發性口腔潰瘍等。
——以頭痛、煩躁為表現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硬化、腦卒中、腦梗死、精神分裂症、失眠等。
經驗介紹
1、咳血:支氣管擴張出血、肺結核咯血、支氣管澱粉樣變等。
2、鼻衄:兒童反復發作鼻衄、高血壓、血小板減少、血小板無力症、倒經等。
3、吐血或便血:如胃炎胃潰瘍出血、門靜脈高壓導致的少量出血。也能用於痔瘡出血,適用於血色鮮紅,有時呈噴射狀出血,肛門疼痛、腫脹、大便乾結、顏面發熱而紅,煩躁,舌質紅苔黃膩者。
4、顱內出血:中風昏迷、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等,如昏迷者,瀉心湯鼻飼,有利於病人的甦醒,並防止應激性潰瘍出血。
5、紫癜:如脾功能亢進導致的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
6、子宮出血:如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子宮內膜增生出血、子宮肌瘤月經過多等。
加生地。
7、高血壓:本方有降壓、降血脂、抑制心率等功效,有助於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從而防止腦卒中。可合大柴胡湯,或合黃連解毒湯。伴有糖尿病者,合葛根芩連湯。
8、情志病:適用於躁狂抑鬱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神經症等見頭昏頭暈頭痛,易亢奮、焦慮不安、失眠、便秘、月經不調、舌紅苔黃者。
9、口腔黏膜病:扁平苔蘚、良性黏膜類天皰瘡、口腔復發性潰瘍等見粘膜充血、疼痛劇烈者,通常加生甘草,量可至20克,並合用黃連解毒湯。也能用於侵襲性牙周炎。
10、痤瘡:適用於面部油亮,瘡體高突紅痛,瘡頭黃膿,多伴有便秘、口中異味、失眠、情緒不穩定者。
11、熱利:如急性胃腸炎、痢疾等。見腹痛拒按、便血、瀉下物惡臭者。
12、腦卒中體質調理:體格充實的老年人(卒中體質)可經常間斷性地服用少量瀉心湯以及相關製劑(治療量的1/3或1/5)。
說明
1、 本方適用於一種以出血、脈滑數、面紅油光,臍腹部動悸為臨床特徵的實熱性體質。多見於有高血壓、高血糖、肥胖以及血液病患者。成人多見。
2、 瀉心湯苦寒,面紅油亮、脈滑實、腹硬滿者適宜,而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腹瀉者,體質虛寒者忌用。
3、 本方三味藥的用量比例可適當調整。出血重用黃芩,便秘重用生大黃,煩躁不眠、口苦口乾重用黃連。
4、 本方有瀉下作用,通常以大便不超過日三次為度,如腹瀉嚴重,可以減量或停藥。另外,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防大腸黑變。
5、 對於寒熱夾雜的體質,或虛寒體質見有出血者,可以合用四逆湯。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