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八、復溜
【解剖】為後脛骨部,有後脛骨動脈、脛骨神經。
【部位】在內踝上二寸。
【主給】腸癖痔疾、腰脊內引痛不得俯仰、善怒多懈、舌乾、涎出、足痿、胻寒不得履、目視、腸鳴腹痛、四肢腫、各種水病、五淋、盜汗、齒齲、脈微細。
【摘要】《神農經》:「治盜汗不收,面色痿黃,灸七壯。」《玉龍歌》:「傷寒無汗瀉復溜。」《雜病穴法歌》:「水腫水分與復溜。」《勝玉歌》:「腳氣復溜不須疑。」《肘後歌》:「瘧疾寒多熱少取復溜。」又:「傷寒四支厥逆冷,復溜二寸順骨行。」又:「自汗發黃復溜憑。」《席弘賦》:「復溜氣滯便離腰,復溜治腫如神醫。」
【取法】正半垂足,從太谿直上二寸取之。
【鍼灸】鍼三分,灸五壯。
復溜
復,往來也,即《易》之「返復其道也。」溜,順適也,水以直流順適為正。然江有迴瀾,海有潮汐,豈水之真性哉。但迴波溯流,不離渠道,進退消長,本乎自然。本經之脈,循內踝之後,由照海上太谿。別跟中,由大鐘而水泉,以合於照海也。及其合照海之後,循經上腨內,復合其直流之正,故名「復溜」。《針灸大成》謂:「病人脈微細幾於不見者,取此穴刺至骨,待脈回乃可出針。」亦復溜之意也。
按:脈微細,乃腎氣衰弱之極也。物極則反,本穴猶地雷之復也,故名之以「復」,而曰「復溜」。
【解剖】為後脛骨部,有後脛骨動脈、脛骨神經。
【部位】在內踝上二寸。
【主給】腸癖痔疾、腰脊內引痛不得俯仰、善怒多懈、舌乾、涎出、足痿、胻寒不得履、目視、腸鳴腹痛、四肢腫、各種水病、五淋、盜汗、齒齲、脈微細。
【摘要】《神農經》:「治盜汗不收,面色痿黃,灸七壯。」《玉龍歌》:「傷寒無汗瀉復溜。」《雜病穴法歌》:「水腫水分與復溜。」《勝玉歌》:「腳氣復溜不須疑。」《肘後歌》:「瘧疾寒多熱少取復溜。」又:「傷寒四支厥逆冷,復溜二寸順骨行。」又:「自汗發黃復溜憑。」《席弘賦》:「復溜氣滯便離腰,復溜治腫如神醫。」
【取法】正半垂足,從太谿直上二寸取之。
【鍼灸】鍼三分,灸五壯。
復溜
復,往來也,即《易》之「返復其道也。」溜,順適也,水以直流順適為正。然江有迴瀾,海有潮汐,豈水之真性哉。但迴波溯流,不離渠道,進退消長,本乎自然。本經之脈,循內踝之後,由照海上太谿。別跟中,由大鐘而水泉,以合於照海也。及其合照海之後,循經上腨內,復合其直流之正,故名「復溜」。《針灸大成》謂:「病人脈微細幾於不見者,取此穴刺至骨,待脈回乃可出針。」亦復溜之意也。
按:脈微細,乃腎氣衰弱之極也。物極則反,本穴猶地雷之復也,故名之以「復」,而曰「復溜」。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