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講義第五十六講 兌為澤卦
圓覺老人
本文﹕ 兌 兌為澤 兌上兌下 兌:亨,利貞。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 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初九:和兌,吉。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六三:來兌,凶。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九四:商兌,未甯,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上六:引兌。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兌上, 兌下。麗澤兌, 為八純之一。巽卦為順, 為入, 能順而入, 故繼之以兌。兌, 悅也, 說也。兌之上下卦, 皆一陰乘二陽, 陰氣舒於外, 便心生喜悦。兌為口舌, 下自上他皆用口舌, 故有講習之象, 引申而有朋友研討之義。
兌既為言說, 則言必有序, 序必有信。兌為悅, 雖為言說, 悅之於口, 不如悅之於心。兌為澤, 上下皆澤, 互潤相滋, 故為麗澤。澤, 悅人以言, 不如澤及人以德。
兌, 亨, 利貞本卦卦辭謂: 在巽入之後, 入則順, 順則自得, 自得則悅, 自得而悅, 則人亦得而悅之, 故亨通。但須以貞正誠信相得相悅。但「得」不可以道得之, 雖富貴名利為人所欲, 亦不應得悅, 悅人, 不可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更不可巧言令色, 以諂媚,此所以首先提示〝亨通〞唯〝貞〞始能自利, 利人。
彖曰: 兌, 說也。剛中而柔外, 說以利貞, 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 本卦象辭謂: 兌為喜悦, 兌為少女, 青春美麗, 自悅悅人, 外雖柔顺, 而內剛強。本卦三爻及上爻, 皆陰爻, 現於外者, 皆柔順, 而其外初。 二。 四。 五。 皆陽爻, 剛直中正。外柔內剛, 待人處事, 外圓內方, 是以如天之順道自然。而又應合人情。順天則無私, 應人則不暴。
說以先民, 民忘其勞。說以犯難, 民忘其死。說之大, 民勸矣。彖辭續謂: 先使民安悅, 則人民心悅誠服, 而效勞。危難時, 民感念其德,將生死置之度外。欣悅之道, 其所以有如此偉大之成效, 乃由於平宿之勸化, 如夫子論為政, 舉善而教不能, 則勸。
象曰: 麗澤, 兌, 君子以朋友講習。兌卦上下皆兌。麗, 儷也。兌, 澤也, 大象則由君與民之互悅, 互得, 引申至朋友, 朋友乃自己所選擇之親人。論語第一章即為「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正是悅卦之主旨。
初九, 和兌吉。兌卦初爻, 即為陽剛, 而先提出「和」字。雖進取心甚強, 樂真樂乎新?知, 皆須以和悅處之。和則不激。不過。
象曰: 和兌之吉, 行不疑也。小象解釋, 和而悅以待人處事之以吉祥, 因其行為既不強求, 亦不冷漠, 和悅自安, 人亦安之, 故不疑。
九二: 孚。 兌。 吉。 悔亡。曾子每日反省之一, 「與朋友交, 而不信乎?本爻隅居陰位, 而當中, 如能剛於中, 而又誠信和悅於外, 自然吉祥, 無有悔憾之情事發生。」
象曰: 孚兌之吉, 信志也。有諸內, 自然形之於外。誠實為最佳處事待人?
六三, 來兌,凶。本爻陰居陽位, 又居下卦之頂, 既失正, 又上無所應, 猶如諂佞小人, 上無援, 又自卑, 唯有諂上驕下以炫耀, 玆以來取悅於人, 所謂巧言令色鮮矣仁, 最後必招致凶險。
象曰: 來兌之凶, 位不當也。來兌之所以有凶險, 以其陰居陽位, 位不當, 而急求表現, 唯恐他人不加重視故以佞曲來(向下) 取悅於初九及九二。
九四, 商兌未寧。介疾, 有喜。本爻陽居陰位, 不當位, 又不當中, 下無應, 而鄰近六三爻之諂佞小人。雖知其來者不善, 又不願斷然隔絕, 故內心商度思量, 而不安寧。幸而上承九五, 知所依歸, 乃耿介斷絕, 以免後患, 能作此決定, 故必有喜悦。
象曰: 九四之喜, 有慶也。九四之喜, 因其不養行遺患, 故不僅其自身值得慶賀, 天下皆有慶也。
九五, 孚於剝, 有厲。陽剛居君位。君子可欺以其方, 每相信人人皆善良, 而又易為諂佞所蒙蔽, 不知巧言令色, 乃能剝削人之聰明正直者, 所謂, 智勇多困於所溺, 溺於諂, 則危厲。
象曰: 孚於剝, 位正當也。小人邪佞以諂, 而使領導者受剝損, 即由於九五居正位, 可以狐假虎威, 以謀私利。
上六, 引兌。兌卦之上爻, 陰柔當位, 而不正。 不中, 為引人注意, 故意以言行譁眾取寵。
象曰: 上六, 引兌, 未光也。引誘諂悅, 本卦之四爻。 五爻皆為陽爻, 引誘之以相悅, 實在因無德, 而又自卑, 極不光明。
兌卦上下皆悅, 悅應不失正道。和悅若陷於私欲而諂佞, 諂上者必驕下, 終故悔吝。人皆喜好阿諛, 若溺於稱譽, 終致凶厲。親小人, 賢者必遠離, 自己德性則日剝削。若能效法本卦之「麗澤」, 以結交善友, 相互切磋勉勵, 則互助。 互得。 潤澤, 方為本卦之「主」義。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本文﹕ 兌 兌為澤 兌上兌下 兌:亨,利貞。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 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初九:和兌,吉。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六三:來兌,凶。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九四:商兌,未甯,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上六:引兌。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兌上, 兌下。麗澤兌, 為八純之一。巽卦為順, 為入, 能順而入, 故繼之以兌。兌, 悅也, 說也。兌之上下卦, 皆一陰乘二陽, 陰氣舒於外, 便心生喜悦。兌為口舌, 下自上他皆用口舌, 故有講習之象, 引申而有朋友研討之義。
兌既為言說, 則言必有序, 序必有信。兌為悅, 雖為言說, 悅之於口, 不如悅之於心。兌為澤, 上下皆澤, 互潤相滋, 故為麗澤。澤, 悅人以言, 不如澤及人以德。
兌, 亨, 利貞本卦卦辭謂: 在巽入之後, 入則順, 順則自得, 自得則悅, 自得而悅, 則人亦得而悅之, 故亨通。但須以貞正誠信相得相悅。但「得」不可以道得之, 雖富貴名利為人所欲, 亦不應得悅, 悅人, 不可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更不可巧言令色, 以諂媚,此所以首先提示〝亨通〞唯〝貞〞始能自利, 利人。
彖曰: 兌, 說也。剛中而柔外, 說以利貞, 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 本卦象辭謂: 兌為喜悦, 兌為少女, 青春美麗, 自悅悅人, 外雖柔顺, 而內剛強。本卦三爻及上爻, 皆陰爻, 現於外者, 皆柔順, 而其外初。 二。 四。 五。 皆陽爻, 剛直中正。外柔內剛, 待人處事, 外圓內方, 是以如天之順道自然。而又應合人情。順天則無私, 應人則不暴。
說以先民, 民忘其勞。說以犯難, 民忘其死。說之大, 民勸矣。彖辭續謂: 先使民安悅, 則人民心悅誠服, 而效勞。危難時, 民感念其德,將生死置之度外。欣悅之道, 其所以有如此偉大之成效, 乃由於平宿之勸化, 如夫子論為政, 舉善而教不能, 則勸。
象曰: 麗澤, 兌, 君子以朋友講習。兌卦上下皆兌。麗, 儷也。兌, 澤也, 大象則由君與民之互悅, 互得, 引申至朋友, 朋友乃自己所選擇之親人。論語第一章即為「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正是悅卦之主旨。
初九, 和兌吉。兌卦初爻, 即為陽剛, 而先提出「和」字。雖進取心甚強, 樂真樂乎新?知, 皆須以和悅處之。和則不激。不過。
象曰: 和兌之吉, 行不疑也。小象解釋, 和而悅以待人處事之以吉祥, 因其行為既不強求, 亦不冷漠, 和悅自安, 人亦安之, 故不疑。
九二: 孚。 兌。 吉。 悔亡。曾子每日反省之一, 「與朋友交, 而不信乎?本爻隅居陰位, 而當中, 如能剛於中, 而又誠信和悅於外, 自然吉祥, 無有悔憾之情事發生。」
象曰: 孚兌之吉, 信志也。有諸內, 自然形之於外。誠實為最佳處事待人?
六三, 來兌,凶。本爻陰居陽位, 又居下卦之頂, 既失正, 又上無所應, 猶如諂佞小人, 上無援, 又自卑, 唯有諂上驕下以炫耀, 玆以來取悅於人, 所謂巧言令色鮮矣仁, 最後必招致凶險。
象曰: 來兌之凶, 位不當也。來兌之所以有凶險, 以其陰居陽位, 位不當, 而急求表現, 唯恐他人不加重視故以佞曲來(向下) 取悅於初九及九二。
九四, 商兌未寧。介疾, 有喜。本爻陽居陰位, 不當位, 又不當中, 下無應, 而鄰近六三爻之諂佞小人。雖知其來者不善, 又不願斷然隔絕, 故內心商度思量, 而不安寧。幸而上承九五, 知所依歸, 乃耿介斷絕, 以免後患, 能作此決定, 故必有喜悦。
象曰: 九四之喜, 有慶也。九四之喜, 因其不養行遺患, 故不僅其自身值得慶賀, 天下皆有慶也。
九五, 孚於剝, 有厲。陽剛居君位。君子可欺以其方, 每相信人人皆善良, 而又易為諂佞所蒙蔽, 不知巧言令色, 乃能剝削人之聰明正直者, 所謂, 智勇多困於所溺, 溺於諂, 則危厲。
象曰: 孚於剝, 位正當也。小人邪佞以諂, 而使領導者受剝損, 即由於九五居正位, 可以狐假虎威, 以謀私利。
上六, 引兌。兌卦之上爻, 陰柔當位, 而不正。 不中, 為引人注意, 故意以言行譁眾取寵。
象曰: 上六, 引兌, 未光也。引誘諂悅, 本卦之四爻。 五爻皆為陽爻, 引誘之以相悅, 實在因無德, 而又自卑, 極不光明。
兌卦上下皆悅, 悅應不失正道。和悅若陷於私欲而諂佞, 諂上者必驕下, 終故悔吝。人皆喜好阿諛, 若溺於稱譽, 終致凶厲。親小人, 賢者必遠離, 自己德性則日剝削。若能效法本卦之「麗澤」, 以結交善友, 相互切磋勉勵, 則互助。 互得。 潤澤, 方為本卦之「主」義。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