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心法人道篇系列之二十三 陰陽互根不須逼人太甚
李秉信
在這麼多年行走江湖,問事的經驗當中, 筆者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實, 發人深省。這樣的發生屢見不鮮,很少會有例外。 那就是,許多身陷問題和困擾的當事人,會一個共同性。 面對自己無法承受的遭遇, 或者是,自己覺得不公不義的對待。 常常就是,個性強烈, 是非分明, 除了強調自己對以外, 根本沒有,黑白以外模糊的空間。 否則就是, 一定要找到,一個自己是多麼對的道理, 強調自己正統的說辭, 來支持自己,眼睛容不下一顆沙子的做法。 若是當事人有了這樣的前提, 能夠原諒,以及容納對方的度量是非常的狹窄, 反而身陷在一個更深的法執當中。
甚至,常常會有一種,自我合理化的方式, 動輒就用,大義凜然的道理,自圓其說。 或者是,條列出一大堆大道理, 來佐證自己的正統, 血統純正。 言下之意,當然都是,別人旁門左道, 我才是唯一的嫡系法嗣。那樣的說法, 再怎麼冠冕堂皇, 也很難跳脫出, 自己是怎麼的對, 對方是怎麼的錯, 對立不相容的格局。 而且,很奇妙的, 這樣的對立,常常發生在宗教團體當中。 越是自認為開悟解脫的人, 越是無法容納別人不同的看法。其實,說老實話, 如此的動作,只是用義正嚴詞的說法,解釋自己的據理力爭, 但是, 又很難掩蓋住自己, 因為對立所生出來的憤怒。
很殘忍的, 如此不相容性的矛盾, 一視同仁的,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幾乎沒有人能夠幸免於外。 不論是,德行高超的修行人, 或者是,販夫走卒的芸芸眾生, 都很難避免, 控制住自己情緒上的發酵。 而且非常明顯表現在,自己的感情, 以及佔有慾上。用我們非常熟悉的話語來說, 叫做個性鮮明, 敏感強烈,敢愛敢恨, 嫉妒心強。 只要碰到我所在乎, 以及無法讓步的核心價值,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妥協,及讓步的空間。 說的更露骨一點, 再高深的修行, 再寬廣的心量, 甚至是一個宗教團體的領導人,碰到自以為是我對人非, 你錯我是, 再強烈的字眼,都可以脫口而出。 嚴厲譴責的口氣,也很難避免。
聽他表面上的說辭咬文嚼字,看似謙恭。 但是在長篇大論,大是大非的口氣之下, 還是很難擺脫, 來自本能強烈的對立性。 筆者在最近的問事中, 觀察到,位居高位宗教團體的領導人, 對於同出一個體系的同門師兄, 碰到了自己紅線的地盤,譴責對立的口氣是毫不嘴軟, 甚至用偷竊, 盜用的字眼來形容對方。 這樣的說法,讓筆者深感惋惜,甚至覺得唏噓不已。 這是一個,筆者常常在思考的問題, 就算是, 一位令人尊敬的領導者,修行的功夫下的這麼深, 但是只要碰到當事人感情,或者是核心價值的紅線, 沒有人能夠出其例外, 處理的手段都是非常激烈。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易道裡,陰陽互根,真正的含義, 是在表達,陰陽之間,表面上看起來是對立的, 在本質上,都是系出同源, 在關係上是互相依存,互為根據。舉個例子來說, 共產黨和國民黨對立了這麼久, 看起來好像水火不容。在根本的源頭上, 都是黃埔軍校的弟子, 本來就是血融於水, 甚至叫做水乳交融。其實, 天底下,哪裡有真正的對立, 他們之間都是彼此相須, 相輔相成的。 這是我們琅琅上口的道理,陽根於陰,陰根於陽。 陰以吸陽,陽以煦陰。無陽則陰無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自然: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晝夜、清濁、升降 。。。 人體:臟與腑,形與神,氣與血,陰氣與陽氣, 看起來好像是對立,在本質上,皆為陰陽互根。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生命, 生命能夠綿延不絕,叫做陰陽互根,陰平陽秘。 他們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 生生不息, 永不不止息。 再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死。 那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陰陽離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當他們之間彼此分離的時候, 就是他們生命結束的終點。 陰陽互根最根本的意義, 是在於他們普遍聯繫的觀點。 也就是, 從造物主的角度來看世界,他們本來就為一體,叫做易道中的本體。 如同, 當左手辨別不出來右手的時候, 左手和右手互相決鬥, 那就是滅亡的時期將近。當我們有分別眼光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毁滅的力量, 用中醫的術語來講,叫做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陰陽互損, 就是彼此互相毁滅的時候。
許多人對立久了,都不知道陰陽互根的含義。什麼叫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指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甚至在對立之間才有生存。 絕對不是,你走你的陽光道, 我走我的獨木橋。在中醫學歷代著作裡面,都有很精彩的表述。 筆者下面列舉幾個例子,說「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它就是表達了陰陽之間的關係。陰陽互根的關係,回答了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的。「陰以吸陽,陽以煦陰」,中醫書上講的,這八個字,也回答了陰陽,是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的這個概念。張景岳就講「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還是講陰陽之間的互根,不是對立最重要的結論。
我們說,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謂之陰陽互根,甚至再加上一句,可以說「彼此相須」。用這樣一個原理,使中醫學,從事物之間互相聯繫, 沒有對立,全部都是一體的。 宗教團體不是常常在說, 我們都是同體的嗎?大家在神的國度裡, 不分彼此,都是兄弟姐妹。這樣一個觀點,可以用易道本體論觀念,認識世界,來說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問題。比如,在自然界,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晝夜、清濁、升降等等,本來都是在講同一件事。我們在說陰陽對立的時候,講它們之間的兩端、對待,而這兩端和對待,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為根據,才能存在,才能構成了這對事物,這是易道系統論最重要的論述。
這個天地,一是兩端,天為陽,地為陰。它們之間又是密不可分,彼此相須,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的。沒有天無所謂地,沒有地也無所謂天,它們必須同時存在。晝和夜也是如此的,我們規定「晝為陽,夜為陰」,這一類事物,兩者相比較而言。是兩端,晝一端,夜一端,說「晝為陽,夜為陰」,但是它們這兩端又是有內在根據的,具有普遍聯繫的,表現為兩者必須同時存在,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就是說必須互根。再舉升和降,我們講氣機的升降,升和降,升為陽,降為陰,升降的兩端,講它的對立,而同時它必須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彼此相須,同時存在,有升無降,有降無升,都不可以,兩者缺一不可。
中醫學用易道本體論的觀念,以此類推, 建立了,博大精深的系統醫學理論。人體而言,上面講陰陽對立的規律,說臟為陰,腑為陽,所謂臟腑,這兩類是互根的,它不僅是陰陽在屬性上是互相對立的,而且臟腑在同一範疇,臟和脥必須互相依存、互為根據、彼此相須,生命運動才正常,「沒有臟也無所謂腑,沒有腑也無所謂臟」,強調人體臟腑之間的互相聯繫,它體現了陰陽互根。說形神也是如此,說形為陰,神為陽,形神統一,規定形和神分陰分陽的時候,強調形和神兩者的對待,講合一,講它們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單純有形、單純有神,都不可以,必須同時存在。
氣和血也是如此,氣和血,是中醫學裡面的生命物質的兩大系統,生命物質系統,有氣、有血、有精、有津、有液,其中氣是最主要的,血、精、津、液都是由氣所派生出來的,就是經氣化過程所產生出來的。在這個前提下,為了和它對偶,中醫歷代的醫家,又在血、精、津、液當中,取出血與氣相對,因此提出來,氣和血是人體生命物質的兩大系統,最早在哲學上是血在前,氣在後,叫血氣,他們都是一體的。從人體的觀點,來看世間的紛紛擾擾, 甚至同門之間的路線之爭, 都是自取滅亡的道路。
在這裡,筆者想到的歷史中,非常著名的七步詩的故事。魏王曹丕,想要殺掉自己的親弟弟曹植,找了一個機會,藉故出個難題給曹植,命令他在七步內做一首詩,否則就要取他性命,結果曹植就吟出了這首《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當時,就算是在有道理,聽了本是同根生陳述之後,感到相當的慚愧。竟然差點殺了自己, 本來是同源的親弟弟。人世間的糾紛,不也是如此, 我們本來都是同體中的一員,何必那麼強調自己的對, 彰揚別人的錯,走向逼人太甚的道路呢?
在這麼多年行走江湖,問事的經驗當中, 筆者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實, 發人深省。這樣的發生屢見不鮮,很少會有例外。 那就是,許多身陷問題和困擾的當事人,會一個共同性。 面對自己無法承受的遭遇, 或者是,自己覺得不公不義的對待。 常常就是,個性強烈, 是非分明, 除了強調自己對以外, 根本沒有,黑白以外模糊的空間。 否則就是, 一定要找到,一個自己是多麼對的道理, 強調自己正統的說辭, 來支持自己,眼睛容不下一顆沙子的做法。 若是當事人有了這樣的前提, 能夠原諒,以及容納對方的度量是非常的狹窄, 反而身陷在一個更深的法執當中。
甚至,常常會有一種,自我合理化的方式, 動輒就用,大義凜然的道理,自圓其說。 或者是,條列出一大堆大道理, 來佐證自己的正統, 血統純正。 言下之意,當然都是,別人旁門左道, 我才是唯一的嫡系法嗣。那樣的說法, 再怎麼冠冕堂皇, 也很難跳脫出, 自己是怎麼的對, 對方是怎麼的錯, 對立不相容的格局。 而且,很奇妙的, 這樣的對立,常常發生在宗教團體當中。 越是自認為開悟解脫的人, 越是無法容納別人不同的看法。其實,說老實話, 如此的動作,只是用義正嚴詞的說法,解釋自己的據理力爭, 但是, 又很難掩蓋住自己, 因為對立所生出來的憤怒。
很殘忍的, 如此不相容性的矛盾, 一視同仁的,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幾乎沒有人能夠幸免於外。 不論是,德行高超的修行人, 或者是,販夫走卒的芸芸眾生, 都很難避免, 控制住自己情緒上的發酵。 而且非常明顯表現在,自己的感情, 以及佔有慾上。用我們非常熟悉的話語來說, 叫做個性鮮明, 敏感強烈,敢愛敢恨, 嫉妒心強。 只要碰到我所在乎, 以及無法讓步的核心價值,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妥協,及讓步的空間。 說的更露骨一點, 再高深的修行, 再寬廣的心量, 甚至是一個宗教團體的領導人,碰到自以為是我對人非, 你錯我是, 再強烈的字眼,都可以脫口而出。 嚴厲譴責的口氣,也很難避免。
聽他表面上的說辭咬文嚼字,看似謙恭。 但是在長篇大論,大是大非的口氣之下, 還是很難擺脫, 來自本能強烈的對立性。 筆者在最近的問事中, 觀察到,位居高位宗教團體的領導人, 對於同出一個體系的同門師兄, 碰到了自己紅線的地盤,譴責對立的口氣是毫不嘴軟, 甚至用偷竊, 盜用的字眼來形容對方。 這樣的說法,讓筆者深感惋惜,甚至覺得唏噓不已。 這是一個,筆者常常在思考的問題, 就算是, 一位令人尊敬的領導者,修行的功夫下的這麼深, 但是只要碰到當事人感情,或者是核心價值的紅線, 沒有人能夠出其例外, 處理的手段都是非常激烈。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易道裡,陰陽互根,真正的含義, 是在表達,陰陽之間,表面上看起來是對立的, 在本質上,都是系出同源, 在關係上是互相依存,互為根據。舉個例子來說, 共產黨和國民黨對立了這麼久, 看起來好像水火不容。在根本的源頭上, 都是黃埔軍校的弟子, 本來就是血融於水, 甚至叫做水乳交融。其實, 天底下,哪裡有真正的對立, 他們之間都是彼此相須, 相輔相成的。 這是我們琅琅上口的道理,陽根於陰,陰根於陽。 陰以吸陽,陽以煦陰。無陽則陰無生,無陰則陽無以化。 自然: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晝夜、清濁、升降 。。。 人體:臟與腑,形與神,氣與血,陰氣與陽氣, 看起來好像是對立,在本質上,皆為陰陽互根。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生命, 生命能夠綿延不絕,叫做陰陽互根,陰平陽秘。 他們彼此之間是相輔相成, 生生不息, 永不不止息。 再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死。 那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陰陽離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當他們之間彼此分離的時候, 就是他們生命結束的終點。 陰陽互根最根本的意義, 是在於他們普遍聯繫的觀點。 也就是, 從造物主的角度來看世界,他們本來就為一體,叫做易道中的本體。 如同, 當左手辨別不出來右手的時候, 左手和右手互相決鬥, 那就是滅亡的時期將近。當我們有分別眼光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毁滅的力量, 用中醫的術語來講,叫做陽損及陰,陰損及陽,陰陽互損, 就是彼此互相毁滅的時候。
許多人對立久了,都不知道陰陽互根的含義。什麼叫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指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甚至在對立之間才有生存。 絕對不是,你走你的陽光道, 我走我的獨木橋。在中醫學歷代著作裡面,都有很精彩的表述。 筆者下面列舉幾個例子,說「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它就是表達了陰陽之間的關係。陰陽互根的關係,回答了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的。「陰以吸陽,陽以煦陰」,中醫書上講的,這八個字,也回答了陰陽,是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的這個概念。張景岳就講「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還是講陰陽之間的互根,不是對立最重要的結論。
我們說,陰陽之間的相互依存、互為根據,謂之陰陽互根,甚至再加上一句,可以說「彼此相須」。用這樣一個原理,使中醫學,從事物之間互相聯繫, 沒有對立,全部都是一體的。 宗教團體不是常常在說, 我們都是同體的嗎?大家在神的國度裡, 不分彼此,都是兄弟姐妹。這樣一個觀點,可以用易道本體論觀念,認識世界,來說明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問題。比如,在自然界,天地、日月、水火、寒暑,晝夜、清濁、升降等等,本來都是在講同一件事。我們在說陰陽對立的時候,講它們之間的兩端、對待,而這兩端和對待,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為根據,才能存在,才能構成了這對事物,這是易道系統論最重要的論述。
這個天地,一是兩端,天為陽,地為陰。它們之間又是密不可分,彼此相須,相互依存,互為根據的。沒有天無所謂地,沒有地也無所謂天,它們必須同時存在。晝和夜也是如此的,我們規定「晝為陽,夜為陰」,這一類事物,兩者相比較而言。是兩端,晝一端,夜一端,說「晝為陽,夜為陰」,但是它們這兩端又是有內在根據的,具有普遍聯繫的,表現為兩者必須同時存在,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就是說必須互根。再舉升和降,我們講氣機的升降,升和降,升為陽,降為陰,升降的兩端,講它的對立,而同時它必須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彼此相須,同時存在,有升無降,有降無升,都不可以,兩者缺一不可。
中醫學用易道本體論的觀念,以此類推, 建立了,博大精深的系統醫學理論。人體而言,上面講陰陽對立的規律,說臟為陰,腑為陽,所謂臟腑,這兩類是互根的,它不僅是陰陽在屬性上是互相對立的,而且臟腑在同一範疇,臟和脥必須互相依存、互為根據、彼此相須,生命運動才正常,「沒有臟也無所謂腑,沒有腑也無所謂臟」,強調人體臟腑之間的互相聯繫,它體現了陰陽互根。說形神也是如此,說形為陰,神為陽,形神統一,規定形和神分陰分陽的時候,強調形和神兩者的對待,講合一,講它們互為根據、互相依存。單純有形、單純有神,都不可以,必須同時存在。
氣和血也是如此,氣和血,是中醫學裡面的生命物質的兩大系統,生命物質系統,有氣、有血、有精、有津、有液,其中氣是最主要的,血、精、津、液都是由氣所派生出來的,就是經氣化過程所產生出來的。在這個前提下,為了和它對偶,中醫歷代的醫家,又在血、精、津、液當中,取出血與氣相對,因此提出來,氣和血是人體生命物質的兩大系統,最早在哲學上是血在前,氣在後,叫血氣,他們都是一體的。從人體的觀點,來看世間的紛紛擾擾, 甚至同門之間的路線之爭, 都是自取滅亡的道路。
在這裡,筆者想到的歷史中,非常著名的七步詩的故事。魏王曹丕,想要殺掉自己的親弟弟曹植,找了一個機會,藉故出個難題給曹植,命令他在七步內做一首詩,否則就要取他性命,結果曹植就吟出了這首《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當時,就算是在有道理,聽了本是同根生陳述之後,感到相當的慚愧。竟然差點殺了自己, 本來是同源的親弟弟。人世間的糾紛,不也是如此, 我們本來都是同體中的一員,何必那麼強調自己的對, 彰揚別人的錯,走向逼人太甚的道路呢?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