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中醫基礎理論系列之十七 大氣搏而不行命曰氣海
李秉信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其中運行就是氣的分佈。從我們有限的了解,可以分類,人體的氣,從整體上說,是由腎中精氣、脾胃運化而來的水穀精氣,和肺吸入的清氣所組成。在腎、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下所生成,並充沛於全身而無處不到。但具體地說,人體的氣,又是多種多樣的,由於其主要組成部分、分佈部位和功能特點的不同,而又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主要有如下幾種:元氣是最根本的元素。 元氣,又名“原氣”、“真氣”,是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組成與分佈 元氣的組成,以腎所藏的精氣為主,依賴於腎中精氣所化生。 《難經•三十六難》說:“命門者,……原氣之所繫也”,明確地指出了元氣根於腎。腎中精氣以受之於父母的先天之精為基礎,又賴後天水穀精氣的培育。
如《景岳全書》說:“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養之力,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於人生者不小”。可見元氣的盛衰,並不完全取決於先天禀賦,亦與脾胃運化水穀精氣的功能密切相關。元氣是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的。內至臟腑,外達肌膚腠理,都是以三焦為通道,而作用於機體的各個部分。
《難經•六十六難》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
元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各種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所以說,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機體的元氣充沛,則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機體的素質就強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賦不足,或因後天失調,或因久病損耗,以致元氣的生成不足或耗損太過時。
身體上先天的不足,就會形成元氣虛衰,而產生和種種病變。宗氣是人體運作非常重要的元素。宗氣,是積於胸中之氣。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稱作“氣海”,又稱“膻中”。故《靈樞•五味》說:“其大氣之搏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在這裡,我們可以很簡單的解釋,宗氣組成與分佈。
宗氣,是以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胃從飲食物中運化而生成的水穀精氣為其主要組成部分,相互結合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與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宗氣的旺盛與衰少。宗氣聚焦於胸中,貫注於心肺之脈,上“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靈樞•五味》);下“蓄於丹田,注足陽明之氣街(相當於腹股溝部位)而下行於足。”
(《類經•針刺類•解結推引》)故《靈樞•邪客》說:“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以及而行呼吸焉”;《靈樞•刺節真邪》又說:“宗氣留於海,其下者,注於氣街;其上者,走於息道。”主要功能 宗氣的主要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都與宗氣的盛衰有關。二是貫以及以行氣血。
凡氣血的運行、肢體的寒溫和活動能力、視聽的感覺能力、心搏的強弱及其節律等,皆與宗氣的盛衰有關。故《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其病在中;……絕不至,曰死;
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洩也。”這就充分說明了宗氣具有推動心臟的搏動、調節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所以,在臨床上常常以“虛裡”處(相當於心尖搏動部位)的搏動狀況和脈象,來測知宗氣的盛衰。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其中運行就是氣的分佈。從我們有限的了解,可以分類,人體的氣,從整體上說,是由腎中精氣、脾胃運化而來的水穀精氣,和肺吸入的清氣所組成。在腎、脾胃、肺等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下所生成,並充沛於全身而無處不到。但具體地說,人體的氣,又是多種多樣的,由於其主要組成部分、分佈部位和功能特點的不同,而又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主要有如下幾種:元氣是最根本的元素。 元氣,又名“原氣”、“真氣”,是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組成與分佈 元氣的組成,以腎所藏的精氣為主,依賴於腎中精氣所化生。 《難經•三十六難》說:“命門者,……原氣之所繫也”,明確地指出了元氣根於腎。腎中精氣以受之於父母的先天之精為基礎,又賴後天水穀精氣的培育。
如《景岳全書》說:“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養之力,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於人生者不小”。可見元氣的盛衰,並不完全取決於先天禀賦,亦與脾胃運化水穀精氣的功能密切相關。元氣是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的。內至臟腑,外達肌膚腠理,都是以三焦為通道,而作用於機體的各個部分。
《難經•六十六難》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
元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各種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所以說,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機體的元氣充沛,則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機體的素質就強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賦不足,或因後天失調,或因久病損耗,以致元氣的生成不足或耗損太過時。
身體上先天的不足,就會形成元氣虛衰,而產生和種種病變。宗氣是人體運作非常重要的元素。宗氣,是積於胸中之氣。宗氣在胸中積聚之處,稱作“氣海”,又稱“膻中”。故《靈樞•五味》說:“其大氣之搏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在這裡,我們可以很簡單的解釋,宗氣組成與分佈。
宗氣,是以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胃從飲食物中運化而生成的水穀精氣為其主要組成部分,相互結合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與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宗氣的旺盛與衰少。宗氣聚焦於胸中,貫注於心肺之脈,上“出於肺,循喉咽,故呼則出,吸則入。”(《靈樞•五味》);下“蓄於丹田,注足陽明之氣街(相當於腹股溝部位)而下行於足。”
(《類經•針刺類•解結推引》)故《靈樞•邪客》說:“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以及而行呼吸焉”;《靈樞•刺節真邪》又說:“宗氣留於海,其下者,注於氣街;其上者,走於息道。”主要功能 宗氣的主要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都與宗氣的盛衰有關。二是貫以及以行氣血。
凡氣血的運行、肢體的寒溫和活動能力、視聽的感覺能力、心搏的強弱及其節律等,皆與宗氣的盛衰有關。故《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其病在中;……絕不至,曰死;
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洩也。”這就充分說明了宗氣具有推動心臟的搏動、調節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所以,在臨床上常常以“虛裡”處(相當於心尖搏動部位)的搏動狀況和脈象,來測知宗氣的盛衰。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