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平等法系列之十 叩門自覺敲醒俱足真我
李秉信
在這裡,生命開始有了一個進一步的瞭解, 原來我們讀再多的經典,瞭解再多的道理, 甚至可以拿個神學博士,上台當講師,說的頭頭是道。 然而, 一個實際上生命的改變, 和知識上的瞭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筆者觀察到, 許多聰明絕頂的博士, 醫生及科學家, 往往是一群最無法處理自己人生困境的族群。 而且更麻煩的是, 這些人更習慣自以為是的,用他們學習過的知識和理論, 來解決他的人生所遭遇的糾結.
而忽略了, 原來所有麻煩的根源, 是來自於自己須要改變。如果自己還是跟過去一樣, 沒有任何的改變。 這是一個可以預測的將來, 當我們生命中走到盡頭, 那個要來的結果和命運,是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所以在基督教的信仰中, 非常重視認罪悔改,以及生命上的重生。 其中的道理就是, 瞭解再多的道義並不代表生命的轉變。 一個不識字的文盲, 就算他念不懂聖經, 在認罪悔改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得到重生了。
甚至我們可以說, 當我們體悟到, 而且可以做到改變自己的那一刻, 經典和教義的精髓已經和我們的生命合而為一。 而這個融合及使用出來的過程, 就是智慧。 然而, 這又是我們生命中須要被開啟的智慧, 那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自覺力。 從更高的角度來觀察,很少人能夠看見而知道, 自覺力和 業障在我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你是不是能夠覺察到,在一切的阻撓和不足中, 老天還要我們在學習甚麼?再改變甚麼?那是一個人累世累劫以來,最重要生命改變的契機, 也是轉捩習氣的臨界點。 沒有業障加諸於我們身上的苦楚, 是很難察覺到自己的習氣。 在遭遇困難的當下, 單憑自己的意志力,是無法克服認那無止無盡的挫折感。 許多人自怨自艾,認為是業考過不去, 更有不少人在煩惱中打滾, 甚至陷入深度的憂鬱症,想要一了百了的結束一切。
別忘了, 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習氣, 才會有這樣的業考。 我們的個性和業力, 嚴格來說是一體兩面的雙胞胎。 在筆者論命的二十多年間, 常常看到什麼樣背景的人, 人生就會遭遇到什麼樣的業考。 醫生每天早出晚歸, 汲汲努力於自己的事業和病人, 常常會忽略掉自己的健康和家庭,。所以他們最常遭遇到的, 就是一個表面美滿但是沒有感情的婚姻。
生長在一個富有家庭的孩子, 他們人生的困境常常來自於父母的期待, 和他們的家世背景。 父母總是有一個比較門當戶對的角度, 來查審要過門的媳婦和女婿, 而讓孩子在婚姻的選擇上飽受矛盾和困擾。 看清楚每一個問題會發生的真正原因, 絕對不是單純的來自於人生的際遇。換句話說, 因為有這樣的個性, 所以他就喜歡作出這樣的取捨,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還會碰到這樣的挫折。
一切的遭遇都是咎由自取, 所以有句話說,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看見, 在遭受業考時,人只有放下在自己的意志力上的掙扎時, 習氣的作用力才能降到最低, 或許業障殺傷力的強度也會轉弱。 也就是說,挫折都是來自於我們的習氣。 我們的心性如果沒有做出調整, 相同的業障會一再的發生, 以前是這樣, 將來也會繼續如此。
換個角度來想, 人要不是被這些業障逼入死角,這些累世以來所養成的習氣, 哪有那麼容易就能夠現出原形, 在修行中被轉化了?就從許多人會遭遇的情纏業障來說吧, 大多數的人都是在條件裡進入感情。 他們總是用心理所期待的物質條件, 來判斷和選擇他們所喜歡的對象。 這樣的說法不能說是錯, 但很無奈的是, 當我們用條件來判斷的取捨越強, 能用到的心性越差。因為當外表的條件太夠用, 反而看不到一顆真正的真心。
當初我們的眼光只是盤旋在物質的表相, 自然而然的,就會被來自內心的習氣所糾結住。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 現在的人工具箱裡的工具越多,就反而用不到心了。 在日常生活的世界裡,超級計算機不斷推陳出新。所有貨幣交易的世界, 都已經完全自動化。 我們不需要再花費任何的心思, 斟酌加減乘除的計算, 因為電腦都已經完全處理好了。生活看起來雖然充滿著方便, 但是我們卻喪失了最基本心算的能力。
自從汽車導航器越來越跟新的改進, 駕駛人完全不需要有任何的方向感, 只要遵循自動導航的指引, 就能夠輕易地抵達目的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因為這樣超級科技的工具, 反而讓我們喪失了與生俱來的空間感。 相同的道理也是在修行上, 當能夠修法的理法太強,老師功力太高,反而讓學生及跟隨者缺少了用心摸索的過程。 而那顆心,才是所有我們所面對問題的真正答案。
只要是這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 都一定有功課, 而且是一個無解的功課。 如何解決那個無法解決的功課, 發現它的答案, 實踐那個答案告訴我們的方向,是我們一次又再來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原因。 所以,這是一個很殘忍的事實, 這輩子你可以逃掉很多問題, 躲避很多糾纏。 但是,你再怎麼聰明的跳脫,就是無法避免, 活在你自己身上,和你如影隨形的業障。
你放心,總有一天,你的業障一定會找到你的 。只是大多數人,在那個讓自己過不去煩惱擾人之前, 是很難認清自己的功課。 普通人對於自己的看到及知道, 常常侷限於感官上的眼耳鼻舌身意。 在慾望上滿足了, 就以為人生是圓滿的。但是,內在的靈魂是空虛的, 你的習氣就會有機會乘虛而入, 丟給你一個和他相配的問題。看透這個宿命的本質,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來到這個世界上, 就是在尋找靈魂可以安棲的港口。
也就是在等待這個看到,自己靈魂不足的的契機。當我們能夠看到, 而且下定決心, 要讓自己的生命有所不同的那一刻, 習氣就轉變成根器了, 那就是佛家所說的上根器之人。 其實,看看這個有情眾生裡的普羅大眾, 大多數的人都是渾渾噩噩的虛渡光陰。 不但是一天過去了又一天, 常常是,我這樣就過了一生。
人只有在肉身的時候, 是最容易看見自己的業力及習氣。 也只有還在人身時, 可以借著修行,將自己累世以來的業障, 做一次性的改變, 帶走一個更好的自己。 若只是迷迷糊糊的過了這一生,不但失去了看到自己功課的最好時機, 也錯過了修正自己,及改正自己的絕佳機會。 下次再等到人身, 不知道還要在等待多少個輪迴,吃盡多少的苦頭, 而且也非常的可惜。
然而,這又是一個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我們要怎麼樣實踐,才能看到自己的習氣, 解決自己的業障?面對自己的困惑時,是不是要請上師加持,大師開示呢? 在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七章裡就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在這裡我們看到, 沒有人能夠為你尋找,也沒有人能夠為你敲門 。 能夠敲開這扇門的,只有自己。 更進一步地來看,每個人都在尋找, 更多的人,是每個門都在敲。 然而那扇門並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心裡。 所以,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這麼長的時間以降,這麼多輩子以來, 習氣和情趣一直主導者我們生命的走向。 不論是情纏還是取捨, 我們的生命老是在重復的模式中, 做出相同的決定。
如果我們能夠看見,命運就改變了。 這又是下一個值得深思的問句,為甚麼我們自己老是看不見, 老是陷入在這個無止境的循環中。
在這裡,生命開始有了一個進一步的瞭解, 原來我們讀再多的經典,瞭解再多的道理, 甚至可以拿個神學博士,上台當講師,說的頭頭是道。 然而, 一個實際上生命的改變, 和知識上的瞭解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筆者觀察到, 許多聰明絕頂的博士, 醫生及科學家, 往往是一群最無法處理自己人生困境的族群。 而且更麻煩的是, 這些人更習慣自以為是的,用他們學習過的知識和理論, 來解決他的人生所遭遇的糾結.
而忽略了, 原來所有麻煩的根源, 是來自於自己須要改變。如果自己還是跟過去一樣, 沒有任何的改變。 這是一個可以預測的將來, 當我們生命中走到盡頭, 那個要來的結果和命運,是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所以在基督教的信仰中, 非常重視認罪悔改,以及生命上的重生。 其中的道理就是, 瞭解再多的道義並不代表生命的轉變。 一個不識字的文盲, 就算他念不懂聖經, 在認罪悔改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得到重生了。
甚至我們可以說, 當我們體悟到, 而且可以做到改變自己的那一刻, 經典和教義的精髓已經和我們的生命合而為一。 而這個融合及使用出來的過程, 就是智慧。 然而, 這又是我們生命中須要被開啟的智慧, 那就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自覺力。 從更高的角度來觀察,很少人能夠看見而知道, 自覺力和 業障在我們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你是不是能夠覺察到,在一切的阻撓和不足中, 老天還要我們在學習甚麼?再改變甚麼?那是一個人累世累劫以來,最重要生命改變的契機, 也是轉捩習氣的臨界點。 沒有業障加諸於我們身上的苦楚, 是很難察覺到自己的習氣。 在遭遇困難的當下, 單憑自己的意志力,是無法克服認那無止無盡的挫折感。 許多人自怨自艾,認為是業考過不去, 更有不少人在煩惱中打滾, 甚至陷入深度的憂鬱症,想要一了百了的結束一切。
別忘了, 因為自己有這樣的習氣, 才會有這樣的業考。 我們的個性和業力, 嚴格來說是一體兩面的雙胞胎。 在筆者論命的二十多年間, 常常看到什麼樣背景的人, 人生就會遭遇到什麼樣的業考。 醫生每天早出晚歸, 汲汲努力於自己的事業和病人, 常常會忽略掉自己的健康和家庭,。所以他們最常遭遇到的, 就是一個表面美滿但是沒有感情的婚姻。
生長在一個富有家庭的孩子, 他們人生的困境常常來自於父母的期待, 和他們的家世背景。 父母總是有一個比較門當戶對的角度, 來查審要過門的媳婦和女婿, 而讓孩子在婚姻的選擇上飽受矛盾和困擾。 看清楚每一個問題會發生的真正原因, 絕對不是單純的來自於人生的際遇。換句話說, 因為有這樣的個性, 所以他就喜歡作出這樣的取捨,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還會碰到這樣的挫折。
一切的遭遇都是咎由自取, 所以有句話說,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看見, 在遭受業考時,人只有放下在自己的意志力上的掙扎時, 習氣的作用力才能降到最低, 或許業障殺傷力的強度也會轉弱。 也就是說,挫折都是來自於我們的習氣。 我們的心性如果沒有做出調整, 相同的業障會一再的發生, 以前是這樣, 將來也會繼續如此。
換個角度來想, 人要不是被這些業障逼入死角,這些累世以來所養成的習氣, 哪有那麼容易就能夠現出原形, 在修行中被轉化了?就從許多人會遭遇的情纏業障來說吧, 大多數的人都是在條件裡進入感情。 他們總是用心理所期待的物質條件, 來判斷和選擇他們所喜歡的對象。 這樣的說法不能說是錯, 但很無奈的是, 當我們用條件來判斷的取捨越強, 能用到的心性越差。因為當外表的條件太夠用, 反而看不到一顆真正的真心。
當初我們的眼光只是盤旋在物質的表相, 自然而然的,就會被來自內心的習氣所糾結住。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 現在的人工具箱裡的工具越多,就反而用不到心了。 在日常生活的世界裡,超級計算機不斷推陳出新。所有貨幣交易的世界, 都已經完全自動化。 我們不需要再花費任何的心思, 斟酌加減乘除的計算, 因為電腦都已經完全處理好了。生活看起來雖然充滿著方便, 但是我們卻喪失了最基本心算的能力。
自從汽車導航器越來越跟新的改進, 駕駛人完全不需要有任何的方向感, 只要遵循自動導航的指引, 就能夠輕易地抵達目的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因為這樣超級科技的工具, 反而讓我們喪失了與生俱來的空間感。 相同的道理也是在修行上, 當能夠修法的理法太強,老師功力太高,反而讓學生及跟隨者缺少了用心摸索的過程。 而那顆心,才是所有我們所面對問題的真正答案。
只要是這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 都一定有功課, 而且是一個無解的功課。 如何解決那個無法解決的功課, 發現它的答案, 實踐那個答案告訴我們的方向,是我們一次又再來一次,來到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原因。 所以,這是一個很殘忍的事實, 這輩子你可以逃掉很多問題, 躲避很多糾纏。 但是,你再怎麼聰明的跳脫,就是無法避免, 活在你自己身上,和你如影隨形的業障。
你放心,總有一天,你的業障一定會找到你的 。只是大多數人,在那個讓自己過不去煩惱擾人之前, 是很難認清自己的功課。 普通人對於自己的看到及知道, 常常侷限於感官上的眼耳鼻舌身意。 在慾望上滿足了, 就以為人生是圓滿的。但是,內在的靈魂是空虛的, 你的習氣就會有機會乘虛而入, 丟給你一個和他相配的問題。看透這個宿命的本質,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來到這個世界上, 就是在尋找靈魂可以安棲的港口。
也就是在等待這個看到,自己靈魂不足的的契機。當我們能夠看到, 而且下定決心, 要讓自己的生命有所不同的那一刻, 習氣就轉變成根器了, 那就是佛家所說的上根器之人。 其實,看看這個有情眾生裡的普羅大眾, 大多數的人都是渾渾噩噩的虛渡光陰。 不但是一天過去了又一天, 常常是,我這樣就過了一生。
人只有在肉身的時候, 是最容易看見自己的業力及習氣。 也只有還在人身時, 可以借著修行,將自己累世以來的業障, 做一次性的改變, 帶走一個更好的自己。 若只是迷迷糊糊的過了這一生,不但失去了看到自己功課的最好時機, 也錯過了修正自己,及改正自己的絕佳機會。 下次再等到人身, 不知道還要在等待多少個輪迴,吃盡多少的苦頭, 而且也非常的可惜。
然而,這又是一個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我們要怎麼樣實踐,才能看到自己的習氣, 解決自己的業障?面對自己的困惑時,是不是要請上師加持,大師開示呢? 在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七章裡就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在這裡我們看到, 沒有人能夠為你尋找,也沒有人能夠為你敲門 。 能夠敲開這扇門的,只有自己。 更進一步地來看,每個人都在尋找, 更多的人,是每個門都在敲。 然而那扇門並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心裡。 所以,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這麼長的時間以降,這麼多輩子以來, 習氣和情趣一直主導者我們生命的走向。 不論是情纏還是取捨, 我們的生命老是在重復的模式中, 做出相同的決定。
如果我們能夠看見,命運就改變了。 這又是下一個值得深思的問句,為甚麼我們自己老是看不見, 老是陷入在這個無止境的循環中。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