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心想事成系列之十五 如真的編造命運
當生命能夠站上主動權的高度,把「改變」命運,轉念成是「編造」命運的時候。人生的經歷,只是被我們當作在人間道場修行的道具。
李秉信
生命面對未知命運的宿命,就是必須要作出選擇
我們的生命,常常可以忍受痛苦,敖過挫折。然而面對人生前途未卜的漫漫長路時,心中無可避免的,一定會遭遇到困惑,而且必須選擇。選擇是人生最難敖,最痛苦的經歷,也是決定我們命運的樞扭。人類常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生除了選擇之外,還是再選擇。怎麼有修養的人,在本性裡,面臨人生的選擇時,也實在是很難隨遇而安。我們對於未來,內心充滿著無知,無助和無力感。
在聖經詩篇二十三篇裡,信心堅強如大衛,在經歷人生的死蔭幽谷時,也要祈求上帝如影隨行的陪伴。仰望著神,生命才有力量再走下去。不論是古今中外,東方還是西方,我們遭遇人生的感情上,事業上,甚至是生離死別的十字路口,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求神問卜。中國人笑說,富人勤燒香,窮人猛算命。正說明了人類對於未知的無奈。無論是求教所謂的大師,指點開示解惑,或者是在寺廟中安了太歲,修了功德.
說穿了,每一個生命心中,除了有那份希望,明天可以更好的期待外,無可避免的是,更是多麼期待現在的心境,能夠因為一句話,一件啟示,甚至一尊開光後的佛像,或是加持後的符咒,可以平靜下來面對自己。我們在面對命運,最後還是必須要作出選擇。生命經過峰迴路轉,心和境之間的掙扎,最後要面對的,還是自己的內心。
如何選擇的決定,是來自意識層次中最深層的「設定、認定」
看透人類的歷史,我們真的很難瞭解自己的命運,更遑論改變自己的命運。命理學冠冕堂皇的說是未來學,然而唸通整套命理學的邏輯和思路,命理學就是自我學。拉開紫微斗數命盤的滿天星斗,都是自己生命的密碼。子平八字天干地支的交相刑衝剋合,呢喃的都是自己內心的天人交戰。
在這世界上,最有資格瞭解和改變人類命運的,就是自己。然而,令人無奈的事實是,很少有人認為自己有能力改變命運。甚至更感歎的說,「命乃天定不猶人,悲歡歲月猶堪憐」。其實,只要我們很心平氣和的來面對自已所遭遇的命運,似乎在冥冥中自有「定數」。然而,這個定數是很有「學問」的。說穿了,生命意識層次中最深層的「設定、認定」在那裡,「定數」就在那裡。自我成長的專家琅琅上口的說「個性決定命運」。
更精確的說法是「認定決定個性,個性決定命運」
只能用自己的主動權,改變我們意識層次中最深層「認定」,也改變了選擇
在東方的智慧中,非常講究生命的選擇權。我們生命中,最可貴的核心價值,就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主動權,來改變我們意識層次中最深層的「設定、認定」。誰有決心和毅力可以進入其中,改變自己潛意識深層的設定和認定,誰就有能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個關鍵的步驟,說容易真的是非常容易,就在那麼一念之間就改變了。
在中國歷史故事「周處除三害」就是一個最典型,在一念之間改變自己「認定」,大徹大悟的例子。 當周處除完二害----猛虎及蛟龍三日不歸,鄉親們以為他已經死了。想到地方上一下子三害俱去,從此可以太平無事,鄉親們都高興的互相慶賀,歡喜雀躍。這時候,周處正好歸來,眼見鄉親們的高興情景,才明白自己被大家痛恨到了何等地步,頓時大受刺激,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改過自新、從新做人的決心。周處決心已定,立即付諸行動。
他了解到吳中大將陸遜的孫子陸機、陸雲很有才學,便專程前去拜訪,想拜他們為師。周處見到了陸雲,將自己的情況如實相告,問陸云:“我很想改過自新,但是年紀已經大了,不知是否來得及?”陸雲鼓勵周處道:“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陸雲的一番話鼓勵了周處,他從中領悟了有志者事竟成的深刻道理。從此,周處刻苦讀書,好學上進。僅一年,他的名聲就大大的不同以往,以至於州、府的官員都舉薦他出來做官。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生命在一念之起動了主動權,改變了在他意識層次中最深層的「設定、認定」。當「認定」一改變,這個生命的命運也就改變了。
瞭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能夠「放空」所有「意識殼」的執著,將「體會」的感覺放大到最極致,衝擊「認定」。
然而在「周處除三害」的例子中,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就生命要能夠深刻的「體會」,而且能將這樣的「體會」的感覺,送入自己內心深層的認定。那麼意識深層的認定,才有機會被改變。如同周處除害後正好歸來,眼見鄉親們的高興情景,才明白自己被大家痛恨到了何等地步,頓時大受刺激,這樣的體會,改變他意識深層的認定,也更加堅定了他改過自新、從新做人的決心。
所以只有在瞭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後,才能夠「放空」所有「意識殼」的執著,將「體會」的感覺放大到最極致,衝擊意識最深層的「認定」。一般膠著於命運折磨的度普羅大眾,總是在這個「如真似假」的紅塵裡浮浮沈沈。我常常看到極度沈迷於酒精的酗酒者,他的世界總在真和假之間徘徊。然而,就是因為他的世界「真不夠真,假不夠假」,就算是他有心掙脫酒精的捆綁。然而感受的力量衝擊意識的層次不夠深,無法撼動戒酒的認定。所以戒酒的決心常常半途而廢。
同樣的,碰到「所愛非人」的感情,墜入情網的戀侶在「似深不深,似淺不淺」的情鎖中折磨。真要牙齒一咬從此相伴一生,但是感覺進意識不夠深,而無法痛下決心。要分手,分手的認定也不夠深,而無法快刀斬亂麻。這樣的痛苦會一直的持續,直到一個夠深的感覺進入,或是當事者在潛心的修行和悟道後,知道人世間所有的相是虛假的,自己命運中的遭遇,也都是大夢一場,所以就看空看開人生了。
但是修行人在追求真理得道了以後,「出定」以後,他所面對的是,他所相處的這個假的、有相的、幻化的世界仍是存在,生命該如何自處於這個幻化的世界呢?參透了這一點,生命才能自豪的說,我掌握了我的命運。
「編造」命運的關鍵在於你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的,而且都是會過去。
那這時候我們就要自己問自己了,如果這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經歷,我都無法把它們當作是,如夢如幻的過往雲煙,反而更將這些生命的感覺,深入到我意識的最深層,成為影響我的作法,我的性格。甚至是成為改變我的生命,最重要的誘因。而這樣「如真」的感覺,更深入意識的最深層時,那就會成為一代又一代揮之不去的業力及原罪。
像是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為在伊甸園內偷吃了智慧果後,神要他們記住這個犯罪的感覺以後,成為原罪的咒詛,一代傳下一代。而成為後世以色列人受苦的源頭。也就是說,由這樣的生命,所構造的這個世界,所形成的這一切認定,都是那麼真的、那麼不動的、那麼不變的,那麼我們還能「改變」或是「編造」什麼命運呢?「改變」或是「編造」命運的關鍵在於你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的,而且都是會過去的。
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似乎恍恍忽忽的知道,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如夢幻泡影的世界,在這世界中的一切,都可能是真的或是假的、可靜也可以是動的、人生無常總是會變化的。既然我們曾經有的感覺,都是在這種幻化下的世界所生成的,只要把這些感覺對待成也是「幻化」的,如真似假,若有若無,亦即亦離,那麼我們就掌握了可以「改變」或是「編造」命運的紥實立足點。
人若認定了「一定真」的感覺,就沒有能力去編造命運!「編造」的定義是,本來是沒有這樣的一個經歷和遭遇,而生命用他的努力去造出一個來,那就是一般人所以為的「改變命運」。
「以為真」的感覺進入的意識層次「多深入」,就多沒有辦法來「改變命運」
感情強烈的人,更把這些感覺,成為構成他們生命不可缺的元素。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感覺進入我們的意識層次「多真」,「多深入」,關係著我們將來,多沒有辦法來「改變命運」的走向。如果我們把人生至今,所有經歷的感覺都「當真」了,而且是如假包換,永遠不變不異、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靜不動、不垢不淨的。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面對了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果我們堅持的感覺,變成是我們生命中,一個這麼真的元素。
由這樣的生命,所構造的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真的、不動的、不變的,那麼我們還能「改變」或是「編造」什麼命運呢?因為真的就不能編造了呀!事實上,人類如果要思考命運,就得好好的靜下心來問自己,到底,我人生至今的際遇,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永恆的還會結束的?如果我們把「真的」和「假的」命運,定義和區分成,一切會改變,會結束的遭遇,都是假的。一切所擁有的,只要是有相和有形的,都是這個幻化世界中的元素,全都是虛幻的;
人生的際遇,只要是會有變異、增減無常、生生滅滅、靜後必動,那麼這些都不是真的,而且都是會過去的。
創造和改變命運,一定要在幻化、因緣和合、會變化、「假的」世界中才能執行。
因此,創造和改變命運,一定要在幻化的、因緣和合的、會變化的、也就是「假的」世界中才能執行。也就是,只有在這個有相的世界,我們的命運才有可能會被改變的空間。生命只有在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的世界中,命運才能夠被創造和被改變;因為它可以從「壞運」變成「好運」、從「惡運」變成「善運」。由這個意義來說,「改變命運」確實就是「編造命運」。
所以「改變命運」這件事情只有在,生命不再認定,而且靈活改變的認定中,便可以輕易的達成。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身處這幻化的世界中,人們用座向,數術,講究風水和陽宅來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非常管用,可以奏效。仔細思考其中的奧妙,這些改變命運的方法,只有在幻化的世界中才可以做得到。反正一切都是虛幻,都是假的。利用這些有些有形,會消失的樣子,却能一步又一步的誘導生命,改變深植意識最內層的認定,是這些術數之士用假修真,改變命運的講究。
一個能掌握主動權的生命,他命運被改變的關鍵,乃是在於,看透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假的,反而更能無牽無掛的做到「無住生心」。所謂的無住生心,乃是不再堅持和認定。說也奇妙的,在這個時候,由這個「無住生心」所生出的假設,在接下來的意識思考的程序中,反而是非常靈活,而且可以變動多端的。
其實,那樣的假設才是有智慧的假設,也是改變我們命運的關鍵。
生命能夠主動權掌握的程度,會影響結局好壞。
在許多感人肺腑的希臘神話,或是東方聊齋誌異愛情故事中,事實上潛藏了許多「境由心轉」,甚至我們可以說,那就是人類自我命運改變的故事。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稱為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現象,而在教育學上則稱為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即一個人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如果他認為自己會成功,而且鍥而不捨的努力不懈,就一定會成功。
而成功和失敗在於自己的認定。比馬龍是出自希臘神話,一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比馬龍是塞浦路斯 ( Cyprus ) 的國王,他雕刻一尊栩栩如生,名為葛拉蒂雅(Galatea)的少女雕像,仿如一位冰清玉潔、美如天仙的絕色美女。比馬龍非常喜歡葛拉蒂雅雕像,愛不釋手,竟然日久生情,深深的愛上了葛拉蒂雅,視為夢中情人,而陷入熱戀,日夜祈求神將雕像變成真正的少女,能和他成為終身的伴侶。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真摯的感情感動了愛神阿芙達 ( Aphrodite ),她賦予雕像生命,石雕少女就化成真人,比馬龍和葛拉蒂雅終成眷屬,永浴愛河。
許多人,把比馬龍神話當作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認為那是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或是把它解釋作,「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事」。
然而,在這則故事中,是藏著一個人類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秘密。塞浦路斯 國王在一個幻化的世界中,對於自己所創作一座幻化的少女雕像,但是國王用他自己的「主動權」,把它當作「如真的認定」,竟然可以「美夢成真」,「心想事成」。這個效應,在心理學中成為廣被研究與探討的議題,認為「比馬龍效應」就是「期望的應驗」。
看的更深刻一點,預期或期望的高低好壞,乃是生命在主動權掌握的程度,會影響結局高低好壞的一種效應。例如別人對自己的高度期望,會使自己表現出高度的才能;當我們對自己有所期望時,這個期望總有一天會實現;當老師對學生有所期望時,這個期望總有一天也會實現,這就是所謂的「教師期望」。
生命起心動念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結果成不成了。
在東方的智慧而言,在生命起心動念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結果成不成了。改變命運的關鍵,乃是在兩個重要的步驟。首先,生命得非常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一切都是會過去,都會結束,到頭來全都是假的。既然人生的際遇是幻化的,那麼我們的認定和假設,又有什麼好堅持?或是不能更改的呢?其實生命體悟至此,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抓放認定時,我們已經可以和命運之神,對視而坐了。
再來,生命是否能夠掌握住,對於自己意識深層起心動念的「主動權」,其實,這正是不甘任憑命運擺佈,而要來改變自己命運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我有選擇的權利」。往更深一個層次來講,我們是否有能耐抓取,和割捨我們的以為和認定。當我們可以來去自如在自己起念的時候,你就可以改造你的心、你的身體、你的世界,一路下來全部都可以改造。就是這樣,萬法唯心所造的真諦。
「無住生心」所生出的「假設」和「認定」,用來當作改變我們命運的動力。
改變命運關鍵,乃在於一個「直指人心」,凡事都一定會有生滅,沒有一件事情可以持久的感覺,來「衝擊」意識層裡「最深的認定」。這樣的衝擊,就會挑動一種發自真心的「直覺」,來轉動環境。這樣的「直覺」,有一點東方哲學所說,「無住生心」的味道。它所生出的「假設」和「認定」,用來當作改變我們命運的動力。
人生的經歷,只是被我們當作,在人間道場修行的道具。也就是,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命運,完全抓取和收放完全在我們的動念間。我們可以自在用這個「假設」, 也可以隨意的執取另外一「認定」,甚至我們可以揚棄所有的「認知」。世間的價值, 只是看我的要和不要而已。而在這樣的靈活性上,使我們的世界脫離了只有一個,或是有限認定的命運框框裡。在來去自如中,我們掙脫了有前提意識所侷限命運的有限,及解脫了因為這樣的有限,而加諸於我們的痛苦。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世界,就成了無所不能,無可不行的人間道場,命運就有了可以被改變的契機。
李秉信
生命面對未知命運的宿命,就是必須要作出選擇
我們的生命,常常可以忍受痛苦,敖過挫折。然而面對人生前途未卜的漫漫長路時,心中無可避免的,一定會遭遇到困惑,而且必須選擇。選擇是人生最難敖,最痛苦的經歷,也是決定我們命運的樞扭。人類常說,一失足成千古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生除了選擇之外,還是再選擇。怎麼有修養的人,在本性裡,面臨人生的選擇時,也實在是很難隨遇而安。我們對於未來,內心充滿著無知,無助和無力感。
在聖經詩篇二十三篇裡,信心堅強如大衛,在經歷人生的死蔭幽谷時,也要祈求上帝如影隨行的陪伴。仰望著神,生命才有力量再走下去。不論是古今中外,東方還是西方,我們遭遇人生的感情上,事業上,甚至是生離死別的十字路口,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求神問卜。中國人笑說,富人勤燒香,窮人猛算命。正說明了人類對於未知的無奈。無論是求教所謂的大師,指點開示解惑,或者是在寺廟中安了太歲,修了功德.
說穿了,每一個生命心中,除了有那份希望,明天可以更好的期待外,無可避免的是,更是多麼期待現在的心境,能夠因為一句話,一件啟示,甚至一尊開光後的佛像,或是加持後的符咒,可以平靜下來面對自己。我們在面對命運,最後還是必須要作出選擇。生命經過峰迴路轉,心和境之間的掙扎,最後要面對的,還是自己的內心。
如何選擇的決定,是來自意識層次中最深層的「設定、認定」
看透人類的歷史,我們真的很難瞭解自己的命運,更遑論改變自己的命運。命理學冠冕堂皇的說是未來學,然而唸通整套命理學的邏輯和思路,命理學就是自我學。拉開紫微斗數命盤的滿天星斗,都是自己生命的密碼。子平八字天干地支的交相刑衝剋合,呢喃的都是自己內心的天人交戰。
在這世界上,最有資格瞭解和改變人類命運的,就是自己。然而,令人無奈的事實是,很少有人認為自己有能力改變命運。甚至更感歎的說,「命乃天定不猶人,悲歡歲月猶堪憐」。其實,只要我們很心平氣和的來面對自已所遭遇的命運,似乎在冥冥中自有「定數」。然而,這個定數是很有「學問」的。說穿了,生命意識層次中最深層的「設定、認定」在那裡,「定數」就在那裡。自我成長的專家琅琅上口的說「個性決定命運」。
更精確的說法是「認定決定個性,個性決定命運」
只能用自己的主動權,改變我們意識層次中最深層「認定」,也改變了選擇
在東方的智慧中,非常講究生命的選擇權。我們生命中,最可貴的核心價值,就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主動權,來改變我們意識層次中最深層的「設定、認定」。誰有決心和毅力可以進入其中,改變自己潛意識深層的設定和認定,誰就有能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個關鍵的步驟,說容易真的是非常容易,就在那麼一念之間就改變了。
在中國歷史故事「周處除三害」就是一個最典型,在一念之間改變自己「認定」,大徹大悟的例子。 當周處除完二害----猛虎及蛟龍三日不歸,鄉親們以為他已經死了。想到地方上一下子三害俱去,從此可以太平無事,鄉親們都高興的互相慶賀,歡喜雀躍。這時候,周處正好歸來,眼見鄉親們的高興情景,才明白自己被大家痛恨到了何等地步,頓時大受刺激,這也更加堅定了他改過自新、從新做人的決心。周處決心已定,立即付諸行動。
他了解到吳中大將陸遜的孫子陸機、陸雲很有才學,便專程前去拜訪,想拜他們為師。周處見到了陸雲,將自己的情況如實相告,問陸云:“我很想改過自新,但是年紀已經大了,不知是否來得及?”陸雲鼓勵周處道:“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陸雲的一番話鼓勵了周處,他從中領悟了有志者事竟成的深刻道理。從此,周處刻苦讀書,好學上進。僅一年,他的名聲就大大的不同以往,以至於州、府的官員都舉薦他出來做官。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看到,生命在一念之起動了主動權,改變了在他意識層次中最深層的「設定、認定」。當「認定」一改變,這個生命的命運也就改變了。
瞭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能夠「放空」所有「意識殼」的執著,將「體會」的感覺放大到最極致,衝擊「認定」。
然而在「周處除三害」的例子中,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那就生命要能夠深刻的「體會」,而且能將這樣的「體會」的感覺,送入自己內心深層的認定。那麼意識深層的認定,才有機會被改變。如同周處除害後正好歸來,眼見鄉親們的高興情景,才明白自己被大家痛恨到了何等地步,頓時大受刺激,這樣的體會,改變他意識深層的認定,也更加堅定了他改過自新、從新做人的決心。
所以只有在瞭解「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後,才能夠「放空」所有「意識殼」的執著,將「體會」的感覺放大到最極致,衝擊意識最深層的「認定」。一般膠著於命運折磨的度普羅大眾,總是在這個「如真似假」的紅塵裡浮浮沈沈。我常常看到極度沈迷於酒精的酗酒者,他的世界總在真和假之間徘徊。然而,就是因為他的世界「真不夠真,假不夠假」,就算是他有心掙脫酒精的捆綁。然而感受的力量衝擊意識的層次不夠深,無法撼動戒酒的認定。所以戒酒的決心常常半途而廢。
同樣的,碰到「所愛非人」的感情,墜入情網的戀侶在「似深不深,似淺不淺」的情鎖中折磨。真要牙齒一咬從此相伴一生,但是感覺進意識不夠深,而無法痛下決心。要分手,分手的認定也不夠深,而無法快刀斬亂麻。這樣的痛苦會一直的持續,直到一個夠深的感覺進入,或是當事者在潛心的修行和悟道後,知道人世間所有的相是虛假的,自己命運中的遭遇,也都是大夢一場,所以就看空看開人生了。
但是修行人在追求真理得道了以後,「出定」以後,他所面對的是,他所相處的這個假的、有相的、幻化的世界仍是存在,生命該如何自處於這個幻化的世界呢?參透了這一點,生命才能自豪的說,我掌握了我的命運。
「編造」命運的關鍵在於你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的,而且都是會過去。
那這時候我們就要自己問自己了,如果這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經歷,我都無法把它們當作是,如夢如幻的過往雲煙,反而更將這些生命的感覺,深入到我意識的最深層,成為影響我的作法,我的性格。甚至是成為改變我的生命,最重要的誘因。而這樣「如真」的感覺,更深入意識的最深層時,那就會成為一代又一代揮之不去的業力及原罪。
像是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因為在伊甸園內偷吃了智慧果後,神要他們記住這個犯罪的感覺以後,成為原罪的咒詛,一代傳下一代。而成為後世以色列人受苦的源頭。也就是說,由這樣的生命,所構造的這個世界,所形成的這一切認定,都是那麼真的、那麼不動的、那麼不變的,那麼我們還能「改變」或是「編造」什麼命運呢?「改變」或是「編造」命運的關鍵在於你知道這些都不是真的,而且都是會過去的。
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似乎恍恍忽忽的知道,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如夢幻泡影的世界,在這世界中的一切,都可能是真的或是假的、可靜也可以是動的、人生無常總是會變化的。既然我們曾經有的感覺,都是在這種幻化下的世界所生成的,只要把這些感覺對待成也是「幻化」的,如真似假,若有若無,亦即亦離,那麼我們就掌握了可以「改變」或是「編造」命運的紥實立足點。
人若認定了「一定真」的感覺,就沒有能力去編造命運!「編造」的定義是,本來是沒有這樣的一個經歷和遭遇,而生命用他的努力去造出一個來,那就是一般人所以為的「改變命運」。
「以為真」的感覺進入的意識層次「多深入」,就多沒有辦法來「改變命運」
感情強烈的人,更把這些感覺,成為構成他們生命不可缺的元素。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感覺進入我們的意識層次「多真」,「多深入」,關係著我們將來,多沒有辦法來「改變命運」的走向。如果我們把人生至今,所有經歷的感覺都「當真」了,而且是如假包換,永遠不變不異、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靜不動、不垢不淨的。那麼,這個時候,我們面對了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如果我們堅持的感覺,變成是我們生命中,一個這麼真的元素。
由這樣的生命,所構造的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真的、不動的、不變的,那麼我們還能「改變」或是「編造」什麼命運呢?因為真的就不能編造了呀!事實上,人類如果要思考命運,就得好好的靜下心來問自己,到底,我人生至今的際遇,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永恆的還會結束的?如果我們把「真的」和「假的」命運,定義和區分成,一切會改變,會結束的遭遇,都是假的。一切所擁有的,只要是有相和有形的,都是這個幻化世界中的元素,全都是虛幻的;
人生的際遇,只要是會有變異、增減無常、生生滅滅、靜後必動,那麼這些都不是真的,而且都是會過去的。
創造和改變命運,一定要在幻化、因緣和合、會變化、「假的」世界中才能執行。
因此,創造和改變命運,一定要在幻化的、因緣和合的、會變化的、也就是「假的」世界中才能執行。也就是,只有在這個有相的世界,我們的命運才有可能會被改變的空間。生命只有在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的世界中,命運才能夠被創造和被改變;因為它可以從「壞運」變成「好運」、從「惡運」變成「善運」。由這個意義來說,「改變命運」確實就是「編造命運」。
所以「改變命運」這件事情只有在,生命不再認定,而且靈活改變的認定中,便可以輕易的達成。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身處這幻化的世界中,人們用座向,數術,講究風水和陽宅來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非常管用,可以奏效。仔細思考其中的奧妙,這些改變命運的方法,只有在幻化的世界中才可以做得到。反正一切都是虛幻,都是假的。利用這些有些有形,會消失的樣子,却能一步又一步的誘導生命,改變深植意識最內層的認定,是這些術數之士用假修真,改變命運的講究。
一個能掌握主動權的生命,他命運被改變的關鍵,乃是在於,看透這個世界一切都是假的,反而更能無牽無掛的做到「無住生心」。所謂的無住生心,乃是不再堅持和認定。說也奇妙的,在這個時候,由這個「無住生心」所生出的假設,在接下來的意識思考的程序中,反而是非常靈活,而且可以變動多端的。
其實,那樣的假設才是有智慧的假設,也是改變我們命運的關鍵。
生命能夠主動權掌握的程度,會影響結局好壞。
在許多感人肺腑的希臘神話,或是東方聊齋誌異愛情故事中,事實上潛藏了許多「境由心轉」,甚至我們可以說,那就是人類自我命運改變的故事。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稱為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現象,而在教育學上則稱為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即一個人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如果他認為自己會成功,而且鍥而不捨的努力不懈,就一定會成功。
而成功和失敗在於自己的認定。比馬龍是出自希臘神話,一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比馬龍是塞浦路斯 ( Cyprus ) 的國王,他雕刻一尊栩栩如生,名為葛拉蒂雅(Galatea)的少女雕像,仿如一位冰清玉潔、美如天仙的絕色美女。比馬龍非常喜歡葛拉蒂雅雕像,愛不釋手,竟然日久生情,深深的愛上了葛拉蒂雅,視為夢中情人,而陷入熱戀,日夜祈求神將雕像變成真正的少女,能和他成為終身的伴侶。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真摯的感情感動了愛神阿芙達 ( Aphrodite ),她賦予雕像生命,石雕少女就化成真人,比馬龍和葛拉蒂雅終成眷屬,永浴愛河。
許多人,把比馬龍神話當作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認為那是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或是把它解釋作,「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事」。
然而,在這則故事中,是藏著一個人類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秘密。塞浦路斯 國王在一個幻化的世界中,對於自己所創作一座幻化的少女雕像,但是國王用他自己的「主動權」,把它當作「如真的認定」,竟然可以「美夢成真」,「心想事成」。這個效應,在心理學中成為廣被研究與探討的議題,認為「比馬龍效應」就是「期望的應驗」。
看的更深刻一點,預期或期望的高低好壞,乃是生命在主動權掌握的程度,會影響結局高低好壞的一種效應。例如別人對自己的高度期望,會使自己表現出高度的才能;當我們對自己有所期望時,這個期望總有一天會實現;當老師對學生有所期望時,這個期望總有一天也會實現,這就是所謂的「教師期望」。
生命起心動念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結果成不成了。
在東方的智慧而言,在生命起心動念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結果成不成了。改變命運的關鍵,乃是在兩個重要的步驟。首先,生命得非常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一切都是會過去,都會結束,到頭來全都是假的。既然人生的際遇是幻化的,那麼我們的認定和假設,又有什麼好堅持?或是不能更改的呢?其實生命體悟至此,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抓放認定時,我們已經可以和命運之神,對視而坐了。
再來,生命是否能夠掌握住,對於自己意識深層起心動念的「主動權」,其實,這正是不甘任憑命運擺佈,而要來改變自己命運的人,最常說的一句話,「我有選擇的權利」。往更深一個層次來講,我們是否有能耐抓取,和割捨我們的以為和認定。當我們可以來去自如在自己起念的時候,你就可以改造你的心、你的身體、你的世界,一路下來全部都可以改造。就是這樣,萬法唯心所造的真諦。
「無住生心」所生出的「假設」和「認定」,用來當作改變我們命運的動力。
改變命運關鍵,乃在於一個「直指人心」,凡事都一定會有生滅,沒有一件事情可以持久的感覺,來「衝擊」意識層裡「最深的認定」。這樣的衝擊,就會挑動一種發自真心的「直覺」,來轉動環境。這樣的「直覺」,有一點東方哲學所說,「無住生心」的味道。它所生出的「假設」和「認定」,用來當作改變我們命運的動力。
人生的經歷,只是被我們當作,在人間道場修行的道具。也就是,我們可以將我們的命運,完全抓取和收放完全在我們的動念間。我們可以自在用這個「假設」, 也可以隨意的執取另外一「認定」,甚至我們可以揚棄所有的「認知」。世間的價值, 只是看我的要和不要而已。而在這樣的靈活性上,使我們的世界脫離了只有一個,或是有限認定的命運框框裡。在來去自如中,我們掙脫了有前提意識所侷限命運的有限,及解脫了因為這樣的有限,而加諸於我們的痛苦。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世界,就成了無所不能,無可不行的人間道場,命運就有了可以被改變的契機。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