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三、天府
【解剖】在腋下上膊部,有二頭膊筋、腋窩動脈靜脈及正中神經,其深處即上膊骨之上部。
【部位】在腋上三寸,臂之內側,直對尺澤,距尺澤七寸。
【主治】中風中惡、口鼻衄血、暴痺、寒熱痎瘧、目眩善忘、喘息不得臥、癭氣。
【解剖】在腋下上膊部,有二頭膊筋、腋窩動脈靜脈及正中神經,其深處即上膊骨之上部。
【部位】在腋上三寸,臂之內側,直對尺澤,距尺澤七寸。
【主治】中風中惡、口鼻衄血、暴痺、寒熱痎瘧、目眩善忘、喘息不得臥、癭氣。
【摘要】《百症賦》:「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千金》:「治身重嗜臥不自覺,灸百十壯,鍼三分補之。」《素問.至真要大論》:「天府絕,死不治。」絕者腋窩動脈不搏動也。
【取法】以手平舉,從尺澤上七寸取之,或以手向前平舉,鼻尖塗墨,俯首就臂,鼻尖到處著墨痕是穴。
【鍼灸】鍼五分至一寸,禁灸,灸則令人逆氣,《千金》則灸之。
天府
肺開竅於鼻,鼻司呼吸而通天。人身之天,頭及胸廓也。本穴接於雲門,故能通宣肺氣,出於氣府,行於肌腠,周遍全身,猶雲之漫天匝地,廣漠流行也。更以其有關於肺,肺居藏府之最上,故名之以天,而曰「天府」。府者言居積之多,猶府庫也。
治症與中府意同。中府治內症居多,天府治週身外症居多,彼者猶納,此者猶出也,名詞字義,可以參之。
天府
肺開竅於鼻,鼻司呼吸而通天。人身之天,頭及胸廓也。本穴接於雲門,故能通宣肺氣,出於氣府,行於肌腠,周遍全身,猶雲之漫天匝地,廣漠流行也。更以其有關於肺,肺居藏府之最上,故名之以天,而曰「天府」。府者言居積之多,猶府庫也。
治症與中府意同。中府治內症居多,天府治週身外症居多,彼者猶納,此者猶出也,名詞字義,可以參之。
古代朝庭制度,有天府、玉府、內府之設。天府,即中央集權處也,故云「天府治中」,即治理內政得失也。補此穴可招致耗散之氣,使之集中,宜施於虛不攝氣之症,然必用補法。《甲乙經》謂治咳嗽上氣,喘不得息,逆氣不得臥,凡汗出,身腫,恍惚,善忘。揆此諸症,俱為氣不守中之象,故宜取此,以使集中,引致大氣匯於胸廓,猶行政之治中也,故稱「天府」。
有疑者:本穴在臂,稱臂曰「天」,無乃牽強?蓋人身四肢,猶屋之四柱,手足掌可以喻地,則臂之上端可以喻天。取本穴,以上膊挨近鼻尖處是穴。鼻司呼吸,亦有天之含意。
古代朝庭制度,有天府、玉府、內府之設。天府,即中央集權處也,故云「天府治中」,即治理內政得失也。補此穴可招致耗散之氣,使之集中,宜施於虛不攝氣之症,然必用補法。《甲乙經》謂治咳嗽上氣,喘不得息,逆氣不得臥,凡汗出,身腫,恍惚,善忘。揆此諸症,俱為氣不守中之象,故宜取此,以使集中,引致大氣匯於胸廓,猶行政之治中也,故稱「天府」。
有疑者:本穴在臂,稱臂曰「天」,無乃牽強?蓋人身四肢,猶屋之四柱,手足掌可以喻地,則臂之上端可以喻天。取本穴,以上膊挨近鼻尖處是穴。鼻司呼吸,亦有天之含意。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