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道德經句解系列之二十七 上善若水
李秉信
大家都知道,水往低處流。換句話說,水所定位的,就是大家最不喜歡、最不願意處的地方。如同,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下水溝以及化糞池,那是眾人認為最骯髒的。然而,水都可以往下流。大家最討厭的是什麼?卑的、濕的、髒的、污濁的。而水濁居,無怨無悔。
我們身上的排泄物,是不乾淨的。然而,我們還是需要水,將污穢的物質清除出去。那麼水啊!接受了你的最髒的,還讓我們在使用後,又乾乾淨淨的,走出了化妝間。但是,捫心自問,似乎沒有一個人拿著水的功用感謝過。
我們常常會說,這麼髒的水,留在這裡幹什麼?唉呀!把它潑掉。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工作回來,滿身大汗趕快跑進去洗澡,洗完了澡,滿身舒服。但是,被污染的髒水,卻默默地流去了。有沒有人真的感謝過水?從來沒有,所以是處眾人之所惡。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了解,修道要有二個特性,善利萬物而不爭。我們今天渡盡眾生,去成全生命!這些傳道人從來不爭過,而且處眾人之所惡。如同基督徒被丟到獅子坑,傳教士被迫害。我們看到許多傳道人,為了傳講耶穌的福音,慘遭生命的危險。
我們去了,人家嫌棄的要命,但是我們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這就是若水的特性。一到他家,「處眾之所惡」,被趕出來。像這樣的精神才幾於道。這是很玄的兩句話,「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說不定,還花了很多的時間,很多的金錢去成全他,而且要處眾人之所惡,還讓別人不高興,因為這樣才幾於道。幾:就是接近。這樣做才接近於道,所以聖人難為啊!今天修道,要肚大能容,天下萬物沒有道不行,而水靜則平,水動則低,
我們靜下來就心平氣和,一動就往低的地方跑。我們不邀功,很謙虛,能夠融合一切。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居善地.水靜自平,水動自低。自平,自低最善,就不會起爭執。
這句話也是很有意思的,水知其所止。水能知止,知止而后能定。因為水平水低,知止是至善之地。有一句話說:知足不辱,知足不殆,有知足的人,不會有恥辱的事情,知足就不會有危險發生(不殆) ,故才能恒安無患。
聖人立身處世,常能下人,居善地在那裡?很平,很低,守住最低最安全就是居善地。心善淵,聖人之心,深不可識:聖人好像剛才所說,他越是處下,人家越是尊敬他,就像水的心,也是深不可識。
水性具有三態變化,氣、液、固,但水性不變。它遇熱上升為氣體,平常是液體,遇冷則變固體,但它水性不變;不管它是氣體、液體、固體,但水性依然不變,讓你查不出來,變化莫測,深不可識。
水體無涯:無我,水常清。水會隨器成形,他是無我的。無私,水有沉澱作用,他是無私的。無欲,水能溶物,他是無欲的。心善淵,水深不可測,而且本體不變,不管外界如何變化,水性不變。與善仁.不計報酬、毀譽,同時絕無厚此薄彼之分。
水散佈萬物之中,善予仁,利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萬物欣欣向榮,他不居功,不讓人家感謝過,他幫助很多萬物,他不仗恃自己有多大的功勞,萬物長了之後,他不會去主宰他,不會去命令他,他只給好處,不求回報。
言善信潮夕有期,雨露有時,遇熱則昇,遇冷則降,乾旱有期。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大家都知道,水往低處流。換句話說,水所定位的,就是大家最不喜歡、最不願意處的地方。如同,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下水溝以及化糞池,那是眾人認為最骯髒的。然而,水都可以往下流。大家最討厭的是什麼?卑的、濕的、髒的、污濁的。而水濁居,無怨無悔。
我們身上的排泄物,是不乾淨的。然而,我們還是需要水,將污穢的物質清除出去。那麼水啊!接受了你的最髒的,還讓我們在使用後,又乾乾淨淨的,走出了化妝間。但是,捫心自問,似乎沒有一個人拿著水的功用感謝過。
我們常常會說,這麼髒的水,留在這裡幹什麼?唉呀!把它潑掉。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工作回來,滿身大汗趕快跑進去洗澡,洗完了澡,滿身舒服。但是,被污染的髒水,卻默默地流去了。有沒有人真的感謝過水?從來沒有,所以是處眾人之所惡。
在這裡,我們一定要了解,修道要有二個特性,善利萬物而不爭。我們今天渡盡眾生,去成全生命!這些傳道人從來不爭過,而且處眾人之所惡。如同基督徒被丟到獅子坑,傳教士被迫害。我們看到許多傳道人,為了傳講耶穌的福音,慘遭生命的危險。
我們去了,人家嫌棄的要命,但是我們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這就是若水的特性。一到他家,「處眾之所惡」,被趕出來。像這樣的精神才幾於道。這是很玄的兩句話,「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說不定,還花了很多的時間,很多的金錢去成全他,而且要處眾人之所惡,還讓別人不高興,因為這樣才幾於道。幾:就是接近。這樣做才接近於道,所以聖人難為啊!今天修道,要肚大能容,天下萬物沒有道不行,而水靜則平,水動則低,
我們靜下來就心平氣和,一動就往低的地方跑。我們不邀功,很謙虛,能夠融合一切。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居善地.水靜自平,水動自低。自平,自低最善,就不會起爭執。
這句話也是很有意思的,水知其所止。水能知止,知止而后能定。因為水平水低,知止是至善之地。有一句話說:知足不辱,知足不殆,有知足的人,不會有恥辱的事情,知足就不會有危險發生(不殆) ,故才能恒安無患。
聖人立身處世,常能下人,居善地在那裡?很平,很低,守住最低最安全就是居善地。心善淵,聖人之心,深不可識:聖人好像剛才所說,他越是處下,人家越是尊敬他,就像水的心,也是深不可識。
水性具有三態變化,氣、液、固,但水性不變。它遇熱上升為氣體,平常是液體,遇冷則變固體,但它水性不變;不管它是氣體、液體、固體,但水性依然不變,讓你查不出來,變化莫測,深不可識。
水體無涯:無我,水常清。水會隨器成形,他是無我的。無私,水有沉澱作用,他是無私的。無欲,水能溶物,他是無欲的。心善淵,水深不可測,而且本體不變,不管外界如何變化,水性不變。與善仁.不計報酬、毀譽,同時絕無厚此薄彼之分。
水散佈萬物之中,善予仁,利物。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萬物欣欣向榮,他不居功,不讓人家感謝過,他幫助很多萬物,他不仗恃自己有多大的功勞,萬物長了之後,他不會去主宰他,不會去命令他,他只給好處,不求回報。
言善信潮夕有期,雨露有時,遇熱則昇,遇冷則降,乾旱有期。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