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清淨無染覺察力系列之二十九 無條件愛是真我的極致
李秉信
自古以來, 世間男女最難過的關卡住住就是情關。 就算是開疆闢土, 神勇蓋世的英雄豪傑, 也過不了美人的這一關。
猶記得年輕時聽到潘越雲的這首情歌「情字這條路」,頗有感受. 這首歌的歌詞如下 : 「那會那會同款 情字這條路 給你走著輕鬆 我走著艱苦 那會那會同款 情字這條路 你隴滿面春風 我隴在淋雨 不願承認心內思慕 暝暝等著你的腳步 不願承認阮的愛你是錯誤 不願後悔何必當初」。
整首歌歌詞聽起來充滿著哀怨, 讓人覺得情字這條路, 為什麼人都走得真是坎坷。 但是很少人知道, 到底是什麼原因, 讓人在感情這條路上, 走得這麼辛苦。 其實從這首情歌的內容中, 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人在情感上的痛苦, 都是從有條件的愛開始。 看的更真實些, 所有的愛或是感情, 如果附加有條件, 或是和條件無法切割,那就成為有條件的愛。那這樣的感情,可以因為條件在一起,也可以因為條件分開。
更而甚者, 若是條件和自己的期待稍有距離, 或是相差太遠, 那股心中的哀怨便油然而起。 看看潘越雲一句又一句埋怨的歌詞, 其實我們心裡很清楚,與其說是怨對方的無情, 不如說是稀噓對方的表現和做法, 和自已的期待相差太遠。
看看那些亙古長存, 無條件的愛情,雖然在客觀的條件是殘忍的,在空間的考驗上是無情的阻隔。 甚至他所愛的人意志力有限,無法通過時空的測試。但是有一件無法否認的事實,那個被你愛的人是否通過考驗,和那個付出感情的人,是否真的用心愛對方,這是兩件截然不同的考量。
愛對方的心如果會被測試結果所影響,那是有條件的愛。中國人是最能體會無條件的愛。就像常說的,「愛到深處無怨尤」。其實就是這種無條件的愛,超越所有客觀阻隔,最貼切的描述。
想想苦守寒窑二十年的癡情女,一年才見一次面的牛郎織女,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對於們而言,人所能想得到各種測試,都已經是到了形體的最極限,然而都無法捆綁他們真正的愛。其實,看的更透徹一點。從有條件的愛,一點一點的去除所有的條件,與其說最後得到的,是一份淬取後,無條件的愛情。
還不如說,找到的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愛是,當受測試的對方達到崩潰的底線時,也就是所有客觀的條件,都證明受測者不行的時候,你自己是否還能無條件的接納對方。其實測試對方無條件的愛,說實際些,就是在測試自己對於對方,無條件接納的程度有多深。
愛情這玩意說穿了,與其說自己多愛對方,還不如說自己多能承受,達到自己崩潰的底線時的壓力。如果到那個時候,天塌下來,都還是真的深愛對方,其實是自己開悟了。與其說是多愛對方,那還把愛的真諦看太淺了。
從自己對無條件愛的體會,還不如說是最後的暸解是自己。我們再把無條件的愛,看得更深刻一點吧。常說「至死不渝」的愛情,這句話真正的意義是,那份「蠟炬成灰淚始乾,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動力,乃是在於愛情對於戀人彼此的感受,能夠深入意識層次的最根源。
那種感受,觸動了我們意識層次的最深處的悸動,甚至碰到了真的自己,而將感覺轉化成為無可抗拒的動力。那種深刻感覺轉化成的力量,可以將今生今世所遇到的每一件困難和條件,都用理由去除掉,意識合理化。甚而更將這樣的力量,延伸了來世。
而將自己承受和接納的底線,放到最大。那種深愛對方的極致,和真正自己結合在一起的喜樂,是無法用言語形容。它所釋放出來的力量,不止今生的戀情彼此情投意合,甚至累世宿根,都可以克服所有的測試,以生命相許,成為生生世世永結夫妻。
其實,看的更深透一點,愛情的感受若無法深入自己內的最深處,而悸動出真我的力量,生命是很難或是無法徹底拿掉,在心中對於感情認定,所生出來根生蒂固的條件。 我們猶記得元好問的那首詩「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種那麼悽美的感情意境,是在描述著,那種能讓人生死相許的情緣的力量,是源自於男女雙方,都在使用自己生命最內層的「覺察力」,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深愛」對方的感覺,衝擊最深層意識的感受。
而最重要的是,那種深刻的感受,對於最深層意識的衝擊,它所展現出來的感動,是一種無法用我們對於「物」的世界的價值取捨,去加以理解的。在這個時候,所有物質的條件,實質的限制,甚至於被恐嚇及威脅,以致於測試結果和期待上的差距,都已經微不足道。
所以我們可以說,「感受有多深,力量就有多大」。而這種感受,才是驅使生命去除一切有形的條件,找回真我的動力。這條道路的極致,就是「入空」,那是什麼再也不要求了,我只是愛他,和願意付出而已。不再外求,反省內攝。
從愛對方而找到了自己,這是一條很精彩也很漫長的路。但對於渴求智慧的生命而言,真的有不少人在這條路的終點開悟了。這才是我們對無條件的愛,最深刻的詮釋,和最後的到達。
自古以來, 世間男女最難過的關卡住住就是情關。 就算是開疆闢土, 神勇蓋世的英雄豪傑, 也過不了美人的這一關。
猶記得年輕時聽到潘越雲的這首情歌「情字這條路」,頗有感受. 這首歌的歌詞如下 : 「那會那會同款 情字這條路 給你走著輕鬆 我走著艱苦 那會那會同款 情字這條路 你隴滿面春風 我隴在淋雨 不願承認心內思慕 暝暝等著你的腳步 不願承認阮的愛你是錯誤 不願後悔何必當初」。
整首歌歌詞聽起來充滿著哀怨, 讓人覺得情字這條路, 為什麼人都走得真是坎坷。 但是很少人知道, 到底是什麼原因, 讓人在感情這條路上, 走得這麼辛苦。 其實從這首情歌的內容中, 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人在情感上的痛苦, 都是從有條件的愛開始。 看的更真實些, 所有的愛或是感情, 如果附加有條件, 或是和條件無法切割,那就成為有條件的愛。那這樣的感情,可以因為條件在一起,也可以因為條件分開。
更而甚者, 若是條件和自己的期待稍有距離, 或是相差太遠, 那股心中的哀怨便油然而起。 看看潘越雲一句又一句埋怨的歌詞, 其實我們心裡很清楚,與其說是怨對方的無情, 不如說是稀噓對方的表現和做法, 和自已的期待相差太遠。
看看那些亙古長存, 無條件的愛情,雖然在客觀的條件是殘忍的,在空間的考驗上是無情的阻隔。 甚至他所愛的人意志力有限,無法通過時空的測試。但是有一件無法否認的事實,那個被你愛的人是否通過考驗,和那個付出感情的人,是否真的用心愛對方,這是兩件截然不同的考量。
愛對方的心如果會被測試結果所影響,那是有條件的愛。中國人是最能體會無條件的愛。就像常說的,「愛到深處無怨尤」。其實就是這種無條件的愛,超越所有客觀阻隔,最貼切的描述。
想想苦守寒窑二十年的癡情女,一年才見一次面的牛郎織女,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對於們而言,人所能想得到各種測試,都已經是到了形體的最極限,然而都無法捆綁他們真正的愛。其實,看的更透徹一點。從有條件的愛,一點一點的去除所有的條件,與其說最後得到的,是一份淬取後,無條件的愛情。
還不如說,找到的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愛是,當受測試的對方達到崩潰的底線時,也就是所有客觀的條件,都證明受測者不行的時候,你自己是否還能無條件的接納對方。其實測試對方無條件的愛,說實際些,就是在測試自己對於對方,無條件接納的程度有多深。
愛情這玩意說穿了,與其說自己多愛對方,還不如說自己多能承受,達到自己崩潰的底線時的壓力。如果到那個時候,天塌下來,都還是真的深愛對方,其實是自己開悟了。與其說是多愛對方,那還把愛的真諦看太淺了。
從自己對無條件愛的體會,還不如說是最後的暸解是自己。我們再把無條件的愛,看得更深刻一點吧。常說「至死不渝」的愛情,這句話真正的意義是,那份「蠟炬成灰淚始乾,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動力,乃是在於愛情對於戀人彼此的感受,能夠深入意識層次的最根源。
那種感受,觸動了我們意識層次的最深處的悸動,甚至碰到了真的自己,而將感覺轉化成為無可抗拒的動力。那種深刻感覺轉化成的力量,可以將今生今世所遇到的每一件困難和條件,都用理由去除掉,意識合理化。甚而更將這樣的力量,延伸了來世。
而將自己承受和接納的底線,放到最大。那種深愛對方的極致,和真正自己結合在一起的喜樂,是無法用言語形容。它所釋放出來的力量,不止今生的戀情彼此情投意合,甚至累世宿根,都可以克服所有的測試,以生命相許,成為生生世世永結夫妻。
其實,看的更深透一點,愛情的感受若無法深入自己內的最深處,而悸動出真我的力量,生命是很難或是無法徹底拿掉,在心中對於感情認定,所生出來根生蒂固的條件。 我們猶記得元好問的那首詩「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種那麼悽美的感情意境,是在描述著,那種能讓人生死相許的情緣的力量,是源自於男女雙方,都在使用自己生命最內層的「覺察力」,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深愛」對方的感覺,衝擊最深層意識的感受。
而最重要的是,那種深刻的感受,對於最深層意識的衝擊,它所展現出來的感動,是一種無法用我們對於「物」的世界的價值取捨,去加以理解的。在這個時候,所有物質的條件,實質的限制,甚至於被恐嚇及威脅,以致於測試結果和期待上的差距,都已經微不足道。
所以我們可以說,「感受有多深,力量就有多大」。而這種感受,才是驅使生命去除一切有形的條件,找回真我的動力。這條道路的極致,就是「入空」,那是什麼再也不要求了,我只是愛他,和願意付出而已。不再外求,反省內攝。
從愛對方而找到了自己,這是一條很精彩也很漫長的路。但對於渴求智慧的生命而言,真的有不少人在這條路的終點開悟了。這才是我們對無條件的愛,最深刻的詮釋,和最後的到達。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