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色境識不二法系列之三十九 複合聖靈成為一心淨信
李秉信
絕大多數的學佛者, 都是以為,謹守戒律當中, 有形有相的佛規禮節, 可以在佛海無涯修煉次第當中精進。 不但自己有了一條出路, 也有一個進度可以抓取。 這樣的認知, 是一個方便法門。
不但可以度化,各式各樣不同根氣的眾生, 更讓修行的過程, 化身成為一條簡單而且有具體方向的明路。 對於絕大多數的生命而言,從一個有規律, 有規矩的條文規則開始, 是一條簡單的指標。
最好還有一二三四五的條列, 並且把每一個細節都交代好。每天都可以行禮如儀的操練,三不五時可以檢驗修行的成果, 自己給自己打個分數。 對於初學者而言,不但對於博大精深的佛法, 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去做體悟。
而且,有了一個很容易掌握切入點, 知道自己的進步如何。 這樣的作法,非常普遍於現在的修行團體當中, 因為他符合現代人, 喜歡快速便捷,如同速食一針見血的習慣。更有修行者,希望把佛法編成一本手冊, 才能夠照本宣科, 依樣畫葫蘆, 完全不要違背, 歷代祖師的教導, 更不會偏離所謂的正道。
但是, 這樣的做法,必須要有高度的警覺性。 否則,生命會很容易, 淪落到另外一種陷阱當中。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只要是人,都喜歡抓住容易的方法, 因為那是容易了解的。也習慣自己每天在做的動作, 因為人都不喜歡改變。 生命很難, 也無法放棄,自己已經執著的功夫。 更不願意, 放棄自己修行多年的戒律。
完全不知道, 再多的規則,也都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必須用完就要捨棄的。 這樣修行就是因緣法的比喻, 如同坐了一條獨木舟,到達了彼岸。 生命到了另外一個境界,就要將獨木舟捨棄, 怎麼可以將獨木舟背在身上, 捨不得放下。
更有的人, 明明已經上了岸, 但他的內心, 仍像是在太平洋裡一樣, 死守著那條獨木舟, 不肯登上彼岸。而忘記了, 捨不得放下,不願意變化, 是生命會招致痛苦的最重要原因, 也是他當初會來修行佛法的起心動念。
若只是沉迷在有跡可循的戒律當中, 而忘記了,在所有的修行法門裡, 放掉無法放掉的, 改變無法改變的, 捨棄最捨不得的,才是惟一一條, 也是最重要一條的戒律。 除了最條戒律以外, 沒有任何一條戒律比它更重要了。
如果沒有遵守這條反向取捨戒律, 那麼, 另外一種放不下的痛苦, 將隨之而起, 更讓人痛不欲生。 所謂趕走了狼,來了老虎, 而且,所面臨放不下的障礙,會更加艱鉅, 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其實, 說穿了,不論是哪一個門派, 哪一種宗教信仰,信心是一個最開始,也是最後的到達。如果, 修行者沒有真正體悟到信心的滋味, 在相信的過程當中,上下起伏, 五味雜陳。從半信半疑, 心路歷程到一心淨信, 不論發生了什麼,只有信入才是唯一的戒律。
這樣的味道,就像是在初信之時,愛主勝過愛過自己, 沒有一下子,信心開始不堅定,再過沒有多久,意志又見趨軟弱。直到有一天, 才能夠醒悟到, 一心淨信, 信的不是救世主。 所相信的, 是那個一直都在, 永遠都在的自己。
只有在這樣來回往復的過程當中, 從堅信不疑,到翻頭就走, 以致於認罪悔改,重新得著,摸著耶穌的味道。這樣的信仰,才是經得起考驗的。否則,在修行的道路上, 任何一個向道的生命, 沒有經過退轉之後的堅定, 被打敗之後的站起來, 全然無助痛苦之後,被聖靈充滿。 這樣的生命狀態,都還是孤軍奮鬥, 進不了天國的門。
換句話說, 如果人的眼界,只是在世間的形象上堅持, 那還是只能在戒律上打轉。 一個沒有神靈加持的生命, 他的目光所及,都是有形有相的東西。 那麼法界當中,看不見的東西,他是完全沒有辦法體會。
來自天界,靈命複合,生命的改變, 對當事人而言,像是天方夜譚, 不可能到達。 在沒有信心的前提之下的信仰,不管是法力高強的大師, 或者是德高望重的生命導師,都很容易墜落到法執境界。 讓自以為是的佛法,障礙著自己, 甚至因為戒律,捆綁自己心靈不自由。
當遭遇的打擊,無法承受,就怪罪奉之為圭臬的戒律。 把自己的靈命,深陷在形象其中, 自己無法察覺, 非常的可惜。 筆者在最近的問事當中, 就看到了這樣世襲信仰之家的無奈。當事人是一個非常虔誠的禮佛信徒, 家裡保存著,一脈祭祀祖先及佛陀的傳統。 從祖母開始,家中就設立有佛堂。
一天三次的獻香, 已經成為家裡不能改變的戒律。 誰都不能違反祖先的心意,必須要完成這個將近百年來的傳統。 不僅僅是祖母,媽媽,以及當事人長年茹素, 家裡木魚聲不斷, 誦經聲繞梁三日, 久久都不會散去。
每逢觀世音菩薩的佛誕日, 家裡還會舉行三昧水懺, 水陸法會, 超渡六道眾生,儼然是心靈上的香格里拉。但是這樣一個人間淨土, 還是無法避免人間的悲歡離合,以及生老病死。當事人的祖母,在最近寒流肆虐之下, 身體感到不適, 突然昏迷倒地。
緊急送到醫院搶救。還是因為年事已大, 無法承受心血管收縮的折騰, 右半身癱瘓, 成為一位需要他人照顧的植物人。當事人的家境,本來就不富裕, 家計勉強維持小康, 收入僅夠全家的溫飽。 突然遭遇這種飛來橫禍, 全家的生活,一時失去了規律,陷入悽風慘雨當中。
當事人的母親,必須要辭去工作, 才能夠照顧昏迷在醫院中的祖母。 當事人雖然保持正常工作, 心情都是心不在焉, 愁眉苦臉。 雖然每個人都說, 佛菩薩一定會保佑他的祖母, 身體一定會很快的康復。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 必須推入手術房開刀的驚惶失措裡, 對於當事人的母親及祖母而言, 都是漫漫長夜的等待,無法預測的折磨。不但是,家裡每天三次獻香的戒律,必須要打破。 他們內心更是深深的感受到, 怎麼沒有佛菩薩來保佑他們?更麻煩的是, 當事人對於這份信仰,開始埋怨以及懷疑。
忿忿不平的向觀世音菩薩爭論到, 祖母是一個,這麼對你虔誠的信徒。 不但是,一天三次而獻香,從不缺席。 更把這樣的傳統,傳家三代, 可以說是仰不愧於天, 俯不祚於地。
佛菩薩怎麼可以,用這麼不堪的痛苦,作為對於祖母的回報呢?這個實在是太不公平了。難道,這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信仰?每次當事人意有所指, 言有所意向母親埋怨的時候, 媽媽只是以淚洗面, 無言以對。因為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女兒的質疑。
只能默默的在心中祈禱, 觀世音菩薩能夠帶領他們全家, 早日脫離險境, 恢復原本生活上的平靜。在這整個發生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死守而沒有信入的戒律, 是無法摸著內心最深處的覺性, 而且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種阻礙。
不論,是東方文化所說的佛性, 或者是,西方信仰當中所說的, 耶穌基督即將要來。 這麼一個摸不見,看不著的境界, 若是追隨者沒有信心, 很容易會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在這裡我們得到了深刻的啟發, 原來所有的試煉及魔鬼的工作, 只是讓我們自己看見, 我的信心是否仍摻雜著魂裡多變的雜質。 在一次又一次的退轉後再起, 我們在信心裡的雜質。漸漸被去除和精煉, 才能夠趨近在靈裡信入的生命狀態。
而只有這樣精純的信心, 才能融入造物主的神性, 成為神的器皿,為主所用。就拿當事人這次所遭遇家庭的災難來說, 在他一次又一次埋怨的說辭當中, 他所無法理解的, 菩薩為什麼這麼不照顧, 如此遵守佛規禮節規範的祖母。
當事人並不了解,我們只有在靈裡的信心, 才能融入神的一裡, 而不是只有憑著戒律而已。但是靈裡信心的建立,乃在於靈裡經歷的過程。 魂裡的體悟都還不是,更徨論用魂裡的信心,對抗來自黑暗靈裡的挑戰,那是註定失敗的。
但是曾經摸著主的聖徒,常常會起一種得意的自誇,然而自己不知。他們以為對主的信心是堅強的, 是禁得起考驗的,然而那樣的信心仍是在魂裡。魂裡的信心不是信心的本質,那只是一種說詞。信心的質素是在靈裡,而且是不須說的。
其實,主對門徒的每個試探,都有祂美好的預備。 就如同在新約聖經裡的彼得,要先看到自己的脆弱, 才能在彼拉多的審判廳中,在靈裡堅強,豫備彼得來得著五旬節。若彼得不先除去他在魂中自信的心,神安能用之?
凡屬於彼得的狂熱野心,叫他敢鼓勇離船到主那裏的心,神都要除滅他。若你謹讀聖經,你就不能說撒但不能撲神的子民。看得更深入點,撒旦撲滅的, 是門徒在魂裡的信心。 就拿另外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聖徒保羅來說, 他也是神的一子。 然而信心堅強如保羅,他卻都常常說到,『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林後十二7。)
就是因為撒但的刺激, 以及無情的考驗。 聖徒才會用考驗像鏡子一樣, 照見自己和潔淨自己。 若是沒有來自於黑暗勢力的考驗, 我們的信心仍停留在自以為是的狀態中。 這是下個愛主門徒會提出來的問句, 我們要如何行, 才能克服黑暗勢力的篩選呢?
在聖經裡一再提到, 面臨考驗神的子民, 他們唯一能渡過死亡幽谷的選擇, 乃是在於與基督聯合勝罪。 當生命沒有和神聯合的時候,人是沒有一點能勝撒但的法子。 只有一次再一次靈裡和神的結合, 去除魂中的懷疑, 我們的信心才有可能益加進步,並豫備好以等主再來。
聖經在這裡切入了個在靈中信入的方向, 那就是隨靈而行。 靈裡信入的根本是甚麼?那是在各各他, 主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很少人能夠真正瞭解耶穌為我們受死的真義, 那是個去除魂裡信心雜質的過程。
耶穌的肉體死了, 如同我們在肉體中的信心禁不起考驗, 一再的軟弱和退轉, 只有在破相的那一刻, 我們突破了肉體的限制, 在靈裡的信入中復活了。我們務處於基督同死的地位,肉體上侷限才能真正被克服。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個很重要的表徵, 純然只是靠我們自己的意志,是很難突破在肉體上的有限。 唯有基督的靈和我的靈合一, 我才有力量和勇氣, 掙脫肉體上的有限, 信入靈裡的大能。如羅馬六章所說的『與基督同釘死。』我們當知勝罪,乃是勝撒但的根本,因撒但是藉罪以束縛我們。
我們惟有以十字架為立足地,在此與基督同死,然後方敢處勝撒但的地位。
絕大多數的學佛者, 都是以為,謹守戒律當中, 有形有相的佛規禮節, 可以在佛海無涯修煉次第當中精進。 不但自己有了一條出路, 也有一個進度可以抓取。 這樣的認知, 是一個方便法門。
不但可以度化,各式各樣不同根氣的眾生, 更讓修行的過程, 化身成為一條簡單而且有具體方向的明路。 對於絕大多數的生命而言,從一個有規律, 有規矩的條文規則開始, 是一條簡單的指標。
最好還有一二三四五的條列, 並且把每一個細節都交代好。每天都可以行禮如儀的操練,三不五時可以檢驗修行的成果, 自己給自己打個分數。 對於初學者而言,不但對於博大精深的佛法, 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去做體悟。
而且,有了一個很容易掌握切入點, 知道自己的進步如何。 這樣的作法,非常普遍於現在的修行團體當中, 因為他符合現代人, 喜歡快速便捷,如同速食一針見血的習慣。更有修行者,希望把佛法編成一本手冊, 才能夠照本宣科, 依樣畫葫蘆, 完全不要違背, 歷代祖師的教導, 更不會偏離所謂的正道。
但是, 這樣的做法,必須要有高度的警覺性。 否則,生命會很容易, 淪落到另外一種陷阱當中。 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只要是人,都喜歡抓住容易的方法, 因為那是容易了解的。也習慣自己每天在做的動作, 因為人都不喜歡改變。 生命很難, 也無法放棄,自己已經執著的功夫。 更不願意, 放棄自己修行多年的戒律。
完全不知道, 再多的規則,也都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必須用完就要捨棄的。 這樣修行就是因緣法的比喻, 如同坐了一條獨木舟,到達了彼岸。 生命到了另外一個境界,就要將獨木舟捨棄, 怎麼可以將獨木舟背在身上, 捨不得放下。
更有的人, 明明已經上了岸, 但他的內心, 仍像是在太平洋裡一樣, 死守著那條獨木舟, 不肯登上彼岸。而忘記了, 捨不得放下,不願意變化, 是生命會招致痛苦的最重要原因, 也是他當初會來修行佛法的起心動念。
若只是沉迷在有跡可循的戒律當中, 而忘記了,在所有的修行法門裡, 放掉無法放掉的, 改變無法改變的, 捨棄最捨不得的,才是惟一一條, 也是最重要一條的戒律。 除了最條戒律以外, 沒有任何一條戒律比它更重要了。
如果沒有遵守這條反向取捨戒律, 那麼, 另外一種放不下的痛苦, 將隨之而起, 更讓人痛不欲生。 所謂趕走了狼,來了老虎, 而且,所面臨放不下的障礙,會更加艱鉅, 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其實, 說穿了,不論是哪一個門派, 哪一種宗教信仰,信心是一個最開始,也是最後的到達。如果, 修行者沒有真正體悟到信心的滋味, 在相信的過程當中,上下起伏, 五味雜陳。從半信半疑, 心路歷程到一心淨信, 不論發生了什麼,只有信入才是唯一的戒律。
這樣的味道,就像是在初信之時,愛主勝過愛過自己, 沒有一下子,信心開始不堅定,再過沒有多久,意志又見趨軟弱。直到有一天, 才能夠醒悟到, 一心淨信, 信的不是救世主。 所相信的, 是那個一直都在, 永遠都在的自己。
只有在這樣來回往復的過程當中, 從堅信不疑,到翻頭就走, 以致於認罪悔改,重新得著,摸著耶穌的味道。這樣的信仰,才是經得起考驗的。否則,在修行的道路上, 任何一個向道的生命, 沒有經過退轉之後的堅定, 被打敗之後的站起來, 全然無助痛苦之後,被聖靈充滿。 這樣的生命狀態,都還是孤軍奮鬥, 進不了天國的門。
換句話說, 如果人的眼界,只是在世間的形象上堅持, 那還是只能在戒律上打轉。 一個沒有神靈加持的生命, 他的目光所及,都是有形有相的東西。 那麼法界當中,看不見的東西,他是完全沒有辦法體會。
來自天界,靈命複合,生命的改變, 對當事人而言,像是天方夜譚, 不可能到達。 在沒有信心的前提之下的信仰,不管是法力高強的大師, 或者是德高望重的生命導師,都很容易墜落到法執境界。 讓自以為是的佛法,障礙著自己, 甚至因為戒律,捆綁自己心靈不自由。
當遭遇的打擊,無法承受,就怪罪奉之為圭臬的戒律。 把自己的靈命,深陷在形象其中, 自己無法察覺, 非常的可惜。 筆者在最近的問事當中, 就看到了這樣世襲信仰之家的無奈。當事人是一個非常虔誠的禮佛信徒, 家裡保存著,一脈祭祀祖先及佛陀的傳統。 從祖母開始,家中就設立有佛堂。
一天三次的獻香, 已經成為家裡不能改變的戒律。 誰都不能違反祖先的心意,必須要完成這個將近百年來的傳統。 不僅僅是祖母,媽媽,以及當事人長年茹素, 家裡木魚聲不斷, 誦經聲繞梁三日, 久久都不會散去。
每逢觀世音菩薩的佛誕日, 家裡還會舉行三昧水懺, 水陸法會, 超渡六道眾生,儼然是心靈上的香格里拉。但是這樣一個人間淨土, 還是無法避免人間的悲歡離合,以及生老病死。當事人的祖母,在最近寒流肆虐之下, 身體感到不適, 突然昏迷倒地。
緊急送到醫院搶救。還是因為年事已大, 無法承受心血管收縮的折騰, 右半身癱瘓, 成為一位需要他人照顧的植物人。當事人的家境,本來就不富裕, 家計勉強維持小康, 收入僅夠全家的溫飽。 突然遭遇這種飛來橫禍, 全家的生活,一時失去了規律,陷入悽風慘雨當中。
當事人的母親,必須要辭去工作, 才能夠照顧昏迷在醫院中的祖母。 當事人雖然保持正常工作, 心情都是心不在焉, 愁眉苦臉。 雖然每個人都說, 佛菩薩一定會保佑他的祖母, 身體一定會很快的康復。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 必須推入手術房開刀的驚惶失措裡, 對於當事人的母親及祖母而言, 都是漫漫長夜的等待,無法預測的折磨。不但是,家裡每天三次獻香的戒律,必須要打破。 他們內心更是深深的感受到, 怎麼沒有佛菩薩來保佑他們?更麻煩的是, 當事人對於這份信仰,開始埋怨以及懷疑。
忿忿不平的向觀世音菩薩爭論到, 祖母是一個,這麼對你虔誠的信徒。 不但是,一天三次而獻香,從不缺席。 更把這樣的傳統,傳家三代, 可以說是仰不愧於天, 俯不祚於地。
佛菩薩怎麼可以,用這麼不堪的痛苦,作為對於祖母的回報呢?這個實在是太不公平了。難道,這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信仰?每次當事人意有所指, 言有所意向母親埋怨的時候, 媽媽只是以淚洗面, 無言以對。因為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女兒的質疑。
只能默默的在心中祈禱, 觀世音菩薩能夠帶領他們全家, 早日脫離險境, 恢復原本生活上的平靜。在這整個發生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死守而沒有信入的戒律, 是無法摸著內心最深處的覺性, 而且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一種阻礙。
不論,是東方文化所說的佛性, 或者是,西方信仰當中所說的, 耶穌基督即將要來。 這麼一個摸不見,看不著的境界, 若是追隨者沒有信心, 很容易會半途而廢,功虧一簣。
在這裡我們得到了深刻的啟發, 原來所有的試煉及魔鬼的工作, 只是讓我們自己看見, 我的信心是否仍摻雜著魂裡多變的雜質。 在一次又一次的退轉後再起, 我們在信心裡的雜質。漸漸被去除和精煉, 才能夠趨近在靈裡信入的生命狀態。
而只有這樣精純的信心, 才能融入造物主的神性, 成為神的器皿,為主所用。就拿當事人這次所遭遇家庭的災難來說, 在他一次又一次埋怨的說辭當中, 他所無法理解的, 菩薩為什麼這麼不照顧, 如此遵守佛規禮節規範的祖母。
當事人並不了解,我們只有在靈裡的信心, 才能融入神的一裡, 而不是只有憑著戒律而已。但是靈裡信心的建立,乃在於靈裡經歷的過程。 魂裡的體悟都還不是,更徨論用魂裡的信心,對抗來自黑暗靈裡的挑戰,那是註定失敗的。
但是曾經摸著主的聖徒,常常會起一種得意的自誇,然而自己不知。他們以為對主的信心是堅強的, 是禁得起考驗的,然而那樣的信心仍是在魂裡。魂裡的信心不是信心的本質,那只是一種說詞。信心的質素是在靈裡,而且是不須說的。
其實,主對門徒的每個試探,都有祂美好的預備。 就如同在新約聖經裡的彼得,要先看到自己的脆弱, 才能在彼拉多的審判廳中,在靈裡堅強,豫備彼得來得著五旬節。若彼得不先除去他在魂中自信的心,神安能用之?
凡屬於彼得的狂熱野心,叫他敢鼓勇離船到主那裏的心,神都要除滅他。若你謹讀聖經,你就不能說撒但不能撲神的子民。看得更深入點,撒旦撲滅的, 是門徒在魂裡的信心。 就拿另外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聖徒保羅來說, 他也是神的一子。 然而信心堅強如保羅,他卻都常常說到,『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林後十二7。)
就是因為撒但的刺激, 以及無情的考驗。 聖徒才會用考驗像鏡子一樣, 照見自己和潔淨自己。 若是沒有來自於黑暗勢力的考驗, 我們的信心仍停留在自以為是的狀態中。 這是下個愛主門徒會提出來的問句, 我們要如何行, 才能克服黑暗勢力的篩選呢?
在聖經裡一再提到, 面臨考驗神的子民, 他們唯一能渡過死亡幽谷的選擇, 乃是在於與基督聯合勝罪。 當生命沒有和神聯合的時候,人是沒有一點能勝撒但的法子。 只有一次再一次靈裡和神的結合, 去除魂中的懷疑, 我們的信心才有可能益加進步,並豫備好以等主再來。
聖經在這裡切入了個在靈中信入的方向, 那就是隨靈而行。 靈裡信入的根本是甚麼?那是在各各他, 主耶穌基督為我們受死。很少人能夠真正瞭解耶穌為我們受死的真義, 那是個去除魂裡信心雜質的過程。
耶穌的肉體死了, 如同我們在肉體中的信心禁不起考驗, 一再的軟弱和退轉, 只有在破相的那一刻, 我們突破了肉體的限制, 在靈裡的信入中復活了。我們務處於基督同死的地位,肉體上侷限才能真正被克服。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個很重要的表徵, 純然只是靠我們自己的意志,是很難突破在肉體上的有限。 唯有基督的靈和我的靈合一, 我才有力量和勇氣, 掙脫肉體上的有限, 信入靈裡的大能。如羅馬六章所說的『與基督同釘死。』我們當知勝罪,乃是勝撒但的根本,因撒但是藉罪以束縛我們。
我們惟有以十字架為立足地,在此與基督同死,然後方敢處勝撒但的地位。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