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先天業力病系列之十五 子午流注喚起先天免疫
李秉信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當人體的時間,和天上的時間互相呼應的時候,自然可以喚起我們本在存在的免疫力,對抗外邪的侵犯。人體自然所產生的抵抗系統,遠比服用大量的抗生素,更具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味道存在。那也是我們老祖宗,對抗疾病的經典法門。
宇宙中有一個運行的規律,按照春夏秋冬,陰陽五行生生不息的流動。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才能夠治療疾病於未發。中國的傳統醫學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筆者在以下的文字當中,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子時 (23點至1點),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 “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這個時辰養肝血(陰)最好。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講:“臥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劇咳或哮喘或發燒。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佈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所以,人在 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可以在7點清胃火。胃寒者7點養胃健脾。
已時 (9點至11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 9點健脾;濕盛者9點利濕。
午時 (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過緩者 11點補心陽;心率過速者滋心陰。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飯後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疏肝理氣;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戌時 (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亥時 (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中國傳統的地支,融合了中醫臨床實踐。並依照《黃帝內經》、《金匱要略》中“子午流注”經絡運行理論為基礎,並大量吸取了對現代醫學的有關認識、進展和經驗,對腫瘤的發生、發展及其預防和治療、康復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理性總結歸納。
你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同步性,臨床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靶向治療各種惡性腫瘤已取得了可喜成果,為大量外晚期腫瘤患者及家庭帶來福音,使眾多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命,在配合天地時間的流動中,得到了延續!
中醫子午流注在我國歷史悠久,其理論基礎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奠定,在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寶庫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寶貴理論。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把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腑的氣血運行及五腧穴的開合進行結合。
在一日十二時辰之中人體氣血首尾相銜的循環流注,盛衰開合有時間節奏、時相特性。子午流注抗癌療法來源於這樣的規律,因時、因病、因人、因地從而準確、有效的調整患者氣血,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殺滅癌細胞,恢復患者氣血運行的正常時間規律,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乃是運用中醫五行生剋、中醫辯證法則、藥物歸經,並結合現代中醫理論為基礎,按照人體每日十二時辰氣血運行之規律,定時、定點、靶向給藥。它的誕生,將有望對整個中醫學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催化作用,也將對腫瘤這類惡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和人們生存質量的提高發揮重要意義。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當人體的時間,和天上的時間互相呼應的時候,自然可以喚起我們本在存在的免疫力,對抗外邪的侵犯。人體自然所產生的抵抗系統,遠比服用大量的抗生素,更具有一種自然而然的味道存在。那也是我們老祖宗,對抗疾病的經典法門。
宇宙中有一個運行的規律,按照春夏秋冬,陰陽五行生生不息的流動。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才能夠治療疾病於未發。中國的傳統醫學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筆者在以下的文字當中,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子時 (23點至1點),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 “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這個時辰養肝血(陰)最好。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講:“臥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劇咳或哮喘或發燒。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佈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所以,人在 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可以在7點清胃火。胃寒者7點養胃健脾。
已時 (9點至11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 9點健脾;濕盛者9點利濕。
午時 (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過緩者 11點補心陽;心率過速者滋心陰。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飯後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疏肝理氣;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戌時 (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亥時 (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中國傳統的地支,融合了中醫臨床實踐。並依照《黃帝內經》、《金匱要略》中“子午流注”經絡運行理論為基礎,並大量吸取了對現代醫學的有關認識、進展和經驗,對腫瘤的發生、發展及其預防和治療、康復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理性總結歸納。
你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同步性,臨床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靶向治療各種惡性腫瘤已取得了可喜成果,為大量外晚期腫瘤患者及家庭帶來福音,使眾多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命,在配合天地時間的流動中,得到了延續!
中醫子午流注在我國歷史悠久,其理論基礎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奠定,在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寶庫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寶貴理論。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把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腑的氣血運行及五腧穴的開合進行結合。
在一日十二時辰之中人體氣血首尾相銜的循環流注,盛衰開合有時間節奏、時相特性。子午流注抗癌療法來源於這樣的規律,因時、因病、因人、因地從而準確、有效的調整患者氣血,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殺滅癌細胞,恢復患者氣血運行的正常時間規律,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乃是運用中醫五行生剋、中醫辯證法則、藥物歸經,並結合現代中醫理論為基礎,按照人體每日十二時辰氣血運行之規律,定時、定點、靶向給藥。它的誕生,將有望對整個中醫學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催化作用,也將對腫瘤這類惡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和人們生存質量的提高發揮重要意義。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