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醫法辨業論治系列之十二 五行靈魂不息系統因果
李秉信
不僅僅在中醫學裡面,中國人的思想,充滿著,五行之間,要彼此互相平衡,以及互相制約的觀念。 這樣的概念,和西醫病理學,只是針對發病的部位, 做出各種不同發展階段的診斷, 是非常不太一樣的。 中醫學所提到五行平衡的觀念, 是把身體外在的宇宙, 以及身體裡面五臟六腑的運作, 當作是一個系統做探討。舉個例子來說,五行醫學意義,是用五行表述宇宙的基本規律, 以及人體生理運作的狀態。 許多人會問,疾病只是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態, 和天地之間有什麼規律好言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生剋制化,是天地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是宇宙萬物不斷演進的基本定律。 不論是達爾文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演化論, 資本主義的財富論, 都充斥著這樣的一個原則。這種規律,體現為普通的法界眾生系統觀, 有一種因果的關係在維持著。 說得更細節一點,中國人的思想裡, 生命的維持, 以及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就好像天地的運作一樣, 五臟六腑之間,維持這一個生克制化的系統平衡, 而且他一定存在這一個因果交錯的關係。
身為系統裡的一個元素,這兩個系統, 看起來好像是分開的系統。 從造物主的角度來看萬物,其實,這兩個系統,通通都只是一個系統, 而且是唯一的一個系統,必須要一併來討論。 這是下一個會問的問題行者的問句,難道,生命的討論只有這兩個系統而已? 嚴格地來說,宇宙中所有的系統,都是遵循著一個無形的規律,在一個法界的系統下運作, 而且無一例外。 中國人長期觀察大自然的變化, 以及身體健康的演變, 很有智慧的總結,五行醫學意義,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
五行的運作,像是一個綿密的網路一樣,架構著整個法界中的系統。 五行在無形之間交互的運作, 不但出現在我們的環境,也扎扎實實地出現在我們生命的維持上。 在這個時候,五臟六腑不再是一個名詞, 或者是生理學上所呈現出來的功能。 更進一步地,是表示物質及其屬性,用五行的概念,呈現出生生不息,不斷在變化的平衡點。中醫學裡面,五行的含義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這五種物質構成了天地萬物。這五種物質是不斷地運動變化,用它的屬性來說明事物的屬性, 甚至,呈現出系統現在的存在狀態。
一言以蔽之,中醫學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 而且一定強調「及其運動變化」,而且每分鐘都在變化。表示物質及其屬性的概念,這是五行在中醫學當中的醫學含義。五行的內涵,它不僅僅是哲學的內涵,而是哲學和醫學融為一體,是哲學和醫學的統一體。所以,我們在閱讀中醫文獻的時候,注意使用五行的概念。在不同的條件下,是從哲學上來說的呢?還是指具體醫學上來說的呢?分清楚條件,這也體現了漢字的多義性,中醫術語的多義性。
舉個例子來說,五行既屬物質,又強調是運動,又強調屬性。 你要體會出,整個系統的味道, 就必須要具備這樣的能力,要能夠很敏感的辨別,什麼情況下是指屬性而言,什麼情況下是指的物質而言。首先,在進入五行學說的介紹之前, 必須先具備有五行屬性的概念。在哲學邏輯思考上,每一件事物,本身一定具備固有的性質。 說的清楚一點, 那是包括邏輯對像的物質,與對像間的關係,狀態,動作等。當呈相有這樣的表現時候, 在五行上,就具有這樣的屬性。
五行屬性,區分成木、火、土、金、水五種陳述。 具體的來說,那並不是一種物質, 而是,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的統稱。即: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 那是觀察者,對於法界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 當我們說到五行的時候,常常會面對這樣的問題, 所謂的木,就是代表木頭,或者是森林嗎?所謂的水,就是代表溪水,或者是海水嗎?在這裡,我們更要清楚的表達, 當我們用五行的屬性,來說明自然,人體健康疾病等事物的性質。 只是把五行的屬性,當作成一種語言,或者是說法, 來描繪出系統的狀態。
那麼什麼是五行的屬性呢? 講講五行屬性的概念,第一什麼叫屬性。注意,屬性在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定義。在我們中醫學裡面,涉及到兩個學科,一是哲學,一個是邏輯學。 從哲學上來說,屬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質,比如,我們講氣,氣的固有屬性就是運動,說運動是氣的固有屬性,這是從哲學層次來說。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本原,是極其細微的物質,運動是氣的根本屬性。 因為有了一個這樣的本質, 或者說是哲學上的說法, 我們才能夠有辦法,觀察以及描述系統的狀態。 否則, 没有一個這樣的陳述,你怎麼能夠拿捏這個系統呢?
從邏輯學來說,是指事物對象的性質和對象之間的關係而言的。包括對象的狀態和動作,那是一個呈現動態改變的狀態, 而且,每一個當下都平衡著。這個了解,是和哲學的屬性不一樣的。從邏輯上講,用這個事物的屬性、對象的性質和它相互之間的關係,來對事物進行, 做動態改變邏輯分類。五行的屬性是什麼呢?我們定義五行的屬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的統稱。我們用一句話概括起來,叫做五行的生剋制化屬性。 在這一塊的了解,許多人都有困難。
大多數人對於五行的屬性的了解,只是局限在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的統稱,或者就是土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以為這就是五行的屬性。中醫的五行學說,事實上還有化生及退化的概念。就是五行的屬性,可以一種動態的方式。加以呈現。中國古代哲學的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來對事物進行五分,然後用五行的生剋制化的規律,來說明世界各種各樣的事物之間的關係,既說明事物的性質,又說明事物之間的關係。
用五行的屬性,把天地人、世界萬物,所有的屬性一分為五。囊括其中,從天、地、社會、人事,乃至於國家制度,都囊括其中。這也是中國古代思想家,一種系統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用系統的思想,來認識世界,來分析事物。用生剋制化的關係,來說明事物之間的複雜的關係。貴在於此,學習五行學說,所涉及到內容是我們在醫學裡面,涉及到的最基本的內容。用木、火、土、金、水的五種物質的及其運動的屬性。
從自然到人體,從天地人,把各種各樣的具體事物一分為五,凡是具有相同屬性,都使它們構成了一個系統。比如,以木為例,木曰曲直,在人體以肝為核心,說肝具有木的屬性,那麼肝、膽、目、筋、怒、呼、握,這些事物生命現象,通通屬於木類,它們同屬於一個性質,使它們從內到外,形成一個統一整體。自然界春、冬、風、生、青,酸、平旦、角都具有木的屬性。因此,它們屬同一系統。以此類推,就是用五行的屬性將自然界和人體各種複雜的事物進行五行的分類,分別納入五個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用這個來說明人體的統一性,和人與環境的統一性。再進一步抽象,奠定了中醫學系統的思維方式,非常難能可貴的。現代的科學家、哲學家從西方哲學到東方哲學、生物哲學,研究生物現象裡面的複雜的因果關係,高度的評價,中醫五行學說。換句話說,中國傳統哲學的五行學說,生剋制化,來闡明事物之間的複雜的因果關係,稱之為複雜的因果樹,說明生命現象的複雜因果關係。對現代的、一個最好的西方學說,叫超循環論。 但是,它所說明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也沒有達到五行學說通過生剋制化的規律,所闡述的生物現象之間的複雜的因果關係。
很少人知道,五行學說結構,是構成同體網的最重要元素。 貫穿整個同體網運行的動力, 就是我們琅琅上口, 超越時空的系統因果, 但是很少人能夠探其究竟。 筆者就讀清華大學的時候,曾經嘗試使用學校的超級電腦,把五行的生剋制化的模型,用在計算機上來表述。我們經常在講生剋制化,計算機信息科學和數理科學結合到一起,變成了生物信息學。用生物信息學,來表述五行學說的生剋制化的概念。用五行的屬性來類比,來說明事物的屬性,說明事物之間的關係。
但是, 用計算機跑出來這樣的數字, 是沒有生命。很難呈現出五行上的靈魂, 更很難呈現出來,系統生生不息的動力。 中國人用五行學說, 來描述法界系統的狀態,實在是我們老祖宗,大智慧的表現。
不僅僅在中醫學裡面,中國人的思想,充滿著,五行之間,要彼此互相平衡,以及互相制約的觀念。 這樣的概念,和西醫病理學,只是針對發病的部位, 做出各種不同發展階段的診斷, 是非常不太一樣的。 中醫學所提到五行平衡的觀念, 是把身體外在的宇宙, 以及身體裡面五臟六腑的運作, 當作是一個系統做探討。舉個例子來說,五行醫學意義,是用五行表述宇宙的基本規律, 以及人體生理運作的狀態。 許多人會問,疾病只是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態, 和天地之間有什麼規律好言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生剋制化,是天地自然運動變化的規律,是宇宙萬物不斷演進的基本定律。 不論是達爾文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演化論, 資本主義的財富論, 都充斥著這樣的一個原則。這種規律,體現為普通的法界眾生系統觀, 有一種因果的關係在維持著。 說得更細節一點,中國人的思想裡, 生命的維持, 以及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就好像天地的運作一樣, 五臟六腑之間,維持這一個生克制化的系統平衡, 而且他一定存在這一個因果交錯的關係。
身為系統裡的一個元素,這兩個系統, 看起來好像是分開的系統。 從造物主的角度來看萬物,其實,這兩個系統,通通都只是一個系統, 而且是唯一的一個系統,必須要一併來討論。 這是下一個會問的問題行者的問句,難道,生命的討論只有這兩個系統而已? 嚴格地來說,宇宙中所有的系統,都是遵循著一個無形的規律,在一個法界的系統下運作, 而且無一例外。 中國人長期觀察大自然的變化, 以及身體健康的演變, 很有智慧的總結,五行醫學意義,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
五行的運作,像是一個綿密的網路一樣,架構著整個法界中的系統。 五行在無形之間交互的運作, 不但出現在我們的環境,也扎扎實實地出現在我們生命的維持上。 在這個時候,五臟六腑不再是一個名詞, 或者是生理學上所呈現出來的功能。 更進一步地,是表示物質及其屬性,用五行的概念,呈現出生生不息,不斷在變化的平衡點。中醫學裡面,五行的含義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這五種物質構成了天地萬物。這五種物質是不斷地運動變化,用它的屬性來說明事物的屬性, 甚至,呈現出系統現在的存在狀態。
一言以蔽之,中醫學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 而且一定強調「及其運動變化」,而且每分鐘都在變化。表示物質及其屬性的概念,這是五行在中醫學當中的醫學含義。五行的內涵,它不僅僅是哲學的內涵,而是哲學和醫學融為一體,是哲學和醫學的統一體。所以,我們在閱讀中醫文獻的時候,注意使用五行的概念。在不同的條件下,是從哲學上來說的呢?還是指具體醫學上來說的呢?分清楚條件,這也體現了漢字的多義性,中醫術語的多義性。
舉個例子來說,五行既屬物質,又強調是運動,又強調屬性。 你要體會出,整個系統的味道, 就必須要具備這樣的能力,要能夠很敏感的辨別,什麼情況下是指屬性而言,什麼情況下是指的物質而言。首先,在進入五行學說的介紹之前, 必須先具備有五行屬性的概念。在哲學邏輯思考上,每一件事物,本身一定具備固有的性質。 說的清楚一點, 那是包括邏輯對像的物質,與對像間的關係,狀態,動作等。當呈相有這樣的表現時候, 在五行上,就具有這樣的屬性。
五行屬性,區分成木、火、土、金、水五種陳述。 具體的來說,那並不是一種物質, 而是,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的統稱。即: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 那是觀察者,對於法界事物屬性的五行分類。 當我們說到五行的時候,常常會面對這樣的問題, 所謂的木,就是代表木頭,或者是森林嗎?所謂的水,就是代表溪水,或者是海水嗎?在這裡,我們更要清楚的表達, 當我們用五行的屬性,來說明自然,人體健康疾病等事物的性質。 只是把五行的屬性,當作成一種語言,或者是說法, 來描繪出系統的狀態。
那麼什麼是五行的屬性呢? 講講五行屬性的概念,第一什麼叫屬性。注意,屬性在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定義。在我們中醫學裡面,涉及到兩個學科,一是哲學,一個是邏輯學。 從哲學上來說,屬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質,比如,我們講氣,氣的固有屬性就是運動,說運動是氣的固有屬性,這是從哲學層次來說。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本原,是極其細微的物質,運動是氣的根本屬性。 因為有了一個這樣的本質, 或者說是哲學上的說法, 我們才能夠有辦法,觀察以及描述系統的狀態。 否則, 没有一個這樣的陳述,你怎麼能夠拿捏這個系統呢?
從邏輯學來說,是指事物對象的性質和對象之間的關係而言的。包括對象的狀態和動作,那是一個呈現動態改變的狀態, 而且,每一個當下都平衡著。這個了解,是和哲學的屬性不一樣的。從邏輯上講,用這個事物的屬性、對象的性質和它相互之間的關係,來對事物進行, 做動態改變邏輯分類。五行的屬性是什麼呢?我們定義五行的屬性,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的統稱。我們用一句話概括起來,叫做五行的生剋制化屬性。 在這一塊的了解,許多人都有困難。
大多數人對於五行的屬性的了解,只是局限在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所具有的特有屬性的統稱,或者就是土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以為這就是五行的屬性。中醫的五行學說,事實上還有化生及退化的概念。就是五行的屬性,可以一種動態的方式。加以呈現。中國古代哲學的五行學說,用五行的屬性來對事物進行五分,然後用五行的生剋制化的規律,來說明世界各種各樣的事物之間的關係,既說明事物的性質,又說明事物之間的關係。
用五行的屬性,把天地人、世界萬物,所有的屬性一分為五。囊括其中,從天、地、社會、人事,乃至於國家制度,都囊括其中。這也是中國古代思想家,一種系統的思維方式,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用系統的思想,來認識世界,來分析事物。用生剋制化的關係,來說明事物之間的複雜的關係。貴在於此,學習五行學說,所涉及到內容是我們在醫學裡面,涉及到的最基本的內容。用木、火、土、金、水的五種物質的及其運動的屬性。
從自然到人體,從天地人,把各種各樣的具體事物一分為五,凡是具有相同屬性,都使它們構成了一個系統。比如,以木為例,木曰曲直,在人體以肝為核心,說肝具有木的屬性,那麼肝、膽、目、筋、怒、呼、握,這些事物生命現象,通通屬於木類,它們同屬於一個性質,使它們從內到外,形成一個統一整體。自然界春、冬、風、生、青,酸、平旦、角都具有木的屬性。因此,它們屬同一系統。以此類推,就是用五行的屬性將自然界和人體各種複雜的事物進行五行的分類,分別納入五個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用這個來說明人體的統一性,和人與環境的統一性。再進一步抽象,奠定了中醫學系統的思維方式,非常難能可貴的。現代的科學家、哲學家從西方哲學到東方哲學、生物哲學,研究生物現象裡面的複雜的因果關係,高度的評價,中醫五行學說。換句話說,中國傳統哲學的五行學說,生剋制化,來闡明事物之間的複雜的因果關係,稱之為複雜的因果樹,說明生命現象的複雜因果關係。對現代的、一個最好的西方學說,叫超循環論。 但是,它所說明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也沒有達到五行學說通過生剋制化的規律,所闡述的生物現象之間的複雜的因果關係。
很少人知道,五行學說結構,是構成同體網的最重要元素。 貫穿整個同體網運行的動力, 就是我們琅琅上口, 超越時空的系統因果, 但是很少人能夠探其究竟。 筆者就讀清華大學的時候,曾經嘗試使用學校的超級電腦,把五行的生剋制化的模型,用在計算機上來表述。我們經常在講生剋制化,計算機信息科學和數理科學結合到一起,變成了生物信息學。用生物信息學,來表述五行學說的生剋制化的概念。用五行的屬性來類比,來說明事物的屬性,說明事物之間的關係。
但是, 用計算機跑出來這樣的數字, 是沒有生命。很難呈現出五行上的靈魂, 更很難呈現出來,系統生生不息的動力。 中國人用五行學說, 來描述法界系統的狀態,實在是我們老祖宗,大智慧的表現。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