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道中醫基礎理論系列之十二 奇恆之府氣生藏而不瀉
李秉信
奇恆之府,包括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等六個臟器組織。它們在形態上多屬中空而與腑相似,在功能上則不是飲食物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貯藏精氣,與臟的生理功能特點相類似,所以《素問•五臟別論》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像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
”奇恆之府除膽為六腑之一外,其餘的沒有表裡配合,也沒有五行的本配屬,這是不同於五臟六腑的又一特點。腦居顱中,由髓匯集而成。 《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髓者,皆屬於腦。”《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這不但指出了腦是髓匯集而成,同時還說明了髓與腦的關係。腦的功能,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
”《靈樞•大惑論》中將眼的結構名稱與腦的關係也作了說明,它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註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蟬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大惑論》還把視覺的病理變化與腦聯繫起來,它說:“故邪中其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係以入於腦,入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靈樞•口問》也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這是把視覺、聽覺以及精神狀態的病理變化與腦聯繫起來了。腦、耳、目都在頭部,腦之“不滿”則可導致耳鳴、目眩以及精神萎頓。明代李時珍明確提出腦與精神活動有關,謂“腦為元神之府”。清•汪昂在《本草備要》中有“人之記性,皆在腦中”的記載。
後來,王清任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對腦的功能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他在《醫林改錯》中說:“靈機記性在腦者,因飲食生氣血,長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髓上行入腦,名曰腦髓。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腦;兩目系如線長於腦,所見之物歸腦;鼻通於腦,所聞香臭歸於腦;
小兒周歲腦漸生,舌能言一二字。”他的這一認識,已把憶、視、聽、嗅、言等感官功能皆歸於腦,這種對腦的認識已比《內經》提高了一大步。中醫學藏象學說,將腦的生理和病理統歸於心而分屬於五臟。認為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把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統歸於心,故曰:“心藏神”。同時,又把神分為五種不同表現的神,即魂、魄、意、志、神,這五種神分別歸屬於五臟,但都是在心的統領下而發揮作用的,如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脾藏意,主想;肺藏魄,主悲;腎藏志,主恐等。
其中特別與心、肝、腎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對於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精神情志病,絕不簡單地認為心主神明的病變,而與其他四臟無關;對於腦的病變,也不能簡單地責之於腎,而與其它四臟無關。
女子胞,又稱胞宮,即子宮,位於小腹部,在膀胱之後,呈倒梨形。女子胞是發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女子的月經來潮和胎兒的孕育,是一個複雜的生理活動過程。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生理因素:
(1)“天癸”的作用 生殖器官的發育,全賴於“天癸”。 “天癸”是腎中精氣充盈到一定程度時的產物,具有促進性腺發育而至成熟的生理效應。因此,在“天癸”的促發下,女子生殖器官才能發育成熟,月經來潮,為孕育胎兒準備條件。反之,進入老年,由於腎中精氣的衰少,而“天癸”亦隨之而衰少,甚至衰竭,則進入絕經期,“形壞而無子”。
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能,故形壞而無子也。”可見“天癸”的至與竭,是月經來潮與否的前提條件;“天癸”的至與竭,能引起衝、任二脈的相應生理效應。
(2)衝、任、二脈的作用 衝、任二脈,同起於胞中。衝脈與腎經並行,與陽明脈相通,能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有“衝為血海”之稱;任主胞胎,在小腹部與足三陰經相會,能調節全身的陰經,有“陰脈之海”之稱。十二經脈氣血充盈,才能溢入衝、任二脈,經過衝、任二脈的調節,注入胞宮,而發生月經。
衝、任二脈的盛衰,受著“天癸”的調節。幼年時期,腎中精氣未盛,“天癸”未至,故任脈未通,衝脈未盛,沒有月經;人至老年,由於“天癸”逐漸衰竭,衝、任二脈的氣血也逐漸衰少,而進入絕經期,出現月經紊亂,以至經絕。臨床上,由於某些原因引起衝、任二脈失調時,即可出現月經週期紊亂,甚至不孕等症。
(3)心、肝、脾三臟的作用 心主血、肝藏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而統血,對於全身血液的化生和運行均有調節作用。月經的來潮和周期,以及孕育胎兒,均離不開氣血的充盈和血液的正常調節。因此,月經的來潮與心、肝、脾三臟的生理功能狀態有關。
若肝的藏血、脾的統血功能減退,即可引起月經過多,週期縮短,行經期延長,甚至崩漏等症。若脾的生化氣血功能減弱,則月經的化源不足,可導致月經量少,週期延長,甚至閉經。若因情誌所傷,損傷心神或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都能導致月經失調等病理現象。
綜上所述,月經來源的生理,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不是單一的因素,而更多的是與全身的整體情況和精神狀態有關。從臟腑、經絡等生理功能來說,主要的是與心、肝、腎和衝、任二脈的關係最為密切。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奇恆之府,包括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等六個臟器組織。它們在形態上多屬中空而與腑相似,在功能上則不是飲食物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貯藏精氣,與臟的生理功能特點相類似,所以《素問•五臟別論》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像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
”奇恆之府除膽為六腑之一外,其餘的沒有表裡配合,也沒有五行的本配屬,這是不同於五臟六腑的又一特點。腦居顱中,由髓匯集而成。 《素問•五臟生成篇》說:“諸髓者,皆屬於腦。”《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這不但指出了腦是髓匯集而成,同時還說明了髓與腦的關係。腦的功能,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
”《靈樞•大惑論》中將眼的結構名稱與腦的關係也作了說明,它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註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蟬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
”《大惑論》還把視覺的病理變化與腦聯繫起來,它說:“故邪中其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係以入於腦,入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靈樞•口問》也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
這是把視覺、聽覺以及精神狀態的病理變化與腦聯繫起來了。腦、耳、目都在頭部,腦之“不滿”則可導致耳鳴、目眩以及精神萎頓。明代李時珍明確提出腦與精神活動有關,謂“腦為元神之府”。清•汪昂在《本草備要》中有“人之記性,皆在腦中”的記載。
後來,王清任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對腦的功能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他在《醫林改錯》中說:“靈機記性在腦者,因飲食生氣血,長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髓上行入腦,名曰腦髓。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腦;兩目系如線長於腦,所見之物歸腦;鼻通於腦,所聞香臭歸於腦;
小兒周歲腦漸生,舌能言一二字。”他的這一認識,已把憶、視、聽、嗅、言等感官功能皆歸於腦,這種對腦的認識已比《內經》提高了一大步。中醫學藏象學說,將腦的生理和病理統歸於心而分屬於五臟。認為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把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統歸於心,故曰:“心藏神”。同時,又把神分為五種不同表現的神,即魂、魄、意、志、神,這五種神分別歸屬於五臟,但都是在心的統領下而發揮作用的,如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脾藏意,主想;肺藏魄,主悲;腎藏志,主恐等。
其中特別與心、肝、腎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對於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精神情志病,絕不簡單地認為心主神明的病變,而與其他四臟無關;對於腦的病變,也不能簡單地責之於腎,而與其它四臟無關。
女子胞,又稱胞宮,即子宮,位於小腹部,在膀胱之後,呈倒梨形。女子胞是發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女子的月經來潮和胎兒的孕育,是一個複雜的生理活動過程。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生理因素:
(1)“天癸”的作用 生殖器官的發育,全賴於“天癸”。 “天癸”是腎中精氣充盈到一定程度時的產物,具有促進性腺發育而至成熟的生理效應。因此,在“天癸”的促發下,女子生殖器官才能發育成熟,月經來潮,為孕育胎兒準備條件。反之,進入老年,由於腎中精氣的衰少,而“天癸”亦隨之而衰少,甚至衰竭,則進入絕經期,“形壞而無子”。
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能,故形壞而無子也。”可見“天癸”的至與竭,是月經來潮與否的前提條件;“天癸”的至與竭,能引起衝、任二脈的相應生理效應。
(2)衝、任、二脈的作用 衝、任二脈,同起於胞中。衝脈與腎經並行,與陽明脈相通,能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有“衝為血海”之稱;任主胞胎,在小腹部與足三陰經相會,能調節全身的陰經,有“陰脈之海”之稱。十二經脈氣血充盈,才能溢入衝、任二脈,經過衝、任二脈的調節,注入胞宮,而發生月經。
衝、任二脈的盛衰,受著“天癸”的調節。幼年時期,腎中精氣未盛,“天癸”未至,故任脈未通,衝脈未盛,沒有月經;人至老年,由於“天癸”逐漸衰竭,衝、任二脈的氣血也逐漸衰少,而進入絕經期,出現月經紊亂,以至經絕。臨床上,由於某些原因引起衝、任二脈失調時,即可出現月經週期紊亂,甚至不孕等症。
(3)心、肝、脾三臟的作用 心主血、肝藏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而統血,對於全身血液的化生和運行均有調節作用。月經的來潮和周期,以及孕育胎兒,均離不開氣血的充盈和血液的正常調節。因此,月經的來潮與心、肝、脾三臟的生理功能狀態有關。
若肝的藏血、脾的統血功能減退,即可引起月經過多,週期縮短,行經期延長,甚至崩漏等症。若脾的生化氣血功能減弱,則月經的化源不足,可導致月經量少,週期延長,甚至閉經。若因情誌所傷,損傷心神或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都能導致月經失調等病理現象。
綜上所述,月經來源的生理,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不是單一的因素,而更多的是與全身的整體情況和精神狀態有關。從臟腑、經絡等生理功能來說,主要的是與心、肝、腎和衝、任二脈的關係最為密切。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