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易經句解第十九講 澤上有地臨漸剛浸而長
李秉信
1.地澤臨,陽漸長陰將消,陽得位而乘時,故有陰陽對抗之勢,彖云「臨,剛浸而長」;然四陰在上,坤地厚實,坤厚有防堵澤水之氾濫,故地澤相剋,亦相親且相成。
2.上卦坤靜順,下卦兑澤二陽剛得時,故坤柔盛順而兑悦,且六五、九二合乎陽升陰降之相應,又二陽上升於地而廣絜群陰,故臨時是時之順也,故彖云「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3.臨卦是十二辟卦,當春利之象,陽升地,以備萬物之生成,如梅花先春而發;且二陽在下,則有生育眾而易富有,志樂施與。
4.卦言「元亨利貞」,同于乾,然乾健不息,而臨有進退;亁元純陽,臨則有消長;故臨卦爻象,陰陽上下消長,以體人事尊卑、進退、屈伸之道。
5.臨者,至也,其勢甚逼,其狀甚嚴,若兵臨城下;又臨有非所預期之臨時;臨字,從臣、從品,上一人,若君臣從品,品者德之發露也,德之發露在於「上行下效」,故象曰「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6.象曰「澤上有地,臨」,即坤厚柔順以載物,澤流以利潤萬物,如君臨民以德之教化。
7.地澤臨,澤上有地。臨者,大也。在蠱卦之後,有事,加以整治,此乃大事,故之以大。初九為卦主。義謂君子教民、保民,以尊上臨下,居下位,且以“順悅”親臨百姓,其教化之功效,深廣無疆。
8.兌澤亦有浸潤之義,在下位,浸潤向上,以尊適卑,故稱臨,如蒞臨、光臨。臨又有監臨之義,故有進逼之象。如初爻、二爻,二陽向上浸潤進逼四陰。
9.若欲潤畗他人,先須修身,而後齊、治、平。臨蒞,非僅取之於民,亦必與之。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皆有所養。使弱者強,愚者智,懦者立。此乃君臨之善政。
10.「地澤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以尊臨卑,以上治下,故有元亨貞四德。持久行之,必然有成。八月所以有凶,或因成功而自滿,而跋扈,而招玫凶。
11.險亦可能因成功,招致人嫉,而有凶。且本卦僅初二兩爻為陽,上為四陰,積久,陽剛亮漸消,若不加警惕,盛極必衰,故有凶險。
12.「彖曰:臨,浸而長,悅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下之道。」臨有“大”之義,本卦斷辭謂:初二陽爻,逐漸向浸潤。下卦釲而悅,上卦為地為順,此悅潤而上順,則上下相應。如此偉大胸懷,故大亨。偉大又公正以治民,符合天之行道。
13.「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彖辭謂雖大而正,但歷久陽氣漸,監臨之道漸消,不能長久保持之,是故有凶。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1.地澤臨,陽漸長陰將消,陽得位而乘時,故有陰陽對抗之勢,彖云「臨,剛浸而長」;然四陰在上,坤地厚實,坤厚有防堵澤水之氾濫,故地澤相剋,亦相親且相成。
2.上卦坤靜順,下卦兑澤二陽剛得時,故坤柔盛順而兑悦,且六五、九二合乎陽升陰降之相應,又二陽上升於地而廣絜群陰,故臨時是時之順也,故彖云「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3.臨卦是十二辟卦,當春利之象,陽升地,以備萬物之生成,如梅花先春而發;且二陽在下,則有生育眾而易富有,志樂施與。
4.卦言「元亨利貞」,同于乾,然乾健不息,而臨有進退;亁元純陽,臨則有消長;故臨卦爻象,陰陽上下消長,以體人事尊卑、進退、屈伸之道。
5.臨者,至也,其勢甚逼,其狀甚嚴,若兵臨城下;又臨有非所預期之臨時;臨字,從臣、從品,上一人,若君臣從品,品者德之發露也,德之發露在於「上行下效」,故象曰「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6.象曰「澤上有地,臨」,即坤厚柔順以載物,澤流以利潤萬物,如君臨民以德之教化。
7.地澤臨,澤上有地。臨者,大也。在蠱卦之後,有事,加以整治,此乃大事,故之以大。初九為卦主。義謂君子教民、保民,以尊上臨下,居下位,且以“順悅”親臨百姓,其教化之功效,深廣無疆。
8.兌澤亦有浸潤之義,在下位,浸潤向上,以尊適卑,故稱臨,如蒞臨、光臨。臨又有監臨之義,故有進逼之象。如初爻、二爻,二陽向上浸潤進逼四陰。
9.若欲潤畗他人,先須修身,而後齊、治、平。臨蒞,非僅取之於民,亦必與之。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皆有所養。使弱者強,愚者智,懦者立。此乃君臨之善政。
10.「地澤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以尊臨卑,以上治下,故有元亨貞四德。持久行之,必然有成。八月所以有凶,或因成功而自滿,而跋扈,而招玫凶。
11.險亦可能因成功,招致人嫉,而有凶。且本卦僅初二兩爻為陽,上為四陰,積久,陽剛亮漸消,若不加警惕,盛極必衰,故有凶險。
12.「彖曰:臨,浸而長,悅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下之道。」臨有“大”之義,本卦斷辭謂:初二陽爻,逐漸向浸潤。下卦釲而悅,上卦為地為順,此悅潤而上順,則上下相應。如此偉大胸懷,故大亨。偉大又公正以治民,符合天之行道。
13.「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彖辭謂雖大而正,但歷久陽氣漸,監臨之道漸消,不能長久保持之,是故有凶。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