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道德經句解系列之十七 天地不仁
李秉信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天地不仁,是很深刻的四個字。天地對萬物就像芻狗一樣,其生,則春風夏雨,可以說是照顧備至。那樣的味道,就好像說稻米在生長的時候,春風夏雨,就綠油油的一片。當我們看到大地充滿了生機,萬事萬物都蓬勃繁盛的時候。你有沒有自問自答,這個看似很簡單,但是充滿著玄機的問句。這些作物為什麼生長?動物都充滿著生氣?
當然,你可以非常感恩的說,因為天地對他太照顧了。這個時候你的眼睛看到了春風夏雨的照顧。甚至,你可以非常自我合理化的說,老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不敢有太強的風,也不敢有太冰冷的雨。然而,天底下沒有永遠美好的事。這樣的茂順繁榮,好了過了一段生長之後,其後則秋霜冬雪,就開始隨便的摧殘,讓他隨便的枯黃、倒掉。
這個生啊,既然只是暫時的!所有的農作物,綠油油的過了一段時間,就讓他垂下來。這個時候,天地之間是一片肅殺之氣。秋天一到,枝枯葉落,所以,唉呀!天地不仁,很不仁。多愁善感的詩人,老是在秋天裡大作文章。因為,冬天就要來了。作為修道人,我們可以更深刻的體悟。有形之物的生機是有限的,如果是無限的生機,那就沒有成熟之期,種稻子的目的是收割;
如果,你是農夫,你種稻今年生,一直生,明年也生,一直生,你就氣的半條命,怎麼一直生,一直生,而沒有收藏的日期。上天,都是仁,但是稻米沒有成熟之期,不能收成,那請問你,上天仁嗎?無限的生機,就沒有成熟之期,所以這個是生機。有生機,然後有殺機,殺機的催促,才是成熟之期,所以現在講天地不仁,因有殺機才有不仁,那麼請問你殺機是不仁嗎?
我們把這個道理,說的更清楚一點吧。天地對萬物,有一個不變的定律。他是一生一殺,這樣才能有生有成的生生不息。記住這一句話是結論,先殺而後生,這個必然的。萬物的生長是開始,收穫是終了、萬物的歸宿,萬物要得其終,萬物必須要成熟,才是萬物的歸宿,所以萬物的成熟,要借天地的殺機,才會成熟。如果一直生,一直生,他沒有成熟,所以他沒有歸宿。
如果你是個農夫,絕對希望有生就有殺,有殺才有收成。憑心而論,會很渴望殺機,殺機來的時候,就是收成的時候。甚至,我們斬釘截鐵的說,殺機帶給萬物的歸宿。那請問智慧的修行者,天地不仁,應講大仁。因為一生一殺,才有一成一熟,生生不息。所以各位記住,殺了後的生,才是下一次的生。
這樣的味道,不斷出現在中國人的哲學裡。心領神會的行者,更可以深刻的體會到,易經六十四卦,只是說明了萬物生生不息,在生機及殺機中輪迴。天地使萬物生,卻又使萬物死,所以可以認為天地不仁。聖人制定禮儀,使萬民享其生,卻也因有禮儀,才使萬民為之而死,所以也可以說聖人不仁。
但在從一角度來看,天地之間就像橐籥一樣,只要稍微一動,即能生生不息,生化出無數的東西來,因而顯示出了天地的大仁。聖人也一樣,因制度人倫則更造就了無數的偉人,也造就了無數的聖人,這也顯現出聖人的大仁。
我們來談談不仁的二個狀況:
有一位母親狠狠地打他的小孩,她好像沒意識到孩子痛得大聲的哭叫,還在打,好一陣子才停下來,孩子已是哭得非常可憐,看起來這個母親實在不怎麼仁慈。但是,經過探問才知道,這個孩子很好玩,常到外面與人打架,說壞話罵人,功課也一大堆沒做。八年之後,這個孩子這樣說,我很感謝媽媽小時候對我嚴格的管教,否則,我今天不能穿大學服在這上課。
原來,這位母親是仁慈的。
有一位公司的老闆,在眾多的職員當中,特別苛刻一位忠厚老實的職員,別人不願做的都要他做,稍有一點小錯誤,盡備受指責,而這位老實人也夠老實的,一切都承擔下來。所有的同事,都幸災樂禍的看他的遭遇,也都感到老闆實在太不仁慈了,太過份了。但十年之後,這個忠厚的老實人,他跟老闆的女兒結婚了,也當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
有一次老闆跟朋友說,我總算找到一位接我衣缽的人,也找到一位好女婿。所以說,愛之深、責之切,玉不琢、不成器,即可意識到不仁即大仁。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天地不仁,是很深刻的四個字。天地對萬物就像芻狗一樣,其生,則春風夏雨,可以說是照顧備至。那樣的味道,就好像說稻米在生長的時候,春風夏雨,就綠油油的一片。當我們看到大地充滿了生機,萬事萬物都蓬勃繁盛的時候。你有沒有自問自答,這個看似很簡單,但是充滿著玄機的問句。這些作物為什麼生長?動物都充滿著生氣?
當然,你可以非常感恩的說,因為天地對他太照顧了。這個時候你的眼睛看到了春風夏雨的照顧。甚至,你可以非常自我合理化的說,老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不敢有太強的風,也不敢有太冰冷的雨。然而,天底下沒有永遠美好的事。這樣的茂順繁榮,好了過了一段生長之後,其後則秋霜冬雪,就開始隨便的摧殘,讓他隨便的枯黃、倒掉。
這個生啊,既然只是暫時的!所有的農作物,綠油油的過了一段時間,就讓他垂下來。這個時候,天地之間是一片肅殺之氣。秋天一到,枝枯葉落,所以,唉呀!天地不仁,很不仁。多愁善感的詩人,老是在秋天裡大作文章。因為,冬天就要來了。作為修道人,我們可以更深刻的體悟。有形之物的生機是有限的,如果是無限的生機,那就沒有成熟之期,種稻子的目的是收割;
如果,你是農夫,你種稻今年生,一直生,明年也生,一直生,你就氣的半條命,怎麼一直生,一直生,而沒有收藏的日期。上天,都是仁,但是稻米沒有成熟之期,不能收成,那請問你,上天仁嗎?無限的生機,就沒有成熟之期,所以這個是生機。有生機,然後有殺機,殺機的催促,才是成熟之期,所以現在講天地不仁,因有殺機才有不仁,那麼請問你殺機是不仁嗎?
我們把這個道理,說的更清楚一點吧。天地對萬物,有一個不變的定律。他是一生一殺,這樣才能有生有成的生生不息。記住這一句話是結論,先殺而後生,這個必然的。萬物的生長是開始,收穫是終了、萬物的歸宿,萬物要得其終,萬物必須要成熟,才是萬物的歸宿,所以萬物的成熟,要借天地的殺機,才會成熟。如果一直生,一直生,他沒有成熟,所以他沒有歸宿。
如果你是個農夫,絕對希望有生就有殺,有殺才有收成。憑心而論,會很渴望殺機,殺機來的時候,就是收成的時候。甚至,我們斬釘截鐵的說,殺機帶給萬物的歸宿。那請問智慧的修行者,天地不仁,應講大仁。因為一生一殺,才有一成一熟,生生不息。所以各位記住,殺了後的生,才是下一次的生。
這樣的味道,不斷出現在中國人的哲學裡。心領神會的行者,更可以深刻的體會到,易經六十四卦,只是說明了萬物生生不息,在生機及殺機中輪迴。天地使萬物生,卻又使萬物死,所以可以認為天地不仁。聖人制定禮儀,使萬民享其生,卻也因有禮儀,才使萬民為之而死,所以也可以說聖人不仁。
但在從一角度來看,天地之間就像橐籥一樣,只要稍微一動,即能生生不息,生化出無數的東西來,因而顯示出了天地的大仁。聖人也一樣,因制度人倫則更造就了無數的偉人,也造就了無數的聖人,這也顯現出聖人的大仁。
我們來談談不仁的二個狀況:
有一位母親狠狠地打他的小孩,她好像沒意識到孩子痛得大聲的哭叫,還在打,好一陣子才停下來,孩子已是哭得非常可憐,看起來這個母親實在不怎麼仁慈。但是,經過探問才知道,這個孩子很好玩,常到外面與人打架,說壞話罵人,功課也一大堆沒做。八年之後,這個孩子這樣說,我很感謝媽媽小時候對我嚴格的管教,否則,我今天不能穿大學服在這上課。
原來,這位母親是仁慈的。
有一位公司的老闆,在眾多的職員當中,特別苛刻一位忠厚老實的職員,別人不願做的都要他做,稍有一點小錯誤,盡備受指責,而這位老實人也夠老實的,一切都承擔下來。所有的同事,都幸災樂禍的看他的遭遇,也都感到老闆實在太不仁慈了,太過份了。但十年之後,這個忠厚的老實人,他跟老闆的女兒結婚了,也當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
有一次老闆跟朋友說,我總算找到一位接我衣缽的人,也找到一位好女婿。所以說,愛之深、責之切,玉不琢、不成器,即可意識到不仁即大仁。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