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金剛經句解系列之十一 應如是降伏其心
中醫師 李秉信
⼤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大乘:是內聖最高的修持。 (我們一定要從小乘、中乘、達到大乘)是成就佛果的真諦。 (沒有到達大乘的境界,是不可能成就佛果)。
大乘修什麼?修六度萬行法為主。六度萬行少一樣就不是,現在大家著重在布施,以為行布施就是行六度萬行法,這是大錯特錯。
渴望大家窮理盡性,聽道理不是外入,而是從內心所發露出來的自我檢討、自我提昇。菩薩的修持才能度眾生之所犯、所迷 ,
六度全 →布施:行功。度慳貪→ 達萬行,持戒:佛規,淫邪,忍辱:降心瞋恚,精進:愿力懈怠,禪定:守性。散亂,智慧:實信。愚痴,慳:己物不給人。 貪:愛人之物。
「度」:不是勉強,不是造作,是由自性自然而然的轉化。窮理盡性,聽道理不是外入,而是從內心所發露出來的自我檢討、自我提昇。
大乘的修持法:正宗:行六度萬行法. (內聖的修持要很徹底踏實)
別宗:(a).聲聞乘是修四諦法(四聖諦)成就得阿羅漢果。四聖諦為佛陀成道之後,在 鹿野苑 對五比丘(註2)所說自己所悟的真理.(苦集滅道)(b).緣覺乘是修十二因緣法,成就得辟支佛果.
離相是內聖之基,大乘正宗全部講內聖的修持法,全部要離相,無住是外王之本。內心若還有所染、還有所相,不可能修持好的。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告:鄭重指示修道的不二法門。(也可看成佛告訴現在我們這些須要菩提自性的修持者)
諸菩薩:已求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已發露菩薩性。摩訶薩:真正大覺、根性大利(根器已不鈍)的修道士。
凡言菩薩摩訶薩有兩義。一為菩薩中之大菩薩,如稱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約一人而稱。一為泛指多人而稱,乃謂菩薩,或大菩薩也。發心者不止一人,故曰諸。
諸者一切之意。此中既說多人,乃泛指之辭也。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告:鄭重指示修道的不二法門。(也可看成佛告訴現在我們這些須要菩提自性的修持者)
諸菩薩:已求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已發露菩薩性。摩訶薩:真正大覺、根性大利(根器已不鈍)的修道士。
須知此經本是最上乘,則發心學此者,皆為大菩薩。然而根性不同,雖同發大心,有發得圓滿究竟者,則可成大菩薩。
發不圓滿究竟,只可成菩薩矣。
佛之說此,亦希望人人皆要發得圓滿究竟耳。何謂圓滿究竟?
學佛第一要開智慧。開智慧者,就最初一步言,便是明理。如不明了真實義理,發心不能達乎無上。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大乘:是內聖最高的修持。 (我們一定要從小乘、中乘、達到大乘)是成就佛果的真諦。 (沒有到達大乘的境界,是不可能成就佛果)。
大乘修什麼?修六度萬行法為主。六度萬行少一樣就不是,現在大家著重在布施,以為行布施就是行六度萬行法,這是大錯特錯。
渴望大家窮理盡性,聽道理不是外入,而是從內心所發露出來的自我檢討、自我提昇。菩薩的修持才能度眾生之所犯、所迷 ,
六度全 →布施:行功。度慳貪→ 達萬行,持戒:佛規,淫邪,忍辱:降心瞋恚,精進:愿力懈怠,禪定:守性。散亂,智慧:實信。愚痴,慳:己物不給人。 貪:愛人之物。
「度」:不是勉強,不是造作,是由自性自然而然的轉化。窮理盡性,聽道理不是外入,而是從內心所發露出來的自我檢討、自我提昇。
大乘的修持法:正宗:行六度萬行法. (內聖的修持要很徹底踏實)
別宗:(a).聲聞乘是修四諦法(四聖諦)成就得阿羅漢果。四聖諦為佛陀成道之後,在 鹿野苑 對五比丘(註2)所說自己所悟的真理.(苦集滅道)(b).緣覺乘是修十二因緣法,成就得辟支佛果.
離相是內聖之基,大乘正宗全部講內聖的修持法,全部要離相,無住是外王之本。內心若還有所染、還有所相,不可能修持好的。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告:鄭重指示修道的不二法門。(也可看成佛告訴現在我們這些須要菩提自性的修持者)
諸菩薩:已求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已發露菩薩性。摩訶薩:真正大覺、根性大利(根器已不鈍)的修道士。
凡言菩薩摩訶薩有兩義。一為菩薩中之大菩薩,如稱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約一人而稱。一為泛指多人而稱,乃謂菩薩,或大菩薩也。發心者不止一人,故曰諸。
諸者一切之意。此中既說多人,乃泛指之辭也。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告:鄭重指示修道的不二法門。(也可看成佛告訴現在我們這些須要菩提自性的修持者)
諸菩薩:已求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已發露菩薩性。摩訶薩:真正大覺、根性大利(根器已不鈍)的修道士。
須知此經本是最上乘,則發心學此者,皆為大菩薩。然而根性不同,雖同發大心,有發得圓滿究竟者,則可成大菩薩。
發不圓滿究竟,只可成菩薩矣。
佛之說此,亦希望人人皆要發得圓滿究竟耳。何謂圓滿究竟?
學佛第一要開智慧。開智慧者,就最初一步言,便是明理。如不明了真實義理,發心不能達乎無上。
(本文作者現為加州執照中醫師,加州五系中醫藥大學中醫及針灸研究所博士生,洛杉磯道家學術基金會易經講師)
法界無上正等正覺智慧 |
無一法可修 |
無一法可得 |
無一法可言 |
法界之音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應做如是觀